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第15章医学科技教育的改革发展docdoc-第一节医学科
第十五章医学科技教育的改革发展第一节医学科技教育改革发展历程改革开放30年来,广大卫生科技工作者和卫生科技管理工作者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有关科技、卫生工作方针和政策,紧紧围绕卫生科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主题,本着为广大人民群众健康服务的宗旨,积极推进医学科技教育工作,使其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一、卫生科技工作成果显著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科技的迅猛发展带动了医药卫生技术的快速进步。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医疗卫生机构和广大医疗卫生工作人员科技意识不断提高,在科技投入、学科建设、人才培养、成果推广、技术管理等方面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经过多年的建设,目前已经初步形成学科门类齐全的卫生科技体系。医学科研涵盖预防医学、基础医学、临床医学、药学与创新药物、中医药学和特种医学等六大领域。卫生科技体制改革稳步推进,适应卫生事业发展的新型卫生科技体制初步形成;卫生高新技术引进、转化、推广和应用有序进行;卫生科研基地建设力度进一步加大;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工作逐渐步入正轨,管理机制逐步理顺。据统计,截至2007年底,拥有遍布全国、承担不同类型科研任务的县级以上独立卫生科研机构237所,专职科研人员67690名,兼职参与科研活动的科技人员229260余人。在现有机构的基础上,先后建成6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65个卫生部重点实验室。其中,依托我国医学领域的国家实验室正在积极筹建之中。(一)重大科技项目顺利实施改革开放30年来,针对严重影响人民群众健康的重大疾病和主要健康问题,国家相继实施了攻关计划、高技术计划、火炬计划、星火计划、自然科学基金、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重大科技专项等一系列重大科技计划、科研项目及基金,医学科学研究得以进一步加强,我国科技工作的整体水平有了较大提高。例如,国家科技攻关计划自1983年实施以来,使部分严重危害人民生命和健康的传染病、地方病、职业病得到有效预防和控制,心脑血管疾病、肿瘤等许多重要常见病、多发病的防治研究取得重要进展。特别是在抗击非典、人禽流感及艾滋病等重大传染性疾病工作中,发挥了重要的科技支撑作用,为防病治病工作作出了重要贡献。(二)重大科技成果不断涌现改革开放以来,广大卫生科技人员锐意攻关、不懈努力,在重大疾病预防、诊断、治疗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重要进展。1980~2006年卫生系统共获得国家发明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自然科学奖、卫生部科技成果奖等1733项,一大批科研成果应用于临床,为卫生事业的发展和保护人民群众的健康作出了重要贡献(中华医学科技奖于2001年5月30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正式宣布设立,图15-1)。例如,小肝癌的早期诊断和治疗、食管癌综合防治、白血病治疗及神经外科等领域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人类功能基因组研究、疾病相关基因研究、蛋白质组学、干细胞研究及生物芯片的研究与开发等高新技术领域已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生物技术药物和疫苗研究发展迅速,艾滋病疫苗研究技术与发达国家基本上处于同步;在新药研究方面,小分子药物设计和分子设计、高通量药物筛选及相关技术接近世界领先水平;组织工程技术研究发展迅速。分子医学、介入技术、数字影像技术、组织工程、纳米技术、干细胞技术等的应用引发了医学技术的革命;组合化学方法和高通量筛选技术在新药创制中作用显著,为我国实现用世界上最少的投入解决世界上最多人口的健康问题提供了坚实的科技支撑;疫苗的广泛使用显著降低了传染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节育技术、新生儿筛查技术和产前诊断技术的应用,对提高人口质量发挥了重要作用;医学检验技术、数字化医学影像技术、器官移植技术、人类辅助生殖技术得到快速发展,腔镜技术和介入技术广泛应用,基因诊断治疗技术逐步推广,多种医药卫生技术的联合应用和应用范围的不断扩大,大大提高了疾病的诊断准确率和治愈率,疾病的诊断治疗水平大幅度提高;医药卫生技术评估工作逐步得到重视,相继出台和实施了一批规范医药卫生技术应用的法律法规、管理办法、工作指南和标准等,对促进医药卫生技术的健康发展发挥了重要保障作用。