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小学数学阅读能力培养的研究课题中期评估报告-精品
“小学数学阅读能力培养的研究”课题中期评估报告溧阳市后周小学课题组汪玉娣执笔数学阅读具有“有助于规范学生语言,加深其对数学思想方法的理解,养成其独立思考的习惯,培养其自学能力”等特点。如何激发学生的数学阅读兴趣,培养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提高学生数学阅读水平是我们研究的课题。本课题于2009年11月正式开题,预期到2018年11月结题。历时二年时间,现将前一阶段的研究工作整理汇报如下:一﹑前阶段概况:1﹑课题研究的目的:(1)通过前阶段课题的研究,使我们的数学教师能进一步转变自己的教学观念,不再认为阅读是语文老师的事,阅读与数学关系不大,而是充分吃透新课标理念,充分挖掘教科书的阅读资源,充分发挥教科书的教育功能。(2)提高一个实效,即校本研究的实效。真正完善“以校为本”的现代教研制度,通过课题研究,把学校建设成为学习化组织,深入了解并及时解决学校课堂教学中的困难和问题,总结教学经验,探索“提高数学阅读能力”的方法,并及时总结优秀研究成果。(3)深入开展如何培养学生数学阅读兴趣,从而提高数学阅读能力的研究。2、课题研究的内容在研究的准备阶段,我们发现学生学生阅读例题时不会运用自学符号,在思考解题时不会进行旁注,甚至在考试时还要问老师,思考题要不要做,答案要不要写出来。缺乏数学阅读能力,这个问题的根源归根到底还是我们教师在阅读时机、阅读时间、阅读方法指导等方面缺乏认识。因此,本阶段要通过研究,使我们的教师逐步把课题思想贯穿到平时的教学中去,深刻钻研教材,根据教材内容,确定哪些内容需要读,在什么时间读,读什么,怎样读才能使学生爱读、会读、读出效果,培养学生的数学语言,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3、课题研究实施策略前阶段,课题组全体成员紧紧围绕课题方案中所确定的研究内容、研究目标、研究方法开展了一系列的理论学习和实践探索,在课题论证、课题分解、研讨交流、课题实施、经验总结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达到了初步阶段的目的。在在实验研究的过程中,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1)加强理论学习,转变观念提升素养课题研究成功与否,与课题研究成员素质有很大关系。为提高课题研究人员的素质,尽快掌握教育研究方法、更有效的课研,课题组成立伊始我们就组织成员认真学习课题研究方案、自学相关理论知识,如《数学阅读及其教育功能》、《课程标准下数学素养的培养》、《数学阅读能力构成及阅读教学原则的研究》等,这些学习使我们明确了“数学阅读”、“数学素养”及“数学阅读能力”等概念的界定,明确了“数学阅读的教育功能”是什么。我们还组织各位成员学习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及其解读、《数学课程新标准》及其解读等有关课改的材料,学习了与课题内容相关的理论专著和一些学术期刊。在学习中我们追求形式的多样性与结果的实效性,以个人自学与集体学习、讨论交流相结合,规定内容与自主、自由学习相结合,搞专题研究、学术沙龙等活动形式,每次活动实行点名制度,学习的过程中组员必须进行学习笔录。通过这一系列的活动,达到用先进的教育理论支撑我们的课题研究工作,让各位组员统一思想,并致力于在课堂中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把数学学习过程之中的探究、发现、猜想、质疑等认识活动显现出来。通过学习和研究,每个成员都撰写了专题总结或教育教学论文。(2)认真组织实施开展课题研究,吸取先进经验,加强交流,不断提高研究水平自“培养小学数学阅读能力的研究”这一课题的研究工作开展以来,校领导小组为课题组提供了许多形式多样的课题培训和研讨活动,使得研究人员开阔了视野,吸取了经验,为课题研究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非常有利的条件,以使课题的计划不断地变为课题的实践并取得成效。课题组制定了详尽周密的研究工作计划,确定分期研究目标,对课题研究理论的界定,及课堂教学模式的初步探索;确定研究的重点,选定课题组实验人员,确定实验成员的具体工作;确定每周利用两节课进行研究,开展课题组研讨活动,交流经验;在实施该课题研究过程中,我们始终把着力点放在“培养小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研究”上,想方设法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探索性、协作性,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3)及时总结经验教训,不断校正研究方向社会发展需要高素质的人才,这也正是基础教育的目标所在。