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电子/通信 > 数据通信与网络 > 高中物理核心素养解读
高中物理核心素养解读教育一点一滴2018-12-0423:30:072018年12月3日上午国家教育部黄恕伯先生通过视频直播向全国高中物理老师们做了高中物理核心素养的解读。我校全体物理教师在三楼物理演播室一起观看了视频,学习活动从上午8:45一直到12:15,大家积极聆听,认真学习。通过黄先生解读,不仅使我们明确了高中物理核心素养的内容(物理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科学态度与责任),而且让我们深刻的理解了核心素养在新时代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实际上物理观念、科学思维、都是掌握知识、提高能力、培养情感的方法。只有通过学与习、理与解、探与究才能升级到习惯、品质与责任,最终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下面结合黄先生的讲解简单总结以下几点理解,不当之处敬请指正。1.物理观念的形与成物理观念的形成和运用是一个立体问题,需要我们打开思维进行概括,根据黄先生的讲解我简单概括为:了解整体知识结构→力的平衡是起点关键视角抓住重点→体现观念的思想运用知识解决问题→实践情境的关联实践检验思维指南→概念规律的升华黄先生举例“力的分解”,特别强调了:分解时不要偷换研究对象;建系时应体现共点力平衡。黄先生的思维角度我自然是很佩服,但是对于黄先生提到的“力的分解不能按照效果进行”我是持保留意见的,按照力的作用效果进行力的分解可能不是唯一方法,甚至不是最好方法,但是绝不能一棍子“打死”,新时代发展应该提倡学生多元发展,也应该鼓励老师们思维的多维发散。黄先生举例“天体问题3颗同步卫星覆盖全球,求地球的最小周期”问题,充分展示了他的转化思维模式:文字化情景、情景化知识、知识化应用、应用化思维、思维化能力、能力化素养、素养化文字,从而以终为始形成循环,构架学习体系。在引用情境教学时应该逐步深入运用,科学构架“资源平台”:物理实验—创设知识情景生活引入—联系社会生活升级关联—听说看动演用科学晚会—半球实验震撼千斤能顶—吹气顶起壮汉……2.科学思维的构与建科学思维就是架构一个说出、应用、选用、转化、化简的升级过程,从而建设一个知识、能力、情感、素养、生活的深入体验。黄先生给出了科学思维的3种推理分类,简单概括如下:(1)归纳推理→大量观察、大量数据→一般性结论→共同特点→本质特征(2)演绎推理→一般规律、数学推导→个别性结论→演绎过程→方法结论(3)其它推理→多种角度、多种方法→特殊性结论→综合分析→特殊规律黄先生将证据级别分为5个层次:区别观点证据、分辨有效证据、证据表达观点、恰当使用证据、证据证明结论。黄先生为了阐述证据的重要性举例如下:对于水平匀速飞行的飞行员抓住子弹的问题,我们有下面3种说法,虽然结论各不相同,但是都是值得肯定的:回答举例1(满分)不可能发生。上述情境最有可能发生的条件是子弹和飞行员的水平速度相等,在水平方向上子弹和飞行员不会产生相对运动。但即便如此,竖直方向上,子弹相对飞行员还在做竖直上抛运动。设子弹飞行到最高点时恰好接触飞行员的脸,此后子弹相对飞行员做自由落体运动,设子弹触脸下落10cm被飞行员抓住,根据自由落体运动的位移公式,可列方程0.1=10×t2/2,解得t=0.14秒,要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完成动作,几乎超出了人的反应时间的极限,这在飞行员在驾驶飞机时是不可能做到的。回答举例2(满分)可能发生。水平方向:若子弹和飞行员的水平速度相等,在水平方向上子弹和飞行员不会产生相对运动。竖直方向:子弹相对飞行员在做竖直上抛运动。设子弹在脸上浮动时还在继续向上运动,其上升30cm后到达最高点再下落30cm到脸部,这段时间飞行员都有可能抓住子弹,可以计算子弹上升和下落30cm所经历的时间一共是0.5s,飞行员完全可以在这0.5s时间内做出反应,抓住子弹。回答举例3(满分)不可能发生。当子弹飞行的水平速度跟飞机速度相等时似乎可以实现题中情境,但实际上是不可能的。因为子弹水平速度若跟飞机速度相等,则子弹相对飞机的作竖直上抛运动,也就是说,坐在飞机上的人观察子弹的运动方向是竖直向上的,子弹要到达飞行员脸部,在路径上需要穿越飞机的座舱,这是不可能的。当然对于问题的评价与质疑不应该以偏概全,全面肯定的同时也应该大胆质疑。比如,黄先生在共点力平衡问题中举例“梯子的安全问题”,通过知识与具体情景的结合分析了梯子与地面夹角越小越容易出现滑动的可能,容易出现安全隐患。对于黄先生分析的梯子问题我有一点存在疑问,既然已经谈到了夹角太小容易出现安全隐患,为什么没有谈到夹角太大容易出现翻倒的可能呢,况且杠杆的平衡问题早在初中已经学过了。教育教学不能仅仅为了学知识而学知识,应该真正解决生活中的问题,知识本身来源于生活,最终应该回归生活。所以我认为:有时过程本身比结果重要;有时反问质疑比正误重要;有时坚持努力比智商重要;有时开辟创造比应用重要;有时改装改造比熟练重要;有时评价交流比讲解重要……3.科学探究的探与究科学探究就是要经历以下6个过程:经历知识到能力的变化过程;经历灌输到体验的转化过程;经历记忆到理解的升级过程;经历能力到素养的转变过程;经历独立到合作的协作过程;经历单一到多元的深入过程。比如天津科技馆内有一个“比较重球从同一高度下落到地面的不同轨道的时间长短”,三个轨道:有两个半径不一样大的圆弧,还有一个斜面!这种“一探究竟”式的探究方式应该是最高效的。黄先生向大家展示了研究木星的真实数据记录,实现消除神秘、激发学习兴趣,建立空间概念、严谨科学态度、体验圆周投影、运用图像处理,实现科学探究,然而数据是否科学有效,需要数据来源渠道,以及投影如何得到等的问题也是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4.科学态度责任的广与狭任何领域我们看中的首先都是科学态度与责任担当,在教育教学中如何开展态度与责任的教育是一个大课题。目前没有严格的标准,也没有固定的模式,需要我们在开展教育教学过程中挖掘和发现。如果说主动是一种态度,那么配合就是一种责任;如果说严格是一种态度,那么严谨就是一种责任;如果说争先是一种态度,那么引领就是一种责任……核心素养给我们新时代教育教学指明了方向,我们才刚刚起步,未来我们毕竟长期“在路上”。让我们踏着新时代节奏,共创教育新未来。
本文标题:高中物理核心素养解读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42840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