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平均分》说课稿一、教材分析《平均分》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二年级数学下册表内除法(一)——“除法的初步认识”第一课的内容。本课是在学生学习了表内乘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表内除法是学生学习除法的开始,也是今后学习除法的基础,它是较难理解的数学概念。而除法的含义是建立在“平均分”的基础上的。要突破除法学习的难点,关键是理解分,尤其是“平均分”。因此平均分是除法学习的基础的基础,对除法学习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二、学情分析在学习本课之前,学生已熟练背诵乘法口诀;熟练掌握乘法的计算技能;会初步进行小组合作。同时,二年级学生年龄小,他们以直观思维为主,不易理解抽象的概念。虽然他们在平时的生活实践中已有一定的分物品的经历,但缺少平均分物品的实践经验。因此,他们对于“什么是平均分”、“怎样平均分物品”都感到比较困惑。综上,我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充分经历平均分物的过程,明确“平均分”的含义,了解平均分的方法。难点是让学生形成“平均分”的表象,建立“平均分”的概念,为认识除法打好基础。三、教学目标鉴于以上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和理解,为了更好地实施目标导学,进而提高课堂效益,我结合《课程标准》及学生实际拟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动手操作知道“平均分”的含义能按要求对物体进行平均分,初步了解平均分的方法;培养学生自主探索与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2.过程与方法目标:让学生通过观察,动手操作,体验“平均分”的含义。懂得从不同角度进行平均分,从而培养学生的思维性,灵活性。3.情感发展目标:通过小组的摆、分、观察等数学活动,培养学生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识;感受平均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大多独生子女)的平等意识和谦让意识。四、教学内容与过程(一)教学内容本课教材由例1、例2和练习三组成。例1前,教材第12页呈现一幅二(1)班准备春游食品的情境图。每份两瓶矿泉水、每份两块面包、每份3个橘子、每份……让学生感知每份同样多,为引入“平均分”做准备。例1从准备春游食品的活动出发,呈现“应该每份同样多”的分配方案,把“平均分”概念的建立置入平均分物品的具体情境和实践活动之中,促使学生主动学习。例2,是平均分的实践活动,教材通过把15个橘子平均分成5份的情境图,呈现不同的平均分的方法,通过对话展现出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平均分活动的情境,显示了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平均分物品和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的编写意图。最后教材还安排3道练习题,第1题借助插花活动,让学生体会平均分的含义;第2题让学生在运用“平均分”概念进行判断,以此巩固对“平均分”的认识;第3题分梨活动,让学生看清题意,先分一分,再说一说,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平均分”的概念。为了达到以上的教学目标,更好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将在教学中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的方式,在教法上采用情景演示法和尝试指导法;学生采用自主探索、动手操作、小组学习、合作交流等方法进行学习。(二)教学流程第一流程:创设情境引入课题低年级的孩子喜欢生动有趣的故事,因此我用富有感染力的语言,说:“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碰到分东西。比如:老师给我们分本子;分蛋糕。现在我们一起来听听猴子妈妈给猴子兄弟俩分桃的故事。想不想听?”同时,我一边讲故事,一边演示课件。(从前有座山,山上住着猴妈妈和她的两个双胞胎孩子。有一天,猴妈妈到山那边摘了6个红红的桃子,她一进门,就给了猴哥1个,把剩下的5个全给了猴弟弟。猴哥一看,可不高兴了:“妈妈!妈妈!你偏心!你不公平!”猴妈妈笑了笑,从猴弟弟那儿又分给他一个,可猴哥还是不满意,说:“妈妈!妈妈!你还是偏心!”猴妈妈看了看,说:“好好好!从弟弟那再分给你一个。”猴哥看着自己眼前的3个桃子,高兴地笑了,说:“妈妈!现在这样分才公平!”听完故事,学生思考:为什么猴哥说现在这样分就公平了?由学生回答找到答案——同样多。