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发展低碳金融助推经济发展转型
■2010年第10期6低碳经济是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而提出的一种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和高效能、高效率、高效益为主要特征,以较少温室气体排放获得较大产出的新的经济发展模式。自2003年英国政府在《能源白皮书》中首次提出“低碳经济”概念以来,低碳经济、低炭产业、低炭技术引起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而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对世界经济格局的冲击以及2009年底联合国哥本哈根大会再次提升发展低碳经济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发展低碳经济已成为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基本国策,被认为是继两次工业革命、信息革命、生物技术革命之后,第五次改变世界经济的革命浪潮。低碳经济的发展一方面需要金融的大力支持,另一方面,又为与低碳经济相关的金融发展创新提供条件。一、低碳经济的本质是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低碳经济的核心是节能减排(碳减排),它不仅仅是能源结构和能源效率问题,而且涉及产业布局、投资结构和消费行为等诸多环节,因此,低碳经济在本质上是经济发展方式转变问题。作为一种新的经济发展模式,低碳经济与可持续发展理念、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是一致的,与当前大力推行的节能减排和我们熟悉的“绿色经济”之间存在密切的联系。其一,“低碳”和“绿色”经济之间密切相关。首先,气候是环境的一个重要要素。气候的不利变化如暴雪、海啸、飓风等会恶化生存环境。其次,气候和环境的变化都与工业化城市化密切有关。工业化导致大量排放温室气体和污染物,破坏自然界的平衡和循环。如火力发电,大量排放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前者是温室气体,后者形成酸雨。“低碳经济”是尽可能地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经济发展形态。“绿色经济”是扣除自然资源耗减价值与环境污染损失价值后剩余的国内生产总值。其二,倡导“低碳”、“绿色”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具体体现。“低碳经济”和“绿色经济”都是主张资源节约和保护环境的经济;都是主张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和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经济,是一种新的经济发展理念和方式。我国各省经济结构和增长方式的不同所承担的成本和压力也不同,通过绿色和低碳经济发展政策,能引导经济结构调整和能源消费方式转变。其三,倡导“低碳”、“绿色”经济是建设“两型社会”的具体体现。从“资源节约型”看,倡导“低碳”和“绿色”,就是强调提高能源利用效率,而降低GDP能耗也能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从“环境友好型”看,倡导低碳和绿色,就是强调对生存环境的保护,珍惜蓝天、青山、绿水。如植树造林,既能增强森林吸收二氧化碳的能力,又能改造地表结构,防止水土流失。我国是一个正处于工业化转型进程中的大国,在国际产业分工布局的背景下,以劳动力和资源环境成本优势为基础的经济增长方式为我国改革开放30年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动力,但同时也为此付出高碳排放、牺牲环境、耗费资源的代价。第一,我国经济发展较高地依赖于化石能源资源的消耗,能源一直呈现高碳结构,2008年中国能源消费结构中,高碳排放的煤炭占比高达68.7%(如图1所示)。图12008年中国能源消费构成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09》第二,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我国的工业化、城市化进发展低碳金融,助推经济发展转型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副局长汪小亚煤炭68.7%水电、核电、风电8.9%天然气3.8%石油18.7%特稿(北京100800)总第351期■7程对能源具有巨大的需求。