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项目/工程管理 > 街道社会管理创新工作实施方案
街道社会管理创新工作实施方案为了贯彻落实区委关于社会管理创新的工作要求,加快推进全街社会管理体制和服务机制创新,不断提升社会服务管理水平,促进社会和谐。结合我街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一、指导思想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幸福发展这个主题,坚持以人为本、服务为先,固本强基、健全网络、依法管理、改革创新、务求实效,积极探索加强社会服务管理的新模式、新途径、新方法,全面提高社会服务管理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水平,不断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促进山南街道经济社会在更高层次上又好又快发展。二、工作目标以建立社会服务管理体系为目标,以解决当前社会服务管理的薄弱环节和突出问题为突破口,以体制机制创新为动力,以解决群众利益诉求为切入点,努力构建网络化的社会公共服务体系、规范和谐的社区管理体系、多元化矛盾纠纷预防化解体系、广泛参与的社会组织管理体系、保障有力的公共安全体系和全覆盖的社会领域党建工作体系,以福康社区为试点,力争用1—2年时间,努力实现社会服务管理全覆盖。三、工作内容(一)构建网络化社会公共服务体系,进一步保障和改善民生1、建设社会服务管理网络平台。按照“一个网络、多个平台、多口受理、分流处理、有问必答、有求必应”的思路,建立区、街、社区三级社会服务管理平台,开通“96715”服务热线,搭建政府、群众互动平台,通过热线电话、网上受理、诉求信箱和当面诉求等多种途径,受理群众的举报、投诉、咨询和利益诉求,建立网上登记立案、分流派遣受理和限时结案监督,及时反馈群众的运行机制。依托网站向群众公开政府各职能部门的工作职责、便民措施、便民服务项目及相关政策法规等,为社区居民提供“一网式”、“一站式”综合服务平台。进一步建立闭环式的社会服务管理高效运行和监督评价系统,由街道纪检部门实施对社区、各职能部门处理各类问题和隐患、解决群众诉求、完成各项任务的全方位、全过程的监测评价,逐步实现对每一个责任人、责任单位、主管领导的自动评价,并将结果及时提供给监督部门和组织人事部门,促进“管事”和“管人”的进一步结合。全力打造“部门各司其职、条块各尽其责、上下协调一致、问题及时解决、网络无缝覆盖、信息联通共享”的社会服务网络管理新模式。2、健全和完善社会公共服务体系。研究制定《山南街道社会管理创新工作实施方案》,以满足社区居民生产生活需要为中心,健全以政务服务、便利服务和公益服务为主要内容的社区公共服务体系。深化“10分钟社区服务圈”建设。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坚持规范已有服务、补充缺失服务,力求做到公共服务项目对居民区的全覆盖。3、推进劳动就业服务,创造均等就业机会。新开发就业岗位新岗位,基本实现充分就业。完善“零就业家庭”动态管理,拓宽“零就业家庭”人员安置渠道,确保“零就业家庭”动态为零。创新就业培训模式和内容,全面落实“普惠制”培训政策。构建坚实的市场就业主渠道,不断完善人力资源市场功能,促进劳动者市场就业。以提高素质和技能为重点,积极发展多形式的职业教育,抓好成人岗前培训和继续教育,力争实现新增劳动力全部持证上岗。4、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提供优质公共服务。进一步完善养老、医疗、失业、工伤和生育保险制度,实现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全覆盖。完善现代社会救助保障体系,实现由单一救助制度向完整救助体系的转变,由传统管理型向现代公共服务型转变。以建设区域性老年服务中心为主线,创新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全面提升社会福利事业发展水平,加快建设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主体的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网络。(责任单位:纪检部门、综治办、综合科、社区建设科、司法所、保障所、各社区)(二)构建规范和谐的社区管理体系,进一步夯实社会建设基础5、充分发挥社区的基础作用。坚持党的领导、居民自治与依法办事相结合,加强社区党组织、社区居委会、社区服务站建设,充分调动社会组织、驻社区单位、社区居民的积极性,把社区建设成为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文明祥和的社会生活共同体。