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温州国有企业“十二五”发展规划PPT20100514
温州国有企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基本内容和要求王钢温州市经济建设规划院2010-5-14当前国际经济环境与发展趋势国家“十二五”政策动态与规划重点浙江省“十二五”规划基本思路温州市“十二五”规划基本思路温州“十二五”国企规划重点研讨内容(一)华尔街金融风暴与全球金融危机危机路径问题诱因美国房地产泡沫破灭引发次贷危机,危机恶化酿成银行危机,金融机构接连倒闭,引爆华尔街金融危机和全球金融市场震荡,信心危机结果导致全球股灾,进而影响实体经济。次贷是导火索。次贷危机暴露美国证券行业多重缺失:衍生产品缺乏透明度和流动性;风险管理和监管制度滞后并缺失;资产估值和会计核算不当;信用评级的独立性不够,等等一、当前世界经济环境与发展趋势(一)华尔街金融风暴与全球金融危机深层原因世界经济失衡:美国经济:过度消费。储蓄率很低,消费率高达70-80%;中印经济:超低消费。2007年,占世界人口40%的中、印两国消费总额仅为美国的1/6(美国是9.7万亿美元);结果:美国经常账户赤字1995年占GDP1.5%,2006年占6%。借债来维持经济繁荣和保持高水平的生活方式。国际货币体系的缺陷:世界绝大多数外汇储备为美元资产。据IMF统计,截至2009年三季度末,美元外汇储备占全球外汇储备的64.1%,欧元占26.3%。亚洲大量顺差转换成美元。世界石油交易主要使用美元。产油国资源转变成美元资产。金融自由化过度:21世纪初,美国网络泡沫破灭以后,经济出现衰退。为了启动经济,美联储采取宽松的货币政策,推行金融自由化,运行银行混业经营。低利率借债买房房价持续上涨次贷隐患危机爆发(二)金融危机的直接影响华尔街巨变欧洲首当其冲引发全球股灾导致巨大损失五大投资银行全军覆灭;房利美和房地美被政府接管;世界最大保险公司美国国际集团(AIG)寻求政府庇护;最大储蓄银行华盛顿互惠银行被摩根大通收购,等等。危机前,欧洲国家房地产价格上涨高于美国,但由于欧洲各国银行大量购买美国的次贷债券,导致欧洲银行深陷危机。冰岛、英国、德国、、比利时、荷兰、卢森堡等各国银行均陷入危机。全球股市陷入上世纪70年代以来最严重的熊市,市值蒸发27万亿美元,相当于全球产出的59%。金融危机正演变为信心危机,羊群效应导致全球股市疯狂卖盘。截至09年8月18日,据IMF预计,全球银行业损失已达5036亿美元,美欧各损失2528亿美元和2281亿美元,亚洲损失较少为227亿美元。金融危机造成的最终损失将高达1.405万亿美元。(三)金融危机的深远影响世界经济面临全球金融危机与发达国家经济衰退双重风险,经济增长从高位滑落至衰退边缘。美国经济可能出现阶段性衰弱,是繁荣后的萧条,金融危机尚难撼动华尔街金融中心地位,“美国衰落”或“美国时代结束”等言之过早。据IMF最新预测,以购买力平价计算,2010年世界经济将从去年5%高位回落至3.7%,下降1.7个百分点,其中发达经济体从2.6%滑落到1.4%,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从8%放缓到6.6%。发达国家经济衰退难免全球经济增速将明显趋缓(三)金融危机的深远影响金融危机导致华尔街金融格局发生世纪变局,投资银行不复存在,加强金融监管,增加透明度,规范金融创新等金融改革势在必行。美联储着手改革,加强监管,强化约束放贷,严肃市场纪律。金融危机使全球金融体系提上日程,G20金融峰会将拉开金融改革序幕,加强金融监管将使衍生产品健康发展。世界经济格局多元化趋势明显增强,国内实体经济发展和扩大本国投资重新成为重点,市场神话破灭后政府管制必将加强,加快改变世界经济失衡和国内经济结构性矛盾成为焦点,重新寻找经济增长点和转变发展方式成为解决危机的主要出路。国际金融体系改革势在必行结构调整与发展方式转变步伐加快(四)金融危机的几点启示发展中国家(如中、印)由于内需不足高度依赖投资、出口拉动;而美国、欧洲等则发达国家则存在过度消费和超低储蓄问题,从而导致世界经济在严重状态下促进全球经济高速增长,为危机埋下隐患。启示一:出口型经济与内需型经济协调发展美国金融危机的深刻教训在于金融创新与金融监管要相适应。金融创新越复杂,风险就越大,就需要监管,抑制泡沫经济膨胀。虚拟经济不能脱离实体经济太远,要加强全球金融监管力度,科学确定金融衍生品的内在价值。启示二: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协调发展各国应当尽可能持续地保持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的前提下协调发展,一旦比较优势衰减,先前庞大出口顺差导致货币升值,在内需无法启动情况下,势必产生泡沫经济(中国),引发金融危机。