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咨询培训 > 高手谈风光摄影(完整版)
高手谈风光摄影1.构图——耐心等待时机:TakakkawFalls是我一直犹豫是否该拍的,这个瀑布挂在裸露的岩壁上,很难拍出特色来。好在这天的云变化多端,我就耐心等待了两个多小时,看着一块块云朵从头上飘过,云影投在悬崖上,时暗时亮,终于等到了阳光透过云洞刚刚好只照两了瀑布上端,在它就要移出山顶之前按下快门,而瀑布正上方的一朵轻云则是老天爷的神来之笔,一个轻云化水的故事。2.NatureBridge经典的景点经典构图。唯一可以利用的也是那变幻的云层光影。我只需等待光线照亮我需要它亮的地方:那个天然桥。背西朝东,云层也由西向东,早一秒钟,我自己的影子就会进去,晚一秒树的顶端特别是山顶就会过曝。3.MaligneLake到达这里时已经有至少二十部相机在严阵以待,我随便找了个地方可以插脚架的,捏了二十来张,天色突暗,西边看上去似乎乌云无边,大伙等了二十来分钟后开始有人撤了。就好像多米诺骨牌,一个撤变成大队撤,很快这里只剩下我一人,我看了看GPS显示的日落时间,还有十多分钟太阳才真正落下,那就再等吧,反正我也不知道该回到哪里去。老天昨天那么虐待我,今天该给点补偿才对。果然不久就见船屋后面的山上出现一道暗红,并逐渐变亮,逐渐延伸,不久就伸展到了整个画面的宽度:4.AthabascaFallsAthabascaFalls是进入Jasper公园以后一个很热闹的观景点。说热闹,因为几乎所有的旅游大巴,Trailer,RV等都会在这里停留。我来到这里时已经是下午比较晚了,依然到处是人流。呆在车里昏睡了一个钟头,天色黯淡下来以后人流才开始消失,正是摄影爱好者出动的时候了。5.观点:虽然大家认为我的后期处理很强,实际上我在后期处理上是非常保守的。我只拍raw片,对于色彩锐度对比的调整基本上只是在Raw转化时设置好参数然后批处理的方式转换成JPG/Tiff文件。大多数情况下,我的白平衡都设在自动,转换时看看是否需要调整,有时会动到白平衡的圆饼细调。我几乎不会在Photoshop里面动到色彩/色调,锐度和对比,对于曲线的调整也非常谨慎,虽然S曲线对对比以及色彩饱和度都有帮助,但它会带来亮部和暗部细节的丧失,就好像你处理的这张图一样,色彩对比确实是popout(突出了),但细节却丧失严重,我个人觉得风光片的细节非常重要,所以通常我会避免做S曲线,除非画面本身就很简练,细节就不多。S曲线的效果在小图上看上去还不错,但是在原图上这么做就亏大了,尤其当你想做大幅打印时。6.学摄影最大的误区就是,好片子都是PS出来的。后期固然重要,但如果构图用光有问题的话,片子连转换的机会都没有,那些Raw文件会直接被扔进垃圾桶。说到软件,推荐使用蛋花美照画质精修器(请百度:蛋花画质精修,就在检索结果第一条),打开RAW非常快速,是浏览照片选片的绝佳利器。这软件能自动为每张照片匹配最合适的效果,打开照片同时就自动精修好了,它的处理追求自然通透,处理速度也非常快,即调即现。对风景人像特别有效,也能很好解决照片朦胧模糊,噪点过多,逆光灰暗,不够通透、层次感不够强,色彩平淡等等问题。如亚当斯所说,拍摄就好像写乐谱,后期处理就好像是演奏。两者都很重要,如果连好的乐谱都没有,何来好的演奏。把学习Photoshop的时间用在学习摄影上,你能出的好片何止加倍?7.原文由美丽的微山湖发表弱弱的问一下Teamfortress大师,如何才能拍出前后都这么清晰的照片,哦叫景深大的照片,比如光圈怎么用,对焦对在何处等?大师?嘿嘿,你给我四十年时间吧,如果我能一直保持今天的热情,没准儿会骗个名头来晃晃。至于景深大的片子,当然就用小光圈罗,我的片子都有Exif参数的,你用ACDSee或者FastStone(免费软件,强烈推荐)打开看看就可以知道光圈参数了。说了你肯定会失望,我拍风光从来都不对焦的,我只设定焦距,根本不在取景框里检查是否对准焦了没有,在取景器里我只管曝光,构图。在小光圈的前提下,焦距通常是整个景深范围由近向远推三分之一远。