6、推动高标准示范社区建设,提升社区服务功能。两年内规划建设2个1000平方米以上的高标准社区,建有不少于500平方米的综合性、多功能的社区服务站。继续完善“错时工作制”,方便群众办事;开展预约服务和上门服务,推行社区干部个人联系电话公开,24小时全天候为居民服务,最大限度地满足群众需求。完善社区便民利民服务网络,实现再生资源体系建设进社区。组建社会工作者协会,社区志愿者注册率占居民人口总数10%以上,推动社区服务深入发展。7、不断加强社区居民自治。健全社区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基层群众自治机制,扩大基层群众自治范围,完善基层民主管理制度。以维护居民合法权益和社区共同利益为核心,进一步增强社区自治功能,实现政府行政管理与基层群众自治有效衔接和良性互动。不断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拓宽民主渠道,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保障居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监督权,不断提高社区居民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管理社区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的能力,不断提高社区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的能力。8、规范社区群众利益诉求和社会服务站职能。服务站是政府在社区层面设立的公共服务平台,在街道的领导和政府职能部门的业务指导下开展工作,接受社区党组织的领导和社区居委会的监督。主要职能是代理代办政府在社区的公共服务,协助社区居委会办理社区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开展便民利民服务。服务站与社区居委会既要职责明确,又要相互配合。服务站要朝着专业化、社会化方向,逐步与社区居委会职能分开,逐步配备专职工作人员,逐步提高工作水平,按照“依法、公开、高效、便民”的工作原则,以家庭为核心,为居民提供优质服务。9、加大社区资源整合力度。在各级部门不断向社区注入资源的同时,要按照共建共享、互惠互利的原则,积极引导社会单位向社区居民开放内部生活服务设施和文化设施。充分发挥社区党组织的政治优势,加强社区居委会的自治功能和社区服务站的公共服务职能,加强社区组织与社会单位的横向联系,联合做思想政治工作,联合建公益设施,联合上服务项目,联合办文化活动,联合保社会稳定,共商社区事务,共享社区资源,共建社区家园,增强社区工作的整体合力。10、加强社区人才队伍建设。实施社区工作者培训计划,以提高服务水平和能力为核心,加大对原有社区工作者的理论知识培训和对新进大学生社区工作者的业务能力培训。鼓励社区工作者参加社会工作师资格考试,提高社区工作者队伍专业化、职业化水平。(责任单位:社区建设科、各社区)(三)构建多元化矛盾纠纷预防化解体系,进一步维护社会和谐稳定11、形成“大调解”格局。研究制定《山南街道关于构建社会矛盾多元调解体系的工作意见》,建立健全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相互衔接的工作模式,树立“小事不出社区,大事不出街道,矛盾不上交”的理念,从苗头源头抓起,把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总结推广基层调解典型经验,形成具有特色的“大调解”格局。12、夯实人民调解基础。从建立健全和规范各级各类人民调解组织机构入手,健全人民调解的管理、考核、评比、表彰等各项工作机制。加强调解员队伍建设,强化培训提高人民调解员业务素质和工作能力,切实使人民调解在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中发挥第一道防线作用。13、大力加强行政调解工作。建立健全行政调解工作统筹协调机制。各相关部门及社区要加大行政调解工作力度,在承担法定行政调解职责工作任务较重的政府部门,积极探索内设行政调解机构的工作体制。14、加强和改进司法调解工作。积极探索建立全程、全员、全面的立体司法调解格局。进一步指导规范区“4+ⅹ”联合调解机制。继续坚持与区检察院的民行息诉调解协作机制。建立立案劝导、诉讼费用减免等引导机制,引导当事人优先选择非诉方式化解纠纷。在诉中增加调解工作环节,落实调解工作责任。在诉后规范执行和解,推行递进式化解,落实判后答疑、责任倒查和信访听证制度。