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销售管理 > h.青岛市市区公共服务设施配套标准及规划导则(2017版)
青岛市市区公共服务设施配套标准及规划导则(试行稿)青岛市规划局二○一七年五月青岛市规划局文件青规字〔2017〕46号关于发布试行《青岛市市区公共服务设施配套标准及规划导则(2017版)》的通知各有关单位:我局于近期完成了《青岛市市区公共服务设施配套标准及规划导则(2017版)》(以下简称《标准及导则》)的修编工作,定于5月1日起向社会公开发布试行(试行期1年)。本《标准及导则》适用于《青岛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年)》确定的中心城区范围(1408平方公里)。城市公共设施和新建居住区公共服务设施的规划、设计、建设和管理,应符合本《标准及导则》的有关要求。在试行期间,对本《标准及导则》的有关意见和建议,请寄送至青岛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标准及导则》编制组(地址:青岛市香港西路55号;邮编266071),或发电子邮件至qingdaozgb@126.com。附:《青岛市市区公共服务设施配套标准及规划导则》(试行稿)(此页无正文)青岛市规划局2017年4月21日青岛市规划局办公室2017年4月24日印发编制说明《青岛市市区公共服务设施配套标准及规划导则(试行)》自2010年5月10日公开发布施行以来,作为城市规划编制、管理的重要依据,对推进市区公共服务设施配套实施起了重要作用。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新形势,满足居民日益提高的物质和精神文化需求,衔接最新行业规范和标准,全面提升全市公共服务设施服务水平,根据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和国家、省、市近年来新颁布的法规、规范和标准,参考国内外先进城市的相关经验,结合青岛市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和城市总体规划目标,将2010版标准及导则修订为《青岛市市区公共服务设施配套标准及规划导则(2017版)》(以下简称《标准及导则》)。本次修订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调整分级体系;增加千人指标,细化服务范围、设置要求;对教育、文化、体育、医疗卫生、社会福利、社区服务、商业、交通、市政等设施的配置内容进行扩充和修编。本次修订由青岛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牵头,会青岛市公用建筑设计研究院共同执笔完成。在起草和修改完善过程中,市规划局多次邀请相关专家参与研讨、论证,多次征求相关部门意见和建议,并认真研究吸纳这些意见和建议,使本《标准及导则》在合法的基础上,能够更加符合青岛实际。《标准及导则》由青岛市规划局负责管理,由青岛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实施过程中如有意见或建议,请寄送给青岛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青岛市市区公共服务设施配套标准及规划导则》编制组(地址:青岛市市南区香港西路55号;邮编:266071)。目录1总则.........................................................11.1目的和依据..............................................11.2适用范围................................................11.3配置原则................................................11.4强制性要求..............................................11.5相关法规................................................22设施分类、标准体系和设置要求..................................22.1设施分类................................................22.2标准体系................................................22.3设置要求................................................23设置标准及规划导则............................................43.1教育设施................................................43.2医疗卫生设施............................................73.3文化娱乐设施............................................93.4体育设施...............................................123.5商业金融服务设施.......................................153.6行政管理与社区服务设施.................................173.7社会福利与保障设施.....................................193.8交通设施...............................................233.9市政公用设施...........................................30附录用词说明及参考文献......................................3411总则1.1目的和依据为满足市民日益提高的物质和精神文化需求,推进基本公共服务质量和均等化水平持续提升,建设宜居幸福创新型国际城市,根据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以及国家、省、市相关法规、规范和标准,参考国内先进城市的相关经验,结合我市城市总体规划目标和经济社会发展实际,修订形成本《标准及导则》。