从中国的经济结构来看,经济主体是第二产业,这决定了能源消费的主要部门是工业,而工业生产技术的高碳消费特征又加重了中国经济的高碳倾向。这导致碳排放总量不断增加、环境污染日益加重等问题,已经严重影响到经济增长的质量效益和发展的可持续性。第三,我国的能源利用效率不高。统计显示,2009年我国单位GDP能耗为1.077吨标准煤/万元,不仅高于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而且高于印度等发展中国家。在此背景下,节能减排、倡导低碳,优化经济发展方式,成为当前我国经济转型的关键。图22009年全国各省单位GDP能耗(吨标准煤/万元)数据来源:中国国家统计局图32007年世界主要国家单位GDP能耗(千克石油/美元)数据来源:根据世界银行WDI数据库计算,根据购买力平价计算二、低碳经济为金融业发展创新提供空间金融是经济的核心。低碳经济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型为碳交易及与之相关的金融发展创新提供空间和机遇。第一,全球碳交易市场将取代石油成为世界第一大市场。据统计,2005年全球碳交易量和交易额分别为7.1亿吨和108.6亿美元;到2008年分别上升48.1亿吨和1263.5亿美元,平均年增长率分别为89.2%和126.6%,世界银行研究显示,2012年全球碳交易市场将达1500亿美元,有望成为世界第一大市场。从交易模式来看,碳交易市场可分为配额交易市场和自愿交易两类市场。1.配额交易市场。配额交易市场是为那些有温室气体排放上限的国家或企业提供碳交易平台以满足减排目标的市场。配额碳交易又分为两大类:一是基于配额的交易,即买家在“总量管制与交易制度”(Cap-and-Trade)体制下购买由管理者制定、分配(或拍卖)的减排配额,如《京都议定书》下的分配数量单位(AAUs)和欧盟排放交易体系(EUETS)下的欧盟配额(EUAs)。二是基于项目的交易,即买主向可证实减低温室气体排放的项目购买减排额。最典型的此类交易为清洁发展机制CDM以及联合履行机制(JI)下分别产生核证减排量(CERs)和减排单位(ERUs)。2.自愿交易市场。自愿交易市场是从诸如企业社会责任、品牌建设等其他目标出发而自愿进行的碳交易市场。自愿减排交易市场在强制性减排市场建立之前就已经存在,主要被用于企业的市场营销,企业社会责任,品牌建设等。目前虽所占碳交易额的比例很小,但潜力巨大。自愿市场分为碳汇标准与无碳标准交易两种。近年来很多非政府组织从环境保护与气候变化的角度出发,开发了很多自愿减排碳交易产品,比如VIVO计划,主要关注在发展中国家造林与环境保护项目。目前世界上还没有统一的国际排放权交易市场,各市场对交易的管理规则也不相同。一是欧盟排放贸易体系(EU-ETS)是全球碳交易市场的引擎。2003年10月25日欧盟建立EU-ETS,其碳产品交易量与交易额一直占全球总量的3/4以上,成为全球最大的多国家、多领域温室气体排放权交易体系。EU-ETS共有上万家大型企业参与,主要分布在能源密集度较高的重化工行业,包括能源、采矿有色金属制造、水泥、石灰石、玻璃、陶瓷、制浆造纸等。二是世界各国的其他碳交易市场纷纷出现与快速成长。如芝加哥气候交易所是全球第一家自愿减排碳交易市场交易平台,是京都机制以外的碳交易市场;又如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温室气体减排贸易体系于2003年1月正式启动,它对该州的电力零售商和其他部门规定排放份额;加拿大首家CO2排放配额交易机构———蒙特利尔气候交易所也正式运行。第二,全球碳金融快速发展。由于碳排放权的进一步衍生就是具有流动性的金融资产,因此碳交易市场的金融特特性非常明显。一是参与碳交易的金融机构越来越广泛。欧洲的清洁发展机制(CDM)中间商大多是基金公司和银行,美国芝加哥气候交易所里3/4的会员是金融机构。二是碳金融衍生产品不断推出。西方发达国家已围绕碳排放权衍生出一系列碳金融品种,构建起包括直接投资融资、银行贷款、碳指标交易、碳期权期货等在内的一系列金融工具来支撑碳金融体系。三是各国争夺碳交易的货币主导权。随着碳交易市场规模不断扩大,碳交易的货币化程度也越来越高,并成为继石油等大宗商品之后又一新的价值符号。有人提出:19世纪形成了“煤炭—英镑”体系,20世纪出现“石油—美元”体系,未来将演绎出“碳合约—某主权货币”体系。可见,在未来国际竞争中,掌握碳交易话语权将至关重要,目前欧元是碳现货和衍生品交易市场的主要计价、结算货币,日本、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国也试图将本国货币与碳交易相挂钩。