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职业教育发展与政策演进(简略稿)
职业教育发展与政策演进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陈遇春专题一中高职院校教育发展的新问题•我们的职业教育者应该反问自己:我们是在帮助学生创造学生自己的未来?还是学生在帮助学校成就我们的幸福生活?作为教育者,我们为他们走向未来社会做了什么样的准备?33.323.743睡眠工作生活教育的重心与目的应该是什么?是全时间传授学生专业知能,进入职场?还是帮助他们建构正确价值观,养成寻找幸福的习惯和能力?这是我们反思的第一个问题——我们的职业教育是不是仅仅围绕专业技能教育?有人做过这样的统计:现在的大学生平均22岁进入职场,假设60岁退休,78岁结束人生(大陆的平均寿命)。每日平均睡眠7小时。工作期间每周平均工作五日,每日工作8小时,剩余的时间便是生活时间,也就是和自己以及家人与朋友相处的时间。所以从22岁到78岁之56年间,睡眠占了33.3%,因为每天都得睡;生活占了43%;而工作却只占23.7%。换言之,生活在我们生命中所占的时间是工作的两倍!个人对职业现状的满意度调查•认为自己很不幸福的人之中,32%的人最想要重新选择自己的职业。-《CCTV经济生活大调查(2012-2013)》中国青年报5月21日•对1591人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42.7%的受访者不满意自己目前的职业,63.5%的受访者希望能重新选择职业。-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通过民意中国网和搜狐网的调查•虽然超六成受访者希望重新择业,但84.7%的受访者坦言重新选择职业不容易。受访者表示重新择业主要有以下顾虑或障碍:“年龄越大,换工作越难”(66.7%)“舍弃现有的职业积累有些可惜”(50.8%)“可能会打破现有稳定的生活”(48.5%)“有专业障碍,可能需要重新学习”(48.2%)。闫卫东(2011)进行了高职学生就业的专门调研,统计得出如下6项结果:1、影响学生就业的问题共12条,按顺序排为,一是站没站相,坐没坐相;二是不懂礼仪礼节;三是不讲诚信;四不能吃苦;五是不踏实,不甘于从底层做起……,12条因素中没有一个与专业技术能力有关。这些结果对我们以往以职业技能教育为核心的教育理念产生严重冲击。2、企业在招聘高职毕业生时看中的能力:在提出的14项能力中,排在前七位的依次是沟通能力(82%)、人际交往能力(71%)、解决问题能力(67%)、执行力(63%)、纪律作风(62%)、团队合作能力(61%)、和持续学习能力(58%)。专业能力排在第9位,创新能力、外语能力等得分都不高。3、企业关注的高职学生职业品格:在提出的十项品格中,排名前五项依次是:责任感(91%)、上进心(83%)、道德诚信(76%)、吃苦耐劳(75%)、主动性(75%),剩下依次是创造性、谦虚、稳重等。4、企业认为高职学生提高就业率的途径:企业选择依次为提高职业能力(90%)、调整就业心态(76%)、提升个人修养(62%),此外还有课程设置、校企合作、就业指导、降低期望等。5、在单位负责人看来,毕业生最欠缺的是职业道德教育(54%),职业生涯规划指导(43%),职业心态培训(39%)和职业礼仪培训(34%)。专业技能培训、项目实践经验排名靠后。6、认为高职毕业生不胜任工作的主要原因:排在前五位的依次为心态不好、不踏实(68%)、承受压力的能力不够(51%)、协作意识不强(46%)、责任心不够(44%);执行力差(40%)。专业能力排在第七,最末的一项是外语水平,仅7%的受访者选择此项。通过分析不难得出如下结论:1、当前用人单位最看重的能力都是不能靠分数测出来的。同时,由于高职毕业生就业岗位群往往在企业一线,对于创新能力和专业能力等要求并不高,而对于沟通、合作、执行力等要求较高。说明影响学生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不是专业技能,而是隐性能力。2、高职院当前在专业技能培养方面已经初步达到企业在这个层次用工的需要。学生的职业素养、职业品格、责任感、上进心、主动性、吃苦耐劳精神、勤奋度等个人品质的培养成为重点。值得一提的是道德诚信排到了第三位,不能不看出当今社会愈来愈看重员工的道德水平。第二个反思:核心职业能力观教育如何在培养过程中体现?两组数据反映出一个深刻命题:职业教育不仅仅是一个职业技能教育。•生活教育、人自主发展需要的个性教育应该在职业教育中有所体现。•即使是职业技能教育,应该传授给学生的是什么样的职业能力?——核心职业能力观应该进入教育教学方案。核心(新)职业能力观•着眼于技术手段、生产模式的变动性和劳动者的职业流动性,要求具有收集、整理、使用信息和新技术的能力,以增强适应性和应变能力。•重视个人品质在职业话动中的作用,把人际交往与合作共事的能力,组织、规划、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能力等作为职业能力的重要构成。小资料•具有相通性和可转换性。•它不针对某种具体的职业、岗位,但无论从事哪一种职业都离不开它。