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 两角差的余弦公式教案-人教课标版(新教案)
课题:两角差的余弦公式湖南师大附中吴菲三维目标:知识目标:通过让学生猜想、探索、发现并推导“两角差的余弦公式”;了解单角与复角的三角函数之间的内在联系;通过变式训练,加深对两角差的余弦公式的理解;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及逻辑推理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能力目标:运用两角差的余弦公式,会进行简单的求值、化简、证明;体会化归、数形结合等数学思想在数学当中的运用,使学生树立联系与转化的辨证唯物主义观点,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情感目标:本节课通过创设问题情景,使学生体验科学探索的过程,感受科学探索的乐趣,激励科学探索的勇气,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良好的团队合作意识。重点难点:教学重点:通过探究得到两角差的余弦公式教学难点:探索过程的组织和适当引导。教学过程:一、走入生活引入:同学们,在第一章我们学习了同角三角函数式的变换,今天我们将一起探究一种包含两个角的三角函数式的变换:两角差的余弦公式。先让我们走入生活,看一个例子:例:如图所示,一个斜坡的高为6m,斜坡的水平长度为8m,已知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且大小为,在力的作用下物体沿斜坡运动了3m,求力作用在物体上的功.解:)60cos(SFSF)60cos(.提问:、解决问题需要求什么?、你能找到哪些与有关的条件?、能否利用这些条件求出)60cos(?如果能,提出你的猜想.生活实例引入,体现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增强学生的6m8m、怎样检验这些猜想是否正确?二、合作探讨从特殊情况去猜测公式的结构形式.令cos)cos()cos(,则:令sin)2cos()cos(,2则:分析:可见,我们的公式的形式应该与sinsincoscos和均有关系?他们之间存在怎样的代数关系呢?会不会是“+”、“-”、“”、“÷”?请同学们根据下表中数据,相互交流讨论,提出你的猜想.用具体值检验猜想的合理性.令30,120则90cos)30120cos()cos(=0三角函数120cos30cos120sin30sin三角函数值21232321学生再举特例进行验证.(各抒己见)利用几何画板,对更多的情况加以验证。三、提出猜想:sinsincoscos)cos(师:要让猜想更有说服力,我们还要进行理论证明.四、理论证明:引导探究:研究三角函数问题,我们常用的一种方法就是利用单位圆,在单位圆中,角的余弦值可用余弦线来表示.我们先来讨论最简单的情况:、为锐角,且方法一:(利用三角函数线)证明:在单位圆中,作OXP1,交单位圆于点1P,作1POP,则XOP.过点作垂直轴于,AOPPA于点1,过点应用意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也让学生体会数学知识的产生、发展过程.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大胆猜测,然后再去验证sincosBOMABA于点作点,过点CABPCP于点,作,则:cosOA,sinAP,且OXPPAC1sinsincoscossincosAPOACPOBBMOBOM∴sinsincoscos)cos((、为锐角,且)方法小结:在整个证明过程中,我们通过几何的手段,得到了一个代数公式,这运用到了在数学探究过程中一种重要的思想方法:数形结合.提问:当、取任意角的时候,结果又会怎样呢?(展示下一张幻灯片),大家思考一下.(给学生思考的时间,要求学生说出自己的思考结果.若学生说出来要给予及时的肯定,若没能说出则作为课后思考作业).方法二:(利用向量)启发思考:我们来仔细观察猜想的结构,等式的左边是差角的余弦,我们在什么地方见到过类似结构?(引导学生发现,提出证明方法)(学生:向量的数量积!)证明:在平面直角坐标系内作单位圆,以为始边作角、,它们终边与单位圆的交点分别为、,则:OA)sin,(cos,OB)sin,(cos)sin,)(cossin,(cos||||)cos(OBOAOBOAsinsincoscos∴)cos(sinsincoscos(≤≤)其合理性,增强学生探索问题、挑战困难的勇气.依据特殊情况进行猜想往往是人们探索问题的第一步.鼓励学生对各种)sin,(cos)sin,(cos方法小结:对比一下两种证明方法,你认为哪种更简单?向量在我们数学探究过程中是一种非常简洁有效的工具,在今后的学习中我们还将继续领悟向量在数学探究过程中的魅力!思考:、作为两向量的夹角,有没有限制条件?、如果不在[0,]这个区间内,我们的结论还会成立吗?怎样给出证明?(展示幻灯片,引导学生找到与夹角之间的关系)推广完善:令为OA、OB的夹角,①当],0[时,则sinsincoscoscos)cos(②当],0[时,则存在,使得、Zmkmk22或无论哪种情况,都有cos)cos(sinsincoscoscos)cos(即小结:两角差的余弦公式:sinsincoscos)cos((其中、为任意角,简记为)(C)思考: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一下公式的结构,说说公式的结构有什么特点?应怎样记忆?(对学生的回答给予及时肯定)五、知识运用、解决引例中的问题.、学以致用:已知,135cos),,2(,54sin是第三象限角,求)cos(.(运用公式时应根据角的范围,正确确定两角正、余弦值的范围)可能的情况进行探索,培养他们的交流合作意识,在探索的过程中获得成就感.引导学生运用数形结合的思想给出证明.加强新3、公式的逆用:.的值求15sin2315cos21、拓广延伸:已知,135cos),,0(,54sin是第三象限角,求)cos((此题根据学生的接受情况,作为后备练习)、公式活用:cos20,1411)cos(,71cos),求,(、且.(此题根据学生的接受情况,作为后备练习)六、回顾总结师:我们一起来回顾总结一下今天这节课的收获.、公式探究的一般步骤:特殊→猜想→证明、在运用两角差的余弦公式时应注意:()根据角的范围,确定两角正、余弦值的正、负.()适当逆用公式,可达到化简计算的目的.()灵活选取两角的形式,活用公式.七、课后思考适当变换两角差的余弦公式中两角的形式,例如取,你能得到哪些结论?八、作业:必做:、、选做:旧知识的联系.使学生从直观角度加强对差角公式结构形式的认识.让学生经历用向量知识解出一个数学问题的)cos(,54coscos,53sinsin求过程,体会向量方法的作用.