第三,发展低碳经济已成为我国的基本国策。我国在未来十年应对气候变化的最新承诺中指出,到2020年我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至45%,据国家发改委0.00.51.01.52.02.53.03.54.0宁夏山西内蒙古甘肃云南四川黑龙江湖南陕西山东安徽海南福建浙江广东0.340.290.220.210.200.180.170.140.130.130.120.120.100.100.00.10.20.30.4俄罗斯中国加拿大芬兰印度美国澳大利亚巴西法国日本新加坡德国丹麦英国特稿■2010年第10期8《节能中长期规划》测算,“十一五”期间,我国的节能投资总额累计可达6000亿元以上。作为目前世界上最具有潜力的碳减排市场和最大的清洁发展机制项目供应方,我国每年可提供1.5亿吨至2.25亿吨二氧化碳核定减排额度,这意味着每年碳减排交易额可高达22.5亿美元。低碳经济的发展和增长方式的转型将对我国的金融业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并为低碳金融的发展创新提供条件。三、我国碳金融发展现状尽管我国在发展低碳金融方面积累了一些实践经验,但就目前来看,我国的碳交易市场和碳金融发展还比较滞后,具体表现为:第一,在参与国际碳交易市场上,我国碳融资和碳金融服务不足。一是我国碳排放资源多但没有定价权。据世界银行统计,2008年我国在CER一级市场交易中的份额达到84%,2002~2008年全球66%的CER供给源于我国的CDM项目。但由于碳交易议价能力弱,没有定价权,我国目前仍处于全球碳金融交易链的低端。我国缺乏统一有效的碳交易市场和成熟的金融中介。近年来,在北京、天津、上海、重庆、山西等12个省相继成立了环境交易所,但由于缺乏统一规划、分散谈判,使中国企业在碳交易中不具备价格方面的话语权,目前我国在碳减排额主要通过一些国际碳基金、世界银行等中间机构进入国际市场,国内价格远低于国际价格,而且人民币被排斥在碳交易的计价结算货币之外。二是我国金融机构在碳融资和碳金融服务上参与不足。近年来,国内已有部分商业银行开始通过不同方式涉足CDM项目和其他碳减排项目的融资,但我国金融机构参与碳金融的深度和广度有限,发展缓慢,商业银行以发展碳金融为目的、为企业做财务顾问或进行融资的案例较少,在为碳减排项目提供直接融资、参与国际碳交易、为企业CDM项目获得联合国专门机构认证提供咨询服务等金融服务尚处于空白状态,碳掉期交易、碳证券、碳基金等各种金融衍生品和金融服务更是缺乏。第二,在培育国内排放权交易市场上,金融产品创新和政策激励不足。(1)国内排放权交易市场发展缓慢。我国排放权交易市场及产品逐步形成,已开展国内碳交易和其他排污交易品种。但交易品种少、市场规模小,特别是因减排交易品种的污染特性以及环境管理体制的块块模式使其难以跨区域交易,而且排污收费机制不健全,导致环境交易市场发展缓慢。(2)金融支持环保的产品和工具缺乏。近年来,金融部门积极推进“绿色金融”机制,加大对企业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的金融支持。尽管人民银行将企业环保信息纳入企业征信系统,督促企业提高环保意识;兴业银行加入了“赤道原则”;各政策性和商业银行纷纷制定专门绿色信贷政策和设立绿色信贷部门。保险监管部门在积极开展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制度等“绿色保险”试点工作。“绿色证券”机制正在探索建立上市公司环境绩效评估制度和信息披露的监管机制,但是,目前绿色金融仍是以信贷为主,直接融资比重小;融资方式除流动资金贷款、项目贷款外,其他形式鲜有涉足。第三,金融支持环境保护的政策激励不足。对绿色金融的利率补贴、税收优惠、风险补偿等激励政策不足;对绿色企业上市发行股票、公司债、企业债融资的扶持政策不足。四、我国发展碳金融的路径为更好地发挥金融在支持低碳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推动我国碳金融的长远发展。在信贷方面,可结合我国到2020年的总体碳减排目标,针对不同行业制定不同的强减排要求,承诺达标企业获得融资;将排放权减排额作为抵押物,来为环保企业进行融资;开办专项治理节能减排技术改造和设备升级换代的项目贷款业务;开办排放权交易购买方专项贷款。在中间业务方面,可利用商业银行下属的金融租赁中心或者与专业租赁公司合作,为CDM项目提供设备融资租赁服务;可凭借信
本文标题:发展低碳金融助推经济发展转型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43345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