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 纳兰心事几人知----------——论纳兰容若悲情的人生命运
1纳兰心事几人知——论纳兰容若悲情的人生命运[摘要]:人生若只如初见,纳兰便不会在红尘中充当一个倦客的角色。本文从纳兰性德的身世出发,并借助《纳兰词》来分析他悲情的一生。其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纳兰爱的可望而不可即。二.纳兰灰色的功名之路和纳兰夏花般唯美却短暂的人生经历。[关键字]:纳兰词;纳兰性德;可望而不可即;功名之路;人生经历。[Abstract]:ifthelifeonlyasinthebeginning,Nalannotinhumansocietyasatiredguestrole.ThisarticlefromtheNalanxingdelifestarting,andwiththehelpofNalanwordtoanalyzehistragiclife.Itmainlydisplaysinthreeaspects:a.Thenatriumbluelovewithinsightbutbeyondreach.Two.ThenatriumbluegrayrankroadandAbramsummerflowersasbeautifulbutshortlifeexperience.[Keywords]:Nalanword;Nalanxingde;withinsightbutbeyondreach;fameroad;lifeexperience.引言“人生若只如初见”,所有往事都化为红尘一笑,只留下初见时的美好,倾情。忘却也许有过的背叛,无奈和伤心。这是何等美妙的人生境界,可繁华过后,终逃脱不了曲终人散的命运。他的一生恰如三月的梨花,在春光最盛时凋谢,美丽之中有着淡淡的伤感,一生追求完美却终究摆脱不了孤寂落寞的悲情人生,真可谓重重心事谁人知!纳兰性德(1655―1685),满洲正黄旗人,字容若,号楞伽山人,叶赫那拉氏,原名纳兰成德,为避当时太子“保成”的名讳,改名纳兰性德,是清代最为著名的词人之一。一生淡泊名利,善骑射,好读书,擅长于词。他的诗词不但在清代词坛享有很高的声誉,在整个中国文学史上,也以“纳兰词”在词坛占有光彩夺目的一席之地。他生于满汉融合的时期,其贵族家庭之兴衰具有关联于王朝国事的典型性。他虽侍从帝王,却向往平淡的经历,这一特殊的的生活环境与背景,加之他个人的超逸才华,使其诗词的创作呈现独特的个性特征和鲜明的艺术风格。流传至今的“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2故人心易变……”这一富于意境的佳作,是其众多的代表作之一。主要作品有:《侧帽集》《饮水集》《通志堂集》《画堂集》等。悲情命运探究纳兰心事几人知?他用生命演绎的人生篇章,还没有翻完就悄然停止。短暂三十载,却唯美的容不下一丝瑕疵,初识纳兰,欣赏。再识纳兰,怜惜。是什么促就了纳兰容若悲情的人生命运?下面通过三个方面来浅析一下。一、纳兰爱的可望而不可即纳兰之情可用李煜之《相见欢》来诠释:“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纳兰容若一生邂逅了四个女子,但都是可望而不可即的。据《纳兰词》透析,他爱过一位有婚姻之约的“绝色”女子后来被选入宫,相爱顿成陌路,给他留下了无尽的愁绪,此女子似乎是他的表妹。但看纳兰词,确有此事,请请看下面两首词:“花丛冷眼,自惜寻春来较晚。知道今生,知道今生那见卿!天然绝代,不信相似浑不解。若解相思,定与韩凭共一枝”。([减字木兰花])。“昨夜个人曾有约,严城玉漏三更,一钩新月几疏星,夜阑犹未寝,人静鼠窥灯。原是瞿塘间阻你,错教人恨无情。小栏杆外寂无声,几回断肠处,风动护花铃”。([临江仙])。前一首表达了男子因为某事耽误了跟自己绝色恋人的结合,这恋人被比自己更有权势的男子夺取。男子只好寄希望于死后再相会。论故事情节,的确像纳兰一个恋人被选入宫了。后一首则可以看作是纳兰在跟已经入宫的前恋人在偷偷幽会。