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人事档案/员工关系 > 人力资源考试基础知识WORD文本
第一章劳动经济学第一节劳动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一、劳动资源的稀缺性资源的有限性称为资源的稀缺性,或者说,相对于人类社会的无限需要而言,客观上存在着制约满足人类需要的力量,这种力量就是资源的稀缺性。劳动资源稀缺性所具有的属性:1)劳动资源相对的稀缺性2)劳动资源绝对的稀缺性3)支付能力、支付手段的稀缺性二、效用最大化个人追求的目标——效用最大化企业追求的目标——利润最大化利润最大化的含义:生产经营的总收入–总费用差额正值,越大越好差额负值,越小越好三、劳动力市场就业量与工资的决定是劳动力市场的基本功能劳动力市场是生产要素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劳动经济学的主要任务:认识劳动力市场的复杂现象,理解并揭示劳动力供给、需求,以及工资和就业决定机制对劳动力资源配置的作用原理。四、劳动经济学的研究方法1.实证研究方法特点:认识客观事实,研究现象自身的运动规律及内在逻辑①对经济现象研究所得出的结论具有客观性,可根据经验和事实进行检验。②四个步骤:确定对象假设条件提出理论假说验证2.规范研究方法特点:以某种价值判断为基础,解决客观经济现象“应该是什么”的问题。研究目的主要为政府制定经济政策服务。互惠交换不能实现的主要障碍:(1)信息障碍(2)体制障碍(3)市场缺陷第二节劳动力供给和需求一、劳动力与劳动力供给•劳动力与劳动力参与率概念:劳动力:在一定年龄内,具有劳动力与就业要求,从事或能够从事某种职业劳动的全部人口,包括就业者和失业者,即社会劳动力。劳动者参与率:劳动力在一定范围内的人口的比率。•总人口劳参率=劳动力/总人口*100%参与率反映人口参与社会劳动的程度•年龄别(性别)劳参率=某年龄别(性别)劳动力/该年龄别(性别)*100%•劳动力供给:在一定的市场工资率的条件下,劳动力供给的决策主体愿意并能够提供的劳动时间。•劳动力供给弹性:劳动力供给量变动对工资率变动的反应程度。Es=•供给无弹性Es=0•供给有无限弹性Es∞•单位供给弹性Es=1•供给富有弹性Es1•供给缺乏弹性Es1•劳动力参与率的生命周期:劳动参与率的长期变动趋势:•首先,15—19岁年龄组的青年人口劳参率下降。•其次,女性劳参率呈上升趋势。•再次,老年人口劳参率下降。•最后,25—55岁年龄段男性成年人的劳参率保持高位水平。附加性劳动力假说:二级劳动力参与率与失业率存在正向关系:失业率上升,二级劳动力参与率提高悲观性劳动力假说:二级劳动力参与率与失业率存在反向关系:失业率上升,二级劳动力参与率下降。二、劳动力需求动力需求:企业在某一特定时期内,在某种工资率下愿意并能够雇用的劳动量。研究前提:工资率提高,劳动力需求减少;工资率降低,劳动力需求增加。劳动力需求的自身工资弹性:劳动力需求量变动对工资率变动的反应程度。Ed=1.需求无弹性Ed=02.需求有无限弹性Ed∞3.单位需求弹性Ed=14.需求富有弹性Ed15.需求缺乏弹性Ed1三、企业短期劳动力需求的决定•(一)边际生产力递减规律•当把可变的劳动投入增加到不变的其他生产要素上,最初劳动投入的增加会使产量增加;但是当其增加超过一定限度时,增加的产量开始递减。•(二)企业短期劳动力需求的决定•原则:MRP=VMP=MP*P=MC=W四、劳动力市场的均衡(一)劳动力市场的含义•广义:劳动力所有者个体与使用劳动要素的企业之间,在劳动交换过程中所体现的、反映社会机构间特征之一的经济关系。•狭义:市场机制借以发挥作用,实现劳动力资源优化配置的机制和形式。劳动力市场的四个性质:劳动力市场的本质属性3个主要表现:(二)劳动力市场的静态与动态均衡马歇尔:局部均衡分析瓦尔拉:一般均衡分析静态均衡分析——抽象掉时间因素,变量的调整是瞬间完成的,其调整时间设为零。动态均衡分析——经济变量的调整需要时间,着重考察经济变量在不同时间的变动情况。它要分析经济现象的变化过程。(三)劳动力市场均衡的意义:1.