用在17-40上就更加简单化了,我的焦距基本上都是固定在无穷远的开始标尺处(不是无穷远!)就是这张图所示的位置(只适用于17-40L):只要我的光圈在F/18或者更小,最近景深在1m左右,我从来没有失手过。这是个傻瓜式的设置,完全是基于自己的使用经验,你用了如果有差异不要来找我。:)另外一个保守的方式照搬Hyperfocus的那个表格。我看了,知道自己的傻瓜设定比它还保守。我通常在拍摄时要做的不是对焦,也不是设定焦距,而是看看是否我的那个标尺还在那个位置上,因为我几乎从来不调动它,所以拍摄时我只要确认它还在那个位置用慢门通常有两种情况,一是不得不,光线不够又需要景深大,光圈小,当然就慢门了。另一种情况就是为了慢曝的效果,比如水面因为有风,慢曝的掌握得好的话可以有效消除皱纹,当然有时被光照条件限制,想慢都慢不下来。(这次出门就有很多次这样的情况,六月风多)拍瀑布水流这样的情况就更不用说了8.这次出行几乎全部大场景的片子都用到灰渐变滤镜。它们分别是Lee的两档软,两档硬,三档软,以及Singh-Ray的一片三档硬。偏光镜则用Cokin的Z164drop-inCPL,滤镜支架也是来自Cokin的Z-Pro系列。9.这两张图,除了用了三档软渐变,偏振片,还用了三档减光镜来处理水面。10.文由Guyez发表片子还是一贯的构图严谨,赞。等得脖子都长了。PS:本来想上超广角,苦于不知道有啥中灰渐变镜配了,刚好在你这里看见了,就是这些玩意国内都不太好买。我一直觉得奇怪,这中灰滤镜应该算不上什么高端技术,怎么全世界就那么寥寥两三家公司生产,而且到目前为止没有一家能够提供全幅超广角下完全没有暗角的解决方案。以我们中国人的智慧怎么能让人家在这方面专美。我自己用的CokinZ-Pro支架配CokinZ164插入式(Drop-in)偏振镜再加中灰镜可以在17mm的全幅机上做到完全没有暗角,但我必须将Z-Pro支架做一些修改,并改变adapter在支架上放置位置,其结果是浪费了中间插槽,只能用一片中灰镜,碰到3档还不够的情况时,我得手持另一片中灰渐变镜。我可以手工做一薄垫片垫高第二插槽,但是比较麻烦。而且这样的话,基本不能用减光镜了。我现在的配置可以在装Adapter之前再配上一枚减光镜,可以做到没有暗角或者暗角很小。(好像我没有装紧时才有),也就是说在这样的配置下没有暗角或者极少暗角:全幅机身+17mm超广角镜头+HoyaND83档中灰镜+Cokin77mmRingAdpater(转接环)+CokinZ16485mm偏振镜+一片4x6的中灰渐变镜当然,不加中灰镜更不会有暗角了。11.由于山口风大,普通小光圈大景深的方法因为快门太慢无法定住前景的花朵。我采用了二次曝光合成的方式:在构图完成,灰渐变及偏振镜都调好到位后,先对前景花朵聚焦,光圈放大到F5.0,ISO提高到800。完成后,对后面的山峰对焦(无穷远),光圈收到F8.0,ISO降到正常的100。两张片子的曝光量是一样的。这样Raw转Tiff后到Photoshop合成,得到了一张前后都清晰锐利的图片。12.早上一大早就在Swiftcurrent湖边架好脚架等日出,希望看到第一抹红光打在山巅上,结果发现红光根本就不会出现,而且山体方向万里晴空无一丝云彩----最糟糕的天气,于是立刻转移目标找到这个激流处,枪口朝东,就等太阳冒头。小梅沙发表猜想一下这张图的滤镜组合:三档灰镜+三档渐变,不知道是否加CPL,RAW格式后期提亮暗部1-1.5档,太阳周边因为滤镜叠加使用出现两处眩光,不知猜测是否正确渐变是没错的了,灰镜就没用。太阳刚出来光并不强,而且空气也不够透(因为山火的原因),这样为了产生星光效果,我将光圈收到F22,这时的快门对我来说,稍嫌慢了点,因为水流太急,浪花很多,快门太慢了以后水流的白色区域会太多,棉花感太强,冲击力表现不出来,实际上我当时想过提高ISO将快门速度提高到0.5秒左右的,但不想牺牲画质而没有实施,现在有点儿后悔。另外,通常Raw格式我不会去强行提亮暗部到0.5档以上,压暗可以,提亮这么多燥点就会出来更别说提亮1.5档了。不过我保留了以前数码GND的一个习惯,就是Bracket,包围曝光。