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财务 > 科技革命对产业结构的影响分析
龙源期刊网科技革命对产业结构的影响分析作者:牟红来源:《理论与现代化》2013年第04期摘要:科学技术是人类文明发展中最活跃、最具革命性的因素,每一次重大的突破都极大地促进了人类文明的进步。从产业经济发展的角度看,历史上产业结构的重大变化也都是科技革命引发的结果,主要表现为创立新的产业及产业部门、改造传统产业、传导产业间的关联、满足需求结构等。对中国来说,应及时抓住机遇,在新一轮科技革命的推动下,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提升产业结构,实现可持续发展。关键词:科技革命;产业结构;影响中图分类号:F124.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1502(2013)04-0125-04科学技术是人类文明发展中最活跃、最具革命性的因素,每一次重大的突破都极大地促进了人类文明的进步。从产业经济发展的角度看,历史上产业结构的重大变化也都是科技革命引发的结果。尤其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陆续出现了以微电子技术、生物工程技术、新材料、新能源、海洋技术、光导技术等一系列新科技为主导的新的科技革命浪潮,其规模之大、发展之快、内容之丰富、影响之深远,在历史上是空前的。抓住这次新技术革命带来的机遇,对中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提升产业结构,实现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一、历次科技革命及其对产业结构的影响一般而言,人类历史上经历了三次科技革命,其对产业结构带来的影响,可以从世界产业结构演变的轨迹窥见一斑。第一次科技革命,发端于英国,发生于18世纪60年代至19世纪40年代。从产业角度看,形成了以蒸汽机制造业、一般机械制造业、交通运输业(含铁路与汽船运输)、煤炭采掘业、冶铁业等为核心的主导产业群;出现了以曼彻斯特为中心的棉纺织工业区与以伯明翰为中心的钢铁工业基地。蒸汽动力技术的广泛应用、机械化生产方式的普及,使社会生产由传统手工工场时代转入到工厂大机器生产时代,自此开始了世界经济的工业化进程。总之,第一次科技革命后,轻工业迅速发展,发达国家第二产业在GDP中的比重开始上升。[1]第二次科技革命,发端于美国和德国,始于19世纪60年代,止于20世纪40年代。从产业角度看,形成了电力工业、石油工业、内燃机制造业、钢铁工业、化学工业、船舶工业、汽车工业、航空工业、家电工业等为核心的主导产业群;出现了德国鲁尔工业区、英国中部工业区、美国东北部工业区、苏联以莫斯科和列宁格勒为中心的欧洲工业区。以电机(包括发电机和电动机)的广泛应用为标志,以电力工业为开端的这次革命,使人类从机械化时代进入电气龙源期刊网化时代。总之,第二次科技革命后,重工业突飞猛进,发达国家第二产业在GDP中的比重迅速提高。第三次科技革命,发端于美国,通常认为以1946年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ENIAC的诞生为起点,目前尚未结束。第三次科技革命大体可以区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从20世纪40年代中期至60年代末期。[2]这一时期,原子能、计算机、航天技术等领域取得重大突破,人类社会进入信息化时代,推动了人类社会生活的现代化。这是一次涉及范围十分广泛的科技革命,是前两次科技革命所无法比拟的。在自然科学中各个学科和生产技术的各个领域都出现重大发明和发现,是科学革命和技术革命统一的过程,极大地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世界各国都大力发展高科技,提高自己在国际格局中的地位,推动了世界经济格局的多极化。第二阶段是从20世纪70年代初期直到现在,也称为新技术革命阶段。在第一阶段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这一阶段涌现出了一系列科技成果,是前一阶段的延续和深化。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型材料技术、空间技术、海洋开发技术的研究和应用是现代科技革命第二阶段的主要标志,这个时期的特点就是应用技术的开发和利用。