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质量控制/管理 > 《上海市学生民族精神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全文)
《上海市学生民族精神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全文)沪教委德【2005】20号党的十六大报告明确指出:“必须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纳入国民教育全过程,纳入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使全体人民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中发〔2004〕8号)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都对民族精神的弘扬和培育提出了明确要求。为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和思想政治教育,上海市将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内容,结合上海社会发展和大、中小学校的实际,特颁布《上海市学生民族精神教育指导纲要》。一、上海市学生民族精神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1、青少年学生是民族的希望,祖国的未来。在学生中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提高青少年学生的道德素质和政治觉悟,增强他们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把他们培养成具有良好思想品质和道德修养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对于确保我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确保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而实现现代化的宏伟目标,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后继有人,确保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战略意义。2、在上海学生中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上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迫切需要,是上海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是培育上海城市精神、全面提升市民思想道德素质的重要保证。3、长期以来,上海各级各类学校对学生进行了一系列富有成效的思想道德教育。广大学生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社会主义国家、热爱中华民族,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事业充满热情和期待。改革开放的深化和上海建设国际化大都市步伐的加快,为我们创造了一个更为开放的环境。多元经济并存,多元文化碰撞,有利于学生开阔眼界,增强对世界文明成果的了解,同时,其承载的不同意识形态、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也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的思想观念。一些学生不同程度地存在国家意识淡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减退、对民族优秀文化传统漠视、对中华民族的归属意识不强等现象。在行为表现上,也出现了诚信意识淡薄、社会责任感缺乏、勤俭自强精神淡化、和谐相处能力较差等问题。面对这些新情况、新问题,上海市学生民族精神教育还存在不少薄弱环节,主要表现为:对新形势下的学生民族精神教育部分学校显得不适应,部分教师尚不能胜任;对利用课外活动进行民族精神教育的载体研究不够、缺乏有效的系统管理机制;一些青少年活动基地的活动内容针对性不够,吸引力和感染力不强,未能有效发挥其在民族精神教育中的应有作用;全社会关心支持民族精神教育的体制与合力尚未形成。二、上海市学生民族精神教育的指导思想、总体目标和基本原则4、上海市学生民族精神教育的指导思想是: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为主旨,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上海建设国际化大都市为出发点,以培育“四有”新人为落脚点;把爱国主义作为民族精神教育的灵魂,以民族精神教育作为德育的根基,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整体规划大中小学民族精神教育工作;把广大学生培养成具有世界眼光、开放意识,能够传承中华民族优良传统,富有民族自信心和爱国主义精神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5、上海市学生民族精神教育的总体目标是:将民族精神的弘扬与培育纳入上海市国民教育的全过程,纳入上海市精神文明建设的全过程;以帮助学生树立党的观念、国家观念、人民观念和社会主义观念为目标,根据上海教育的实际,挖掘民族精神的丰富内涵,针对不同年龄段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力争通过若干年的努力,构建以爱国主义为核心,以国家意识、文化认同、公民人格教育为重点的大中小学纵向衔接、学校家庭社会横向沟通、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法律相协调、与中华传统美德相承接的民族精神教育的实施体系,形成以民族精神教育为根基的德育新格局;使上海市学校德育工作的实效性得到显著提高,使广大学生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得到显著增强,使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得到显著提高,进而为上海市公民思想道德素质的全面提升奠定基础。6、上海市学生民族精神教育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1)坚持优良传统教育与时代精神教育相结合。从上海城市发展的实际出发,将弘扬民族优秀文化传统与培育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相结合,既要弘扬中华民族优良的人文传统和革命传统,又要吸收、借鉴人类发展的一切文明成果,以发展的眼光开展民族精神教育。(2)坚持认知教育与实践体验相结合。既要抓好课堂教学的认知教育,针对学生的困惑和思想实际,善于用正确的方法论剖析问题的症结,引导学生形成批判性的思维,能够辨别是非善恶,并运用正确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解决学习和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也要以体验教育为重要途径,让学生在实践中真切感受民族精神的丰富内涵,达到知行统一。(3)坚持情感陶冶与促进理性升华相结合。要善于抓住各种契机,利用各种形式,努力挖掘身边的先进典型,以情动人、以事感人,营造浓郁的民族精神教育氛围,形成强有力的舆论导向。同时,要注意引导、促进学生对民族精神的理性思考,在深化认识中,进一步增强学生对祖国、对民族、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和责任之心。(4)坚持突出重点与有机渗透相结合。既要充分发挥显性学科在民族精神教育中的主导作用,又要注重其他学科在民族精神教育中的独特功能。同时,要善于挖掘课内课外民族精神教育的各种资源,构建各种教育载体,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开展教育活动,有机、有序、有效地把民族精神教育渗透到教育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5)坚持针对性与系统性相结合。既要根据不同学段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注重民族精神教育的针对性,区分层次、突出重点,也要加强各学段学生民族精神教育的衔接,使民族精神的弘扬和培育在国民教育过程中形成一个层次递进、结构合理、螺旋上升的系统。(6)坚持学校教育与社会引导相结合。