1.2适用范围适用于《青岛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年)》确定的中心城区范围(1408平方公里)。城市公共设施和新建居住区公共服务设施的规划、设计、建设和管理,应符合《标准及导则》的有关要求。市域范围内的其他区(市)可参照执行。1.3配置原则适用范围内公共服务设施的配置与相关规划,应贯彻规模合理、均衡布局、集约节约用地、复合利用空间的原则。1.4强制性要求涉及公共服务设施的强制性内容,在城市规划实施时须优先安排并与其它建设工程同步予以落实;当公共服务设施无独立占地要求时,其建筑面积应作为强制性要求予以落实。本《标准及导则》中加“☆”的设施为必须配套建设的项目。21.5相关法规适用范围内公共服务设施的配置应当严格执行本《标准及导则》,并符合国家、省和市现行有关法律、法规及标准的规定。2设施分类、标准体系和设置要求2.1设施分类《标准及导则》将公共服务设施分为九类:(1)教育设施、(2)医疗卫生设施、(3)文化娱乐设施、(4)体育设施、(5)商业金融服务设施、(6)行政管理与社区服务设施、(7)社会福利与保障设施、(8)交通设施、(9)市政公用设施。2.2标准体系各类公共服务设施的设置标准与规划导则由等级体系、项目构成、选址与布局、内容与功能、设施规模、建设规模、服务范围、设置要求等方面构成。2.3设置要求2.3.1集中布局同一级别、功能和服务方式类似的公共服务设施(如商业金融、文化娱乐、体育、行政管理与社区服务、社会福利等设施),在不产生相互干扰的情况下尽量相互邻近、集中布局,形成各级公共设施中心,方便居民使用,充分发挥综合效益。2.3.2合并设置功能关联或可兼容的公共服务设施可合并设置。在保障服务功能不降低的前提下,其用地面积和建筑面积标准可适当降低。文化娱乐、体育、医疗卫生、商业金融服务设施,在其服务范围内有上3一级同类公共服务设施时,可适当降低服务人口测算总量。位于上一级公共服务设施300米服务半径内的同类服务设施,服务人口按不低于50%计算。2.3.3差别化公共服务设施的设置应符合使用需求特点,应充分考虑各区人口结构不同对公共服务设施需求的差异。既有城区新规划的公共服务设施,原则上应按本《标准及导则》执行;用地规模确实难以实现时,可适当降低用地标准,但不得低于本《标准及导则》的70%;历史城区内的公共服务设施可根据情况设置。既有公共服务设施改造时,确无扩大用地条件的,可在满足相关建筑设计规范的条件下,按照原有用地规模进行规划控制。2.3.4规划实施公共服务设施的内容、位置和规模应根据城市发展的阶段目标、总体布局、建设时序和服务人口规模在控制性详细规划中落实。编制涉及居住社区的控制性详细规划,宜以打造15分钟社区生活圈为目标,使生活所需的各项公共服务设施与活动空间,得到系统化配置,形成安全、友好、舒适的社会基本生活平台。鼓励各类公共服务设施沿街道布局,促进设施、公共空间等资源被更多的市民共享。为住宅配套的公共服务设施应与服务范围内的首期住宅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时投入使用,强化验收,确保质量。根据规划确定的各级公共设施中心和其他独立占地的公共设施用地不得挪作他用。43设置标准及规划导则3.1教育设施3.1.1等级体系《标准及导则》所涉及的教育设施主要包括高等教育设施、高级中等教育设施、九年义务教育设施和学前教育设施四个级别。社区学院、社区教育中心、社区教育学校、各类培训机构及其它类型的教育设施的规划建设标准按照国家、山东省和青岛市有关规定执行。3.1.2项目构成《标准及导则》所涉及的四个级别的教育设施主要包括的项目:高等教育设施:研究生院(部)、大学和学院、专科学院(校)、高等职业教育学院(校);高级中等教育设施:普通高中(职业高中)、寄宿制高中、中等职业学校(技工学校)等;九年义务教育设施:初中、九年制学校、小学、特殊教育学校(义务教育阶段);学前教育设施:幼儿园。3.1.3选址与布局学校应选址在交通方便、地势平坦开阔、基础设施比较完善的地段,宜避开高层建筑的阴影区、干道交叉口等交通繁忙地段以及其他不安全地带。架空高压输电线、高压电缆及市政道路等不得穿越校区。学校不应与集贸市场、公共娱乐场所、医院传染病房、加油加气站、危化品源等不利于学生学习、身心健康以及危及学生安全的场所毗邻。鼓励既有城区中的办公用地、一类工业用地转为教育设施用地。学校室外田径场及足球、篮球、排球等各种球类场地的长轴宜南北向布置。长轴南偏东宜小于20°,南偏西宜小于10°。室外运动场地边缘与各类教室的外窗及相对的教学用房间的距离不应小于25米。53.1.4设置标准1.高等教育设施依据教育事业发展规划,通过总体规划或专项规划在全市域范围内统筹布局,具体用地在控制性详细规划中予以落实。2.中等职业学校、特殊教育学校序号项目名称内容或功能设施规模建设规模服务范围设置要求学校规模(班)班级人数(座/班)建筑面积(m²)用地面积(m²)1中等职业学校培养各类专业技能人才——≥60000≥100000既有城区≥67000—生均建筑面积不宜小于20m²。学校最小规模不宜小于3000生。2特殊教育学校盲校义务教育阶段的盲生教育912≥6580≥16510市域统筹盲校每班规模不宜超过12人。1812≥10930≥240102712≥13990≥29200聋校义务教育阶段的聋哑生教育912≥5860≥15930每区应设置1处特殊学校(具体类型根据实际情况确定)聋校每班规模不宜超过12人;培智学校每班规模不宜超过8人;孤独症学校每班规模不宜超过6人。1812≥9560≥231702712≥12870≥29980培智学校义务教育阶段的智障生教育98≥5050≥14400188≥8570≥20760278≥11330≥26280孤独症学校义务教育阶段的孤独症学生教育96≥5050≥14400186≥8570≥20760276≥11330≥2628063.中小学及幼儿园序号项目名称设施规模建设规模服务规模(万人)千人指标(座/千人)设置要求学校规模(班)班级人数(座/班)建筑面积(m²)用地面积(m²)1普通高中2440~50≥1526036230~392406.4~12.815设置400m标准环形田径运动场(含不小于100m的直跑道)。30≥1727041030~4421036≥19970
本文标题:h.青岛市市区公共服务设施配套标准及规划导则(2017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46507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