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与他人交流和合作的能力、应用技术的能力、计算的能力都是各国学者一致强调的能力。•新职业能力观反映了现代化生产和技术的革命性。核心(新)职业能力观的特点•截至2012年底,陕西省有中等职业学校593所,在校生72.43万人,占高中阶段在校生总数的43.48%,2012年独立设置的高等职业院校39所,高等职业教育招生13.6万人,占普通高等教育招生的41.58%,在校学生37.46万人,占普通高等教育在校生的36.5%。•作为农业大省的陕西,农林教育体系曾很完整,规划有16所农业类中专学校。现仅剩榆林农业学校。现有专业30个中涉农专业也仅仅有12个,并且很多涉农老师除少数从事专业教学外,其余均被调整为从事非农专业教学与管理。•统计数据显示,全国涉农专业的中职在校生占不到5%,大多数农村的孩子即使进城打工也不愿意学农,农村剩下了“三八”“六一”部队。•对涉农中高职教育这一问题也就也没有引起高度重视。均把转向与调整看成一个正想的生存发展路径。从有关文献和政府统计类型看,中高职教育的涉农问题并没有形成一个数据系统,使得对此问题研究和重视缺乏科学和实证依据。涉农院校的困境•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与麦可思研究院的调查数据显示,近3年,88%的高等职业学校毕业生为家庭第一代大学生。2012年,全国中等职业学校农村户籍学生占到在校生总数的82%,中西部地区的学生占在校生总数的70%。父亲、母亲为农民、工人的学生人数占调查总人数的80%。“现在几乎没有市委书记、市长与县委书记、县长的孩子上职业院校,就连说职教重要的人的孩子一般都没有上职业院校。”教育专家纪宝成说,“职教简直成了‘平民教育’的代名词。很多老百姓的孩子上职业院校是无奈之举。”(据《中国青年报》)•当80%来自农村的学子,注定只能为80%来自城市的名校学子打工,这种模式凝固下来的社会,我们很难想象会发生什么事情……一个引人深思的报道:•谁为农业一线培养技能人才?•谁来肩负农业现代化进程对涉农技能人才培养的使命?为什么我们做不到?我们应该思考--我们在为谁办学?建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必须要面向市场、面向学生、面向产业行业!专题二关于建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问题15(一)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内涵一是《纲要》定义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特征。《教育规划纲要》对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描述,包含了三个定语,明确了三个特征:第一,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要求,第二,体现终身教育理念,第三,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二是多元立交,就是推动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继续教育相互沟通,实行全日制教育与非全日制教育并重,探索建立职业教育人才成长“立交桥”,系统提升职业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和支撑国家现代产业体系建设的能力。三是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层次和结构职业教育作为一个类型的教育,其体系之内既要有层次又要有结构。层次包括专业层次和学科层次。当前我们的职业教育只有学校层次,分为中等职业学校和高等职业学校,但这并不代表职业教育的专业层次和学科层次,一些中职学校和高职学院所办的相同专业竟然学习的内容也一样,完全体现不出层次来。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的专业层次和学科层次体现要在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材体系、教学过程、人才标准等方面有所区分,分别给予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不同的内涵。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结构体现在层次结构和类型结构上。在层次结构上,我们要设计不同层次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数量,如技能型人才、高端技能型人才、应用型本科和专业硕士层次各自的数量。同时在职业教育体系之内,面向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各自的人才培养数量也要具备合理的结构。