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期中考试试题(含答案)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期中测试卷(120分钟120分)一、积累与运用(25分)1.用楷体字认真书写下面语段。(3分)中国男儿中国男儿要将只手撑天空长江大河亚洲之东巍巍昆仑古今多少奇丈夫碎首黄尘燕然勒功至今热血犹殷红2.词语书写和加点字的注音有错误的一项是(2分)A.斑斓.(lán)挚.友(zhì)家喻户晓微不足道B.哺.育(pǔ)憎.恶(zèng)契而不舍不可捉摸C.咀嚼(jué)诘.问(jié)酣然入梦气冲斗牛D.呜咽.(yè)丰饶.(ráo)大庭广众深恶痛绝3.语文知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鲁迅虽然是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但更具有普通人的平凡和朴实,他的这一特点,《回忆鲁迅先生》和《阿长与〈山海经〉》两文都有体现。B.“在那田垄里埋葬过我的欢笑,在那稻棵上我捉过蚱蜢,在那沉重的镐头上有我的手印。”这一句用排比抒情,把感情抒发得淋漓尽致。C.《资治通鉴》为司马迁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山海经》是一部富于神话传说的地理书;《木兰诗》属南朝民歌。虽体裁不同,但都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经典。D.“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啾啾”是拟声词,模拟战马的鸣叫声,如闻其声,生动传神。4.根据课文原文,句子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2分)①把毯子卷得更紧些,把身子蜷起来,还是睡不着。②上边和下边有几堆火没有熄,冻醒了的同志们围着火堆小声谈着话。③黑的山峰像巨人一样矗立在面前。四围的山把这山谷包围得像一口井。④天上闪烁的星星好像黑色慕上缀着的宝石,它跟我们这样的接近哪!⑤除此之外,就是寂静。耳朵里有不可捉摸的声响,极远的又是极近的,极洪大的又是极细切的,像春蚕在咀嚼桑叶,像野马在平原上奔驰,像山泉在呜咽,像波涛在澎湃。⑥半夜里,忽然醒来,才觉得寒气逼人,刺入肌骨,浑身打着颤。⑦不知什么时候又睡着了。A.⑦⑥④③①②⑤B.⑥①④③②⑤⑦C.⑥④③⑤①②⑦D.①④⑥③②⑤⑦阅读《骆驼祥子》选段,完成相关活动。拉车的方法,以他干过的那些推、拉、扛、挑的经验来领会,也不算十分难。况且他有他的主意:多留神,少争胜,大概总不会出了毛病。至于讲价争座,他的嘴慢气盛,弄不过那些老油子们。知道这个短处,他干脆不大到“车口”上去;哪里没车,他放在哪里。在这个僻静的地点,他可以从容地讲价,而且有时候不肯要价,只说声:“坐上吧,瞧着给!”5.活动一:仿评点,做批注。(3分)下面文字摘自《金圣叹批评〈水浒传〉》。请仿照【】中金圣叹的评点,任选一处,自定角度,也给《骆驼祥子》选段,拟写一两句批注语。提示:先写出被批注的句子,再写批注语,“批注语”放在【】内。那大虫又饥,又渴,把两只爪在地上略按一按,和身望上一扑,从半空里撺将下来。【虎。】武松被那一惊,酒都作冷汗出了。【神妙之笔,灯下读之,火光如豆,变成绿色。】说时迟,那时快;武松见大虫扑来,只一闪,闪在大虫背后。【人。○二闪。】那大虫背后看人最难,【百忙中自注一句。】便把前爪搭在地下,把腰胯一掀,掀将起来。【虎。】武松只一闪,闪在一边。【人。○三闪。】6.活动二:读经典,品语言(3分)《骆驼祥子》富有“京味儿”:老北京独特的地域人文、风俗人情、地方口语等。请结合上面选段中具体词语,赏析老舍的“京味儿”语言。7.默写。(每空1分,共10分)⑴啊!黄河!你是!五千年的古国文化,从你这儿发源;多少,在你的身边扮演!(光未然《黄河颂》)⑵“,壮士十年归”和“当窗理云鬓,”,上下句子的意思是互相交错、补充的,这种文言现象叫作“互文”。⑶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翁曰:“无他,。”问答简明,人物鲜活。⑷“独坐幽篁里,”,琴孤人不独,月人相伴,情趣盎然;“谁家玉笛暗飞声,”,笛飞人未眠,以声写静,赤子情远。