“《蝶恋花》:辛苦最怜天上月,一昔如环,昔昔都成诀。若似月轮终皎洁,不辞冰雪为卿热。无那情缘容易绝。燕子依旧,软踏帘钩说。唱罢秋坟愁未歇,春丛认取双栖蝶。”词尾用“梁祝成蝶双双飞”表达对爱情的忠贞和与妻子阴阳两隔痛不欲生之苦。还有“被酒莫惊春更,赌书消得泼荣香,当时只道是寻常。(《浣溪沙》)”,借词人李清照和丈夫赵明诚的生活故事,回忆与亡妻的诗情画意的生活乐趣。从3词里看,纳兰性德一生最爱的是他的原配妻子卢氏。卢氏死后,纳兰有这样一些话:“知己一人谁是?已矣!”“鸾胶再续琵琶,问可及萼绿花?”“便帐中重见,那似伊家?”“此情已是成追忆,零落鸳鸯,十一年前梦一场。”而卢氏究竟是怎样一位女子呢?纳兰喜欢的女子是可爱淘气的丫环类型,而不是端装大方的小姐类型。而卢氏亦如此,她虽然生于官宦之家,但性情羞涩,忧郁,有点俏皮,身体偏瘦,纤腰。当是一位活泼可爱如小丫头的女子,不属于端庄严肃的大小姐派头。有文献说卢氏“生而婉娈”,应该是可信的。卢氏大约于康熙十二年与纳兰成婚,死于康熙十六年三四月的一个“葬花天气”。纳兰说的“几年恩爱([沁园春]《瞬息浮生》)”应该是三四年。这几年里,卢氏给多愁善感的纳兰公子多少快乐,多少慰藉,有许多可以从他的伤逝掉忘词里得到印证。后来纳兰性德又娶一妻官氏,可他无法走出卢氏死去的阴影,这位女子最终还是走不进容若的心里。直到暮年遇到江南女子沈宛,“彩云易向秋空散,燕子怜长叹。几番离合总无因赢得一回僝僽一回亲。归江鸟旧约霜前至,可寄香笺字?不如前事不思量,且枕红蕤欹看斜阳。”([虞美人]),从词中看,纳兰辜负了这位江南女子,中没有因甜蜜而掩盖现实的残酷,“满汉不通婚”的规定,是纳兰有心却无力跨越的藩篱。面对沈宛的悲与怨,纳兰只能“人到情多情转薄,而今真个悔多情”(《山花子?风絮飘残》)。他的一生爱情经历跌宕起伏,先与表妹未能厮守,后与卢氏长期分离,妻子早逝以及人生暮年与江南才女沈宛的恋情受“满汉禁婚”而夭折等等。“三月咽无声,只向从前悔薄情。凭仗丹青重省识,盈盈,一片伤心画不成!”(《南乡子?为之妇题照》),纳兰爱的生活如此之悲,人上若此般悲凉凄苦,如果可以选择,他定会选择平凡幸福的生活,如此,纳兰“人生若只如初见”的心事也只有他知,他懂了。二、纳兰灰色的功名之路纳兰容若生于北京,其父亲是康熙时期权倾朝野的“相国”明珠,母亲觉罗氏为英亲王阿济格第五女,一品诰命夫人。而其家族那拉氏隶属正黄旗,为清初满族最显赫的八大姓之一,及后世所称的“叶赫那拉氏”,纳兰性德的曾祖父名金台吉,为叶赫部贝勒,其姐孟古,于明万历十六年嫁努尔哈赤为妃,生皇子皇太极,其后纳兰家族与皇室的姻戚关系也非常紧密。因而可以说,他的一生注4定是荣华富贵,繁花著锦的。也许是造化弄人,纳兰容若偏偏“虽履盛处丰,抑然不自多。于世无所芬华,若戚戚于富贵而以贫贱为可安者。身在高门广厦,常有山泽鱼鸟之思”。纳兰性德22岁时,参加进士考试,考中二甲第七名。康熙帝破格授他三等侍卫的官职,以后升为二等,再升为一等。他出生豪门,钟鸣鼎食,入值宫禁,金阶玉堂,平步宦海的前程,使他构成一种常人难以体察的矛盾感受和无形的心理压抑,对职业的厌倦,对富贵的看轻,对仕途的不屑,导致他内心世界比较复杂。本来他有很好的家庭背景,按理说不应该只做一名御前侍卫,这不是他的人生抱负,他的阿玛权倾朝野,皇帝留他在自己的身边,其实只是拿自己当一颗棋子,用来牵制自己家族在朝廷中的势力,因而,他之前的信心满满,雄心勃勃就这样被封建社会的黑暗无形的压制着,从小就饱读诗书,而今无法却实现人生理想,心中自是不平和痛苦,在皇帝身边当侍卫看似荣耀,实则是没有自由,没有自身价值的仆人罢了。伴君如伴虎,整天“慛慛又临履之忧”。让纳兰容若这位看重自由和尊严的贵公子,不免意志消沉,并厌倦侍卫职务,身不由己的成了皇权之下双方斗争的牺牲品。于是纳兰性德无可奈何的发出了“我是人间惆怅客,之君何事泪纵横,断肠声里忆平生”的哀叹(《浣溪沙》)。仕途中的容若是不称心的,理想与现实之间的落差如此之大,他的精神怎可能不堵塞。纳兰词里说纳兰。我们从他的词里再来窥探其功名之路:“今古河山无定据,画角声中,牧马频来去。满目荒凉谁可语?西风吹老丹枫树。从来幽怨应无数?铁马金戈,青冢黄昏路。