我们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根据课题研究方案的目标要求,把课题研究和日常的教研活动紧密地结合起来,选择不同的方面作为研究的突破口,多形式、多渠道开展课题研究,规范课题研究的过程管理。近一年来,在课题的研究过程中,我校数学教师首先从教育意识上有了一个全新的理念;其次通过课题研究有很多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和理论研究水平都有了很大提高,也加深了对教材和学生的研究。课题研究中我们还十分注重走出去、请进来相结合的办法,在研究的过程学校组织一部分教师到兄弟学校进行交流;同时还邀请了其他兄弟学校专家来校作专题讲座并指导教学工作。(4)加大听“推门课”的力度前阶段数学课题组加大了听“推门课”的力度,并在此基础上,要求分管领导、教研组长、备课组长、师徒之间每周必须听一节或一节以上,在听课之后要与上课老师交换意见,并及时汇总好课率。上课老师也要虚心接受别人的指导与建议,及时整改教学中的不足,继续发扬教学中的优点。通过这项活动使我校数学课题组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获得切实的提高。随堂课的质量主要看以下三点:①学习任务是否合适;②学习过程中设计的学习活动是否真实有效,是否把数学知识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结合;③学生是否学会知识了,会用知识了。每个教师必须保证随堂课质量,每天都尽量做到无错误。(4)改善环境、开展活动,激发学生数学阅读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们课题组成员在自己的教室里都开设了“数学角”,展示学生的数学日记,数学故事等。①每个学期参与课题研究的班级要在我们统一规定的时间,结合班级读书特色举行一次“数学阅读故事会”演讲活动。评选出一、二、三等奖,予以奖励。②每个学生要坚持写数学日记,每周至少2篇。让学生把生活中的数学知识,用数学日记的形式记录下来,不但加深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更锻炼了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从而提高阅读和学习数学的能力。③每月举办一次数学手抄报展评。数学老师结合学校的手抄报,让学生收集有关数学人物方面的小资料、格言和数学趣味故事等,出一期有关数学阅读手抄报,以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效益。4、前一阶段研究成果通过近一年的研究与实践,无论是学生方面还是教师方面,在各方面都有很多的提高和收获。(1)学生方面①保障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激发了学生数学阅读的兴趣和学习数学的兴趣。②转变了学习方式,掌握了自我学习的能力和方法③建立了数学阅读心理机制,提高了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2)教师方面①磨炼了我校数学教师队伍,增强了课题组成员的科研意识、课改意识,促进了课题组成员理论学习和实践探索的不断深入。②一般的(质疑)(阅读)创设情景--------自我阅读----------方法点拨--------形成习惯(释疑)(思考)课堂数学阅读教学模式课的出现,使我们的数学课堂教学出现了许多新的变化。较好地促进了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与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③提高了教师的科研能力近一年来,课题实验者的科研能力得到了提高,主要体现在课堂教学能力的提高和理论素养的提升这两方面。如汪玉娣老师的《“乐读”方能“会读”》一文发表于国家级刊物《现代阅读》,冯莉莉老师的《浅谈低年级学生数学思维的培养》一文发表省级刊物《新课程学习·学术教育》,秦小伟老师的《你“读”懂学生了吗?——例谈研读学生的方法》一文获省级三等奖,在课堂教学能力上管云老师于2010年5月份在市属上公开课《倍数和约数》中,在课堂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己学习意识和探究意识。陈锁荣老师在市属公开课《求平均数》上,也渗透了课堂有效阅读。其他课题成员也在学校的“走班教学”中就“课堂阅读”为主题进行了课堂展示。5、三点认识:(1)、“定载体”——分两方面,以课本为载体指导学生进行阅读。