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第三讲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第三讲授课:郝晴第九章学前儿童美术教学活动评价学习目标:了解学前儿童美术教学活动评价的基本视角;学习运用一定标准对学前儿童美术教学活动开展有效的评价。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是要了解学前儿童美术评价的目的和意义;了解对学前儿童美术教育活动评价的三个方面;难点是学习运用一定标准对学前儿童美术教学活动开展有效评价。本章主要内容:本章学前儿童美术教学活动评价进行了阐述。对学前儿童美术教育评价是整个美术教育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学前儿童美术教育评价是有目的的并系统地对学前儿童美术能力发展和学前儿童美活动进行客观的了解,为进一步的美术教育和指导提供依据。学前儿童美术教育评价是一个整体的评价,不仅包括对儿童美术结果和儿童美术发展状况的测量和评价,还包括对美术教育活动中教师的活动设计、活动组织、活动指导和活动效果的评价。也就是说,这一评价目的关注了幼儿的可持续发展和教师的可持续发展两个方面。第—节对教师教学行为的评价对教师教学行为评价的视角(一)对以往的美术教学工作作出反思通过对教师的学前儿童美术教学工作的评价,可以及时发现美术教学过程中的新问题、新情况,以验证教师制定的美术教育目标、选择的美术教育内容、活动的组织过程等是否符合儿童的年龄特点、发展水平,从而对教育活动的各个环节作出反思,总结出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在美术教育活动中,评价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与活动本身是联结在一起的。(二)促进美术教育的发展对教师教学行为评价的根本目的是促进美术教育的发展。美术教育的发展有赖于教师美术教学质量的提高和学前儿童美术能力的提升。教师还应根据对幼儿以往发展水平的了解和自己的教育知识与经验来预测儿童未来的发展,并进一步制定新的教育目标以及与之相适应的教育方案,更好地促进美术教育的发展和美术教师教学水准的发展。对教师教学行为评价应注意的事项(一)美术教育目标:美术教育目标是制定美术教育活动评价标准的主要依据。教师通过对美术教育规律、幼儿美术活动特点的研究,以及对美术教育方法的改进来提高美术教育质量,实现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目标。因此,制定美术教育活动评价标准的第一步就是要对美术教育目标进行恰当的分析,以便制定出切实可行的评价标准。(二)关注实际情况因为不同地区、不同幼儿园、不同班级的教师、幼儿环境、物质条件是各不相同的,所以在制定美术教育评价标准时不要单纯追求统一的标准,忽视实际情况,因为这样会挫伤教师与幼儿活动的积极性。(三)便于操作美术教育活动的评价标准最终必须具体化,成为便于操作的评价工具。在评价工具中,各项评价标准应该能够体现方向性。评价标准要切合实际,不能要求过高。评价标准应尽量具体,描述明确,为操作者所理解和接受,否则便失去了存在的意义。(四)评价信息来源评价信息可来自几个方面,如美术教育活动设计方案、实施过程、幼儿在活动中的具体反应、幼儿审美发展的需求等。评价者可以通过调查、访谈等方式获取活动实施的信息,为确保观察所获取的信息的真实和全面,可采用自由式的事项记录法和行为目录法。第二节对学前儿童参与美术活动行为过程的评价对学前儿童参与美术活动行为过程的评价视角对学前儿童参与美术活动的行为过程可从八个方面进行评价,每方面又有四种水平的行为表现。