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质量控制/管理 > 第六章--教育制度习题
第六章教育制度习题一、单项选择题:1.一个国家各级各类教育机构与组织的体系及其管理规则指的是(D)。A.教育设施B.学校教育制度C.教育法规D.教育制度2.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及其管理规则指的是(B)。A.教育设施B.学校育制度C.教育法规D.教育制度3.规定着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及其关系的是(A)。A.学制B.教育组织C.教育法规D.教育制度4.(C)是整个教育制度的主体和现代教育制度的核心部分,集中体现了整个教育制度的精神实质。A.教育法规B.教育组织C.学制D.教育制度5.许多国家都规定孩子的入学年龄为5到6岁,这是由于儿童到了这个年龄,脑的发育已经成熟,能够适应系统的学习活动。这反映了学制的确立应依据(D)。A.政治经济制度B.科技水平C.人口状况D.人的身心发展的规律6.18、19世纪,在建立了资本主义制度后,西欧普遍出现了供富家子弟上学的贵族式学校和供少劳动人民子女入学的群众性学校并立的现象,于是就形成了欧洲现代教育的双轨学制。这反映了学制的确立要依据(B)。A.生产力发展水平B.政治经济制度C.人口状况D.人的身心发展的规律7.实行单轨学制的典型国家是(C)。A.英国B.苏联C.美国D.德国8.实行介于双轨学制和单轨制之间的分支型学制的国家是(B)。A.英国B.苏联C.美国D.德国9.在我国1951年新学制中,职业教育占有重要地位,确定了各类技术学校和专门学校的地位,体现了重视培养各种建设人才和为生产建设服务的方针,表现了我国学制向(A)方向发展。A.分支型学制B.单轨学制C.双轨学制D.延长学制年限10.在我国1951年新学制中,重视工农干部的速成教育和工农群众的业余教育,坚持了面向工农开门的方向,初步表现了我国学制由学校教育机构系统向包括幼儿教育和成人教育在内的现代教育机构系统的发展,显示出(D)的萌芽。A.职业教育B.业余教育C.专门教育D.终身教育11.提早入学年龄,进行了六岁入学的试验:为了缩短年限,进行了中小学十年一贯制的试验;为了贯彻“两条腿走路”的方针,采取多种形式办学,创办了农业中学、半工半读学校,进一步发展了业余学校。这反映的是(B)。A.1951年学制B.1958年学制C.1985年《中兵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D.1993年《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12.确定了20世纪末教育发展“两基”、“两尘”、“两革”(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育质量;要建设好一批重点学校和一批重点学科)的总目标的是(A)。A.1993年《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B.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C.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D.2001年《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13.下列文件中,最早提出“把发展基础教育的责任交给地方,有步骤地实行九年义务教育”的是(B)。A.1993年《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B.1985年《中兴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C.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D.2001年《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14.提出“构建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教育内在规律相适应、不同类型教育相互沟通相互衔接的教育体制,积极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以多种形式办学,形成以政府办学为主体、公办学校和民办学校共同发展的格局”的是(C)。A.1993年《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B.1985年《中兴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C.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D.2001年《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15.提出“”改革考试评价和招生选拔制度,小学成绩评定应实行等级制,中学部分学科实行开卷考试,重视实验操作能力考查,学校和教师不得公布学生考试成绩和按考试结果公开排队的是(D)。A.1993年《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B.1985年《中兴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C.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D.2001年《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16.把幼儿教育列入学制系统,这是现代学制向(C)制度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A.职业教育B.业余教育C.终身教育D.普通教育17.依据法律规定,适龄儿童和青少年必须接受,家庭、学校和社会必须予以保证的国民教育是(B)。A.职业教育B.义务教育C.基础教育D.普通教育18.我国现行学制是从单轨学制发展而来的分支型学制,我们现在正走的道路是通过发展基础教育后的职业教育走向分支型学制,下一步要走的道路是通过高中综合化走向(B)。A.分支型学制B.单轨学制C.双轨学制D.混合型学制19.现代学制在当代发展中的一个重要特点是(A)阶段学制的多类型及结构的多样化。当代三个类型的学制事实上变成了这个阶段的三个类型。A.高中B.初中C.小学D.幼儿教育20.在现代学制改革中同时肩负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任务的美国式高中日益受到各国的重视,这反映了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正走向(D)。A.现代化B.统一C.分化D.综合化21.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学会生存》中主张,建设学习化社会的关键在于(C)。A.改革正规教育B.发展成人教育C.实施终身教育D.推行同归教育22.义务教育的基本内涵是:国家与社会有义务确保全体适龄儿童接受法定年限的学校教育、家长有义务送适龄子女接受法定年限的学校教育和(B)。窍A.学校有义务为适龄儿童提供公平的教育B.适龄儿童有义务接受法定年限的学校教育C.公共机构有对适龄儿童开放并进行教育的义务D.企事业单位和个人不得雇用学龄儿童23.教育制度的核心部分是(D)。A.教育管理制度B.国民教育制度C.义务教育制度D.学校教育制度三、简答题:1.