从产业角度看,形成了信息产业(含电子计算机业等)、原子能工业、航天工业、高分子化学工业为核心的主导产业群;出现了美国西南部的斯坦福工业区(硅谷)、日本九州岛(硅岛)、英国苏格兰电子工业基地、德国慕尼黑工业中心。总之,第三次科技革命后,高新技术产业迅速增长,第三产业的比重开始加速上升。中国对三次科技革命带来的发展机会失之交臂。第一、二次科技革命首先起始于资本主义国家,其生产力发展迅速,实力增强。西方列强对中国发动了两次鸦片战争及一系列侵华战争,使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但客观上刺激了中国近代工业的产生及初步发展。第三次科技革命中国正经历内战,科技进步产生的巨大力量带给发达国家的快速发展,使中国与发达国家的差距越拉越大。但是,新中国成立后,科学技术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尤其是改革开放后,中国积极融入全球化,加入世界贸易组织10年,对外直接投资净额从2001年的69.2亿美元飙升至2010年的688.1亿美元,位居全球第五;吸引外资约7000多亿美元,世界500强企业中有480多家已在华开展业务;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的产业结构从1978年的28.2∶47.9∶23.9到2001年的14.4∶45.1∶40.5再到2010年10.1∶46.8∶43.1,不断优化提升;经济总量从1978年3645.2亿元到2001年的109655.2亿元,再到2010年的401202.0亿元,年度经济总量首次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这为抢抓下一次科技革命的机会,奠定了基础,积蓄了力量。二、科技革命促进产业结构升级的表现科技革命促进了世界性的产业结构大调整,使整个经济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现代科技革命不仅加强了产业结构非物质化和生产过程智能化的趋势,而且引起了各国经济布局和世界经济结构的变化,特别是上世纪80年代以后,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加快了世界性的产业结构变迁,影响到的产业范围几乎涉及国民经济的各个部门。产业结构是生产力的组织形式,是一个经济体所拥有的资源在各产业间的分配以及由此而形成的各产业在国民收入中所占比重的变化关系。产业发展及其结构的不断更新改造是科技革命实现经济效果的重要途径,主要表现为创立新的产业及产业部门、改造传统产业、传导产业间的关联、满足需求结构等。龙源期刊网(一)通过创立新的产业和产业部门推动产业结构升级科技革命创立新的产业和产业部门沿着两条路径展开,一是使原有产业或部门的某一产品或生产阶段重要性凸显、效益提升,逐步从原有的产业或部门中分离出来,变成独立的产业和部门。二是因为新产品、新工艺、新能源、新材料的发明和利用,扩大了社会分工的范围,创造了生产活动的新领域,[2]形成了新的生产门类和生产部门。新的产业增长潜力大,发展迅速,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并逐步发展成为支柱产业,而那些技术已经成熟又没有重大突破性进展的传统产业,生产效率提高就比较缓慢,发展处于比较稳定的状态,甚至有的出现衰落的情形。这使原有产业结构升级换代为更高水平的产业层次。(二)通过改造原有产业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在科技革命中,传统产业并不是完全被消灭,而是用新技术对原有的产业进行改造,即用新的技术、工艺、装备改造原有产业,提高其装备水平,改变其生产环境,优化其生产手段,带动原有产业的产品更新换代或质量提升,甚至创造出全新的产品。这些改造过的传统产业以新的面貌出现在新的产业结构之中。因此,科技革命使整个产业结构建立在新的技术基础之上,使产业结构的内涵、质量、层次均跨上一个新的台阶,达到新的水平。(三)通过产业间的关联机制传导产业升级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变革在各个产业部门之间是不平衡的,这将会使各个产业部门在生产效率和发展速度上的差别扩大。国民经济各产业部门之间存在投入产出联系,上下游产品和上下游产业之间关系紧密。[3]在若干关联密切的生产部门中,如果某一部门因科技革命提高了该部门的劳动生产率,就可能引导其他关联部门的技术创新。