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药学 > 镇江市第一人民医院胸痛中心建设推进方案4.0
镇江市第一人民医院胸痛中心建设推进方案为了规范胸痛病人的诊治流程,提高早期诊断和治疗ACS、主动脉夹层、肺动脉栓塞等致死性疾病的能力,减少误诊、漏诊,防止过度治疗以及改善临床预后的目的。结合医院专科发展规划和胸痛中心认证工作,以中国胸痛中心认证标准为依据,以ACS疾病为主的胸痛中心建设为基础,促进以胸痛症状为单位的临床路径诊疗行为规范化。特制定胸痛中心建设推进方案。一、组织机构及制度建设(一)成立胸痛中心建设领导小组胸痛中心的建设涉及到多部门、多学科,为配合我院胸痛中心认证和管理,促进各部门、科室间协调,优化诊疗流程,成立镇江市第一人民医院胸痛中心建设领导小组。组长:朱夫(负责胸痛中心全面工作)副组长:蒋鹏程(协助组长负责胸痛中心日常具体工作)贺春金(协助组长负责胸痛中心市场拓展及宣传报道工作)贡浩凌(协助组长负责胸痛中心护理工作)丁旭辉(协助组长负责胸痛中心财务管理工作)毛镇伟(负责胸痛中心临床各科室协调工作)组员:高燕(负责胸痛中心护理管理具体工作)张国辉(负责胸痛中心心血管科具体工作)王鹏(负责胸痛中心急诊科具体工作)邵秋萍(负责胸痛中心急诊内科具体工作)陈锁成(负责胸痛中心胸外科具体工作)王剑(负责胸痛中心呼吸科具体工作)王胜军(负责胸痛中心检验诊断工作)汪健飞(负责胸痛中心心脏超声诊断工作)王亚非(负责胸痛中心影像诊断工作)杨剑锋(负责胸痛中心心电诊断工作)秘书:姜大鹏(具体负责胸痛中心日常事务协调工作)(二)制定胸痛中心相关制度(附件1)1.胸痛中心联合例会制度2.胸痛中心质量分析会和典型病例讨论会制度3.胸痛中心培训制度4.胸痛中心一键启动和值班制度5.急诊绿色通道规定6.入院管理制度7.转院、转诊制度8.胸痛中心时间管理制度9.胸痛中心辅助检查紧急联系规定10.胸痛中心协作医院合作和转诊制度11.胸痛中心导管室使用规定二、院外与院内绿色通道的无缝衔接1.无成本形式建立了镇江胸痛中心微信群(目前已有70余名群成员)。利用与基层医疗机构间的合作,以及院内培训、基层医疗机构培训等多种途径,增加微信群的影响力,吸引更多的基层医务人员主动加入该微信群,实现心电图及患者相关资料通过图片形式上传,由相关专科医生给出诊治建议。(已配备专用手机,班班交接)2.物联网形式(1)与急救中心120签署胸痛中心合作协议。建立了互联互通信息平台,利用镇江市急救中心信息化平台建设,实现120救护车远程实时传输患者相关生命体征指标及心电图至我院急诊中心,便于指导院前急救用药及提前做好应对措施。(2)国内有成熟的“扁鹊飞救系统”,能够实现基层医院、市急救中心、胸痛中心之间的实时无缝连接。但成本在300—400万元左右。3.合作协议形式(1)利用江苏康复医疗集团平台,与集团内其它医疗机构及社区服务中心签署合作协议。(已与二院签订合作协议)(2)通过客服部与集团外基层医疗机构签署合作协议。(3)与社区服务中心合作,开展辖区居民健康筛查,更新居民健康档案,确定居民相关疾病的风险。三、胸痛急救的配套功能区域设置及标识(一)急诊科、胸痛中心的标识与指引1.在医院周边地区的主要交通要道设置醒目的胸痛中心或急诊的入口指引或标志,注明急救电话。2.在门诊大厅、普通门诊或其它所有通往急诊科的入口设立醒目的路牌。3.从急诊科有地面标示线指引到导管室,以方便不熟悉的人能从急诊科快速到达导管室。(二)胸痛急救的功能分区1.急诊科应设置急诊分诊区、胸痛诊室、急诊抢救室(EICU)、胸痛留观室等功能区域,上述功能区应可以直接获得所需要的设施(例如心电图机、氧气、监护仪、除颤器、呼吸机等以及急救药品)。2.通往急诊科的入口或停车场等处应设置应急电话或标识急救电话号码,以便紧急呼救。3.急诊分诊区应易于识别且靠近抢救区,方便步行患者进入时发现。配备足够的轮椅和担架车,方便进入急诊入口的患者使用。4.分诊区有标准的胸痛分诊流程图,指引分诊护士在初步评估后将患者分流到胸痛诊室、急诊抢救室、胸痛留观室或直接送入导管室。