这样像这张图左边山上的那点细节则来自包围曝光的+1档。关于眩光,即便是我移掉了所有滤镜也没有办法消掉它,其实这是镜头本身的原因,做过很多次测试,发现滤镜叠加导致的眩光的现象并不明显。(我个人的案例,单片GND加CPL,如果是两片GND就整个花了)CPL有用,以减轻水面反光。13.那水也不是普通的湖水,完全是融化的冰川水,踩进去一脚,冰凉刺骨。LoganPass有无数冰川融化后形成的大小瀑布:这张记忆中似乎没有用渐变镜,但偏振镜肯定用了,是为了减轻湿漉岩石上的反光。其实这个小瀑布的四周很乱的,堆满了碎石泥沙(从画面左上角可以看出一点端倪)但我觉得瀑布本身质感还不错,气势并不是我要表达的内容14.出发之前收到了Ebay上买到的HoyaND400,九档灰镜,没有机会用到就在大太阳下试着玩,为了太阳的星光效果光圈收到了F22,竟然要25秒/ISO200,担心太阳位置都会移动。15.原文由wushangzhenren发表非常感谢Teamfortress的热心回答,还有两个问题:1、在使用点测时,是怎样操作的,是分别测出曝光组合后,使用手动模式吗?是使用5D自己的点测还是测光表?5D的点测试范围太大,是否准确?2、都使用CPL吗?如果使用CPL,对于山峰在水中的倒影是否有影响?谢谢!第一个问题的回答:在5D上有个自设定档,在这个档上我是这么设置的:手动(手动预设在1秒/F16/ISO100),点测,反光板预升,包围曝光(正负一档)。这个自设档成为我的“风光专用档”,实际拍摄时都是以此设置做为初始档再根据测光情况来调整。手动模式的好处是,曝光值(快门,光圈,ISO)不会变。这样我会针对画面内我对曝光比较确定的位置进行点测,比方说我需要它偏暗的地方,我调整曝光组合使取景器的曝光光标落在负一档上(-1),这样当我稍微移开并重新构图的时候,光标会跳动,比如指到比较亮的地方会跳到正一档,中性灰的地方光标会落在正中间等等。如果我时间充足的话,我会将测光点游移到各个重要区域确认它们都是达到我想要的测光。决定用什么档次的灰渐变滤镜也是通过这个方法来确定的。5D的所谓点测确实范围较大,不过用习惯了也就知道该怎么判断了。注,佳能相机的测光和对焦是可以通过自己定制的方式来设定的,缺省是两者都在快门按钮上,但是我一早就在CustomFunction里面把它们分离了。也就是,轻按快门的时候只是测光,并不对焦,对焦键被移到了后面的*键。这样当你反复测光时,对焦不会改变。当我需要对焦时我才按一下*键。(实际上我也很少按它,基本上是手动对焦)第二个问题:风光片我基本上都使用CPL。这个与我的那个被我改动了的Z-Pro滤镜支架的设置有关,如果不插入Z164Drop-inCPL,支架就有点松动,虽然还可以用,呵呵。我都会调整CPL角度以达到倒影和水底的透明度符合我的要求。比方说下面这张图我就有调整。但是我认为自己这次没做好,好像倒影里面的山尖红色偏暗了,因为水底开始透出。(这个场景我拍了很多张,因为云一直在变化好像演出一样,晚上回去再出几张)16.原文由清风清风发表另有一事不明,特此请教:看你的大部分作品,好多照片用到17mm焦端,并且加了滤镜架子、渐变灰,居然没出现暗角。难道你把架子修改了?怎样修改的呢?能否把你改装的架子拍几张照片给我们参考一下?谢谢我拍很多超广角的片子时镜头前面的组合是这样的:CokinZ-Pro77mmLensApdater,Z-ProHolder,偏振镜,灰渐变镜,这样的情况下我可以做到完全没有暗角。在光线充足但我又需要长曝的情况下,我还会在镜头上先拧上个中灰镜(三档甚至九档),其中三档中灰镜是薄型的,在这之后再加上前面说的那些东西,这样的情况下17毫米都只有非常小甚至没有(取决于光线角度)暗角。我没有听说过任何其他人可以做到这点。没错,我的架子是改过
本文标题:高手谈风光摄影(完整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45452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