(一)用心思考用心思考方面是观察和评价幼儿在创造之前对创造的主体和内容的把握方式或能力的标准。幼儿在这方面的行为表现可以分为以下四种类型:第一,事先构思出主题和主要内容,动手之后围绕主题构思进行创作。第二,先想出局部内容,完成后再作新计划。第三,先动笔后构思,由动作痕迹出发,想到什么画什么。第四,只有动作活动,没有形象创造,表现为在纸上随意涂抹或反复掰泥、撕纸。(二)兴趣兴趣方面是观察和评价幼儿在发起和投入美术活动时的情况,评价幼儿是否情愿投入美术活动,在活动中是否有热情,是否感到愉快和满足的标准,幼儿在这方面的行为表现可以分为以下四种类型:第一,由自身兴趣、愿望支配,自动进行美术活动;完全沉浸在活动之中,默默无语。第二,由特定材料引发进行美术活动;在活动过程中会自言自语地流露出愉快之情。第三,看到别人从事美术活动,自己跟着做;不主动,活动中企图离开或经常张望别人在做什么。第四,在成人的要求下开始美术活动,甚至拒绝参加美术活动。(三)持续性持续性方面是观察和评价幼儿对美术活动的注意集中与持久的程度的标准,幼儿在这方面的行为表现可以分为以下四种类型:第一,能较长时间持续从事已选定的活动,不受外界的影响,有时甚至第二天接着干。第二,能在同年龄幼儿一般可维持的时间内持续从事活动,中途偶有离开的现象发生,但还会自动回来,直到活动完成第三,需要鼓励,才能把活动进行完毕。第四,不能把活动进行完,中途改变活动。(四)自主性自主性方面是观察和评价幼儿能否自己决定活动任务并完成任务的标准,幼儿在这方面的行为表现可以分为以下四种类型:第一,自己决定活动任务,解决问题,拒绝别人干涉,独立完成任务。第二,主动请教他人,考虑别人的建议,然后自己完成作品。第三,模仿他人完成自己的作品。第四,接受并在他人的帮助下完成作品。(五)创造思维方式创造思维方式是观察和评价幼儿在美术活动中是否具有独创和表现意识的标准,幼儿在这方面的行为表现可以分为以下四种类型:第一,别出心裁地构思与利用材料进行美术活动。第二,重新组织以前学过的美术式样、方法与技能进行美术活动。第三,重复以前学过的美术式样、方法与技能进行美术活动。第四,只按教师当时传授的美术式样、方法与技能进行美术活动。(六)对工具的把握对工具的把握方面是观察和评价幼儿从事美术活动时操作是否灵活、准确的标准,幼儿在这方面的行为表现可以分为以下四种类型:第一,掌握工具姿势正确、轻松,操作动作连贯、迅速、准确,一次完成动作,作品质量好。第二,掌握工具姿势正确,操作动作平稳,但欠准确,中途修改,作品质量较好。第三,掌握工具动作正确但笨拙,操作动作迟缓、准确性差,有失误之处却不知道修改,作品显得粗糙。第四,掌握工具的姿势笨拙有误,只有重复性动作,不能完成作品。(八)习惯和秩序养成美术活动中的习惯是多方面的,习惯可以指个人的习惯做法,也可指大家都要自觉遵守的惯例和秩序。这里讲的是后者,包括工作的顺序性和保持工具材料的秩序,目的在于判断幼儿在美术活动中能否有步骤、有秩序地工作。第一,工作的顺序性。幼儿在这方面的行为表现可以分为以下四种类型:是有顺序、有步骤地完成作品;二是弄错步骤,发现后主动纠正,完成作品;三是想到什么就做什么,在混乱中完成作品,作品有缺陷;四是只完成局部,作品半途而废。第二,保持工具材料的秩序。幼儿在这方面的行为表现可以分为以下四种类型:一是保持工具材料的固定位置,用时取出,用后放回;二是大致保持原位置,放错后能找到;三是一片混乱,用后乱放,取时找不到;四是不会取放,拿到什么用什么。对幼儿参与美术活动的行为过程进行评价,主要目的是了解幼儿的发展需要,以便提供更加适宜的帮助和指导,全面了解幼儿的发展状况,防止片面性。在幼儿美术学习评价中,它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全面真实地了解每一个幼儿美术发展的特征,及其在美术活动中所反映的其他身心发展的特质。