建立简便的司法确认程序,对经人民调解、行政调解或者其他具有调解职能的组织调解达成的协议依法及时确认,化解矛盾,息诉息访。15、充分调动社会力量参与调解工作。充分发挥社会组织特别是各类行业协会的优势,引导、督促行业协会成立调解组织或咨询机构,积极扶持社会组织参与调解工作,并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形式,引导社会组织直接参与矛盾纠纷化解,为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工作提供支持。建立专家信息库,邀请专家参与专业性纠纷调解和疑难复杂纠纷的处理,及时化解各类涉法涉诉信访案件。(责任单位:综治办、司法所、派出所、各社区及相关部门)(四)构建广泛参与的社会组织管理体系,进一步增强社会活力16、充分发挥社会组织的作用。要高度重视和充分发挥社会组织在提供公共服务、反映利益诉求、扩大公众参与、增强社会活力、促进社会发展等方面的积极作用,要坚持培育扶持与依法管理并重,完善相关政策,采取有效措施,完善对社会组织的管理监督机制,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积极解决社会组织发展中的困难和问题,推动社会组织健康发展。17、加快推进政社分开步伐。按照社会化、专业化的要求,加快推进全街各类社会组织与主管行政部门在机构、人员、资产、财务等方面彻底分开,逐步实现自我管理、自主发展。街道各级行政部门原则上不再作为社会组织业务主管单位。要按照统筹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分期分批推进社会组织与行政部门脱钩。少数有特殊职能的部门,可暂时保留业务主管单位职责,但要积极创造条件,加快政社分开步伐。行政部门不再作业务主管单位以后,要进一步加强业务指导、行业管理,给予政策指导,提供良好服务。18、构建“枢纽型”社会组织工作体系。充分发挥人民团体等“枢纽型”社会组织在社会组织管理、发展、服务中的重要作用,努力探索中国特色的社会组织管理模式。以人民团体为骨干,确认一批“枢纽型”社会组织;在现有人民团体业务覆盖不到的领域,通过改造、提升、新建等形式,构建一些新的“枢纽型”社会组织。根据有关法律、法规,授权其承担业务主管单位职责,对相关社会组织进行日常管理、提供服务;充分发挥其枢纽作用,使之成为党和政府与社会各界群众广泛联系的桥梁和纽带;充分发挥其龙头作用,将性质相同、业务相近的社会组织联合起来,进一步形成合力、促进共同发展。力争经过1到2年的努力,逐步建立健全在党和政府领导下充分发挥“枢纽型”社会组织作用的工作体系、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19、积极培育和发展社会组织。从广大人民群众迫切需求和社会发展客观需要出发,积极支持发展有利于改善民生、提高社会公共服务水平的社会组织;积极支持发展有助于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和谐的社会组织;积极支持发展符合铁东产业发展方向、适应市场化进程的行业性社会组织;鼓励发展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社会福利等公益性社会组织;培育发展社区民间组织。要坚持管理与服务并重原则,在加强管理的过程中搞好服务,在搞好服务的过程中加强管理,不断优化发展环境,在资金、职能、人才等方面不断加大扶持力度。建立健全公共财政对社会组织的资助和奖励机制,资助和奖励资金纳入有关部门年度财政预算。落实相关的税收优惠政策。搭建社会组织服务平台,为社会组织提供公共服务产品推介、信息发布、政策咨询、培训交流等服务,推进社会组织与政府部门、社会组织与社会各界以及社会组织之间的广泛交流与合作。20、加强行业协会服务管理。加强行业协会联合会建设。巩固发展行业协会联合会建设成果,并逐步将有关大型行业协会联合会培育成“枢纽型”社会组织。进一步规范行业协会运行机制,不断完善工作网络,扩大工作覆盖面,增强工作影响力。加强律师行业组织服务管理。积极探索符合律师行业特点的管理模式,进一步理顺管理体制,不断规范执业行为,提高服务水平。逐步把街道律师协会培育成区级“枢纽型”社会组织,充分发挥其在法制建设中的积极作用。加强会计师行业组织服务管理。不断规范执业行为,大力推进行业诚信建设,提高会计师行业的执业质量,不断探索完善分级分类管理制度。21、促进社会组织自身建设。以法人地位明确、治理结构完善、筹资渠道稳定、制约机制健全、管理运行规范为标准,引导社会组织
本文标题:街道社会管理创新工作实施方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47238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