①读教材标题一般而言,标题是教材内容的高度概括,因此教师应该指导学生细细体味标题的内涵,提纲契领地抓住教材的核心内容。每进行一个单元的教学,我总是和学生一起把每节课的标题列在本单元的知识网络上,直到一单元结束,完成整个单元知识网络图,再进行整理和复习的时候,让学生自己一个标题一个标题地列出来,宏观展现一个单元的知识脉络和要点,建立清晰的认知结构。另外每节课的板书也非常重要,带着学生读标题读板书可以使学生清楚地知道本节课学习了哪些内容,有哪些知识点。②读例题教师应指导学生带着问题读例题,领会知识形成的过程或着解决问题的思路,体会思考问题的方法。阅读例题时,不能中是让学生简单地读读,看看,而要恰当地点拨和引导,促进思维的发展。在实际教学中教师以教材为载体指导学生阅读,也要注意粗读、精读与研读的有机结合,视教学需要而定。(2)、“抓”时机——分三步抓阅读的时机,使阅读面更宽更广。①课前加强阅读指导数学内容的抽象性,数学语言的简洁美,决定了数学阅读过程应是一个积极的思考过程。我注意根据学生的阅读水平、阅读任务,对学生进行阅读指导提出具体的阅读要求。经常给学生预习提示,学生预习起来觉得有章可循,并且预习的要求引导学生从已知出发,经历初步探索、发现求知的过程,让学生逐步掌握阅读方法,提高自己阅读能力。②课中找准阅读起点。学生通过课前阅读对一些容易的知识已基本掌握,关键是要引导学生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帮助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在课中根据学生反馈的信息,找准教学起点,引导学生深入阅读下去,突出教学的重点。③课后进行阅读延伸。一堂课的教学时间是有限的,因此要在课后进行阅读延伸。可以准备有趣的、有一定难度的阅读资料供学生使用,从而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起,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课后阅读能将课内延续到课外,获取教材外的知识,课后阅读提倡学生以研究者的身份参与活动,在研究中学会思考,学会创新。课后开展以阅读为载体的数学课外活动,指导学生在课外阅读的基础上写数学日记,做数学小制作,定期开展“阅读成果展示会”“比比谁的课外知识多”等活动,学生的阅读兴趣更浓了,数学阅读能力也提高不少。(3)、“讲”方法——对小学生进行有效的数学阅读方法的指导。①反复揣摩学生在阅读中经常会出现这种情况:难以理解文字表达的数学意义,更难体会其中的数学思想方法,这时我们注意一是抓住重点引导学生对每个句子、每个关键词、每个图表认真揣摩分析,领会其数学意义;二是积极检索以前的学习经验,寻找对当前数学材料的理解有帮助的知识;三是明确遇到的困难后,引导学生放慢速度以求精读,对内容把握不准时要耐心重读。②手脑并用数学阅读过程往往是读写结合、手脑并用的过程。读写结合可以帮助记忆,像运算律、图形周长或面积计算公式等都可以边看边写。手脑并用可以加深理解。③思考在前有人认为,教材呈现了问题的思考过程和具体的结论,课前阅读数学教材容易导致学生被动的接受学习。其实形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的学生是不会机械地记忆教材结论的。我们应该让学生知道数学阅读是一种主动阅读,要主动探索结论,而不是接受现成的结论,思维的目的是去发现。思考在前的策略使学生的数学阅读成为不断学习知识、发展思维的有效过程。④语义转换数学语言是文字语言、符号语言和图形语言的融合。数学阅读重在理解这三种不同语言的关联,实现其与“内部语言”的转化。如阅读“稍复杂的分数应用题”就经常需要摘录条件或画线段图,这种动手的过程其实是一种外显的语义转换,即“用自己的语言来阐述问题”,随着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的提高,这种转换更多地表现为“内部语言”来阐述问题。如阅读有关正反比例材料时,我们往往将“比值定”成“乘积一定”转换为“同时变大变小”或“一个量变大,另一个量则变小”来理解。数学阅读正是要求学生能在大脑中建立起灵活的语言转化机制。⑤归纳小结如果说前几个策略重在引导学生将数学书“由薄读厚”的话,数学阅读还需要一个理清教材脉络,提取重点内容的“由厚到薄”的过程。这一过程的价值在于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认知结构。二、课题研究过程的反思反思一年多的研究过程,我们的体会颇多。第一,本课题的研究在所有数学课题组成员的共同努力下,在“学生的数学阅
本文标题:小学数学阅读能力培养的研究课题中期评估报告-精品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42683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