劳动力资源的最优分配能够达到最有效率的分配2.同质的劳动力获得同样的工资3.充分就业五、人口、资本存量与均衡工资率(一)人口对劳动力供给的影响1.人口规模2.人口年龄结构3.人口城乡结构(二)资本存量对劳动力需求的影响(三)人口、资本存量与劳动力市场均衡第三节完全竞争市场条件下的工资水平与工资结构一、均衡价格理论的一般原理及工资决定工资的决定:以劳动力价值为基础,最终决定于劳动的边际生产率和劳动力再生产费用及劳动的负效用社会风俗习惯、伦理道德等二、工资形式:(一)基本工资1.工资率:单位时间的劳动价格,如小时工资率、日工资率等。2.货币工资与实际工资货币工资:工人单位时间的货币所得。实际工资:经价格指数修正过的货币工资,反映工资的实际购买能力。3.计时工资与计件工资(二)福利1.实物支付:免费或折价的工作餐、折价或优惠的商品和服务2.延期支付:退休金、失业保险等3.福利的特征:(1)福利支付以劳动为基础(2)法定性(3)企业自定性和灵活性第四节就业与失业一、就业总量的决定(一)总供给、总需求与均衡国民收入总供给与总需求相等的国民收入称为均衡国民收入p19(二)就业总量决定社会就业总量取决于总需求水平二、失业及其类型1.摩擦性失业:供求中偶然失调造成暂时性失业。正常失业。2.技术性失业:采用先进机器、先进设备、先进工艺、先进技术所造成的失业。3.结构性失业:由于经济结构的变动,造成劳动力供求结构上的失衡所引致的失业。4.季节性失业:由于气候状况有规律的变化对生产、消费产生影响所引致的失业。三、需求不足性失业1、两种具体形式•增长差距性失业:实际经济增长率低于可能的经济增长率,导致劳动力供大于求。•周期性失业:最严重、最常见而且最难对付的失业类型。2、缓解需求不足性失业的对策其一:依靠市场自身的力量。其二:刺激总需求。四、失业的度量和失业的影响1、反映失业的指标:失业率和失业持续期p22—232、失业带来的影响劳动者生活困难;劳动力闲置浪费:影响劳动者精神需要的满足程度五、政府行为和劳动力市场(一)政府支出•政府购买:国防用品、公共管理服务、公共工程项目、政府雇员报酬等。•转移支付:社会保险福利、社会救济等。(二)劳动力市场的制度结构要素:最低生活保障工会最低工资标准(三)就业与收入的宏观调控1.财政政策:调整政府购买水平调整政府转移支付水平变动税率扩张性或紧缩性政策?2.货币政策:调节法定准备金率调整贴现率公开市场业务3.收入政策:控制工资收入过度增长诱发通货膨胀的措施有:制定工资-物价指导线对物价和工资进行管制以税收为基础的收入控制政策收入平等化的措施有:1)个人所得税制度2)高消费征税3)发展社会保障事业4)对失业者提供就业机会和就业培训5)发展教育事业6)改善居民住房条件收入差距的衡量指标—基尼系数:当基尼系数接近0时,收入便接近于绝对平等;反之,当基尼系数接近1时,收入便接近于绝对不平等。基尼系数越大,表示收入越不平等。从世界各国情况来看,基尼系数小于0.2时,表示收入差距非常小;基尼系数在0.4以上,则表示收入差距比较大;通常的基尼系数在0.2-0.4之间。第二章劳动法第一节劳动法的体系一、劳动法的概念狭义:劳动法-劳动法律部门的核心法律,即《劳动法》。广义:劳动法-指调整劳动关系以及与劳动关系密切的其他一些社会关系法律规范的总称。二、劳动法的基本原则特点:指导性、纲领性部门特殊性高度稳定性高度权威性内容:保障劳动者劳动权的原则平等的就业权与自由择业权是核心劳动关系民主化的原则集体协商、共同决定、三方原则物质帮助权原则社会保险:社会性、互济性三、劳动法律渊源四、劳动法的体系1.就业促进制度2.劳动合同和集体合同制度3.劳动标准制度4.职业培训制度5.社会保险和福利制度6.劳动争议处理制度7.工会和职工民主管理制度8.