“对,同样多,也就是平均分。我们今天就一起去研究研究“平均分”,好吗?”我随之板书课题后,说:“小小研究员们,你们准备好了吗?表现好老师可要发奖品哦!”这样用故事引入,既会引发他们的兴趣,又让他们明白数学与生活有联系,使他们愿意参与到数学的学习活动中来。用上小小研究员的称呼,更能激发学生的成就感。第二流程:建立表象理解新知1、创设情境师:“小朋友们,你们喜欢春天吗?”师:“春天到了,阳光明媚,花儿开了,草儿绿了,到处都是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瞧,二(1)班小朋友明天要去春游了!”我出示课件,请小朋友们观察他们买了哪些食品。(学生观察后能够回答出:①许多的矿泉水、面包、橘子、糖果等食品②把这些食品两个两个的分一类或三个三个的分一类。)2、观察食品的分法(任意分——平均分),建立平均分的表象提问:把25颗糖果分给5个人,你认为怎么分?学生各自说出自己的想法,我这样分,他则是那样分,有的分得一样多,有的分得不一样多,要使大家都没意见的话应该怎样分?小组讨论,汇报结果。不管怎样分都要同样多,引出平均分的概念。让多个学生说一说什么叫平均分。师板书: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平均分。师:“你还能从图中找出哪些东西是平均分的?”《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是一个自主构建自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的过程。于是,在学生初步感知平均分后,我让学生自己去探索什么是平均分,我设计了一个判断练习的环节:(判断:分得同样多的打“√”,不是同样多的打“×”。)在这个教学环节中,不仅要求学生能自悟、会理解,还培养学生通过语言的表述把对“平均分”的领悟表达出来。同时在此活动中学会与同伴交流、学会倾听他人的意见、评价他人,使自己的数学思维不断得到完善。学生在通过以上的探索表述就很容易真正理解平均分的概念。再来说一下本环节的设计意图,本节注重让学生在春游的情境中自主发现平均分,完整地叙述平均分,在学生意识中形成一个平均分的表象。在进行叙述平均分的过程中,运用这样的语言:你认为他说的怎样,谁能比它说的更好?让学生互相评价,充分调动起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第三流程:实践操作提升新知《标准》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本环节的设计中,我给学生创造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的时间和空间,把全班学生分成每4个人一组的学习小组,进行平均分学具活动。1、把8根小棒平均分成4份,每份几根?小组汇报分法。(1个1个地分;2个2个地分…小组合作时学生用不同的方法平均分,教师在汇报交流时,进行分法的优化)2、把15根小棒平均分成5份,每份几根?通过小组合作平均分,在经历平均分的过程中,进一步明确平均分的含义,会用简洁而完整的话叙述平均分的结果。3、把16根小棒平均分,有几种分法?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汇报交流后,做课件中的填空练习。这是一道开放创新的综合练习,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的平均分知识灵活创新地解决实际问题,并为下节课包含除作准备;同时,能在最后的结果中发现“被除数不变,除数越小(大),商就越大(小)”的除法规律。由于“认识来源于实践”,于是我这样设计,让学生动手操作,在摆摆、分分、说说等平均分物体的实践活动中,建立“平均分”的概念,学生充分经历平均分物的过程,体验到平均分的不同方法,为认识“除法”积累了丰富的感性认识。第四流程:评价总结深化应用1、学生总结(我一边补充一边展示课件)。2、我评价学生的学习表现师:“今天这节课,小朋友表现得非常棒,老师要奖给你们每组12多小红花。来!小朋友掌声表扬一下自己!”师:“请你们用我们今天所学的知识,以最快的速度分好小红花!”3、思想教育师:“嗯!小朋友们确实表现不错!那,还记得老师刚开始讲了个什么故事吗?”“那,老师有一个问题,要是你是我们故事中的猴哥哥,你会怎么做呢?”这样设计的意图是:向学生渗透思想教育,生活中并不是处处都要平均分,小朋友们要互相礼让。只要我们每个人都能互相谦让,我们的周围、我们的世界才会更美好!以上就是我对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除法的初步认识…平均分》。我的说课将从说教材、说教学重点难点、说教法学法、说教学过程四个方面进行阐述。一、说教材本节课是义务教育青岛版小学数学教科书第三册第五单元《森林里的故事》第一个信息窗《有趣的宴会》的内容,它是建立在一年级学的简单分类和二年级学的表内乘法的基础上,为以后学习各种除法和除法应用题打下基础!本节课突出体现了数学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的理念。