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财务 > 国际经济学(三版)-国际收支的收入调整论
国际收支的收入调整论一、凯恩斯的乘数原理与收入调整机制开放条件下宏观经济的凯恩斯主义模型的基本点—凯恩斯的开放经济的国民收入均衡恒等式:Y=C+I+G+X-M(1)C=c0+cY(2)M=m0+mY(3)Y-(C+I+G)=X-M(4)定义A=C+I+G,即A为吸收部分,则均衡条件可重新表述为:Y-A=X-M(5)(Y-C-G)为一国总储蓄S,因而等式(4)左边等于S-I,即净储蓄:S-I=X-M(6)由等式(5)与(6)可知,在均衡时,收入与本国居民支出之差,即净储蓄,等于出口与进口之差,即贸易盈余。而重要的是Y与A的均衡差取决于整个经济体系的运行,即内生变量C和M,再加上外生变量I、G和X一起决定了Y和A。*开放条件下均衡国民收入的乘数表达式(推导过程作为课下练习))0XGI0(mc11YMC由公式(7)导出:外贸乘数,=支出乘数,=XYms1GYms1(7)*如果假定本国是一个大国,就需要考虑到外国国民收入的影响,此时乘数变为(推导过程参考教科书并作为课下练习):=(1+mf/sf)/(s+m+mf*s/sf)显然,这时外贸乘数会大于小国之下情况:(mf/sf)/(mf*s/sf)=1/s1/(s+m)XY凯恩斯理论框架下国际收支的收入调整机制:在假定价格一定,并且经济处于非充分就业的情况下,Y-A≡S-I≡X-M即为国民收入决定的均衡条件,根据此条件,国际收支的调整实际上是通过外生变量的变动,来影响国民收入的变化,进而影响进口及储蓄而得以实现的。1.如果一国处于贸易顺差,则可通过增加政府开支G的办法来增加本国国民收入,进而增加进口量,从而抵消贸易顺差,使国际收支趋于均衡;如果一国处于贸易逆差,则可通过鼓励出口来增加收入并消除逆差。2.这一机制必须在国民收入尚未达到充分就业水平下的国民收入前提下方可有效。否则外生变量的改变只会影响价格和利率而不引起国民收入的变化,进而也就不可能调整国际收支。•3.一国在贸易存在逆差时,也可以通过紧缩性财政政策来消除逆差;在存在贸易顺差时,也可减少出口来抵消顺差。但这两种情况都会导致国民收入的下降,失业压力将不可避免地上升,所以在政策上并不可取。•4.如果本国进口是外国出口的重要组成部分,则本国的进口变化会影响对主要贸易伙伴国商品的需求,进而影响外国收入,结果又会反馈到外国对本国出口的需求。二、国际收支调整的吸收方法由美国学者亚历山大于1952年提出,亚历山大认为,弹性分析方法对货币贬值缩减贸易收支差额的作用必须满足两个条件:贬值可以带来本国收入的增加;贬值可以使本国的实际支出,即吸收减少。(一)理论的基本内容根据前面的凯恩斯宏观经济模型,我们知道贸易差额等于一国的国民收入与其吸收之间的差额,即:CA=X-M=Y-A国际收支吸收分析法的基本思想:贸易收支顺差意味着国民收入大于国内吸收,逆差则相反。因此,当一国贸易收支处于失衡状态时,可通过改变国民收入或国内吸收的办法来加以调节。对上页的等式进行全微分:d(CA)=dY—dA由上式可知,货币贬值对贸易差额的影响效果取决于其对国民收入和吸收的影响效果的比较。其中货币贬值对吸收的影响可分解为两部分:一是贬值后收入变动对吸收的影响,即为收入变动的“引致支出”效应,该效应可表示成adY,a为边际吸收倾向,它等于边际消费倾向与边际投资倾向之和;二是除收入变动影响之外的贬值对吸收的直接影响效应,该效应可表示为dAd。两种效应之和等于货币贬值对吸收的净影响效应,即dA=adY+dAd进一步可得到:d(CA)=(1-a)dY-dAd*说明贬值对贸易差额的影响包括两部分,即贬值的收入效应(1-a)dY及贬值的吸收效应(直接效用)dAd。只有当(1-a)dYdAd时,贸易收支方能得到改善二、国际收支调整的吸收方法*贬值通过收入效应来改善贸易收支的条件:a.供给方面在有闲置资源的情况下存在着资源闲置效用。贬值最终效果取决于贬值的收入效应(1-a)dY是正还是负,而这又取决于边际吸收倾向。若a1,则(1-a)dY0,国内吸收的增加小于国民收入的增加,贸易收支得到改善;若a1,则(1-a)dY0,国内吸收的增加大于国民收入的增加,于是贸易收支进一步恶化;若a=1,则(1-a)dY=0,贬值不产生收入效应,从而不影响贸易收支。b.需求方面从需求方面看,如果一国进出口需求弹性满足马歇尔—勒纳条件时,贬值即可导致本国国民收入增加,从而使国际收支得到改善。c.政府对宏观经济进行调控的角度如果一国采取贬值政策的同时放松那些保护性或限制性的贸易政策,使资源配置的扭曲得以降低,那么,贬值就可以增加国民收入,改善国际收支。二、国际收支调整的吸收方法*贬值如何通过直接的吸收效应来改善国际收支一方面,从货币效用来看汇率贬值会导致货币余额效果和货币幻觉效果。*一国当局采用贬值政策将导致本国通货膨胀现象-----〉物价上涨使实际货币供给下降-----〉货币当局同时实行紧缩的货币政策而不使货币供给随本币贬值而增加-----〉由此导致国内利率上升-----〉从而国内投资随之下降-----〉同时消费者会由于实际货币余额的减少而设法恢复其流动资产-----〉引起消费下降(此为货币余额效应)。*当货币贬值、物价上涨时-----〉即使人们的收入与物价同比例上涨使实际收入保持不变,人们也会因物价上涨而减少支出(即为货币幻觉效应)。二、国际收支调整的吸收方法*贬值如何通过直接的吸收效应来改善国际收支另一方面,贬值存在着收入再分配效用*贬值后物价上涨的同时-----工资水平受劳资合同的限定而不能立即提高-----实际工资下降了-----而厂商的利润则由于对收入的再分配增加了。利润收入具有比工资收入更高的边际储蓄倾向----这会使全社会的吸收水平下降-----进而改善国际收支*在一个实行累进所得税制度的国家------贬值带来的名义收入增加将使纳税人升入更高的纳税等级------则全体纳税人的可支配收入下降.如果政府同时实行紧缩财政政策------从而使全社会吸收水平下降------国际收支将因此而得以改善。综合以上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在采用贬值政策的同时,如果辅之以紧缩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则更易于达到改善国际收支的目的。三、吸收分析方法的缺陷(一)吸收分析法是在接受充分就业作为主要经济政策目标以后出现的。它把弥补国际收支逆差的希望寄托于增税和减少国民收入上。这实际上等于在国内进行紧缩政策,而同充分就业目标不相容。(二)这里所说的国际收支仍然指的是贸易差额,完全忽略了资本移动等在国际收支中的重要地位。(三)它和弹性论、乘数论一样,完全忽略了国内货币供应和信用创造对国际收支的影响。
本文标题:国际经济学(三版)-国际收支的收入调整论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42554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