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我家两堵墙,前后百米长德义中间走,礼让站两旁我家两堵墙,前后百米长德义中间走,礼让站两旁我家一条巷,相隔六尺宽包容无限大,和谐诗中藏一纸书来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街坊邻里常相敬一段佳话永流芳六尺巷制作者:时秀敏(高中英语组)六尺巷,位于桐城市区的西后街,今属安徽省荣誉军人康复医院。巷南为宰相府,巷北为吴氏住宅,全长100多米,宽2米,均由鹅卵石铺就。据史料记载,清康熙年间,文华殿大学士、礼部尚书张英(1637—1708年)的桐城老家人,与邻居吴家在宅基问题上发生争执,两家各不相让,将官司打到县衙。因双方都是官位显赫的名门望族,县官不敢轻易了断。于是,张家人千里传书给在京城的张英求援。收书后,这位当朝宰辅批诗一首寄回老家,便是这首流传至今的打油诗:“一纸书来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一见回信,张家人豁然开朗,将围墙退让了三尺。吴家见状深受感动,也让出三尺,形成了一个六尺宽的巷子。这就是争一争,行不通,让一让的“六尺巷”。六尺巷的由来六尺巷的启示时至今日,虽然张吴两家的老宅都已在300多年的时光里走进了历史,但这条巷子却依然安静地伫立在那里,并引得一位位平民百姓、官场要人慕名而来,领悟体会其互敬礼让、和谐包容、进退有度的文化内涵。讲究忍,推崇忍让,是华夏民族数千载文明史的一大特色,亦是我们为人处事的切实需要。忍半秒风平浪尽,退一步海阔天空!包容忍让、平等待人,作为一种美德,在我们古代已经提倡了,但真正能做到的人并不是很多,尤其涉及到自己切身利益的时候。心胸宽广、放眼远处、恭谦礼让的人无论在何时都是受人尊敬的。在物欲横流、钱、权当头的今天,提倡这种美德,更为必要。总结互敬礼让、和谐包容、进退有度的文化内涵,是华夏民族数千载文明史的一大特色,人人践行,构建和谐社会。
本文标题:课前3分钟-六尺巷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42478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