劳动法监督检查制度劳动法律体系的构成劳动法体系劳动关系法劳动合同法、集体合同法、用人单位内部劳动规则制定法、职工民主管理法、劳动争议处理法劳动标准法工作时间法、工资法、劳动安全卫生标准法劳动保障法就业促进法、职业培训法、社会保险法、劳动福利法劳动监督检查法第二节劳动法律关系一、劳动法律关系及其特征;劳动法律关系:指劳动法律规范在调整劳动关系过程中所形成的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1)是劳动关系的现实形式2)具有国家强制性3)内容是权利和义务4)是双务关系二、劳动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1、劳动法律关系的主体雇主与雇员工会是团体劳动法律关系的形式主体2、劳动法律关系的内容权利,义务3、劳动法律关系的客体劳动、工资、保险福利、工作时间、休息休假、劳动安全卫生等三、劳动法律事实1、劳动法律行为意思表示必须包含追求效果的意图意思表示完整意思表示有一定的外部表达形式2、劳动法律事实不以主管意志为转移的客观现象:破产、战争、伤残等第三章现代企业管理第一节企业战略管理一、企业战略环境分析(一)企业战略的概念与特征企业战略:企业为了适应未来环境的变化,寻找长期生存和稳定发展而制定的总体性和长远性的谋划与方略。特征;全局性系统性长远性风险性抗争性(三)经营环境分析的方法:1.外部环境调研获取口头信息,书面信息专题性调研2.外部环境预测(四)经营环境的微观分析1.现有竞争对手的分析4.顾客力量的分析2.潜在竞争对手分析5.供应商力量的分析3.替代产品或服务威胁的分析(五)经营环境的宏观分析:政治法律环境经济环境技术环境社会文化环境PEST分析(经营环境的宏观分析):P(Political)分析:政治法律环境分析•E(Economic)分析:经济环境分析•S(Social)分析:社会文化和自然环境分析•T(Technological)分析:技术因素分析二、企业分析(一)企业资源状况分析:物质资源人力资源财务资源技术资源管理资源无形资产(二)企业能力分析:1.能力的概念及内容•能力是指企业将其资源进行组合、归集、整合形成产品和服务,以满足顾客需要的一种技能。(1)基本活动(2)支持活动2.企业能力分析的方法(1)纵向分析(2)横向分析(3)财务分析3.企业能力评价的标准(1)效率分析(2)效果分析(三)企业内部条件和外部环境的综合分析——明确企业的战略目标:企业内部条件和外部环境的综合分析,主要采用SWOT分析方法。所谓S是指企业内部优势(strength);W是指企业内部劣(weaknesses);O是指企业外部环境的机会(opportunities);T是指外部环境的威胁(treats)。企业内部优势和劣势是相对于竞争对手而言的,表现在企业的各种资源和能力上。应分析企业具有哪些单项的优势和劣势,以及综合的优势和劣势。评价企业的总体优势、劣势时,应选择一些竞争中的重要资源、能力进行打分,然后给不同因素的重要性赋权进行总体评价。(四)企业的战略选择1.总体战略发展战略:单一发展战略横向发展战略纵向发展战略多样化发展战略进入战略:购并战略内部创业战略合资战略撤退战略:特许经营分包卖断管理层与杠杆收购分拆资产互换与战略贸易稳定战略2.一般竞争战略1)低成本战略:领先(低成本)原则全过程低成本原则总成本最低原则持久原则2)差异化战略;独特的原料和技术技术开发特别的营销活动扩大经营范围(效益,适当,有效原则)3)重点战略;细分的目标市场成本优势差别优势3.不同行业阶段的战略(1)新兴行业的战略进入时机的选择:行业进入的风险、障碍与收益竞争方式的选择:限制进入、鼓励进入、放任(2)成熟行业的战略明确一种竞争战略1)合理组合产品2)合理定价3)工艺创新4)扩大用户产品范围5)购买廉价资产6)选择合适的买主7)工艺流程的选择8)参与国际竞争(3)衰退行业的战略1)领导地位战略2)合适定位战略3)迅速退出战略三、企业经营战略的实施与控制(一)企业经营战略的实施1)建立适应的企业组织2)合理配置资源,制定预算和规划3)调动积极性,实施战略计划4)建立行政支持系统,实现有效的战略控制(二)企业经营战略的控制1)事前控制2)事中控制3)事后控制第二节企业计划与决策一、科学决策的要求与方法(一)决策科学化的要求1)合理的决策标准2)有效的信息系
本文标题:人力资源考试基础知识WORD文本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45047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