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泸州市三区”城乡统筹发展规划
泸州市“三区”城乡统筹发展规划前言经泸州市规划建设局组织对《泸州市“三区”(江阳区、纳溪区、龙马潭区)城乡统筹规划》编制单位招标比选,四川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获得中选。项目组于2009年1月中旬进行现场踏勘、走访、座谈,收集基础资料和调查,进行方案分析研究,提出初步方案,并于2009年6月12日向市规划建设局和市有关部门汇报征求意见。经过方案调整、修改和深化、完善,完成正式方案,包括:1、规划文本2、规划说明书3、规划图纸01区位关系图02城乡现状图03土地利用现状图04城乡居民点现状图05基础设施现状图06地形地貌分析图07产业现状分布图08空间结构规划图(一)09空间结构规划图(二)10农业布局规划图11工业布局规划图12旅游布局规划图13用地布局规划图14道路交通规划图15骨干路网形态图16公交系统规划图17村庄政策分区图18新农村规划指引图19新市镇规划指引图(一)20新市镇规划指引图(二)21景观风貌规划结构图22景观风貌规划指引图23空间管制规划图24城镇公共配套设施规划图25新农村公共配套设施规划图26电力规划图27给水排水规划图28燃气规划图29生态及防灾规划图前言研究框架解读篇战略篇规划篇实施篇行动计划解读篇第一篇解读篇解读篇第一章总则一、规划背景城乡统筹发展是党中央在对我国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现状进行科学判断,并借鉴世界各国现代化建设经验后作出的重大科学决策,并将成都和重庆作为全国统筹城乡发展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城乡二元结构是我国长期以来存在的普遍问题,泸州市也不例外。但以泸州主城区为核心的江阳、龙马潭和纳溪三区首先更有条件和有基础,也迫切需要率先实施城乡统筹协调发展试点。泸州城市为多组团城市,组团相对分散,并且城乡穿插。随着城市化的快速推进,泸州城市正向区域都市发展,为了统筹泸州都市区域和城乡之间功能、资源、空间、环境、设施等问题,需要从全域的角度来进行统筹规划和协调。新的城乡规划法要求改变长期以来重城轻乡的规划思想,遵循城乡统筹发展和合理布局,对城乡实施统一规划和管理。目前,浙江、山东、海南、成都等多个城市已探索实施城乡总体规划和全域规划。解读篇二、概念解读1、城乡统筹规划是指在一定空间范围内把城市和农村作为一个整体通盘考虑,统一规划,从而实现城乡统筹发展。2、城乡统筹发展是指在一定区域范围内,以把城市与乡村建设成一个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统一体,充分发挥城乡各自优势和作用,使城乡之间资源、资本、技术、劳动等生产要素合理流动,按效率原则公平地配置资源,以城带乡、以乡促城,形成互为资源、互为市场、互相服务、互为环境和经济、社会、环境效益统一的城乡互补、互融,从而使整个城乡区域持续、稳定、协调发展,达到共同繁荣的目的。3、统筹城乡发展是新时期解决我国工农关系和城乡关系的新思路、新战略和新手段,是全面解决城乡二元结构和“三农”问题的必由之路。其目的就是要打破现存的城乡二元结构关系,从机制和制度上使城乡统一起来置于同一层次上平等发展,形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协调和谐的新型城乡关系,从而推进城乡协同发展和共同富裕。因此,统筹城乡发展首先要转变发展观念和发展战略,把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与农业、农民、农村的发展紧密结合起来,其战略根本目标在于促进城乡协调发展,逐步实现城乡一体化,这也是现代化和城市化的最高阶段。4、对城乡一体化的理解,有以下几个方面:①城乡一体化是建立相互依存、相互融合、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新关系,是城乡协调发展,实现城乡社会经济和空间、环境的高度融合。城乡一体化是双向的,不是单向的。绝不是全部乡村都转变为城市的过程,也不单是农民转变为市民的过程,更不是城市乡村化,应该是城乡互动,双向演变的过程。②城乡一体化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是发生在生产力水平或现代化和城市化水平相当高的时期。因为城乡发展的阶段模式一般经历农业社会的依存、工业社会的统治、工业化中期的融合和后工业化社会的一体化四个阶段,由生产力向生产关系的范畴逐渐过渡。