四、急诊胸痛患者的规范诊治急性胸痛患者就诊后早期进行病因的初步判断以及对生命体征不稳定的高危胸痛患者的识别尤为重要。1.制订急性胸痛诊疗流程,指引首诊对胸痛的原因做出快速甄别。(附件2急性胸痛诊治流程图)其中有几个重要时间点:(1)建立床旁快速检验手段,首次医疗接触后20分钟内完成肌钙蛋白、D-二聚体、BNP的快速检测。(2)所有急性胸痛患者在首次医疗接触后10分钟内完成12导联心电图检查并由急诊医师初步解读。(3)急诊医师初步判断为ACS的患者,心血管内科医师应在10分钟内到达现场或通过远程12导联心电图监护系统进行远程确认心电图诊断,按照规范流程及时救治,缩短患者再灌注时间。(附件4STEMI救治流程图)(4)初步诊断怀疑主动脉夹层或急性肺动脉栓塞的患者,应在30分钟内进行主动脉或肺动脉CTA检查。(5)临床初步评估急性胸痛病因难以确定的高危患者,应在60分钟内进行“胸痛三联CT扫描”(即同时完成冠状动脉、主动脉和肺动脉的CTA扫描)2.制订急性胸痛分诊流程,指引分诊护士在进行分诊初步评估时快速将生命体征不稳定的患者识别出来并尽快送进急诊抢救室(附件3急性胸痛分诊流程图)五、培训与教育对胸痛中心的运作原则、要求、体系和各项流程必须经过反复的教育和培训,使胸痛中心所涉及到的各有关部门、人员在全面了解胸痛中心的主要目标和运作机制的基础上,明确自身的职责和任务,才能使整个胸痛中心系统正常运行,并发挥各部门和人员的主观能动性,推动胸痛中心工作质量的持续改进,最终达到提高区域性协同救治水平的目的。(一)院内培训教育1.针对医师的培训。2.针对急诊分诊护士及胸痛相关疾病科室护士的培训。3.医院全员培训。有关胸痛症状和体征、心脏病早期发作时紧急救治、遇到急性胸痛患者后应遵循的流程培训。(二)对基层医疗机构的培训对市急救中心及基层医疗机构的培训是胸痛中心的重要职责之一。1.制订针对基层医疗机构的ACS、主动脉夹层、肺动脉栓塞等急性胸痛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治疗常规等培训资料。2.与基层医疗机构共同制订针对STEMI患者的再灌注治疗策略和流程图,包括实施转运PCI或溶栓治疗的适应证、禁忌症。3.制订针对提高基层医疗机构心肺复苏水平的培训计划。(三)社区教育社区人群教育是指胸痛中心积极参与对社区内外进行有关早期心脏病发作的体征和症状以及适当治疗方法的培训,这是胸痛中心的重要职责之一。1.为社区人群提供胸痛疾病症状和体征以及心脏病早期诊断的培训。2.参与社区健康评估、体检与咨询。3.为社区服务中心医务和保健人员提供有关胸痛疾病症状和体征以及心脏病早期诊断的培训。附件1胸痛中心联合例会制度1.目的为了进一步优化胸痛中心工作流程,改进工作质量和诊疗水平,促进胸痛中心建设和发展,定期对阶段运行状况进行总结,制定胸痛中心联合例会制度。2.适用范围胸痛中心委员会领导和成员、行政和技术总监、相关协作科室代表、急诊科和心血管科相关医护人员。3.定义联合例会是胸痛中心为协调院内外各相关部门的立场和观念、共同为胸痛中心的建设和发展而设立的专门会议。4.职责5.标准5.1胸痛中心联合例会每季度进行一次,时间默认为每季度第3个月第4周的周五15:00进行(如有变化另行通知)5.2会议地点在4楼连廊读书报告厅5.3会议讨论内容:总结本节段急性胸痛病例就诊和治疗情况和转归;工作流程存在的问题;各科室协作间存在的问题;工作质量改进;相关流程优化和更改;胸痛中心培训情况。胸痛中心质量分析会和典型病例讨论会制度1.目的为了总结急性胸痛诊治工作现状和存在的不足,特定期对阶段诊疗工作进行总结,对部分典型病例进行分析和讨论,制定质量分析会和典型病例讨论会议制度。2.适用范围胸痛中心委员会领导和成员、行政和技术总监、相关协作科室代表、急诊科和心血管科相关医护人员。3.定义3.1质量分析会主要是通过对胸痛中心运行过程中的阶段性数据分析,肯定取得的工作成绩,发现存在的问题,并制定改进的措施。3.2典型病例分析会是提高胸痛中心工作质量的最有效的工作形式之一,一般是从质量分析会中发现宏观问题,再将存在问题的典型病例挑选出来作为剖析的对象,将所有与执行胸痛中心流程相关的人员集中进行讨论和分析。4.职责5.