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空间聚集型产业集群发展模式
空间聚集型产业集群发展模式的主要特点有:(1)企业的规模都小,雇员少,企业大都属于雇主型企业。(2)由于生产工艺较为简单,流程较少,企业能独立完成,相互之间较少有专业化分工和合作。(3)集群内靠社会关系网络主要基于血缘、亲缘、地缘和工作关系。(4)生产经营对当地本身依赖性较强;(5)生产的产品具有明显的地方特色。(6)供应商和顾客群往往一致,竞争比较激烈。(7)在对外销售方面具有较强的合作性。在浙江为数众多的产业集群中,以私营中小企业为主体,具有“一地一品”产业特色的工业园区目前达到900多个,年销售收入10亿元以上的就有122个,从业人员140多万人。其中,大塘的袜业、嵊州的领带、海宁的皮革、嘉善的木业等块状经济产值及市场占有率均在全国独树一帜。一个企业的技术进步和技术创新(含制度创新)会对周边企业产生良好的示范效应,而企业间的空间距离越近、人员往来越密切、沟通越便利,这种示范作用越强,扩散的成本越低、效果越好。1739年,从休谟开始,政治经济学者们就开始意识到,在人们完全从自立动机出发利用公共资源时,公共资源倾向于被过度利用、低效率使用和浪费。下面就是以空间聚集型产业集群为例构建的公共资源的利用模型:设某集群内有n家企业,每家企业都可以自由利用公共资源,由于资源有限,如果公共资源被利用的总额超过一个限度,则会影响企业资源的质量,从而影响,到产品的质量。假设群内企业在投资决策作出以后才开始利用公共资源,则可以看作每个企业在决定自己的生产数量时并不以别的企业的行为为决策依据。再假设所有用户都清楚资源的总额,集群生产总量不同水平下的产品质量,这就构成了一个静态博弈。博弈方为n个企业;各自的决策空间是他们可能选择的生产数量qi(i0);集群的总产量123Q=nq+q+q+�+q根据前面的介绍,每件产品的质量应该是总产量Q的减函数【62】:V=v(Q)=v(123nq+q+q+�+q)(3.1)假设生产成本与产量成正比,系数为c,产品价格与产品质量成正比,系数为b,则第i个企业生产qi件产品的利润函数为:iiii12niu=qbv(Q)-qc=qbv(q+q+�+q)-qc(3.2)为了使讨论更加简单化,进一步假设n=3,c=4,b=1,123V=100-(q+q+q),则有:111231u=q[100-(q+q+q)]-4q221232u=q[100-(q+q+q)]-4q(3.3)331233u=q[100-(q+q+q)]-4q求得三个企业各自对其他两个企业策略(产量)的反应函数,得:12323q=R(q,q)=48−12q−12q21313q=R(q,q)=48−12q−12q(3.4)31212q=R(q,q)=48−12q−12q三个反应函数的交点(q1*,q2*,q3*)就是其纳什均衡解。解得q1*=q2*=q3*=24,再将q1*=q2*=q3*=24代入,得u1*=u2*=u3*=576,则集群总利润u0=u1*+u2*+u3*=1728。这就是三企业同时独立决定获取公共资源时,集群所能获得的总利润。此外,为了对公共资源的利用效率作出评价,还需要讨论集群总利润最大时的产量。设集群获取资源的总量为Q,则总利润为:u=Q(100−Q)−4Q=96Q−Q2(3.5)总利润最大时,有u'=0,解得Q*=48,再将Q*=48代入总得益函数,有u*=2304,比三企业同时独立决定获取公共资源时集群所能获得的总利润u0=1728大。还需要注意的是,此时Q*=48,比三企业独立决策时所获取的资源总量u0=q1*+q2*+q3*=72要小。进一步推广,当n为4,5,�n越大,纳什均衡解越低,集群利用公共资源的效率也越低。价格竞争与区域产业集群发展模式的演进来源:刘艳发布日期:2008-12-1816:28:05查看次数:7950次索取号:摘要:价格是经济学的核心研究问题,市场价格机制是市场的灵魂。围绕着目前我国区域产业集群发展“困境”问题,即集群对外竞争优势作用发挥受到集部内部频繁的价格竞争影响,分析视角应该主要放在对价格机制作用的正确理解上,并以此为基础进一步分析和判断区域产业集群发展模式的演进方向。