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薪酬管理 > 徐大同+西方政治思想史笔记
西方政治思想史笔记(一)一到四章西方政治思想史一、西方政治思想史的研究对象是研究西欧、北美一些主要国家的各种政治思想发生和发展历史的科学。包括:(1)西方历史上各阶级、阶层、社会集团及其代表人物有关社会政治制度、国家组织和管理的观点、理论和学说;(2)各种政治思想的产生、发展及其相互争斗、更替的合乎规律的历史过程;(3)各种政治思想对现实社会发展的作用、意义及其在政治思想发展史上的地位。二、西方政治思想发展的基本线索和基本特征三个阶段:(一)古希腊、罗马奴隶社会时期奠基时期,主要特征:1.整体国家观2.伦理国家观(伦理国家观:把政治的基础归结为道德,把国家的存在的目的说成是追求和实现“至上的善业”;国家被看成是实现某种伦理目标的工具。)(二)西欧封建社会时期神学政治思想:(1)论证和维护教会统治地位的神学政治思想成为占统治地位的政治思想;(2)教权和俗权的斗争成为政治思想的中心内容(三)资本主义时期1.15、16世纪资本主义社会形成时期近代资产阶级政治思想的形成和奠基时期。特征:(1)“用人的目光”、从“人的经验”出发观察和说明社会政治问题,将政治思想奠基在新的理论基础—“人性论”之上;(2)开始把社会政治关系的内容看作一种“权力”关系,把国家基础和本质归结为权力,使政治问题和伦理问题分开,打破了古代的伦理国家观;(3)产生了近代资产阶级的主权理论,系统地论述了主权的产生、性质、归属等问题。2.17.18世纪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繁荣时期,法学世界观;特征:(1)以人性为出发点,以人权(自然权利)为基础,用“人的眼光”,从人的共本性出发探寻国家的原则;(2)社会契约说是国家起源的主要学说;(3)个人主义国家观成为典型的国家观。(个人主义国家观:强调个人先于国家,国家是实现个人权利的工具)3.19世纪时期转折时期,特征:(1)资产阶级政治思想丧失了革命时期的批判精神,成为资本主义制度辩护士;(2)功利主义代替天赋人权理论,成为政治思想的理论基础,自由主义成为主要的思潮;(3)资产阶级政治思想开始变为现实的、实证的,开始与解决现恃社会问题联系起来。4.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以来的现代时期由传统转为现代的时期,特征:(1)公开攻击和反对马克思主义,把马克思主义视为资本主义制度的主要危险;(2)资产阶级政治思想由静态的对政治法律制度的研究,转变为动态的对政治过程特别是政府政策的研究;(3)新生科学地不断产生,出现了许多交叉学科和边缘学科;(4)政治思想出现了国际化趋势5.无产阶级政治思想—社会主义思想的出现三、学习西方政治思想史的意义和方法(一)意义1.可以帮助加深对马克思主义的认识,提高马列主义政治水平;2.有助于批判地继承历史上地政治思想遗产;3.有助于正确认识西方社会文化4.有助于积累知识、开阔眼界、启发思考(二)方法1.坚持历史与逻辑相统一地原则和方法;2.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原则和方法—进行阶级的、具体的、历史的分析第一章古代希腊罗马政治思想一、古希腊城邦制度与政治思想(一)社会阶级斗争状况(二)城邦制度古代希腊社会并不是一个统一的整体,而是有一百多个城邦组成的。所谓“城邦”就是以一个城市为中心,连同周围不大的一片农村所构成的独立的“城市国家”。每个城邦都是“自给自足”的单位,各个城邦之间互相独立,互不统属。城邦制度是古代希腊社会的基本结构。城邦就是国家,就是实际社会,它包括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而“公民”即一部分自由民,他们的一切活动都在其从属的城邦范围内进行。(三)古代希腊政治思想特征1.古代希腊政治思想以城邦为题为中心的特征,或者说如何过好城邦生活是古希腊政治思想的主题。2.古代希腊政治思想特征:(1)支配人们政治意识的是整体国家管。(2)政体问题在古希腊政治思想中占有突出地位。