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名词解释二、名词解释:(4’×5)1、需氯量与余氯量——需氯量指用于灭活水中微生物、氧化有机物和还原性物质所消耗的加氯量;余氯量指为了抑制水中残余病原微生物的再度繁殖,管网中尚需维持少量剩余氯。2、沉淀池截留沉速——沉淀池所能全部去除的颗粒中的最小颗粒的沉速。以U0表示3、大阻力配水系统——指通过减小反冲洗进水管孔口面积达到增加配水系统水头损失,消弱承托层、滤料层阻力系数及配水系统压力不均匀的影响。4、离子交换树脂的溶胀性——干树脂浸泡水中,体积胀大,成为湿树脂;湿树脂转型时体积也会变化。5、异向絮凝——颗粒在水中的布朗运动,所造成的颗粒碰撞聚集。6、饱和指数——用以定性地预测水中碳酸钙沉淀或溶解倾向性的指数,用水的实际PH值减去其在碳酸钙处于平衡条件下理论计算的PH值之差来表示。7、机械搅拌澄清池——利用机械的提升和搅拌作用,促使泥渣循环,并使原水中杂质颗粒与已形成的泥渣接触絮凝和分离沉淀的构筑物。8、虹吸滤池——一种以虹吸管代替进水和排水阀门的快滤池形式。滤池各格出水互相连通,反冲洗水由未进行冲洗的其余滤格的滤后水供给。过滤方式为等滤速、变水位运行。9、反渗透法——在膜的原水一侧施加比溶液渗透压高的外界压力,原水透过半透膜时,只允许水透过,其他物质不能透过而被截留在膜表面的过程。10、机械混合——水体通过机械提供能量,改变水体流态,以达到混合目的过程。11、澄清池——主要依靠活性泥渣层达到澄清目的。当脱稳杂质随水流与泥渣层接触时,便被泥渣层阻留下来,使水获得澄清。12、折点加氯——从折点加氯的曲线看,到达峰点H时,余氯最高,但这是化合性余氯而非自由性余氯,到达折点时,余氯最低。13、氧垂曲线——有机物排入河流后,经微生物降解而大量消耗水中的溶解氧,使河水亏氧;另一方面,空气中的氧通过河流水面不断地溶入水中,使溶解氧逐步得到恢复。所以耗氧与复氧是同时存在的,污水排入后,DO曲线呈悬索状态下垂,故称为氧垂曲线.BOD5曲线呈逐步下降态,直至恢复到污水排入前的基值浓度。14、BOD5——水温为20条件下,5天的时间内,由于微生物的生活活动,将有机物氧化成无机物所消耗的溶解氧。15、MLVSS——本项指标所表示的是混合液活性污泥中的有机性固体物质部分的浓度,是混合液挥发性悬浮固体浓度。16、硝化——在消化细菌的作用下,氨态氮进行分解氧化,就此分两个阶段进行,首先在亚消化菌的作用下,使氨转化为亚硝酸氮,然后亚硝酸氮在硝酸菌的作用下,进一步转化为硝酸氮。17、径流系数——径流量与降雨量的比值称径流系数,其值常小于1。18、混凝剂——为使胶体失去稳定性和脱稳胶体相互聚集所投加的药剂。19、脉冲澄清池——处于悬浮状态的泥渣层不断产生周期性的压缩和膨胀,促使原水中杂质颗粒与已形成的泥渣进行接触凝聚和分离沉淀的构筑物。21、滤料不均匀系数(K80)——滤料经筛分后,小于总重量80%的滤料颗粒粒径与有效粒径之比。22、强制滤速——部分滤格因进行检修或翻砂而停运时,在总滤水量不变的情况下其他运行滤格的滤速。23、混凝沉淀除氟——采用在水中投加具有凝聚能力或与氟化物产生沉淀的物质,形成大量胶体物质或沉淀,氟化物也随之凝聚或沉淀,再通过过滤将氟离子从水中除去的过程。24、保安过滤——水从微滤滤芯(精度一般小于5μm)的外侧进入滤芯内部,微量悬浮物或细小杂质颗粒物被截留在滤芯外部的过程。25、臭氧接触池——使臭氧气体扩散到处理水中并使之与水全面接触和完成反应的处理构筑物。26、絮凝——完成凝聚的胶体在一定的外力扰动下相互碰撞、聚集,以形成较大絮状颗粒的过程。27、上向流斜管沉池——池内设置斜管,水自下而上经斜管进行沉淀,沉泥沿斜管向下滑动的沉淀池。28、均匀级配滤料——粒径比较均匀,不均匀系数(k80)一般为1.3~1.4,不超过1.6的滤料。29、虹吸滤池——一种以虹吸管代替进水和排水阀门的快滤池形式。