③城乡一体化要包括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方面,不能忽视精神的、文化的、社会的内容。④不能把城乡一体化看成消灭城乡差别的过程。城乡差别是永恒的,只是不同历史时期其表现程度和形式不同。解读篇三、技术路线本规划技术路线以建立以城带乡、以乡促城、城乡互动共生关系为指导,针对泸州城乡现状,借鉴国内外城乡统筹发展经验,围绕实现“城乡统筹、协调发展、城乡一体、和谐泸州”的城乡新关系、新机制、新制度为目标,探索实施城镇化发展、新农村建设、产业功能化和生产社会化的城乡统筹四大途径,其中通过城镇化实现农村人口转移,通过新农村建设实现乡村的新发展,通过功能产业化实现城乡功能单元整合和产业链的体系发展建立,通过生产社会化实现农业生产的规模化、商品化和市场化。解读篇四、规划范围规划范围包括江阳区、龙马潭区、纳溪区三个行政区范围,幅员面积2132.32平方公里。规划近期为2010—2012年,远期2013—2020年。五、规划期限1、国家《城乡规划法》;2、建设部《城市规划编制办法》;3、建设部《县域村镇体系规划编制暂行办法》;4、中央和四川省有关城乡统筹和新农村建设的决议;5、泸州市城市总体规划;6、泸州市和江阳区、龙马潭区、纳溪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7、四川省和泸州市有关行业部门发展规划;8、国家有关法律、规范和标准。六、规划依据解读篇1、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内外发展、经济社会发展和人与自然和谐发展。2、以服务农村、农民、农业,逐步解决“三农”问题和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基本目标。3、以功能互补、一、二、三产业互动和城乡互利的有机共生理论为基本理念。4、以土地向规模集中、工业向园区集中、人口向社区集中的“三集中”为重要手段,引导人和生产力合理布局。5、基础设施建设共享,社会公共服务设施均衡化配置。6、充分利用政府、社会和个体的力量,既要坚持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促进生产要素自由流动,又要发挥政府主导作用。7、因地制宜,突出特色。8、保护自然、人文资源和环境,集约节约利用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9、循序渐进,试点示范,稳步推进。七、规划思想理念解读篇第二章泸州市“三区”城乡现状解读一、基本情况(一)地理位置和政区建制泸州市地处美丽富庶的“天府之国”——四川盆地的东南部,长江、沱江的交汇处。其地理位置介于东经105.08—106.28度,北纬27.39—29.20度之间。全市由四县三区组成,即:泸县、合江县、叙永县、古蔺县,以及江阳区、龙马潭区和纳溪区,东西宽113公里,南北长185公里,总幅员面积12246.87平方公里。本次泸州城乡统筹规划区范围包括江阳区、龙马潭区和纳溪区三区,规划区面积为2132.32平方公里。2008年三区共有建制镇26个,乡5个,行政村437个,街道办事处14个,社区居委会97个。解读篇(二)自然地理(1)气候泸州市三区气候温和,四季分明。为准南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年平均气温17.1℃—18.5℃,年平均降雨量748.4—1184.2毫米,日照1200—1400小时,无霜期300—358天。土地肥沃,物产富庶。具有春荣夏艳秋实冬秀的江南特色。(2)地形地貌泸州市三区地形地貌为河谷、低中丘陵,平坝连片,为鱼米之乡;市区海拔高度在240米—520米之间。地形地貌大体上可分为两种类型,即:1、南部为中深丘地形,2、北部为浅丘地形。(3)水系及水资源泸州市三区内河流属长江水系,以长江为主干,成树枝状分布,由南向北和由北向南汇入长江。内主要河流有长江干流、沱江、永宁河、濑溪河、龙溪河等。河道大都具有山区性河道的特征,河岸坡度陡,多呈“V”或“U”形谷。同时,宽谷与窄谷交互交替,河床较大,急流险滩众多。解读篇(三)社会经济泸州市辖三区GDP209亿元,占全市的51.74%,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为26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为109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为74亿元,各次产业的构成为“12.4:52.2:35.4”。