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油气资源开发与资源地经济协调发展研究——陕西为例的分析
西安石油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油气资源开发与资源地经济协调发展研究——陕西为例的分析姓名:李美玉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产业经济学指导教师:吴文洁20080520油气资源开发与资源地经济协调发展研究——陕西为例的分析作者:李美玉学位授予单位:西安石油大学相似文献(9条)1.期刊论文李寿武.LIShou-wu我国油气资源矿权制度中存在的问题及完善对策-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09,(2)目前我国的油气资源矿权制度包括一级所有一级管理制度、有偿使用制度、矿权收益分配制度,和国际油气资源矿权制度相比较,我国的油气资源矿权制度存在单一产权引发投资经营权高度集中、一元矿权与二元地权之间存在冲突、矿业权市场不健全、有偿使用制度不健全、忽视了油气资源地的利益等几个方面的问题.文章认为,通过创新油气资源初始矿权配置制度、健全矿业权市场、规范石油税费制度、完善矿业用地制度能够完善我国的油气资源矿权制度,使之更加合理.2.期刊论文吴文洁.胡健.WUWenjie.HUJian两种财产权利的冲突:油气资源矿权与土地产权-西安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16(3)油气资源赋存于地下或土地之中,而在我国油气矿权与地权又是分离的,国家拥有油气矿权,国家与集体共同拥有地权,这就不可避免地产生一元矿权与二元地权之间的冲突.这种冲突集中表现在矿业权与矿业用地使用权取得方式上,而其产生的根源则不仅仅是我国关于矿权与地权关系的法律、法规的不完善,更主要的是因为我国复杂的土地权利层次和权利结构以及法律上对集体土地权利的忽视.因此,我们认为有效解决油气资源开发中矿权与地权冲突、缓解中央与地方利益关系的关键是创新油气资源矿权制度,变革集体土地所有权制度,完善矿业用地制度.3.期刊论文胡健.马行天.张凡勇世界各国油气矿权制度与矿权收益的比较分析--兼论对我国建立油气矿权制度的启示-西安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13(4)矿权制度的建立是油气资源合理开发的前提,发达市场经济国家均建立了各具特色的完善的油气矿权管理制度.通过中外油气矿权制度和矿权收益的比较研究,将为我国建立市场经济为基础的油气矿权制度提供借鉴.4.期刊论文胡健.马行天.张凡勇陕西油气资源开发中国家与地方利益关系研究-西安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13(1)陕西油气资源开发中国家与地方利益关系,对陕西地方经济的发展乃至国家油气资源政策的实施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对油气矿权制度及矿权收益进行一般分析并结合他国经验的基础上,探讨了陕西油气资源开发中国家与地方利益的冲突与协调的问题,认为有效解决陕西乃至中国油气资源开发中国家与地方利益冲突的关键,是改革原有的行政性的油气资源开发管理体制,建立合理的具有市场经济特征的油气资源矿权制度.5.学位论文武盈盈中国自然垄断产业组织模式演进问题研究——以天然气产业为例2009长期以来,电力、天然气等产业被认为是具有较强自然垄断性的基础性产业而受到政府的严格规制,使这些行业处于一种完全垄断状态,产业链中各环节采取垄断一体化的组织结构进行垄断经营,并且多数以国有企业为载体。特别是,鉴于油气资源是重要能源,且能源安全关系国民经济安全,传统上该行业往往以国家垄断形式保证能源供给安全。从2003年以来,中国出现了能源高对外依存度以及代表能源供给短缺的“油荒”、“气荒”等现象,严重影响了国家正常经济秩序,能源安全受到威胁。在对上述能源安全隐患进行分析时,国内学者多是从技术效率以及国际合作角度展开,而油气产业发展及相关制度安排则很少受到质疑和关注。换言之,这种处于国家垄断状态下的油气产业组织结构、体制是否对能源安全供给起到消极影响?这种组织模式是否具有效率?