滤池各格出水互相连通,反冲洗水由未进行冲洗的其余滤格的滤后水供给。过滤方式为等滤速、变水位运行。30、活性氧化铝除氟——采用活性氧化铝滤料吸附、交换氟离子,将氟化物从水中除去的过程。31、水力混合——消耗水体自身能量,通过流态变化以达到混合目的的过程。32、侧向流斜板沉淀池——池内设置斜板,水流由侧向通过斜板,沉泥沿斜板滑下的沉淀池。33、膨胀率——滤料层在反冲洗时的膨胀程度,以滤料层厚度的百分比表示。34、无阀滤池——一种不设阀门的快滤池形式。在运行过程中,出水水位保持恒定,进水水位则随滤层的水头损失增加而不断在虹吸管内上升,当水位上升到虹吸管管顶,并形成虹吸时,即自动开始滤层反冲洗,冲洗排泥水沿虹吸管排出池外。35、水质稳定处理——使水中碳酸钙和二氧化碳的浓度达到平衡状态,既不由于碳酸钙沉淀而结垢,也不由于其溶解而产生腐蚀的处理过程。36、管道防腐——为减缓或防止管道在内外介质的化学、电化学作用下或由微生物的代谢活动而被侵蚀和变质的措施。37、助凝剂——为改善絮凝效果所投加的辅助药剂。38、机械搅拌澄清池——利用机械的提升和搅拌作用,促使泥渣循环,并使原水中杂质颗粒与已形成的泥渣接触絮凝和分离沉淀的构筑物。39、表面扫洗——V型滤池反冲洗时,待滤水通过V型进水槽底配水孔在水面横向将冲洗含泥水扫向中央排水槽的一种辅助冲洗方式。40、稳定指数——用以相对定量地预测水中碳酸钙沉淀或溶解倾向性的指数,用水在碳酸钙处于平衡条件下理论计算的PH值的两倍减去水的实际PH值之差表示。41、河床式取水构筑物——利用进水管将取水头部伸入江河中取水的构筑物,一般由取水头部、进水管(自流管或虹吸管)、进水间(或集水井)和泵房组成。42、预氧化——在混凝工序前,投加氧化剂,用以去除原水中的有机微污染物、嗅味,或起助凝作用的净水工序。43、隔板絮凝池——水流以一定流速在隔板之间通过而完成絮凝过程的构筑物。44、承托层——为防止滤料漏入配水系统,在配水系统与滤料层之间铺垫的粒状材料。45、电渗析法——在外加直流电场的作用下,利用阴离子交换膜和阳离子交换膜的选择透过性,使一部分离子透过离子交换膜而迁移到另一部分水中,从而使一部分水淡化而另一部分水浓缩的过程。46、岸边式取水构筑物——设在岸边取水的构筑物,一般由进水间、泵房两部分组成。47、生物预处理——主要利用生物作用,以去除原水中氨氮、异嗅、有机微污染物等的净水过程。48、水力循环澄清池——利用水力的提升作用,促使泥渣循环,并使原水中杂质颗粒与已形成的泥渣接触絮凝和分离沉淀的构筑物。49、V型滤池——采用粒径较粗且较均匀滤料,在各滤格两侧设有V型进水槽的滤池布置形式。冲洗采用气水微膨胀兼有表面扫洗的冲洗方式,冲洗排泥水通过设在滤格中央的排水槽排出池外。50、反渗透法——在膜的原水一侧施加比溶液渗透压高的外界压力,原水透过半透膜时,只允许水透过,其他物质不能透过而被截留在膜表面的过程。51、自灌充水——水泵启动时靠重力使泵体充水的引水方式。52、粉末活性炭吸附——投加粉末活性炭,用以吸附溶解性物质和改善嗅、味的净水工序。53、栅条(网格)絮凝池——在沿流程一定距离的过水断面中设置栅条或网格,通过栅条或网格的能量消耗完成絮凝过程的构筑物。54、普通快滤池——为传统的快滤池布置形式,滤料一般为单层细砂级配滤料或煤、砂双层滤料,冲洗采用单水冲洗,冲洗水由水塔(箱)或水泵供给。55、氯胺消毒法——氯和氨反应生成一氯胺和二氯胺以完成氧化和消毒的方法。56、给水系统——由取水、输水、水质处理和配水等设施所组成的总体。57、药剂固定储备量——为考虑非正常原因导致药剂供应中断,而在药剂仓库内设置的在一般情况下不准动用的储备量。58、机械絮凝池——通过机械带动叶片而使液体搅动以完成絮凝过程的构筑物。58、表面冲洗——采用固定式或旋转式的水射流系统,对滤料表层进行冲洗的冲洗方式。60、饱和指数——用以定性地预测水中碳酸钙沉淀或溶解倾向性的指数,用水的实际PH值减去其在碳酸钙处于平衡条件下理论计算的PH值之差来表示。