标准5.1胸痛中心质量分析会和典型病例讨论会原则上和联合例会同时召开,时间默认为每季度第3个月第4周的周五15:00进行(如有变化另行通知),如运行期间有情况和病例,由医疗或行政总监提出,临时召开。5.2会议地点在4楼连廊读书报告厅或心血管科示教室。5.3会议讨论内容:总结本节段各类胸痛病例就诊和治疗情况和转归;和同期、前期对比,一键启动情况汇总和存在的治疗问题分析;典型病例分析。胸痛中心培训制度1.目的使胸痛中心所涉及的各有关部门、人员在全面了解胸痛中心的主要目标和运作机制的基础上,明确自身的职责和任务,才能使整个胸痛中心系统正常运行,并发挥各部门和人员的主观能动性,推动胸痛中心工作质量的持续改进,最终达到提高区域性协同救治水平。2.适用范围胸痛中心内部的专业人员、相关和非相关专业人员、医院全体员工、120急救中心人员、基层医院的心血管科和急诊科人员等。3.定义4.职责建立“在合适的时间内将合适的胸痛患者送至合适的医疗机构接受合适的治疗”的机制5.标准5.1针对医师的培训:5.1.1制定医学继续教育计划;5.1.2每年为胸痛中心的所有执业医师进行有关ACS病理生理学和/或早期诊断和/或治疗、ACS相关的最新指南的培训;5.1.3心脏科医师或急诊科医师定期就最新指南对其它专业医师进行正式培训;5.1.4对全院医师进行院内发生ACS的处理流程培训;5.1.5定期就胸痛中心工作路程、ACS患者治疗及心脏病早期发作和识别等基本知识对胸痛中心的住院医师、实习医师进行强化培训;5.1.6向医疗人员定期展示ACS病例总结(即胸痛中心的质量分析会和典型病例分析会),以达到进行持续教育和改进流程的目的。5.2对于护理ACS患者的所有护士,每年都要进行与ACS有关的继续教育、资质认证或培训:5.2.1心电图诊断知识培训,使接诊、护理ACS的护士能够识别急性心肌缺血、严重心律失常;5.2.2能够采集12导联和18导联心电图;5.2.3每年进行ACS基础知识培训:与性别或年龄相关的ACS症状差异、有关早期诊断ACS的培训、有关ACS病理生理学和治疗的培训、有关ACS前驱症状的培训、合并ACS症状的其他并发疾病识别等。5.2.4针对胸痛中心所制订的ACS流程图的培训;5.2.5有关ACS最新指南的培训。5.3医院全员培训:5.3.1制订针对全院工作人员(包括管理层、医药技护、后勤或医疗辅助人员等)的全员培训计划,并得到医院管理层的支持;5.3.2制订针对管理层的培训计划,使医院管理人员理解胸痛中心的工作内容和意义;5.3.3建立针对全院心血管和急诊科以外的其他医师的年度培训计划。要使全体医师掌握ACS症状的识别、诊断方法、紧急处理、心肺复苏以及院内发生ACS时的处理流程;5.3.4建立针对非心血管和急诊的其它专业护士的培训计划以及医疗护理章程;5.3.5建立培训计划,对所有辅助员工(医疗辅助人员包括从事辅助护理、药剂、检验、辅助检查、挂号、收费、管理、保洁、保安等工作的人员)进行有关ACS症状和体征、心脏病早期发作时紧急救治、遇到急性胸痛患者后应遵循的流程培训;5.3.6为胸痛中心的所有新员工在入职培训期间进行胸痛中心的专门培训;5.3.7非胸痛中心的其他新员工的入职培训中应包含胸痛中心的相关内容;5.3.8与本单位体检部门或者保健部门合作,定期为员工体检以确定员工是否有患ACS的风险;5.3.9为本院员工ACS知识培训,提供戒烟、营养和其他心脏健康的课程;5.4基层医疗机构的培训:5.4.1制订针对基层医疗机构的ACS、主动脉夹层、肺动脉栓塞等急性胸痛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治疗常规等培训资料;5.4.2与基层医疗机构共同制订针对STEMI患者的再灌注治疗策略和流程图,包括实施转运PCI或溶栓治疗的适应证、禁忌症;5.4.3制订针对提高基层医疗机构
本文标题:镇江市第一人民医院胸痛中心建设推进方案4.0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44905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