原因:1大多数城邦都经历了君主制、贵族制、主旨2同一历史时期中,不同城邦实行着不同政体3城邦的具体历史条件,特别是城邦内部阶级关系的发展关系(3)较早地摆脱了神学的影响,用自然的观点说明政治现象,解析城邦的起源、性质、目的等问题。二、古代希腊政治思想的沿革(一)形成时期的政治思想公元前8-6世纪,是古希腊城邦制度的建立时期,也是政治思想的形成时期。1.为了维护社会秩序,协调复杂的阶级关系,正义观很早就被提出来;诗人赫诗俄德、自然学家毕达哥拉斯、政治家梭伦2.出现了自然法思想的萌芽。赫拉克利特:人的一切法律都源于唯一神圣的法律,即“逻各斯”。“逻各斯”是自然法的必然性,它是人人共有的,它支配一切。(二)城邦国家繁荣和衰落时期的政治思想1.城邦国家繁荣时期的政治思想(公元前500-449年)(1)伯里克利对民主政体和原则作了阐述,指出:1民主政体的基本特征是政权掌握在全体公民手中;2民主政体的三基本原则:“自由”,雅典的政治生活是自由而公开的,雅典人自己决定自己的政策;“法制”,即人人遵守法律;“平等”,即“法律对所有的人都同样的公正,每个人在法律上都是平等的”(2)智者学派1从“自然”出发,甚至把“自然”同法律对立起来;2开始探索国家的起源,提出了国家起源于人们见的契约思想;3明确提出了认识决定一切的。普罗塔格拉:“人是万物的尺度”很有代表性2.城邦国家衰落时期的政治思想(公元前431-400年)(1)唯心主义哲学家苏格拉底:第一次把政治学建立在伦理的原则上,提出了知识即美德,国家一定要经过训练、具有知识的最优秀的人治理的思想主张;(2)奴隶主贵族牌的主要理论代表柏拉图:阐述了等级分工、哲学家执政及法治的思想(3)亚里士多德:首创了第一部政治学著作《政治学》;提出了“人是天生的政治动物”命题;并系统地对城邦的起源、性质、目的、城邦的整体以及法治的问题作了论述。(三)“希腊化时期”的政治思想(公元前338-146年)希腊政治思想由原来关心国家政治生活转而追求个人幸福;个人主义和世界主义。1.个人主义思想代表人物:伊壁鸠鲁,政治思想基础:个人幸福论观点:1个人幸福就是避免“痛苦”与“纷忧”,取得快乐;这种快乐不是躯体上的,应是精神上的。2提出判断人的善恶,进行社会活动,应以能否导致个人幸福为依据;3提出了实现个人快乐的途径:即人们之间形成互不侵害的契约;在此基础上,成立国家,建立法律,以保证个人幸福快乐与安全。评价:集中反映了没落的奴隶主阶级悲观情绪,它是一种逃避现实的消极哲学。2.世界主义思潮代表:斯多葛派创始人:芝诺中心观点:主张顺应自然,与自然一致论点:在政治思想上,提出了自然法思想,认为自然法就是万物的理性,它赋予人同样的理性,因此人应该是平等,不应有任何差别;在社会生活中,人人彼此应是兄弟,人的爱应该成为整个人类的“自爱”,人所生活的社会应是一个具有普遍性的世界国家。三、古代罗马政治思想(一)古代罗马国家的发展与阶级斗争概况(二)古代罗马政治思想的特征1.古代罗马政治思想在实际的政治和立法活动中借用和发挥了希腊现成的各种政治理论,为现实政治斗争服务;2.法学得到较大的发展(三)波利比(罗马共和国后期政治理论家)的政治思想内容:1.政体循环论,认为历史上的政体是一个周而复始的更替过程;2.混合政体论,认为混合政体就是结合君主制、贵族制和民主制的因素而形成3.主张:罗马国家应该通过执政官、元老院以及平民三种权力相互牵制,以保证政治上的持续与稳定。(四)西塞罗的政治思想罗马奴隶主贵族派代表主张:维护衰落的共和国形式政治思想内容:1.共和国理论,国家定义代替了“城邦”的概念,强调了国家法制的意义认为“国家是人民的事业”。“人民并不是偶然事务联系起来的人群,而是共同拥有法律和各项权利,希望分享共同利益的为数众多的人们的集合。”2.自然法思想认为自然法是一种复合自然的、适合一切人的、永恒不变的、正义的理性,是一切人类法的准则;把自然法等同于神法,认为上帝是自然法的制定者、解析者和颁布者;人赋有上帝给予的理性,可以把整个宇宙看作是神和人为其成员的国家。(五)罗马法学家的思想1.在法的分类方面,罗马法是西方最早、最完整的司法体系;分为是民法、万民法和自然法2.市民法:是有关公民个人权利的法令或习惯法;万民法:是调整帝国范围内自由人的财产关系,特别是有关所有制和契约关系的规范;3.