61、综合生活用水——居民日常生活用水以及公共建筑和设施用水的总称。62、混合——使投入的药剂迅速均匀地扩散于被处理水中以创造良好反应条件的过程。63、平流沉淀池——水沿水平方向流动的狭长形沉淀池。64、冲洗强度——单位时间内单位滤料面积的冲洗水量,一般以L/(m2?s)为单位。66、臭氧尾气消除装置——通过一定的方法降低臭氧尾气中臭氧的含量,以达到既定排放浓度的装置。65、污染指数——综合表示进料中悬浮物和胶体物质的浓度和过滤特性,表征进料对微孔滤膜堵塞程度的一个指标。67、给水处理——对水源水或不符合用水水质要求的水,采用物理、化学、生物等方法改善水质的过程。68、折板絮凝池——水流以一定流速在折板之间通过而完成絮凝过程的构筑物。69、初滤水——在滤池反冲洗后,重新过滤的初始阶段滤后出水。70、综合排泥池——既接纳和调节沉淀池排泥水,又接纳和调节滤池反冲洗废水的调节池。71、输水管(渠)——从水源到水厂(原水输水)或当水厂距供水区较远时从水厂到配水管网(净水输水)的管(渠)。72、药剂周转储备量——考虑药剂消耗与供应时间之间的差异所需的储备量。73、机械混合——水体通过机械提供能量,改变水体流态,以达到混合目的过程。74、冲洗周期(过滤周期、滤池工作周期)——滤池冲洗完成开始运行到再次进行冲洗的整个间隔时间。75、再生——离子交换剂或滤料失效后,用再生剂使其恢复到原型态交换能力的工艺过程。76、日变化系数——最高日供水量与平均日供水量的比值。77、反滤层——在大口径或渗渠进水处铺设的粒径沿水流方向由细到粗的级配沙砾层。78、预沉——原水泥沙颗粒较大或浓度较高时,在凝聚沉淀前设置的沉淀工序。79、滤料有效粒径(d10)——滤料经筛分后,小于总重量10%的滤料颗粒粒径。80、臭氧尾气——自臭氧接触池顶部尾气管排出的含有少量臭氧(其中还含有大量空气或氧气)的气体。81、气浮溶气罐——在气浮工艺中,使水与空气在有压条件下相互溶合的密闭容器,简称溶气罐。82、滤速——单位过滤面积在单位时间内的滤过水量,一般以m/h为单位。83、液氯消毒法——将液氯汽化后通过加氯机投入水中接触完成氧化和消毒的方法。84、臭氧-生物活性炭处理——利用臭氧氧化和颗粒活性炭吸附及生物降解所组成的净水工艺。85、超量泥渣——原水浊度高于设计取值时,其差值所引起的泥渣量(包括药剂所引起的泥渣量)。86、预处理——在混凝、沉淀、过滤、消毒等工艺前所设置的处理工序。87、气浮池——运用絮凝和浮选原理使杂质分离上浮而被去除的构筑物。88、接触氧化除铁——利用接触催化作用,加快低价铁氧化速度而使之去除的处理方法。89、空床接触时间——单位体积颗粒活性炭填料在单位时间内的处理水量,一般以min表示。90、原水浊度设计取值——用以确定排泥水处理系统设计规模即处理能力的原水浊度取值。91、时变化系数——最高日最高时供水量与该日平均时供水量的比值。92、沉淀——利用重力沉降作用去除去水中杂物的过程。93、脱盐率——在采用化学或离子交换法去除水中阴、阳离子过程中,去除的量占原量的百分数。94、漏氯(氨)吸收装置——将泄漏的氯(氨)气体吸收并加以中和达到排放要求的全套装置。95、排水池——用以接纳和调节滤池反冲洗废水为主的调节池,当反冲洗废水回用时,也称回用水池。96、水头损失——水通过管(渠)、设备、构筑物等引起的能耗。97、澄清——通过与高浓度沉渣层的接触而去除水中杂物的过程。98、过滤——借助粒状材料或多孔介质截除水中杂物的过程。99、空床流速——单位吸附池面积单位时间内的处理水量,一般以m/h表示。100、排泥池——用以接纳和调节沉淀池排泥水为主的调节池。
本文标题:名词解释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43649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