统一对“恒等”要求的认识.运用分类讨论思想.要求学生对公式的形式加以分析,体会数学中的对称美.、学生运用所学解决实际问题.、利用变式突破学生在运用公式过程中的易错点.、对逆用公式解题加深认识。、活用公式,加深学生对公式中两角形式变化的认识,强化整体思想.课后思考为下节课做铺垫《两角差的余弦公式》教案说明湖南师大附中吴菲一、授课内容的数学本质与教学目标定位:《两角差的余弦公式》这节课的主要内容是公式的探究及应用,它揭示了单角三角函数与复角三角函数之间的内在联系,在学生的认知世界中,开辟了三角函数研究的新领域.针对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我对教学目标进行了如下定位: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在前两章的学习内容中,学习了单角三角函数以及向量的相关知识;初步掌握了一些同角三角函数关系式;对三角函数的定义也由锐角三角函数扩展到任意角的三角函数;会借助单位圆分析有关三角函数的问题.本节课的知识技能目标定位在掌握公式的两种证明方法上:数形结合法和向量法;学会运用分类讨论思想完善证明;学会正用、逆用、变用公式;学会运用整体思想,抓住公式的本质.在新旧知识的冲撞过程中,让学生自主地对知识进行重组、构建.让每个学生在头脑中再生教材,形成属于自己的知识结构体系.2、过程与方法目标:发展心理学的研究成果表明,学生的思维发展呈现一定的阶段性,高中学生在学习时有时仍要借助于具体运演思维甚至是前运演思维,具体经验对他们学习新的知识仍是必不可少的.所以在情景引入时,以学生学习向量数量积时物理学中力做功的例子为引例,创设问题情景,调动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展开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让学生体会从“特殊”到“一般”的探究过程;不断激发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互动,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体会化归、数形结合等数学思想在数学探究过程中的运用.在公式的证明过程中,培养学生反思的好习惯,打开学生多角度、多方面分析问题的视野;在公式的理解记忆过程中,让学生发现数学中的简洁、对称美;在公式的运用过程中,通过对题目的一题多解、一题多变,培养学生严谨的思维习惯和自我纠错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高中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学生的数学活动不应只限于接受、记忆、模仿和练习,高中数学课程还应提倡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阅读交流等学习数学的方式.这些方式有助于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成为在教师引导下的“再创造”过程.因此,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定位如下:体验科学探索的过程,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大胆猜想,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使学生感受科学探索的乐趣,激励学生科学探索的勇气,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良好的团队合作意识.通过对猜想的验证,对公式证明的完善,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感受运用新知解决实际问题的成就感.二、学习内容的基础及今后作用:《两角差的余弦公式》是新课标人教版数学必修四第三章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是本模块第一章《锐角三角函数》和第二章《平面向量》相关知识的延续和拓展,也是本章节中推导两角和、差,倍角、半角等三角恒等变换公式的基础,可以说是起着承上启下,串联全书的作用.在教学内容的设计上,与物理(功的定义)、哲学(透过表面寻求本质)等相关学科相联系,扩大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角度和运用范围.三、教学诊断分析:学生最大的困惑在于如何得到公式.在之前的学习过程中,课堂上已基本形成了对知识大胆质疑,合作探讨的学习氛围.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学生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收获成功!教学重点:两角差的余弦公式的探究和应用教学难点:两角差的余弦公式的由来及证明,引导学生通过主动参与,独立探索,自己得到结果.四、教法特点及预期效果分析:教法特点:从知识的认知程序上看,老师看问题从整体到局部,而学生却是从局部到整体。本节课尝试将“带着知识走向学生”的接受式教学模式转变为“带着学生走向知识”的探究式教学模式,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设置了从生活走入知识,从特殊到一般,从猜想到理论证明的探究过程,在学生自主构建知识体系的过程中,设置了多条成功路径,将学习主体由学生群体转移到学生个体上,让学生在头脑中主动地对知识进行自主构建,再生课堂,达到提高认识,举一反三的作用.鼓励学生多角度、多方面思考问题,为突破知识难点,在课件中设置多个链接,将学生可能出现的解答思路直观地呈现在学生面前,用多种方法的对比呈现,激发学生互相评价的动机,实现预设与生成的和谐统一.本节课的教法采用了“一个主题两种教学”的设计模式.一个主题:公式探究与应用,两种教学:显形教学(知识能力教学)、隐性教学(情商培养),利用学生已有知识提出新问题,巧借学生对未知领域的好奇和自我展现的欲望,集思广益,多角度分析问题,强化团队合作意识,完善知识体系,剖析部分学生出现的错误,培养学生严密的思维习惯,突破易错点,尝试自我提高的喜悦,实践两种教学相互促进的人性化教学理念.开放课堂,在课堂上营造民主、开放、平等的教学氛围,注重教学评价的多元性,将单一的教师评价转换为学生自主评价和
本文标题:两角差的余弦公式教案-人教课标版(新教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43713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