结构的设计一定要与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升级对人才的需求相匹配。四是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四个必要条件第一,从制度安排的角度,要形成一套以法律法规为基础,突出强制性、规范性、操作性和保障性的职业教育制度框架,确立职业教育在整个教育体系中的地位使命;第二,从教育资源的角度,要形成满足不同社会成员接受学历和非学历职业教育需求的平台和资源,完善职业教育实施主体及实施形式的体系框架。第三,从培养模式的角度,要形成体系建设、培养各级各类人才的成熟模式,并使行业企业参与到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全过程;第四,从运行机制的角度,要形成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人民需求相协调的互动机制,使职业教育的培养结构、内容形式更加符合实际需要。19深入分析我们面临的经济社会发展新形势,准确回应国家发展战略对职业教育改革提出的新需求,要求我们必须清醒认识到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诸多新问题和新挑战:①教育理念还不适应现代产业体系建设对技能型人才的要求;②系统培养技能型人才的体制机制尚未形成;③职业教育行政管理的理念和方法还不适应职业教育规律的客观要求;④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相互脱节、断层、重复十分严重;(二)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中存在的问题20⑤顶岗实习的实际效果和实现形式还远没有理清也没有解决;⑥职业教育国家制度仍有许多缺失;⑦行业指导和企业参与缺少制度支撑;⑧职业教育国家标准不健全不完善也不成体系;⑨现代信息技术应用水平差距大、发展不平衡。这些问题的存在根本上在于我国职业教育作为一个类型,其体系不畅通。针对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所面临的问题,我们要积极更新职教观念,创新办学定位。要创新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的办学定位,在各自层面上办出特色、提高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政府重视、倾力投入但民众冷漠生源大战激烈,招生纷争但就业堪忧校企合作单方热情但厂企不接22一是中等职业教育办学定位。中等职业教育重点培养技能型人才,发挥基础性作用。中等职业教育的国家定位:第一,基础职业教育,是面向每一个有中高等技能需求的人的教育,是为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奠定基础的教育;第二,高中阶段教育,是面向社会未成年人的教育。中等职业教育的学校定位:第一,面向未成年人学历与职业生涯的教育,使受教育者获得基本职业技能、继续学习和持续发展能力;第二,面向社会上有择业培训需求成年人的教育,使受教育者具备和提高再就业和创业的能力;思考一:职业教育的定位问题(三)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思考23第三,面向有提高生活质量需求的社会成员的教育,使受教育者具备改善生活质量的能力。二是高等职业教育办学定位。高等职业教育重点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发挥引领作用。高等职业教育的国家定位:第一,高端职业教育,是面向每一位有高端技术需求的择业者、就业者、创业者和技能复合者的教育。第二,高等阶段教育,是面向具备基础职业技术技能和高中以上文化知识水平所有需求者的教育。高等职业教育的学校定位:第一,高等阶段教育,是面向具有高中阶段文化知识和技能的学历教育;第二,技术密集型产业的技能教育和择业教育;第三,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的终身教育。从人才层次结构上看,高等职业教育处于技能型人才成长的中枢阶段。高等职业教育处于技能型人才培养的高端,下牵中等职业教育,上接应用性本科和专业硕士研究生教育,对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和教育教学具有引领和导向性的作用。25从教育功能上看,高等职业教育优势突出。高等职业教育在推动集团化办学、面向社会提供技术服务,以及传播和建设工业文明和企业文化方面,具有更为突出的优势和更为广阔的空间。从服务面向上看,高等职业教育必须转变观念,创新定位。高
本文标题:职业教育发展与政策演进(简略稿)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4703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