形成了以工业为主导的产业结构,其中工业又以酒业、化工、机械为主导,农业主要以蔬菜、水果、竹木等主导,并初具规模。江阳区:国内生产总值118.14亿元,纳溪区:43.73亿元,龙马潭区:47.11亿元,财政收入12.86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6.66亿元。泸州市三区的旅游资源丰富,具备很强的景观多样性与选择性。泸州市三区具有传统优势的部分产业,如化工、机械、酿酒、食品以及特色农作物、水果等,还有增长的势头,未来的整体前景看好。同时,由于地理和水资源等优势,另一些新兴行业如物流、水上运输等正在崛起,必将带动未来泸州市三区社会经济发展。解读篇(四)城乡情况1、城镇现状1)概况规划区现有26个建制镇5个乡集镇,其中国家级试点镇四个。城镇化率为56%。2)分布特征规划区城镇现状分布主要以中心城区为中心,城镇分布北密南疏。3)规模等级一级城镇:泸州中心城区,为区域中心,约75万人。二级城镇:胡市镇、护国镇、大渡口镇、石洞镇,人口约0.5-2万人。三级城镇:22个一般建制镇,人口约0.1-0.5万人。四级城镇:5个乡集镇,0.1-0.2万人左右。4)职能分类城镇按职能主要分为综合型、工贸型和农贸型城镇。解读篇2008年镇规划区现状共有26个乡镇,有437个行政村,97.8万农业人口(户籍)。(1)农村居民点规模与分布特征——人口规模小、村落数量多(4000个/246人)2、农村现状特征分析解读篇(2)农村居民的家庭结构特征——小型化、老龄化(3.48人)(3)农村劳动力的从业特征——己经开始出现老龄化或妇孺化等现象。(4)农村居民的家庭收入特征——农村家庭对种田生活依赖性在降低(60%)(5)农村土地利用现状特征——农业生产规模小而分散(6)“三农问题”——农村的社会经济的积弱结构和循环解读篇3、泸州市三区城乡二元结构的现状特征•城乡二元系数大于全省平均水平(0.4159/0.3195)•城乡居民收入消费差距明显(0.37/0.40-0.45)•泸州市三区城乡统筹阶段判断:达到城乡统筹主导发展的必要条件,它的城乡统筹可以通过政府的引导和支持,以促进城乡统筹的方式加速城市化的进程。•“城中村”成为农村在城市的“飞地”•农村人口比重大,城市化程度低,城乡人口结构性矛盾突出•农民在社会保障、身份、待遇等方面于城市居民有较大差距。解读篇二.泸州市“三区”城乡统筹发展SOWT分析(一)发展机遇1.党中央高度重视城乡统筹发展2.国家政策向农村倾斜3.成都、重庆作为全国城乡统筹综合配套试验区的经验探索(二)面临挑战1.二元经济结构演变难度大2.二元社会结构转型幅度大解读篇(三)发展优势条件1.优越的区位条件2.较好的发展基础泸州市辖三区GDP209亿元,占全市的51.74%,泸州市辖三区城市化水平为56%,比泸州市高出一倍。具有城市辐射带动农村和工业反哺农业的基础条件。解读篇3.泸州城市快速发展4.农村经济调整5.规划先行的理念和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解读篇(四)存在的问题1.综合经济实力还不强2.城乡还较分离3.城乡产业关联较差4.农业产业化落后5.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滞后6.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水平较差7.城乡政策体制障碍8.村落建设问题较多:缺乏统筹规划设计、布局分散,设施建设配套不便,人均建设用地高,资源利用不集约,村容、村貌、环境质量差。解读篇第三章国内外城乡统筹发展经验启示一、发展中国家统筹城乡发展的实践日本、韩国都是采取自下而上的造村运动和新村运动,通过软、硬件建设,来促进农村地区的发展。1、韩国的新村运动综合开发计划、债务减轻计划、结构改善计划、政策改革计划等,并先后经过基础设施、环境质量和自我综合提高,从而激发创业精神,增加收入和改善环境。2、巴西解决过度城市化的实践第一,加大城市规划力度。第二,改变土地占有和利用的不合理现状。第三,加快卫星城镇建设步伐。第四,加大农业投入。解读篇二、发达国家统筹城乡发展的实践通过自上而下规划计划,发展新城镇和新农村。1、德国城乡一体化第一,注重中小城市的发展。第二,注重统一规划。既充分考虑市场竞争的
本文标题:泸州市三区”城乡统筹发展规划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4219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