学制确立的依据是什么?1.学制确立的依据主要有:(1)生产力发展水平;(2)社会政治经济制度;(3)人口状况;(4)人的身心发展规律;(5)本国学制的历史和国外学制的影响。2.各级各类学校系统包括哪些内容?2.学校系统按级别大致包括幼儿教育阶段、小学教育阶段、初中教育阶段、高中教育阶段与高等教育阶段等;按类型分大致包括普通教育、职业教育、特殊教育等。3.简述我国1951年新学制的主要内容及其优越性。3.1951学制的主要内容有:(1)吸收了老解放区的经验、1922年学制和苏联学制的合理因素,发扬了我国单轨学制的传统,使各级各类学校互相衔接,保证了劳动人民子女受教育的平等权利。(2)职业教育在新学制中占有重要地位,体现了重视培养各种建设人才和为生产建设服务的方计,表现了我国学制向分支型学制方向的发展。(3)重视工农干部的速成教育和工农群众的业余教育,坚持了面向工农和向工农开门的方向,初步表现了我国学制由学校教育机构系统向包括幼儿教育和成人教育在内的现代教育机构系统的发展,显示出终身教育的萌芽。1951年学制符合了当时我国的具体情况和实际需要,是解放后我国长期实行的基本学校教育制度。新学制的颁布,标志着我国劳动人民在文化教育上无权利、无地位的时代己经过去,标志着我国学制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新学制的优越性主要体现在:第一,明确地和充分地保障了全国人民特别是工农干部受教育的机会,体现了教育为工农服务的方针;第二,新学制明确规定了各类技术学校和专门学校在学制中的地位,保证了各种人才的培养,体现了教育为生产建设服务的方计;第三,保证了一切青年知识分子和工农知识分子都有受革命的政治教育的机会;第四,体现了方针、任务的统一性和方法、方式的灵活性。4.简述我国1958年的学制改革的主要内容。4.1958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关于教育工作的指示》,指出“各省、市、自治区党委和政府有权对新学制积极地进行典型试验”。为了多快好省地发展教育事业,在学制改革的指导思想上确立了“两条腿走路”的办学方针和“三个结合”、“六个并举”的具体原则。许多地区开展了学制改革的试验,如,(1)提早入学年龄,进行了六岁入学的试验。(2)为了缩短年限,进行了中小学十年一贯制的试验。(3)为了贯彻“两条腿走路”的方针,采取多种形式办学,创办了农业中学、半工半读学校,进一步发展了业余学校。但是由于受“左”的思想影响,不仅使学制改革的试验不可能在正常的教学秩序下进行,而且一大批新创办的各级各类学校,由于师资、设备跟不上,也难以维持。5.简述1985年学制改革的主要内容。5.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有关教育制度的内容主要有:(1)加强基础教育,有步骤地实施九年义务教育;(2)调整中等教育结构,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3)改革高等教育招生与分配制度,扩大高等学校办学的自主权;(4)对学校教育实行分级管理。基础教育管理权属地方,省、市(地)县、乡分级管理的职责划分,由省、自治区、直辖市决定。中等职业技术教育主要由地方负责。高等教育实行中央、省(自治区、直辖市)、中心城市三级办学的体制。6.简述2001年《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关于学制的说明。6.2001年《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有关教育制度的内容主要有:(1)确立基础教育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战略地位,坚持基础教育优先发展。坚持将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扫除青壮年文盲作为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大力发展高中阶段教育,促进高中阶段教育协调发展;重视和发展学前教育。(2)进一步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确保农村中小学教师工资发放是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责任;坚决刹住一些地方和学校的乱收费,在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等农村贫困地区义务教育阶段,实行“一责制”收费制度;规范义务教育学制。国家将整体设立九年义务教育课程,完善并落实中小学助学金制度;巩固扩大扫除青壮年文盲成果。(3)改革考试评价和招生选拔制度。改革考试内容和方法,小学成绩评定应实行等级制;中学部分学科实行开卷考试,重视实验操作能力考查。学校和教师不得公布学生考试成绩和按考试结果公开排队。推进高等学校招生考试和选拔制度改革,在科学研究、发明创造及其他方面有特殊才能并取得突出成绩的学生,免试进入高等学校学习。(4)推进办学体质改革,促进社会力量办学健康发展。基础教育以政府办学为主,积极鼓励社会力量办学。四、分析论述题:1.试论述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学制改革。1.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学制改革主要包括:(1)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有关教育制制度的改革:(1)加强基础教育,有步骤地实施九年义务教育;(2)调整中等教育结构,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3)改革高等教育招生与分配制度,扩大高等学校办学的自主权;(4)对学校教育实行分级管理。基础教育管理权属地方,省、市(地)县、乡分级管理的职责划分,由省、自治区、直辖市决定。中等职业技术教育主要由地方负责。高等教育实行中央、省(自治区、直辖市)、中心城市三级办学的体制。(2)1993年《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有关教育制度的改革:(1)确定了20世纪末教育发展的总目标: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安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育质量;要建设好一批重点学校和一批重点学科(上述内容简称为“两基”、“两全”、“两重”)(2)调整教育结构。大力加强基础教育;积极发展职业技术教育和高等教育;重视成人教育重视和扶持少数民族教育事业,重视和支持残疾人教育事业,积极发展广播电视教育。(3)改革办学体制。改变政府包揽办学的传统格局,逐步建立以政府办学为主体、社会各界共同办学的体制。基础教育应以地方政府办学为主;高等教育要逐步形成以中央、省(自治区、直辖市)两级政府办学为主,社会各界参与办学的新格局。(4)改革高校的招生和毕业生就业制度。实行国家任务计划与调节性计划相结合,并逐步实行收费制度;改变“统招统分”和“包当干部”的就业制度,实行少数毕业生由国家安排就业,多数毕业生“自主择业”的制度。(5)改革和完善投资体制。增加教育经费,逐步建立以国家财政拨款为主,以征收教育税费、收取学费、校办产业收入、社会捐资集资、设立
本文标题:第六章--教育制度习题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41857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