基于以上对教材的认识,我制定如下目标:知识目标:结合情景图初步认识平均分,理解平均分的含义。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及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情感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团体意识和互助意识。二、说教学重点难点二年级的学生在生活中接触平均分的机会很多,脑海中已有浅略的表象,本节课的目的就是帮助学生把生活经验升华至理论体系。因此,本节课的重点是:通过平均分情景中,使学生感知平均分的含义。难点是:充分理解:“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做平均分”。三、说教法学法(一)为达到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所使用的教法有:1、情境教学法:以生动的情境为依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主动探究的积极性。2、动手操作法:通过动手操作,引导学生多种感官参与,经历数学建模过程。(二)依据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教学活动面向全体,给每个学生创造动手实践机会,因此我使用如下几种学法:1、直观操作法:化抽象为形象。2、观察比较法:通过小组合作,让每个学生在动手中体验平均分的特点和方法。3、合作学习法:以小组合作为主,在开放性练习的设计上注重个性的张扬。四、说教学过程在分析教材,合理选择教法学法的基础上,我设计的教学过程分为四个环节。(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低年纪的学生喜欢生动有趣的故事,因此我用富有吸引力的语言,这样导入:同学们,今天森林里的小动物们可高兴了,因为他们要举行一次丰盛的宴会,宴会让会准备很多好吃的东西,他们还邀请的同学们一起去参加他们宴会,你们知道这是为什么吗?因为他们知道同学们会分东西,这节课我们就去参加他们的宴会,帮助他们分分食物,好不好!与此同时,出示信息窗1的图画《有趣的宴会》,从而导入新课。(二)情境图中,探求新知在这一环节,我分两个层次进行:第一层次:情境图中,感知平均分的含义。首先,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自学图画,让学生了解宴会上动物们在做什么,准备了哪些事物,通过图画信息发现问题…怎么样分竹笋?在共同解决分竹笋的问题这一情景时,可能有多种不同的分法,将学生的各种分法展示在黑板上,但抛出“公平”时,大家会选择平均分,接着探究这种公平方法的名称,引出新知…平均分。让学生动手分一分,在观察比较中得出“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做平均分”。第二层次:动手操作,体验平均分的过程这层次分2步来进行教学:第一步出示桃子情境图将20个桃子平均分给5只小猴,每只小猴分几个?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方式,动手分一分,得出每只小猴分4个。第二步动手操作,让学生用12根小棒分一分,与同桌交流你是怎样分的?通过操作学具,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每几个作为一份来分的分法,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平均分的含义。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领会平均分含义的同时,增强了合作互助的意识。(三)巩固练习,加深理解练习的设计是由易到难:先是基础性练习,其次拓展性练习,最后是开放性练习。1、判断哪一组是平均分。检验平均分概念的理解程度。2、先圈一圈,再填空。此题用来强化平均分中每几个分成一份的分法。3、出示气球情境图:这里,我用实物和真人进行分.让学生感受数学来源于生活,感受数学的可操作性,同时化抽象为形象,也缓解了教学的坡度,突破了难点。(四)课堂小节1、今天你学到了什么?2、你能用今天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哪些问题?最后小节不仅让学生回顾了本节课所学知识,同时与生活联系起来!五、说板书:此板书力求知识性和简洁性,使学生一目了然,便于理解!有趣的宴会----平均分每分分的同样多,就叫平均分。一、说教材《平均分》是建立在一年级学的简单分类及二年级上册学的表内乘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学生学习除法的开始,也是今后学习除法、解决除法问题的基础。教材首先用准备春游食品的活动,提供素材,为认识平均分做准备。例1
本文标题:平均分说课稿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41817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