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组织学习教育 > 学党史、感党恩、跟党走——建党95周年党课
2016.7.1中国共产党建党95周年学党史感党恩跟党走星火燎原旌旗展,开天辟地功业成。2016年7月1日,中国共产党迎来了95周岁华诞。中国共产党成立于1921年7月1日。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使领导和组织中国人民革命的中国共产党成为全国范围的执政党。95年来,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战胜各种艰难险阻,成功推翻三座大山,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成功建立了人民当家做主的新中国。95年来,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全面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带领中国人民缠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不断前进。前言中国共产党党史简介“中国共产党”名称的由来1920年8月,陈独秀在上海发起成立了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早期组织。1920年9月1日,陈独秀在《新青年》发表的《对于时局之我见》一文中,曾称“吾党”为“社会党”,后来才改称为“共产党”。最早提出“中国共产党”这一名称的是蔡和森。1920年8月13日和9月16日,正在留法勤工俭学的他,在给毛泽东写的两封信中,详细地研讨了共产党问题。他提出:“先要组织党——共产党,因为它是革命运动的发动者、宣传者、先锋队、作战部。”他在对西欧各国共产党特别是俄国共产党考察的基础上,提出了具体的建党步骤,其中包括“明目张胆正式成立一个中国共产党”。在此前后,陈独秀在上海,李大钊、张申府在北京也通过信函讨论了党的名称问题,决定采用“共产党”作为中国无产阶级政党的名称。党的历史分期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19年五四运动~1949年10月新中国成立)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1949年10月~1976年10月)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1976年10月~至今)第一部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成立于1921年,至今已走过95年的历程。在这95多年中,从1919年五四运动到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在党史上被称作“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从1919年五四运动开始,中间经过中国共产党创立时(1919年9月~1923年5月)、大革命时期(1923年6月~1927年7月)、土地革命时期(1927年8月~1937年7月)、抗日战争时期(1937年7月~1945年8月)和全国解放战争时期(1945年8月~1949年10月)五个历史时期。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了全国性的胜利。中国共产党在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过程中,创造性地运用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形成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这场伟大的革命,为中国社会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铺平了道路,奠定了基础。五四运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召开一大大会确定党的名称为“中国共产党”。大会确定的党的纲领是“革命军队必须与无产阶级一起推翻资本家阶级的政权”,“承认无产阶级专政,直到阶级斗争结束”,“消灭资本家私有制”,以及联合第三国际。中国共产党的成立,适应了近代以来社会进步和革命发展的客观要求,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共一大参加者13人出席者有:上海的李汉俊、李达;北京的张国焘、刘仁静长沙的毛泽东、何叔衡武汉的董必武、陈潭秋济南的王尽美、邓恩铭广州的陈公博;留日学者周佛海以及陈独秀委派的包惠僧。代表全国50多名党员。陈独秀和李大钊因公务在身未出席会议,而在代表们心目中他们仍是党的主要创始人和领袖。制定出的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纲领:实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远大目标。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二大1922年7月16日至23日在上海英租界南成都路辅德里625号(现成都北路7弄30号)举行。出席大会的有党的中央局成员、地方组织的代表:陈独秀、张国焘、李达、蔡和森、邓中夏、施存统、王尽美、邓恩铭、项英、向警予、高君宇、张太雷12人,代表着全国195名党员。共产国际代表维经斯基也出席了会议。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制定了党的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彻底地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为中国各族人民的革命斗争指明了方向。三大1923年6月12日至20日,中国共产党在广州召开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出席大会的有陈独秀、李大钊、毛泽东、蔡和森、瞿秋白、张太雷、张国焘等30多人(其中有表决权的19人),代表全国420名党员。共产国际代表马林参加了会议。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通过的《关于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的关系问题的决议》,通过了《关于国民运动及国民党问题的议决案》,决定采取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的形式实现国共合作,同时保持共产党在政治上、思想上和组织上的独立性。国共合作1924年1月20日至30日,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由孙中山主持在广州举行。大会对孙中山的三民主义作出新的解释,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革命政策。国民党一大的成功,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四大1925年1月11日至22日,中国共产党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出席大会的有陈独秀、蔡和森、瞿秋白、周恩来、彭述之、张太雷、陈潭秋、李维汉、李立三等20人,代表党员994人。共产国际代表维经斯基参加了大会。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四大提出了无产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领导权问题和工农联盟问题。四大的缺点和不足是:虽然提出了领导权的问题,但对于如何争取领导权,缺乏具体明确的方针,只讲对群众运动的领导权,而完全忽视了对政权和武装力量的领导权。提出了农民是革命同盟军的问题,但没有提出土地革命这一解决农民问题的根本思想。五大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于1927年4月27日至5月9日在当时革命的中心武汉召开。出席大会的代表有陈独秀、瞿秋白、蔡和森、李维汉、毛泽东、张国焘、李立三等82人,代表全国57967名党员。五大是在蒋介石集团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之后半个月,武汉汪精卫集团日趋反动,中国革命处于危急关头召开的。大会的主要任务是接受共产国际执委会第七次扩大会议关于中国问题的决议案,纠正陈独秀的机会主义错误,并决定党的重大方针政策。