否则,这些部门不仅会限制已创新部门效益的实现,而且还会限制全体部门的生产率和生产能力的提高。这种由创新产生的产业“瓶颈”,将把创新的努力引导到解决新的产业瓶颈上去,新的瓶颈解决了,又会产生更新的瓶颈和更新的创新活动。科技革命通过产业部门之间的关联机制,引导着产业结构的变动。(四)通过影响需求结构引领产业结构变动需求是引导产业发展的原始起因,需求结构的变化也是引导产业结构改变的最直接和最基本的原因,但是需求结构却受到科学技术进步的制约,即使有科学合理的需求,但技术上达不到,新的产业也不可能出现。然而技术上一旦有重大突破或革命,就会极大地刺激新的需求,推动新产业的形成和发展,产业结构随之发生新的变化。三、现代科技革命的发展方向据有关资料分析,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在农业经济时代不足10%,在工业经济后期为40%以上,知识经济时代将达80%以上。[4]在今天的知识经济时代,我们有理由对科技革命寄予厚望。龙源期刊网(一)新一轮科技革命的必然性科技体系自身呈现出重大突破的特征。从20世纪上半叶的重大科学发现至今,“科学的沉寂”已达60余年。科技知识体系积累的内在矛盾已渐凸显,一些领域重要的科学问题,比如物质能量的调控与转换,量子调控与信息传输,生命基因的遗传、变异、进化与人工合成,脑与认知的本质,地球的演化等科学问题已有重大突破的先兆;关系现代化进程的战略领域的关键技术,比如能源、资源、信息、先进材料与制造技术、现代生态农业、人口健康技术、空天技术、海洋技术等等已经出现发生革命性突破的先兆。1.人类生存的需求。人类不断追求现代化生活的强烈欲望,与地球有限的资源和环境承载力的矛盾日益尖锐,这就决定了传统的无节制地耗用自然资源的模式不能再继续沿用,也不可能走一部分国家集聚其他多数国家资源的老路。全球共同面临着资源能源、金融安全、网络安全、粮食与食品安全、人口健康、生态环境、自然和人为引发的灾难和全球气候变化等一系列挑战,迫切需要创新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发展方式。2.世界经济复苏、发展的需要。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已经预示自从2001年互联网泡沫破灭后,全世界的科技创新几乎处于一个原地踏步的状况,推动经济长周期增长的内在动力衰竭,世界经济发展需要重大科技创新起到催化剂的作用。尤其是美国,在本次经济危机中,美元的全球通货性质、美元信用机制、金融产业的功能受到了质疑和挑战,美国不甘心自己的霸权地位受到威胁,在竭力寻找新的产业或新的技术作为重新左右世界经济的工具。对于美国而言,新技术革命的发生是必然的趋势和结果。(二)新一轮科技革命的发展方向据有关专家分析,在今后的10-20年,很有可能发生一场以绿色、智能和可持续为特征的新的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5]1.新能源革命。鉴于人类自身生存和发展正面临较大的资源制约,新动力能源革命是人类满足自身生存和发展的必然要求。与一百多年前煤炭、石油等化石能源的崛起时代有所不同,这场新能源革命,将会转变整个能源利用方式,以可再生能源重构人类使用能源的创新体系,继而催生一轮以能源为主导的全球新技术、新产业变革。2.新材料。随着科学技术发展,人们在传统材料的基础上,根据现代科技的研究成果,开发出新材料。21世纪科技发展的主要方向之一是新材料的研制和应用。新材料的研究,是人类对物质性质认识和应用向更深层次的进军,它的应用极大地改变生产、生活及国防等领域,可以带来一系列新的产业。3.新一代信息技术。无处不在的信息网络、惠及大众以及低功耗、低成本、易使用、高可信、自治管理和个性化将成为未来几十年发展信息技术的主旋律。“瘦客户端”、“下一代Web龙源期刊网应用”、“IPTV”、“云计算”、“主数据管理”、“IP呼叫中心”、“Web挖掘”等7项信息技术是未来5年主要发展趋势。4.生物技术。生物技术是当今世界高技术发展最快的领域之一。未来的重点是生物医药、生物农业、生物能源、生物制造、生物环保5大领域。5.低碳技术。低碳技术是应对全球气候变暖,改变大气环境,并且决定未来由谁控制制高点的重要技术,是涉及电力、交通、建筑、冶金、化工、石化等部门以及在可再生能源、煤的清洁高效利用、油气资源和煤层气的勘探开
本文标题:科技革命对产业结构的影响分析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40923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