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甘肃省产业发展、技术投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研究[1](西南民族大学经济学院,四川成都610041)摘要:本文从产业结构的角度,运用协整检验和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分析了甘肃省1978~2005年间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的长期均衡关系。研究结果表明:第二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比较大,其经济增长弹性在0.5左右,第一、三产业的经济增长弹性相对较低;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较微弱。关键词:甘肃省经济增长协整检验格兰杰因果检验ThecontributionresearchofGansuProvinceindustrialdevelopmentandtechnicalinvestmenttoeconomicgrowthJianmingCuiYuchunTu(EconomicalinstituteofSouthwestuniversityfornationality,chengdu.sichuan610041)Abstract:Fromtheperspectiveoftheindustrialstructure,thispaperusecointegrationtestandGrangercausalitytesttoanalyzetheindustrialstructureandeconomicgrowthofalong-termequilibriumrelationshipofGansuprovincefrom1978to2005.Theresultsshowthatthesecondaryindustrycontributesrelativelylargetoeconomicgrowth,flexibilityisaround0.5ineconomicgrowth.Flexibilityoftheeconomicgrowthofthefirstandtertiaryindustriesisrelativelylowandtheimpactoftechnologicalprogressoneconomicgrowthisweak.Keywords:GansuprovinceEconomicgrowthcointegrationtestGrangercausalitytest引言经济增长是经济学研究的最重要的课题之一,其不仅包含经济总量的增加,还包含经济结构的转变、优化和升级。而产业结构变动是经济增长的必然结果,同时又是影响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在现代经济增长中,区域产业结构是影响区域经济增长的关键因素,正确认识和估计产业结构变动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对于科[1]该课题受西南民族大学国家民委2007年科研项目“汇率变动对西部民族地区外贸出口的影响与对策研究”的支助。项目编号:07XN04,涂裕春教授主持。作者在此表示感谢。学认识和理解现实的经济增长及制定促进经济增长的政策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甘肃省1978~2005年间的数据,运用协整检验和Granger因果分析方法,研究了甘肃省产业结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以期说明甘肃省的产业结构影响经济增长的过程与方式,并提出适合甘肃省经济增长、产业发展的对策和建议,为未来甘肃省经济调整,促进经济快速、均衡发展提供重要参考。一、文献综述产业结构状况是影响一个国家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之一,但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前,中国还没有系统的产业结构,这与产业经济学作为一门学科在国际学术界取得一致的认同有关,而中国大约在20世纪80年代初西方产业经济理论才引入中国。在理论研究方面,杨治(1985)1于《产业经济学导论》一书中最早的向中国经济工作者展现了产业经济学理论;刘伟(1995)1认为,产业结构演化的进程和工业化、现代化密切相关。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把经济增长的实质归结为工业化,进而理解为结构演进;周振华(2003)2通过对经济结构机理的研究,旨在对经济结构的变化分析,来说明经济结构尤其是产业结构是决定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因素。同时提出了经济结构是决定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并且指出,结构关联效应是现代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支撑点;郭克莎(1999)3在经济增长和产业机构变动的理论基础上,对中国的经济增长和产业结构变动进行了研究。他从资源配置效应入手,通过定量分析的方法,对中国改革开放以来产业间资源流动和结构变化对生产增长和经济增长的作用进行了研究,指出要创造一个总量供求基本平衡和结构关系比较协调的经济环境,以确保经济的良性增长。在实证研究方面,刘伟(2002)4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对各地区(1992~2000)的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认为:第三产业的结构扩张会降低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对经济规模的正效应,因此只有通过提高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的效率才能获得长期稳定的经济增长;郭金龙(1998)5采用钱纳里的回归模型,1杨治:《产业经济学导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5年。1刘伟:《工业化进程中的产业结构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5年。2周振华:产业融合:产业发展及经济增长的新动力,《中国工业经济》,2003年第4期。3郭克莎:我国产业结构变动趋势及政策研究,《管理世界》,1999.第5期。4刘伟: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中国工业经济》,2002年第5期。5郭金龙等:结构变动对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作用分析,《数量经济济术研究》,1998年第9期。对中国的经济结构变动带来的整体收益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进行了分析,从而得出,结构变动以及与结构变动相伴随的资源再配置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是巨大的。