自然法:是自然和上帝的理性,是普遍适用,永恒不变的正义,使各国成文法的准则和依据;人因赋有理性,所以在法的面前人人平等。四、柏拉图的政治思想(一)正义思想1.何谓正义,就是当初建立国家是所以邹德的原则。2.正义思想的内容:(1)分工论。认为人们由于生活需要,只有分工互助,才能过好共同生活,这是国家建立的原因;(2)等级论。认为由于人们的本性分为理智、意志和情欲三类,在社会生活中形影形成了与之相对应的统治者、保卫者和生产者等级,并认为这三个等级分别由金质、银质同铁质构成的,每个等级的天然属性是不能改变的。(3)理想国家。即正义国家。在正中国家中,各个等级各司其职,互不干忧,通力合作,理想的正义秩序便实现了。(4)正义论的实质是通过等级秩序的确立,以实现少数奴隶主贵族对下层自由民以及努力的统治。(二)共产共妻主张1.认为为了防止第一、第二等级可能出现的任何纷争,应在这两个等级中实行公产并取消家庭,任何人除了生活必需品之外,不得占有任何私有财产。2.国家实行按需分配原则,在政治上,各种植物所有公民都参加,以此维护第一、第二等级的内部团结。3.所谓的共产制度是建立在奴隶主阶级剥削努力和自由劳动者的基础上的,是一种剥削制度。(三)哲学家执政思想哲学家执政是柏拉图挽救城邦危机的根本措施,是正义国家实现的关键,也是他的政治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实质是:要恢复奴隶主贵族政体,以挽救城邦的危机。哲学家执政的根据:(1)人的品德是政治的基础,保持公民完善的品德,纠正人们品德的堕落,有赖于具有完善品德的哲学家;(2)知识是美德的基础。它是对“理念”的人士与回忆,而非源于物质世界。只有哲学家才掌握这种知识,回忆这种知识。(3)治国需要知识、美德和权力的结合(4)哲学家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教育、训练过程。(四)在《法律篇》中的思想1.《法律篇》是在一定程度上对《理想国》进行修改;《理想国》重视人治,《法律篇》重视法治,突出法治的重要性。哲学王是头等的理想国,法治国家是“第二等好的国家”2.《法律篇》重新对社会等级作了划分,认为应分为公民、工匠和商人以及努力三个等级;公民享有政治权利;工匠和商人享有人身自由,但不具有政治权利;奴隶没有人格,从事农业生产。3.《法律篇》对共产共妻制度作了较大的修改,主张每个公民都享有一份土地,但是土地份额应该尽量限制,尽量平均。柏拉图的奴隶主贵族阶级立场没有变。(五)柏拉图的政体思想1.把哲学家当国王的政体视为唯一正确的、正义的政体,并以此为标准,认为凡是违背这一形式的则是非正义政体。2.把执政者的心灵和品质作为区分政体的标准。认为是正义的正义的政体,因为统治者的心灵和品质合于智慧和美德。非正义政体的荣誉政体、寡头政体、平民政体、主政体的统治者的心灵和品质均有勃于智慧和美德3.贤人政体、荣誉政体、寡头政体、平民政体、主政体逐步堕落,贤人政体则为最稳定的理想政体42楼五、亚里士多德的政治思想亚里士多德是“古代最伟大的思想家”,是西方最早创立独立的政治学体系的思想家,是古希腊奴隶主中产阶级利益的思想代表。(一)关于国家起源、本质和目的的观点1.国家产生的原因认为国家的产生基于人的本性,因为人是天生的政治动物,人要天然要国道的生活的愿望。2.国家产生的过程(1)国家自然赋予人的本性是过国家的生活;(2)国家在产生的过程中经历了家庭、村落而最终形成了高级完备的社团,它是人的本性的最充分的体现。(3)个人只有作为城邦的组成部分,才能满足其自给自足的生活。3.城邦的本质认为城邦使至高广函的社会团体,它是行业与职能相异的许多分子的集合,是由许多公民各以其不同职业、家庭等参加而成的有机整体。4.城邦的目的(1)城邦的存在不只是为了便于交换,防止相互损害等等,城邦的目的在于实现道德的良善,即以城邦协调个人的功能,导致人类的优良生活。(2)个人和城邦的主要和最终目的都是谋取优良的生活。这
本文标题:徐大同+西方政治思想史笔记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46907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