竞争优势逐渐萎缩,如果内需被别国占领,那么就会出现泡沫经济,引发金融危机(美国)。启示三:比较优势与竞争优势协调发展美国金融危机是凯恩斯主义和市场原教旨主义的结合的必然结果:一方面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人为创造需求,导致泡沫;另一方面由放任金融自由化导致经济泡沫化。政府干预对市场经济是必须的,但前提只在市场失灵时有效。启示四:市场机制与政府干预协调发展(五)后危机时代世界经济形势与发展趋势全球救市推升通胀预期经济复苏仍有波动风险。全球救市规模、协调一致与行动迅速均为空前,国际机构与各国政府联手史无前例。但面临的最大风险就是通胀陷阱和非就业增长,预计短期刺激政策将逐步减弱力度,转向促进结构调整和增强动力。转变发展方式酝酿技术革命世界多级化进程加快纠正世界经济失衡局面。过度消费的(如美国、欧洲),需要增加储蓄。发展方式上要改变依靠外债和资产泡沫推动经济增长的方式。过度储蓄的(如中国和印度),需要扩大内需。发展方式上要改变过度依赖出口和投资推动经济增长的方式。谋求新的增长点。围绕新能源和环保技术的低碳经济革命,加强环境保护力度,减少碳排放,开发新型材料、替代能源、寻求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利用和环保技术突破,正在成为新一轮全球战略竞争的焦点。大国竞合进入新纪元。美国经济下滑和美元贬值将导致美国国际地位下降;中国、印度等发展中的大国崛起将成为推动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增长极。受金融危机影响,日本、欧洲、俄罗斯等国经济增速趋缓,参与亚太地区和发展中世界的经济合作将成为发达国家的必然选择。二、国家十二五政策动态与规划重点美国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国家积极制定应对策略,加大宏观调控力度,围绕“保稳促调、扩大内需”的战略目标,出台了一揽子的政策方案:一是大规模的财政投入,包括结构性的减税;二是大范围的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的制定;三是大力度的科技支撑;四是大幅度地提高社会保障水平。从09年经济运行情况来看:GDP呈现“V”形反转、进出口总值由负转正、投资消费保持高位增长,成功实现了“保增长”目标,回升向好趋势不断巩固,但中国经济前景仍然取决于全球复苏。“十二五”规划是我国面临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和自身经济发展转型双重考验的关键时期,也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发展方式转变攻坚阶段,如何谋划十二五发展,事关我国现代化事业的整体进程(一)我国经济复苏的五个不确定因素民间投资能否跟进很不确定世界经济存在W型双底衰退的风险物价走势有不确定性过剩的产能“消肿”有不确定性外贸出口不确定因素较多十部门联合发布抑制部分行业产能过剩和重复建设、引导产业健康发展的政策信息,钢铁、水泥、平板玻璃、煤化工、多晶硅和风电设备等产能过剩行业能否顺利“消肿”,事关我国推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和完成节能减排任务的大事,但存在不确定性。导致危机爆发的主要矛盾和制度性根源还没彻底解决,当前全球经济复苏仍面临很多不确定因素,各国应继续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应对和防范包括通胀在内的潜在风险,并反对各种形式的保护主义。目前全球都面临着通胀预期加剧的问题。影响我国物价走势的因素主要有四个:一是经济回升,总需求趋旺;二是全球和国内流动性充裕,物价上涨存在货币基础;三是公用事业改革加快,水、电、气等调价措施出台;四是以肉、禽、蛋等为代表的农产品价格恢复性增长。现在国际市场的外需恢复不够强劲,这是我国出口面临的最大问题。贸易保护也对我国出口形势带来不利影响。随着中央和地方的大规模投资计划的完成,我国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将出现回落。接替政府投资力度减弱的民间投资能否及时跟进,成为下一步我国经济发展的一个不确定因素。(二)中长期发展面临的内政外交难题1、中长期中国经济发展存在七大问题:三农问题地区差距问题收入分配不合理产业结构不合理需求结构不合理要素投入结构不合理经济主体结构不平衡2、我国外交面临的挑战与压力大国竞争意识和意识形态因素,使美欧对我国的联手牵制有所加强;我国经济在向外发展中,遭遇到美欧保护主义的阻力明显加大;随着我国国际地位的提升,对世界影响增大,我国自身发展模式带来的一些问题,引起了国际社会更多的关注和要求;一些国际非政府组织和力量,抓住人权、环保等问题,给我国制造种种麻烦。