⑸“马上相逢无纸笔,”,场景感人,绝贯古今,一“报”字,游子家国情怀尽在不言中;“草树知春不久归,”,草木有情,拟人生动,一“斗”字,诗人惜春之意寄托于花草间。二、阅读理解(45分)(一)阅读甲、乙两段文言文,回答问题。(15分)【甲】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选自《孙权劝学》,有删改)【乙】一年来归,妻跪问其故羊子曰久行怀思无他异也。妻乃引刀趋①机而言曰:“此织生自蚕茧,成于机杼。一丝而累,以至于寸,累寸不已,遂成丈匹。今若断斯织也,则捐②失成功,稽废时日。夫子积学,当‘日知其所亡③’,以就懿④德。若中道而归,何异断斯织乎?”羊子感其言,复还终业,遂.七年不返。(选自《后汉书·列女传》,有删改)【注释】①趋:快步走向。②捐:抛弃。③亡:通“无”,不足。④懿:美好。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解释有误的一项是()(3分)A.见.往事耳(了解)B.及.鲁肃过寻阳(到了……的时候)C.当“日.知其所亡”(每天)D.遂.七年不返(才)2.乙文段中画浪纹线的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妻跪问其/故羊子曰/久行怀思/无他异也B.妻跪问其故/羊子曰/久行怀思/无他异也C.妻跪问其故/羊子曰/久行/怀思无他异也D.妻跪问其/故羊子曰/久行/怀思无他异也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甲文中,孙权要求吕蒙不仅要涉猎广泛,还要钻研经书。B.乙文中,乐羊子被妻子的话感动,又回去修完了他的学业。C.甲、乙两文中,孙权、乐羊子之妻都劝学有法,并达到了劝学的目的。D.甲文中,孙权指出“学”的必要性;乙文中,乐羊子之妻指出“学”要不断积累,持之以恒。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1)蒙辞以军中多务。(2)何异断斯织乎?(二)阅读下面的这首唐诗,回答问题。(10分)闽中秋思杜荀鹤雨匀紫菊丛丛色,风弄红蕉叶叶声。北畔是山南畔海,只堪图画不堪行。1.诗中哪些内容体现了作者描写的是秋天的景物?(3分)2.下列选项中对诗歌理解有误的一项是()(3分)A.第一句中的“匀”字,极准确地勾画出雨的细密,雨的轻柔。菊花经雨,滋润而艳丽。B.第二句中的“弄”字,以拟人的修辞手法将“风”人格化。风吹红蕉,蕉叶声声有韵,别有一番情致。C.诗的前两句的景物描写,有静有动,有声有色,读起来朗朗上口,余味无穷。D.诗的前三句均为写景,这体现了作者对秋天景物的喜爱之情。3.作者在诗中是怎样表达自己的感情的?(4分)(三)阅读下文,回答问题。(20分)爱的最后一课奥尔布莱特“这真是一个奇怪的电话!”爸爸说,“火车站的人打电话说下午4点12分有一个寄给我的柳条箱。我问他里面装的是什么时,他告诉我快点过来取吧。”我和爸爸到了火车站,开了箱子,从里面蹦出一个四条腿的白色小东西,它沿着站台跑去,差点儿把我们撞倒。“小狗!”我大叫一声。爸爸一把抓过柳条箱上的货运标签,上面写着小狗的名字。“维基!”他高声叫喊。听到有人叫它的名字,小狗停住了。“维基,过来!”爸爸喊着。不一会儿,小狗朝我们跑了过来。它是一只方鼻头、垂耳朵的英国纯种狗,丝缎般的白色皮毛上配着黑斑,在站台灯光的照射下显得格外醒目。维基的到来使我们感到惊喜。它总是将每天的报纸送给爸爸。我们小孩子争吵时,它就朝着我们低吟,打断我们。弟弟吉米困在房后的湿地里时,它就直接把妈妈领到吉米跟前。在我看来,维基好像很喜欢吉米,没离开过吉米身边。这使我担心起来。趁妈妈听不到时,我警告吉米:“维基是我的小狗,你知道的。第一次把它带回家时,你甚至不愿意接近它。”吉米势不两立地看着我,大声叫道:“它是我的狗!”“发生了什么事?”妈妈问,她一直在听我们的谈话。我眼泪汪汪地哽咽着说:“吉米抢走了维基。”“希拉,他和你一样爱维基。”妈妈的柔声细语让我惊讶不已。平时我和吉米争吵时,她的语气都非常生硬。“你们没必要为它而争执,”她接着说,“维基的爱播撒到我们每一个人身上。当我们分享这份爱时,爱不会减少,只会越来越多。”维基和我们一起共度了两年半时光,直到因为爸爸的新工作我们搬到了渥太华。我们租的小房子正好坐落在公路边上。由于不熟悉交通,而且习惯了无拘无束的闲逛,因此局限在小院子里的生活使维基变得情绪低落、无精打采。后来有一天,我们听到紧急刹车声和一声撕心裂肺的尖叫。我们跑出去发现维基瘫倒在地,但它还活着。