关键词:价格竞争产业集群演进中图分类号:F72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44-1618/F(2008)09-0023-04作者简介:刘艳,经济学博士,广东工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研究方向为企业经济、区域经济。一、问题的提出产业集群(Enterpriseclusters)是当今产业组织发展的重要特征之一。产业集群指同一类型或相互关联的企业在一定地域范围内的集中或聚集。作为一种富有生命力和创新性的组织形式,产业集群正在理论上和实践中引起人们的重视。特别是在民营经济发展基础较好的珠三角地区和浙江地区,已经形成了数目较多、形式多样的各类产业集群。从理论上讲,当面临来自国内外企业的竞争压力时,为避免中小企业之间的过度竞争,中小企业可以在互利互惠的基础上发展一种新型的竞争合作关系。因此,依据中小企业自身生存和发展的需要,进入同行业或相关行业的产业集群,以协作效应增强集群整体实力,就不失为一种可行的选择。然而,在产业集群的产生和发展演进过程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其中受人关注的就是产业集群的发展困境问题,即集群作为整体的对外竞争优势,常常面临来自集群内部成员之间价格竞争的阻碍。具体表现为:市场型产业集群内部同业竞争严重,价格无序竞争问题是其发展的难点;中卫型产业集群内部一般存在完整的供应链,但供应商之间的价格竞争及其与核心企业的价格均衡机制却也是影响其发展的重点。所以,本文认为在产业集群的发展演进过程中,价格机制扮演着重要角色。从产业集群内部的价格竞争角度出发,有助于深化关于产业集群演进动力及发展模式的认识。二、产业集群对外竞争优势的来源与存在前提产业集群现象,在前工业化时期就已存在。马歇尔在《经济学原理》一书中,将集聚产生的外部经济效应解释为产业集群产生的原因。提出通过形成协同创新的集群环境,可以使所有成员获得技术外溢带来的外部经济。此后,区位理论的创始人韦伯指出企业会根据自身的成本收益比较,在区位选择中倾向于集中。直到今天,要素禀赋或自然成本优势与集中产生的知识技术外溢仍然是集群产生的主要原因。具体说来,产业集群组织模式之所以具备竞争优势,主要因为其具有以下特点和有利影响:第一,成本优势。集群内企业彼此邻近,相互分工协作,利于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和交易成本。例如,集群成员可以直接从区内就近获得各种投入品并共同使用公共设施,从而降低运输和库存环节的损耗。对于关系密切的集群而言,地区共同的文化容易形成以合作与信任为基础的社会网络,减少企业把握市场动态的信息成本,并减少机会主义行为的发生,使交易双方容易达成交易并履行合同,从而降低集群内的交易成本。第二,外部规模经济效应。集群区内的企业彼此高度分工协作,使整体生产效率提升,产品品质提高,交易能力增强,使整个产业集群获得一种外部规模经济效应。第三,学习和创新效应。发展良好产业集群不仅通过在一定区域内营造企业网络关系,来加强单个企业的专业化水平,提高技术创新的动力,而且在区域范围内产生一种整体的创新环境与激励,使产业集群演进与技术创新在互动中得到发展。所以,当产业集群作为一个整体一致对外时,其竞争能力显然比单独一家企业要强。然而,这一判断也存在前提条件:一是参与全球价值链。经济全球化带来技术分工与专业的细化。任何一个企业都不可能再把所有的生产过程都放在本企业内部进行,而是选择保留本企业具有核心竞争优势的部分,如核心技术、关键的生产环节、品牌、高效的营销渠道、发达的信息中心或强大的科研机构等,而把其它部分转让给更具效率的企业进行。或者是依据自身的比较优势参与到其它企业的价值链构成当中。二是构建企业网络。发育良好的产业集群应该通过价值链的扩展和延伸,在集群内部的同业竞争者、上下游供应商和其他实体间,形成了一个既竞争又合作的网络,才能对产业集群整体的竞争优势产生积极影响。当两个前提条件不存在时,产业集群所具备的对外竞争优势就会受到来自集群内部不稳定因素的影响。