六大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总结大革命失败以来的经验教训,清算了陈独秀的右倾投降主义路线,同时批判了瞿秋白的“左”倾盲动主义错误,提出了党在民主革命阶段的十大政治纲领。指出中国的社会性质仍然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革命的中心任务是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实行土地革命,建立工农民主专政。并指出党在当时的总任务是争取群众,准备暴动。这次大会的路线基本上是正确的,对后来中国革命的发展起了积极的作用。1928年6月18日至7月11日在苏联莫斯科召开。出席这次大会的各地代表142人,代表全国党员4万多人。1934年10月,由于王明“左”倾冒险主义的错误领导,以及敌强我弱,中央革命根据地(亦称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战争遭到失败,10月初,国民党军队推进到中央根据地的腹地。中共中央、中革军委机关也由瑞金出发,向集结地域开进。10月16日,各部队在雩都河以北地区集结完毕。从17日开始,中央红军主力五个军团及中央、军委机关和直属部队共8.6万余人,踏上战略转移的征途,开始了著名的长征。留下的红二十四师和十多个独立团等共1.6万余人及部分党政工作人员,在项英、陈毅等领导下,在中央根据地坚持斗争。长征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长征在长征中,红军虽然突破了敌人四道封锁线,但人员折损过半。在前有堵截,后有追兵的危急关头,毛泽东提出向敌人力量薄弱的贵州前进的主张,得到大部分领导人的赞同。于是,红军强渡乌江,占领遵义。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遵义会议1935年1月15日至1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遵义召开扩大会议。会议批评第五次反“围剿”和长征以来中共中央在军事领导上的错误,肯定了毛泽东等关于红军作战的基本原则,改组了中央领导机构,选举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取消博古、李德的最高军事指挥权。遵义会议结束了王明“左”倾教条主义在中共中央的统治,确立了毛泽东在党和红军中的领导地位。它在极端危险的时刻,挽救了党和红军,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达到成熟。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遵义会议“是中国党内最有历史意义的转变”,在党的历史上“是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确定了毛泽东同志在红军和党中央的领导地位,使红军和党中央得以在极其危急的情况下保存下来”;长征精神就是乐于吃苦,不惧艰难的革命乐观主义;勇于战斗,无坚不摧的革命英雄主义;重于求实,独立自主的创新胆略;善于团结,顾全大局的集体主义。其主题是“一不怕苦,二不怕死”;其最显著的特点就是革命英雄主义精神。长征精神,是中华民族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的最高表现,是保证我们革命和建设事业从弱小走向强大精神力量。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抗日战争反蒋抗日:1935年12月17日-25日瓦窑堡会议逼蒋抗日:1936年4月25日《为创立全国各党各派的抗日人民阵线宣言》联蒋抗日:1936年1937年9月22日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发表《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开辟与巩固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瓦窑堡会议七大1945年4月23日至6月11日,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延安杨家岭中央大礼堂召开,历时50天。七大确立了毛泽东思想为全党的指导思想,这是七大做出的历史性贡献。大会把党在长期奋斗中形成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概括为三大作风。即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大会提出党的政治路线是: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在党的领导下,打败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国人民,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的中国。解放战争序幕(1945年9月—1946年6月)国共两方军队围绕受降问题发生了激烈冲突第一阶段——战略防御(1946年6月—1947年6月)共产党方面并没有摆出主力决战的样子,采用边打边撤的方针将军队转移到山区以保存实力,主动撤出。第二阶段——战略反攻(1947年7月—1948年9月)1947年6月,刘伯承、邓小平率领大军强渡黄河,千里挺进大别山,直接威胁国民政府的统治中心南京和武汉;陈毅、粟裕领导下的华东野战军挺进豫皖苏;陈赓、谢富治兵团挺进豫第三阶段——战略决战(1948年9月—1949年12月)三大战役:辽沈战役(辽西会战)、淮海战役(徐蚌会战)和平津战役(平津会战)第四阶段——战略追歼(1949年12月—1955年2月)随着国共内战大势底定,大规模的军事会战已经不可能再出现,战争的规模趋于中小型。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政协会议1949年9月21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平隆重开幕。毛泽东在开幕词中庄严地宣告:“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这次政协会议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第二部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是中国有史以来最伟大的事件,也是二十世纪世界最伟大的事件之一。从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1976年10月粉碎“四人帮”,中国共产党又经历了27年的历程。中国共产党在这27年执掌全国政权的时间里,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指导下,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度,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并取得了巨大成就。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八大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1956年9月15日~27日在北京举行。出席大会的正式代表1026人,候补代表107人,代表全国1073万名党员。59个国家的共产党、工人党、劳动党和人民革命党的代表团以及国内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的代表应邀列席大会。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大会通过了第二个五年计划的建议和新党章。规定了党和全国人民当前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逐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土地改革1946年5月,中共中央发出《关于土地问题的指示》(亦称《五四指示》),在解放区实行“耕者有其田”的政策,获得了广大农民的拥护,他们踊跃参军参战,支援前线。1950年6月30日,颁布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废除地主
本文标题:学党史、感党恩、跟党走——建党95周年党课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45058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