从那以后,只要听到汽车呼啸而过,它就会瑟瑟发抖,即便是在屋子里也是这样。三周过去了,维基还是那么死气沉沉。除了晚上到厨房走走,它几乎不起床。兽医说,他没遇见过类似情况。“这只狗已经丧失活下去的兴趣了。”他对我们说。爸爸妈妈认为,拯救维基的唯一希望就是让它回到原来安静的老房子里去。当他们把想法告诉我们时,我和吉米情不自禁地痛哭起来。“我们必须这么做,这对维基是再好不过了。”爸爸说。随后,他给深爱维基的另一家人打电话。我们去度假时,他们总是收留它。他们说愿意收养维基。第二天星期六,我们全家都挤进旅行车。维基静静地躺在车后座它的“床”上。两个小时的路程,车内鸦雀无声。当我们到达它的新主人家时,维基跑到我们跟前,脸上满是迷惑。我们紧紧地抱住它。爸爸拍拍它的肋腹;妈妈轻抚它的耳朵,注视着它的眼睛;我搂住它的脖子,紧紧地拥抱它。吉米低声哭了起来。我双手捂住了脸。“还记得我跟你说过关于爱的话题吗?”妈妈问,“当和别人一起分享时,爱会变得越来越多。现在,你和其他爱维基的人一起分享它。”“但这很伤心。”我说着,靠在妈妈身上哭了起来。“这是我们必须学会的有关爱的最后一课,”妈妈说,“你学会了分享后,还要学会舍弃。总有一天,我必须让你们离开。爱的最高境界就是做一切对别人有利的事情,即便自己受到伤害。你明白吗?”“明白!”我答道,因为我已经10岁了。(摘自《课外阅读》2010年第22期,有删改)1.文章的开头从一个奇怪的电话写起,这样写有什么作用?(3分)2.文章是从哪几个方面来描写小狗的可爱的?(3分)3.“我”和弟弟吉米争吵的原因是什么?(4分)4.妈妈对“我”说的话很有哲理,你觉得哪句话对你启发最大?说说你的看法。(5分)5.作者最后说自己明白了。当时作者才10岁,你认为作者是真的明白了吗?为什么?(5分)三、作文(50分)题目:《面对________,我流泪了》。要求:①请将题目补充完整,除诗歌、戏剧外,文体不限;②语言流畅,表达真情实感;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等信息;④内容要具体,600字左右。参考答案一、积累与运用1.略(根据书写,酌情赋分。)2.B3.C4.B5.示例:“坐上吧,瞧着给!”【语言简洁,憨态可掬。】(意思到即可)6.(例如“老油子”,指处事经验多而油滑的人。北京口语味儿浓郁,生动形象,极富感染力。(意思到即可)7.⑴中华民族的摇篮英雄的故事⑵将军百战死对镜帖花黄⑶吾射不亦精乎但手熟尔⑷弹琴复长啸散入春风满洛城⑸凭君传语报平安百般红紫斗芳菲二、阅读理解(一)1.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解答时,可根据积累的文言实词的意思和整个句子的语境分析。D项中,“遂”应译为“于是,就”。2.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给文言文句子断句的能力。做题时,需要通读全文,理解语段的主要意思,在此基础上根据文意和常用的断句方法断句。分析句子可知“故”为“问”的宾语,所以应在“故”的后面停顿,排除A、D两项;“无”在这里是动词,译为“没有”,所以应在“无”的前面断句,排除C项。3.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筛选文章信息、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答题时,找出选项对应的原文内容,比较选项与原文之间的异同。根据甲文中的“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可知,孙权只要求吕蒙读书,涉猎广泛而已,故A项中“不仅要涉猎广泛,还要钻研经书”的说法错误。4.(1)吕蒙以军中事务繁多来推托。(2)同割断这正在纺织的布匹有什么不同呢?(二)1.答案:联系风、雨、红蕉、紫菊等景物,可以确定描写的是秋天。解析:抓住第一、二句中能体现秋天特征的景物写出即可。2.答案:D解析:通过分析,可知这首诗应是表达思乡之情,D项表述错误。3.答案:诗的前三句写景
本文标题: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期中考试试题(含答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43842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