图15-1中华医学科技奖于2001年5月30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宣布设立(三)卫生科技支撑条件建设不断加强改革开放以来,始终坚持人才是第一资源的观念,注重卫生科技人才和队伍建设,通过各种途径培养和引进学科带头人和高水平的卫生科技人才,并为他们创造条件,使他们发挥更大的作用。经过持续不断努力,我国已初步形成了一支规模宏大、高素质的卫生科技人才队伍,造就了一大批科技领军人才和名医,我国的卫生科技工作者屡屡在国际重大科技合作项目中以领导者或重要合作者的身份处出现,为医学科技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加强科技支撑条件建设,重点学科和科研基地建设取得长足进步。近年来,通过出台各种鼓励政策,多渠道筹集资金等措施,积极推进重点学科和科研基地建设,经过20多年的发展,重点实验室建设已成为调节科研结构、优化资源配置、加强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的重要保障;成为联合公关、取得重大科技突破的前沿阵地;成为吸引、凝聚和培养优秀科技人才的摇篮;成为国际、国内学术交流的重要舞台,部分学科已经进入国家领先水平和国际先进行列。在加强科研基地建设的同时,坚持以人为本,加强了对实验室生物安全这一事关科技工作者和人民群众健康重要工作的监督管理,加强了实验室生物安全制度建设,制定并发布了《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等一系列法规,积极做好人员培训工作,加强监督检查和硬件建设,切实保障实验室生物安全。目前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工作已步入法制化的轨道。(四)卫生技术管理工作得到加强针对目前卫生行业部分机构和人员不合理使用卫生技术,造成对卫生资源的浪费和损害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等问题,近年来,加大了对于卫生技术管理的力度,从加强法制建设和监督管理入手,努力探索对卫生技术使用进行有效管理的途径和方式,在进行卫生技术评估的基础上,制定了一系列部门规章,采取了许多有力措施,纠正滥用卫生技术的问题,加强卫生技术管理工作,规范卫生技术的应用,保障人民群众得到安全、有效、经济的卫生技术服务。同时,坚持面向农村和社区,坚持不懈地大力促进适宜技术的引进、转化、推广、应用。卫生部组织实施的“卫生部面向农村和基层推广医药卫生适宜技术10年百项计划”已培训了农村和基层卫生人员30多万人次,提高了基层和农村医疗卫生单位的科技水平,有力地促进农村卫生机构服务水平的提高,在减轻农民看病的经济负担的同时为广大农民提供了更好的技术服务。(五)卫生科技国际交流与合作发展迅速改革开放以来,卫生部与国际上数十个国家和地区的数百个研究机构和院校、全球基金、世界卫生组织、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联合国计划发展署、联合国儿童基金会、欧盟、国际原子能机构等20多个国际组织开展了多领域的科技合作,合作项目进展顺利,部分科技合作项目已经取得重要成果,为我国卫生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科技支撑。据不完全统计,“十五”期间,卫生部所属科研院所开展国际科技合作项目276项,涉及经费约12亿余元。卫生系统派出留学人员约5万人次,其中半数以上归国效力。国际间的合作与交流不仅缩小了我国与先进国家间的差距,也拓展了我国卫生科技人员活动的舞台,为世界人类健康做出了应有的贡献。二、医学教育事业蓬勃发展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健康是人全面发展的基础。医学教育承担着为维护人类健康培养医学人才的重要使命,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幸福安康。改革开放30年来,特别是世纪之交的近10年来,我国医学教育事业蓬勃发展,医学院校教育规模大幅度增加,改革取得重要进展,毕业后医学教育和继续医学教育制度逐步建立和发展,基本形成了与国情相适应的多形式、多层次、多渠道的办学体系,形成了包括学校教育—毕业后医学教育—继续医学教育三阶段连续统一体的终身教育制度,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医学教育发展之路。(一)医学教育事业持续健康发展,培育了大批高素质医学人才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1999年和2002年,党中央、国务院审时度势,根据经济发展的需求和人民群众的愿望,先后做出了扩大高等教育招生和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重大决策,推动我国医学教育事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据统计,2007年全国举办医学门类专业的高等本科院校共281所,高等专业学校350所,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有1400余所;普通高等学校本专科医学门类在校学生达到138.6万人,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医学门类在校学生达到137.2万人。