中国经济“十二五”仍需保持平稳较快发展动向一:从“保增长”到“促转变”从09年“保增长”为首要任务,到10年“促转变”为发展重点,政策思路的调整凸显中国在应对危机中力求经济可持续发展动向二:双政策“不变”背后有深意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同时把握好政策实施的力度、节奏、重点。关注民生成为财政和货币政策的共同“重点”。动向三:城镇化提速拓展发展新空间城乡统筹发展是当前解决我国社会面临的根本矛盾的重要途径,此轮城镇化将首先涉及中小城市而不是一、二线城市。动向四:围绕扩大内需加快收入分配调整要扩大居民消费需求,增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首先还是要加快收入分配领域的改革,围绕着切实提高普通劳动者和中低收入阶层收入水平的中心进行调整,让这部分居民的生活有较大的改善。(三)当前国家宏观政策的动向中国正在谨慎地将长期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与短期刺激计划相结合起来。经济刺激计划是“危机管理”的成功,接下来,中国经济将从“救急”转向“调养”阶段。(四)国家“十二五”规划重点调整结构促转变加快推进生产、需求、消费和分配领域的经济社会结构调整,促进经济增长向依靠消费、投资和出口协调拉动,三次协调带动和主要依靠科技进步、提高劳动者素质和管理创新转变。合理调控保平稳要结合国内外经济运行态势合理制定财政与货币政策的组合,在确保经济平稳增长的前提下,注重政策组合的长期效应,以此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民生为本建和谐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是发展经济的最终目的,也是我国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和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大举措。要把改善民生、发展社会事业作为扩大内需、调整经济结构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重点,突出抓好就业、社会保障、教育、文化事业。一条主线:发展方式转变一个中心:结构调整基本目标:平稳健康发展基本思路(四)国家“十二五”规划重点深化改革强动力在应对危机过程中,必须不失时机深化改革,在改革中破解发展难题,在改革中激发发展新动力,加快转变发展方式。(1)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加快政府职能转变;(2)扎实推进综合配套改革试验;(3)继续推进经济体制改革,增强内生发展动力;(4)深化社会体制改革,提高社会保障水平。积极谋变防隐患“十二五”无论对于摆脱危机实现全面复苏,还是谋求发展方式转变实现又好又快发展而言,都是“关键阶段”,必须坚持把发展经济与改善民生结合起来,注重经济政策与社会政策统筹协调,加快建设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稳步推进重点领域改革,大力发展社会服务业,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着眼未来谋发展“保增长”初现成效,但许多“深层次问题”仍是长期影响着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根本性矛盾。必须通过启动增长新引擎,拓展发展新空间,积极谋划未来发展战略,争取在新一轮的国际竞争中抢占先机。(1)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2)扩大内需增强动力;(3)提高城镇化水平,增强发展后劲;(4)拓展增长新空间促进协调均衡发展。政策着力点调整收入分配格局:收入政策调整城乡二元结构:三农政策调整生产结构:淘汰落后产能、优化产业布局、沿海地区产业转型升级调整需求结构:投资、出口、消费政策拓展新空间:老少边穷地区、新农村、中西部、海洋经济启动新引擎:战略性新兴产业、扩大内需、科技创新资源集约利用:土地、水
本文标题:温州国有企业“十二五”发展规划PPT20100514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4299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