既要发挥学校教育在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中的主渠道、主阵地作用,也要加强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与学校教育之间相互配合,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有效整合社会资源,形成民族精神教育的整体环境和强大推动力。三、国家意识、文化认同和公民人格——学生民族精神教育的主要内容7、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在长期的共同生活和共同社会实践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为民族大多数成员所认同和接受的思想品格、价值取向和道德规范,是中华民族的语言习惯、心理特征、文化传统、思想情感等的综合反映,具有极为丰富的内涵。民族精神教育将着眼于培养学生对中华民族共同历史、文化、生活方式的归属感,培养学生对伟大祖国悠久历史和优秀传统的认同感,引导学生形成现代公民的良好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在弘扬中培育民族精神的时代内涵。根据上海学生的特点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今后一段时期,要把国家意识、文化认同、公民人格作为民族精神教育的重点内容。8、在国家意识教育过程中,要把国家观念、国情意识、国家安全和国家自强作为重点内容。国家观念教育——以增进学生的爱国情感为重点,以增强学生对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和拥护为归宿,引导学生了解我国的国体和政体;认识我国是由五十六个民族共同组成的伟大国家;引导学生认识我国的辽阔疆域,自觉维护国家的神圣主权和国家统一;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我国在世界上的地位和作用,自觉维护国家的荣誉、利益和尊严,把国家利益放在首位;引导学生了解民族英雄的伟大人格和民族气节的丰富内涵,培养学生作为中国人的自信心和自豪感。国情意识教育——帮助学生系统地了解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人口、资源等方面的历史与现状;传承知我中华、爱我中华的优良传统;认识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了解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步骤和宏伟前景,看到我国在发展中的优势和不足,进一步增强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国家安全教育——帮助学生了解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对国家安全的重要意义,认识维护国家安全是公民应尽的义务;自觉维护国家的领土安全、经济安全、资源安全、文化安全和信息安全,树立整体的国家安全观;坚定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信念,自觉同一切分裂祖国的行为作斗争,为祖国统一贡献力量。国家自强教育——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引导学生充分认识党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重大意义,了解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蓝图,坚定走科教兴国、可持续发展和人才强国的富强之路;努力参与和谐社会的建设,引导学生把个人的进步成才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同祖国的繁荣富强紧密联系在一起,为担负起建设祖国的光荣使命做好准备;开拓学生的国际视野,让学生理解和认同“和而不同”、“求同存异”的外交思想,培养海纳百川的气度和胸怀,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力量。9、在文化认同教育的过程中,要把民族语言、民族历史、革命传统和人文传统作为重点内容。民族语言教育——引导学生了解语言文字是民族意识、文化传统和道德观念的载体,关系到国家的统一、民族的团结、社会的进步和国际的交往;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自觉维护母语在日常学习、生活和交往中的主导地位;正确使用祖国的语言文字,规范用语、礼貌用语,大力推广、使用普通话;在正确、主动地学习、使用语言文字中,感受祖国语言文字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审美价值,提升自己的文化品位,深化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感情;自觉抵制有损民族尊严和国家形象、违背国家语言文字法规政策的不良现象。民族历史教育——要以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使学生了解中华民族文明发展的重要史实和基本线索,特别是中华民族灿烂文明发展的历史;了解近现代史特别是近代以来,我国人民为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而奋斗的历史;了解我们党团结带领各族人民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历史,使学生高度认同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功绩和社会主义道路的优越性;了解勤劳勇敢、爱好和平、团结统一、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在中华民族发展中的重大作用,以中华民族在文明创造过程中展现的执着追求的精神风貌陶冶学生情操,使学生更加明确自身的历史使命。革命传统教育——引导学生了解中国共产党在中华民族精神传承、弘扬和创造中的重要作用;了解中国共产党领导各族人民在革命战争年代形成的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以及在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形成的大庆精神、雷锋精神、“两弹一星”精神等优良传统;要继承和发扬“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革命传统,深化热爱中国共产党、为人民服务、为祖国服务的情感。人文传统教育——充分利用中国哲学、历史、文学、艺术、教育、民俗等多方面资源,加强对学生进行优秀人文传统的教育和熏陶;帮助学生认识和学习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人文知识、人文思想、人文精神,吸纳中华民族注重和谐的文化精神,引导学生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热爱民族文化遗产,传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使学生了解并践行中华民族的良好礼仪,继承中华民族的人文传统。10、在公民人格教育的过程中,要把社会责任、诚信守法、平等合作、勤奋自强作为重点内容。社会责任教育——引导学生增强自身作为国家主人的责任意识;了解并自觉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各项义务,明确自身的权利,学会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自觉承担个人对他人、集体和社会的责任和义务,将社会责任感体现在人生的价值目标和行为方式中。诚信守法教育——将中华民族传统中的诚信观念与现代市场经济的信用要求结合起来,培养学生以诚待人、严于律己、诚实守信的意识和行为习惯;把法治精神作为现代民族精神教育的重要内容,引导学生形成“法律至上”的态度和意识,自觉学法、知法、守法、用法,增强法治观念。平等合作教育——引导学生学会尊重他人,友善待人;养成推己及人的处事准则,能够正确处理个人与他人、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及人与自然的关系;增强团队意识、合作精神,学会宽容,与人和谐相处,在集体、社会的发展中实现个人价值。勤奋自强教育——引导学生从小事做起,养成勤快、勤劳、勤奋、勤俭的生活习惯;保护公共财产,节约公用资源;不浪费、不盲目攀比;养成自尊、自信、自强、自立的品格,勇敢坚强,不怕困难,增强抗挫能力。11、在民族精神教育实施过程中,要引导学生从树立远大志向做起,从增强
本文标题:《上海市学生民族精神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全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43335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