医学教育的持续发展,为我国医疗卫生事业输送了大批合格的医疗卫生人才,较好地满足了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需要。(二)医学教育改革不断深化,卫生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在医学教育事业加快发展的同时,始终坚持处理好规模、质量、结构、效益的关系,把提高医学教育质量作为发展主题,切实加强医学教育教学工作,通过实施素质教育和质量工程,全面开展了教学质量评估,狠抓医学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法改革,加强实践教学环节,重视实际临床实际工作能力培养,使医学教育质量稳步提高;不断调整医学专业设置,适应医学人才培养规律的要求和医疗卫生工作改革发展的需要,拓宽医学面,减少专业数量,增设了康复治疗等新专业;重点在西部地区和非中心城市增设了医学院校,使医学教育的布局结构区域合理;通过“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等一系列人才培养计划的实施,培养和汇聚了一批医学教育优秀人才,加强教学梯队建设,医学院校师资队伍得到提高,创新活力进一步增强。(三)医学教育体制改革成效显著初步形成了多层次、多规格的医学教育体系。高校管理体制改革加快进,理顺管理职能,促进学科融合,实现资源共享。通过实施《中国医学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明确了医学教育的发展方向和目标,逐步提高医学教育的办学层次,完善医学教育办学体系,大力发展卫生高等职业教育,初步形成了研究生教育、本科教育、高等职业教育和中等职业教育共同发展的新格局,建立了职前培养和职后培训相衔接的优质教育新体系。(四)医学教育对外开放不断扩大,国际合作与交流广泛深入目前,有150多个国家(地区)的2万多名留学生在我国学习医学,其中接受研究生教育的1500人,接受本科临床医学教育的11700人,接受本科中医专业教育的3600人。一大批高校与发达国家高校及科研机构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医学教育交流合作关系,加大了医学人才开放培养的力度和对医学学术前沿领域科研的参与度,我国医学教育质量和国际影响力显著提升。第二节重大科技项目顺利实施改革开放30年来,卫生科技的重点工作与防病治病的实际需要紧密结合,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973、863、科技攻关计划等一系列重点项目的支持和资助下,疾病预防筛查、诊断治疗、康复保健技术得到长足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国家科技攻关计划自1983年实施以来对于促进卫生科技水平的提高,增强了科研能力和技术基础,同时造就了大批科技人才,使我国科技工作的整体水平有了较大提高。“七五”科技攻关设计划共在资源、生态、环境、医药卫生等社会发展方面,安排15项。“八五”科技攻关计划共安排了重大疾病防治等领域181个项目,取得多方面进展,其中的食管癌高发现场综合防治研究使食管癌死亡率明显下降,诱导分化治疗的临床研究给白血病及肝癌患者带来福音。“九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重大疾病防治研究项目中共设恶性肿瘤、心脑血管、肺部疾病综合防治研究等5个课题、86个专题,703个研究单位的5265名科技人员参加到攻关研究中来,攻关任务完成顺利,并取得重要进展。通过重大疾病的防治研究,所产生的诊断和治疗新成果、新技术为疾病的诊治提供了新的方法,为国家、个人节约了医疗开支。同时,也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十五”期间主要针对严重影响人民身体健康的重大疾病防治中的关键技术、共性技术、公益技术问题,启动国家科技攻关计划“老年疾病预警与防治研究”、“心脑肺血管病及恶性肿瘤防治研究”、“环境与健康关键技术研究”、“常见疾病防治关键技术研究”、“艾滋病防治关键技术及产品研究”、“临床介入、影像学新技术研究与应用”、“乙型肝炎、血吸虫病及结核病等重大传染病防治研究”、“高致病性禽流感专项”等14个项目、196个课题。“十一五”期间将“心脑肺血管疾病防治研究项目”、“常见恶性肿瘤预防、早诊及综合治疗研究
本文标题:第15章医学科技教育的改革发展docdoc-第一节医学科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4503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