对国民经济产生哪些不利影响?这需要以组织模式为切入点,考察能源产业组织模式类型、相应制度安排及绩效。与此同时,资源价格改革成为众人关注的话题,建立反映市场供求状况和资源稀缺程度的价格形成机制成为其最终目标。虽然资源价格市场化改革的趋势得到一致认可,但是,如何进行价格市场化改革?是否仅意味着简单的放开价格管制?这些问题还未得到进一步讨论。在资源产品市场垄断格局保持不变,制度安排不做变动的前提下,单纯放开价格管制实现市场化只能带来垄断力量的滥用,因此,资源价格市场化改革最终落脚在改变资源产业现有的组织模式,打破垄断结构、培育市场竞争力量上,只有形成市场竞争才具备放开价格管制的条件,才能实现资源产品价格市场化改革的最终目标。因此,研究油气产业,特别是带有自然垄断性质的天然气产业的组织模式类型、效率及其演进对我国天然气产业的发展以及天然气资源价格市场化改革具有重要现实意义。论文以组织模式为核心,包括理论分析和经验分析两部分内容,其中理论分析部分完成对自然垄断产业以及天然气产业组织模式理论体系的构造;经验部分利用构造的理论框架对国际天然气产业演进的多样化轨迹进行分析,对中国天然气产业组织模式类型及绩效表现进行讨论和实证检验,并提出中国未来天然气产业组织模式演进的路径选择。具体来说,通过七个步骤完成上述分析。第一步,介绍与论文相关的基本理论,利用新制度经济学理论,构造了自然垄断产业9种组织模式类型,并提出自然垄断产业组织模式绩效评价体系,包括五项指标,即经济效率、公平程度、供给安全、技术进步和社会义务,利用该体系对自然垄断产业组织模式演进的绩效进行理论分析。鉴于公平程度是论文关注的主要因素,随后对利益集团的相关理论进行归纳。第二步,在自然垄断产业组织模式体系基础上,结合天然气产业的具体结构特征,对天然气产业组织模式进行更加细致刻画,得到天然气产业带有结构特征的组织模式类型。其中,通过判断天然气价格(井口价)由哪类主体制定来确定其主要协调机制,通过一系列附加结构的特征来判定辅助协调机制。在所考察的结构因素中,进入限制(包括生产领域、批发领域的管道是否开放以及运输费率由谁决定)是区分是否允许其他市场主体公平参与市场活动最明显的因素,这是确定辅助协调机制类型的主要依据。随后,对天然气产业组织模式演进轨迹及演进过程中政府干预内容、范围的变化进行分析,提出不同产业组织模式下天然气产业垄断程度的定量测度指数--D指数及计算方法。第三步,利用构造的天然气产业组织模式理论框架解释并区分美国、英国、阿根廷、巴西天然气产业多样化的演进轨迹。分析表明这四个国家分别实现了从自由的科层到控制的自由、完全科层到控制的自由、完全科层到控制的自由、完全科层到协调的科层模式的转变。完全科层和控制的自由两种模式是天然气产业实践中处于两个极端的组织形态,从前者向后者的转变需要新的制度安排以及一系列结构变革作为保证,具体包括在上游生产领域中,消除政策性进入壁垒,将勘探权以及开采权的获取建立在广泛投标基础上的许可证制度,允许具有开采资质的企业可以公平参与竞争;在中游批发市场中,建立起管网第三方准入制度、进行结构分拆以及创建现货市场。第四步,运用天然气产业组织模式理论框架对中国天然气产业进行分析。首先,回顾了中国天然气产业市场开放进程,并对油气产业市场准入制度、油气资源矿权制度和天然气价格形成机制等重要制度进行分析,得到的结论是中国天然气产业一直处于完全科层的组织模式。随后,分别对上游开采领域、中游管道运输领域市场结构进行分析,得到如下结论:从1996-2006年,上游开采领域的市场结构处于寡占Ⅲ型或寡占Ⅳ型,即中度集中寡占市场。1998年产业重组之后,其市场垄断程度有所降低,竞争性有一定程度的提高;中游管道运输领域市场结构处于高度集中寡占型,市场集中度指数水平较高且随时间推移下降趋势较为平缓,说明中国天然气主要消费地区一直集中在几个固定区域,并且管道运输存在大量闲置生产力,反映了下游配气市场发展滞后。最后,依据不同产业组织模式下垄断程度D指数的测度方法,定量计算了中国完全科层组织模式下天然气产业的垄断程度。第五步,分析中国天然气产业组织模式的绩效表现,特别对完全科层组织模式下产生的利益分配问题进行深入探讨。围绕着存在哪些利益主体,各主体间的利益分配状况如何,(如果存在利益分配不公)利益分配不公的根源是什么,利益分配不公带来的影响有哪些,这一逻辑思路,对天然气产业上、中、下游厂商之间;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之间;资源所有者、资源垄断开采商、各级政府、消费者之间利益分配问题进行讨论。