三、产业集群内部的价格竞争起因产业集群由众多成员企业构成,集群整体竞争优势的体现与其内部是否存在有效的关系协调机制相关。现实当中集群成员之间的价格竞争说明一点,我国各地的产业集群发展面临内部关系协调机制缺失的现状。后者主要受产业集群形成机制的影响。从产业集群的模式和形成机制上看,可分为以下三种:一是市场型产业集群,其内部各企业之问以平等的市场交易为主,通过彼此在市场上的水平交易联系来完成产品的生产。特别是当地存在比较发达的专业化市场时,更是促使中小企业在共同的市场基础上集中。如浙江省义乌的小商品集群、绍兴的轻纺产品集群等。二是中卫型产业集群,指大量小企业围绕一个或多个大中型核心企业,进行最终产品的生产、销售与原材料的供应,从而形成各具特色的产业集群。在意大利与台湾的产业集群就体现了这一特点。三是网络式产业集群,其涉及的中小企业数目增加,与大企业在生产、经营、资本、技术多方面的协作也进一步增强,上下游产品连成一条条供应链,企业之问组成纵横交错的网络化联系。此时,集群内部联系的关键因素不只是原材料、零部件等物质因素,而是技术、信息等非物质因素。对于市场型产业集群而言,成员企业之间的价格竞争更是一种经常性的经济活动。珠三角和江浙地区的产业集群多数属于这一类型,由于均生产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的比较优势又都集中于价格优势上,导致集群内企业的价格竞争现象,并直接影响整个产业集群的有序发展。这类产业集群的产生原本是要在产业集群和专业市场发展间实现有机结合,并通过降低销售费用、信息成本,强化同行业企业之间的竞争,以此来促进技术创新。部分在管理或技术水平上达不到集群平均要求的企业,或不能有效参与集群整体的分工协作,将被集群所淘汰,这就迫使企业不断地进行技术创新和组织管理创新。但是,创新很容易外溢到邻近的其它企业,使其它企业在快速的技术扩散中学到新知识和新技术。因此,市场型产业集群内部的技术扩散,很可能导致技术领先企业和跟随企业之间的价格竞争。当我国的出口商品遭遇越来越多反倾销调查时,这种由于集群内部技术扩散所加剧的价格竞争现象尤其值得重视。对于中卫型产业集群而言,核心企业与供应商间的价格谈判,或讨价还价过程所达到的价格均衡,首先与供应商之间的价格竞争相关。尤其当供应商数目较多、商品相近、生产能力较大且需求方较少时,在供应商之间达成价格串谋或价格默契的可能性并不大。这是因为即使大家团结一致,同时向核心企业索要高价格,买方也会在供应商中择其一二而非全部进行交易。这样对供应商而言,能否达成交易而非价格高低才是关注的要点。所以,供应商在博弈过程中会主动接受买方的低价位,或以低报价来吸引买家。从中卫型产业集群的构成上看,核心企业在保障产业链上的资产质量和各生产环节的核心能力方面有优势,无论是一级供应商,还是外围的二三级供应商,均要接受核心企业的挑选,不能满足核心企业数量和质量要求的供应商将被淘汰。即便是对符合各项要求的供应商,核心企业还要通过供应商之间的价格竞争,在最终的价格均衡上获得成本最低的好处。为保证产业集群的有序发展,有必要合理处置核心企业与供应商之间的利益关系。四、启示:价格机制作用与产业集群发展模式的演进价格是经济学的核心研究问题,市场价格机制是市场的灵魂。在市场中,是价格在协调生产者与消费者的决策,所以,价格机制实际发挥着市场调节器的作用。《价格法》也明确规定我国的基本价格制度是实行并逐步完善宏观经济调控下主要由市场形成价格的机制。围绕着区域产业集群发展“困境”的分析,我们的分析视角主要放在对价格机制作用的正确理解上。现代市场经济的理论与实践表明,价格公平竞争是市场竞争机制的灵魂,是合理配置资源、优化产业结构和协调经济发展的关键。这就说明,价格机制作用的发挥与供求机制、市场竞争机制等方面紧密相关,共同组成一个完整的市场经济体制。目前区域产业集群的发展模式,主要是市场型和中卫型产业集群,两者都具备价格形成机制要求的基本条件。例如进入产业集群的门槛低、主体数量
本文标题:空间聚集型产业集群发展模式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4491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