一往情深深几许?深山夕照深秋雨。(《蝶恋花》)”。着阙《蝶恋花》将容若的男儿眼界与气度竟显无疑。首句“今古河山无定据”气象极佳,一句话便道明世事无主,朝代更迭,江山频频易主是必然的,历史不可抗拒的规律。接下来用白描的手法呈现秋景,一副待战的场面,因想起千百年来朝代如花开花谢,或或许他日大清的覆灭也不可避免,心中萌生的感触使得眼前秋景更添荒情。作为与满清王休戚相关的贵族近臣,容若未必仅仅是一个吟风弄月的富贵闲人,他亦有拳拳报国之心和远大理想。但他显然不赞成功名抱负要通过战争和流血来实现。着这虽是容若悲天悯人的情怀,但更体现了他在追求功名路上对他人生命价值的认可。有时候,执着于不属于自己的东西,那便是一种痛苦。纳兰在追逐理想的过程中,原本是一腔激情,却终究在岁月的蹉跎中被现实5所挫败。纳兰真正深以为苦的,不是工作的辛苦,而是现实的无奈,使得自己不得不违背内心意愿的矛盾与挣扎。在《蝶恋花》中“不恨天涯行役苦,只恨西风,吹梦成古今”一句极其淋漓尽致地表达了这一点。说到底纳兰容若本身对于人生理想的追求是十分执着的,他率真,喜欢自由,喜欢“仆亦本狂士,富贵轻鸿毛”式的生活。而之所以促使他离开官场的,更多的是现实的残酷。假如人生也可以重新起航,恐怕纳兰也就不会如此悲情了吧。三、纳兰如夏花般唯美却短暂的人生经历纳兰被誉为“满清第一词人”,“第一学人”等。王国维赞曰“以自然之眼观物,以自然之舌言情。初入中原,未染汉人风气,北宋以来,一人而已”。纳兰词很美,这是个不可否认的事实,漫无边际,飘摇欲坠的文字读起来有种天生的淡雅,高贵。感情面前,人人都是脆弱的,容若用最原始,最古朴的性情华丽的渲染,藏不住的锋锐与犀利缓缓滑过世人蒙尘的心。多了流泪的眼睛,却多了流泪的心情。朦胧,非雾非烟的神女欲来时;深情,一往情深深几许,忧愁,不及夜台尘士隔,冷清清一片埋愁地;清澄,微雨花间,书闲,无言暗将红泪弹,阑珊,香销轻梦还。原来男儿的真性情竟也可以柔弱的如此淋漓畅快。喜欢一个人,一本书,一首诗,往往是从中可以看到自己的影子在跳动。爱死了容若,他就是这世间少有的美男子,天性上。而他所处的时代正值我国康乾盛世,一切都是那么的和谐,那么的唯美,最美的词,最美的花,最艳的蕊。只叹息,阳光下看似缤纷的花朵,盛开后陨落。理解了容若的词,释然了他的无可奈何。毛泽东说过,观纳兰词,知兴亡。其词作虽比别人多了些离愁别绪,也多了几许伤春悲秋,但主要与其家庭背景有关,纳兰性德是明珠的长子,聪明好学,集万千宠爱于一身,但他天生话少,喜静不喜动,性格比较内向。也正由于有了这内向性格的保护,使得他在入仕前除了读书不需应付太多的杂事,而是精心经营个人的内心世界,编织细腻的情感之网。同时,封建贵族大家庭的优裕生活使得他不需体验生存的辛酸,经历创业的艰难和饱尝仕途的坎坷。正因为这样,他专注自己的内心世界,做自己想做的事就成了容若最大的爱好。这一爱好恰恰又促成了他的敏感,细腻性格的纵深发展,因为内向是敏感的前提,而细腻多情却需要环境来培养。衣食无忧,细腻,多情的纳兰性德就注定了以后在他的诗词创作中多了别人没有的特殊的东西。而6这也是他一生郁郁寡欢的一个方面,另一方面,主要是纳兰性德自身的身体状况,寒疾是纳兰容若生命中的一个不幸之处,生于冬季的纳兰性德,体弱多病。纳兰曾言:“曾记年年三月病。而今病向深秋。卢龙风景白人头。药炉烟里,支枕听河流”。(《临江仙?永平道中》)“年年”二字道出了纳兰受此病折磨已久,难免使得其有“谈虎色变”的忧郁和无奈。而这种体弱多病的身体状况,直接形象了纳兰性德的个性特征。尤其是他自幼便体弱多病,至少会使他在心里上对任何变化都是异常敏感。因此,这种敏感终究促使其在官场失意之时,更加剧了内心悲戚之感。而寒疾所带来的病痛也使得他对于人生无常的感触颇为敏感。总而言之,寒疾的长期困扰以及病痛的折磨,促使纳兰忧郁性格的形成,而人生的不如意经历
本文标题:纳兰心事几人知----------——论纳兰容若悲情的人生命运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43533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