吕铁(1999)6通过采用资源再配制效应模型,考察了中国改革以来(1979~1996)三次产业结构的变动对经济增长的具体贡献,得出三次产业机构的资源再配置效应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为3.04%,反映了中国三次产业结构的变动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较小。在地区性研究方面,众多工作者分别针对中国各个地区以省、县等区域对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的相关问题进行了不同程度的大量的实证研究。例如:林秀梅等(2005,吉林省)7,刘云锋(2004,辽宁省)8,王耀中等(2003,湖南省)9,徐宝英(2006,安徽省)10,张红兵,(2006,江苏省)11,曾国平等(2004,重庆市)12,徐永良(2004,嘉兴市)13;对甘肃省的研究中,梁亚民(2002)14研究认为,改革开放以来,虽然从纵向上看,甘肃省经济与社会的发展均取得了令人瞩目的伟大成就,但是横向看,它与东南沿海地区的差距不仅没有缩小,反而呈进一步拉大的趋势;汪洋(2003)15.通过分析近10年来甘肃与全国三次产业经济增长因素的贡献差异,揭示了甘肃各产业竞争力的偏离原因,提出了在今后产业结构调整中提高甘肃各产业竞争的途经;樊元(2007)16以人均GDP数据从时间序列和空间分布两方面分析了甘肃民族地区县域经济差异的现状,运用偏离—份额法和回归分析法对县域经济差异与产业结构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认为应该从优化产业结构,实现民族地区经济整体协调发展等方面促进经济的整体发展。对于其他省份(地区)的研究文献,在此不再一一赘述。从前边的文献回顾中我们可以看出,以前实证研究大多是采用单个的方法分析同样的问题并且研究所采用的数据时间较早,从研究方法上大多采用一般的6吕铁等:中国的产业结构升级与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管理世界》,1999年第1期。7林秀梅,周瑞红,宋晓杰.吉林省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相关性的实证研究[J],工业技术经济,2005年第6期。8刘云锋,辽宁省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实证分析[J],东北亚论坛,2004年第9期。9王耀中,李礼.湖南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J],湖南社会科学,2003年第5期。10徐宝英,安徽省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的相关性研究[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2006年第2期。11张红兵,江苏省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J],价值工程,2006年第5期。12曾国平,曹跃群.产业结构变动与重庆市经济增长的实证研究[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2004年第9期。13徐永良,嘉兴市产业结构与地区经济增长[J],嘉兴学院学报,2004年第3期。14梁亚民:甘肃省省域经济发展之现状分析,《甘肃社会科学》,2002年第4期。15汪洋:甘肃省三次产业竞争力偏离的实证分析,《甘肃科学学报》,2003年第1期。16樊元:甘肃民族地区县域经济差异与产业结构的实证研究,《经济师》,2007年第1期。模型回归,难免伪回归的问题。所以本文吸取以上不足之处,对甘肃1978~2005年的时间序列进行协整检验和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试图对该区经济发展的困境给出合理的解释和建议。二、模型的建立国内外经济理论界对产业结构的研究已很多,经济学家们关于产业结构变动是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力的观点已经基本成为共识。而产业结构是在一定的技术条件下由专业化和社会分工的生产方式决定的。新古典经济理论认为,在竞争均衡的假设条件下,经济增长是资本积累、劳动力增加和技术变化长期作用的结果。而资本、劳动和技术是在一定产业结构中组织在一起进行生产的,对于给定的资本、劳动和技术,不同的产业结构会导致不同的生产。如何衡量产业结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我们设计如下模型:12(,,...,,)kYFXXXA(1)式中,Y表示总产出;(1,2,...,)iXik表示第i产业的产出;A表示技术水平。对式(1)求全微分可得:1dY=ddkiiiYYXAXA(2)给(2)式子两边同除以Y可得:k01dYYiiidXX(3)其中,iiiXYXY,0AYdAYAA。i、0分别表示第i产业的总产出弹性、技术进步对产出的贡献。因此可以利用以下计量经济模型计量分析各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01kiitiLNYLNX(4)其中,t表示残差项。三、甘肃省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的实证研究1.数据与指标本文截取了1978~2005年的年度数据作为分析样(见附表1、2)。产出指标Y用各年的GRP表示;1X、2X、3X分别以每年度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的生产总值表示;1978~2003年的数据主要来自《甘肃统计年鉴2000、2001、2002、2003、2004》,2004~2005数据主要来自甘肃经济信息网。技术进步以财政对科研的支出表示,其中,1978~1989年的数据缺失。本文全部数据处理均由Eviews5.0完成。2.ADF单位根检验在对模型进行定量分析前,先需要对数据的平稳性进行检验。我们采用含截距的ADF单位根检验如表1。表1含截距不含趋势项的ADF检验结果变量ADF统计值临界值是否平稳变量ADF统计值临界值是否平稳LNY0.338163-3.711457***不平稳LNY-2.962252-2.629906*平稳1LNX-0.996924-3.699871***不平稳1LNX-6.211292-3.711457***平稳2LNX0.309159-3.711457***不平稳2LNX-2.721908-2.629906*平稳3LNX0.332748-3.699871***不平稳3LNX-3.436339-2.981038**平稳LNA1.755242-3.699871***不平稳LNA-4.065550-3.711457***平稳*、**、***分别表示10%、5%、1%的显著水平从表1的检验结果表明,各变量都属于I(1)单整序列(单整的定义在后文有进一步的交待)。3.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只有在变量序列的单整阶数相等的情况下,变量之间因果关系的确定才是准确和有效的。所以,基于以上的单位根检验结果,我们可以分别对变量差分17,其平稳性检验结果如表2。表2差分序列的平稳性检验结果变量ADF统计值临界值是否平稳M-2.962252-2.629906*平稳M1-6.211292-3.711457***平稳17差分序列的定义为:(1)MLNYLNY,111(1)MLNXLNX222(1)MLNXLNX,333(1)MLNXLNX。
本文标题:甘肃省产业发展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4384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