在对天然气产业链条上、中、下游厂商利益分配问题研究中,提出并利用“单位资源价格构成”这一概念,采用标尺比较方法,衡量我国利益分配状况的合理性。得到的结论是:我国天然气的高价格水平本身包含了不合理因素,更突出的是,在价格构成中占据绝大份额的不是商品本身价值而是输送服务费用。在对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之间利益分配问题研究中,首先通过理论模型解释二者存在的博弈关系。在理论分析基础上,实证考察我国矿产资源收益分配中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利益分配状况,这一分配格局主要体现在我国资源矿权制度安排中所界定的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在矿权收益、税收和投资收益三个部分中的分配比例。在资源所有者、资源垄断开采商、各级政府、消费者之间利益分配问题的研究中,引用贝克尔的利益集团竞争模型从数理上证明垄断开采商集团在与消费者集团的政治博弈中往往处于优势地位。在理论分析基础上,实证考察我国矿产资源收益分配中资源所有者、资源开采商、各级政府间利益分配现状。通过国内外石油公司财务报表数据对比分析表明,在我国矿产资源收益分配中资源所有者、中央政府以及地方政府的应获权益中很大比例转移到开采商手中成为超额垄断利润,并定量测算了这一收入转移的规模。实际上,这种分配格局是我国矿产资源收益分配制度的结果,矿产资源分配制度直观表现为矿产资源税费体系,通过该体系的国际比较可以看到我国在矿产资源收益分配中资源所有者、中央政府以及地方政府的权益受损。因此,我国的矿产资源制度成为一种保护且利益偏向在位开采商的制度安排。这种制度安排或者利益扭曲分配状况直接威胁国家能源安全、造成国内行业收入差距扩大。第六步,采用计量分析方法验证我国1998年油气产业放松规制对产业绩效的影响。提出需要验证的两个假设:第一个假设是,放松规制有利于引入竞争,增强油气企业的竞争能力,从而提高油气开采业的利润水平;第二个假设是,放松规制导致油气开采产业效率的提高。基于上述假设,构造了两个计量模型--利润模型和效率模型,选取1984-2006年样本数据,采用考虑突变结构的协整分析方法,通过对原始时间序列的单位根检验、协整分析,表明放松规制的虚拟变量对产业利润以及效率具有显著影响,从而两个假设得到验证,证实中国1998年油气产业放松规制、引入竞争带来产业绩效的提高。最后,提出我国天然气产业组织模式演进的路径选择。我国对天然气产业的改革应循序渐进,首先实现从完全科层向自由科层的转变,然后最终迈向控制的自由模式。天然气产业要实现从完全科层向自由科层的转变,实质是指在保持目前对天然气井口价、管输价以及终端零售价格管制的前提下,放松产业链条中各领域市场准入,引入多元化竞争主体,培育竞争力量。为此,需要在上游油气生产领域、中游管道运输环节分别进行改革。上游油气生产领域,需要建立合理的油气资源矿权制度、建立公平的油气产业市场准入制度。中游管道运输环节开放,需要确立管道的公平进入机制、创建现货市场。在天然气价格形成机制方面需要实现从成本加成方法到净值回推法的转变,同时尽快建立石油天然气法律框架。需要注意的是,这一系列制度措施在实施中存在时间的先后关系,目前,首当其冲的是需要理顺导致利益分配不公的制度设计,通过油气矿权制度的修正,促进现有的三大石油公司形成竞争,同时展开公司内部组织结构的变革。但是这种变革,可能更依赖该领域放开投资所带来的竞争压力。清晰的制度框架是实现天然气产业目标格局的必需保证。当在法律框架指导下,上游形成多元化的竞争主体时,可以取消天然气价格管制,仅保留管道运输环节管制,整个天然气产业迈向控制的自由模式。6.期刊论文胡健.吴文洁.HUJian.WUWen-jie油气资源矿权与土地产权的冲突——以陕北油气资源开发为例的分析-资源科学2007,29(3)长期以来,资源经济学研究中存在一个突
本文标题:油气资源开发与资源地经济协调发展研究——陕西为例的分析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4217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