如果这种评价是由教师在教育过程中连续进行的,则可以总结出幼儿美术与其身心发展方面的规律及一般特征,从而为今后美术教育活动的进行提供幼儿发展的依据。第二,对以往的教育作出反思。幼儿美术学习是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的,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教师的教育水平。因此,对幼儿的美术学习进行评价,可以促使教师对自己以往的教育作出反思,总结出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第三,促进幼儿的发展。对幼儿的美术学习进行评价的最根本目的还是根据评价的结果,为幼儿今后的发展作出预测,制定下一步发展的新目标,并制定与此相适应的教育方案,以确保发展目标的实现。对学前儿童参与美术活动能力的评价应注意的事项(一)学前儿童与自我将幼儿当前的学习与幼儿自己过去的学习相比较,这种比较有利于教师了解幼儿各方面成长的程度。同时对于幼儿来说,能使他们看到自己的进步,从而树立其自信心,激发其更强的学习美术的动机。为此,作为评价者的教师要注意评价的个别差异性。(二)学前儿童与团体将某一幼儿的美术学习与其他幼儿进行比较,这种比较有利于教师对某—团体中幼儿之间的个别差异的把握,但如果是在幼儿面前进行评价,就容易给幼儿带来自卑感或自负感。因此,教师对这种评价应持谨慎态度。教师应注意把这种评价与其他评价结合起来全面地看待幼儿的美术行为。(三)学前儿童与标准将幼儿的学习与理想中的评价标准进行比较,这种比较使教师能清楚地把握幼儿在其所处的发展阶段中的位置,同时制定今后发展的目标。第三节对学前儿童美术学习成果的评价对学前儿童美术学习成果评价的视角在对幼儿的美术学习的结果——美术作品的评价上,罗恩菲尔德将美术作品中所反映的幼儿的感情、智能、身体动作、知觉、社会性、美感、创造七个方面的发展作为评价的标准,制定了一般评量表,并结合不同美术发展阶段中儿童美术发展的特点,把七个层面的成长情况具体化。罗恩菲尔德在分析和解释儿童美术发展的各个阶段的个人成长特征时,从感情的成长、智能的成长、身体动作的成长、知觉的成长、社会性的成长、美感的成长和创造性的成长七个层面来评价儿童的美术作品,其视角的出发点是儿童的发展对于儿童美术作品的评价来说,这种发展既包括儿童在身心方面的发展,也包括儿童在美术方面的发展。对学前儿童美术学习成果评价应注意的事项台湾地区资深美术教育工作者潘元石在其著作《幼儿画教学艺术》一书中从五个方面来评价幼儿的美术作品,这些正是在进行学前儿童美术学习成果评价时值得注意的方面:第一,幼儿画的表现要符合幼儿身心的发展水平。幼儿的绘画能力要配合他的身心发展;两者才能得以平衡发展。第二,幼儿画要能表达出内心心象,并能宣泄个人情感。绘画的生命在于表达属于自己内心心象的感受以及宣泄情感,也就是强烈地表现出自己的内心心象。例如将自己内心的恐惧、害怕的感受通过绘画明确而强烈地表现出来。第三,幼儿画要能发挥幼儿的个性,要有自我的表现。绘画对幼儿而言,是一种按照自己的个性,表现自我、主张自我的手段。因此,只要属于幼儿自己的感受,对幼儿本身来说,都是有意义的,而且值得重视。第四,幼儿画要能表现出活用绘画材料的特性。各种绘画材料都有其不同的用法和不同的风味、特性,幼儿能够把握其特性,充分地活用它,描绘出生动的画面,才是发挥特质的作品。第五,幼儿的图画作品,要和画纸的大小相称,令人感觉舒适。幼儿在大画纸的角落描画出小小的形象,或把整个形象描绘得连上下左右的空白都没有的话,是不会令人感觉舒适的。潘元石提出的这五个方面对评价幼儿作品很有意义,不仅对绘画适用,对手工制作方面的评价也适用,如第四方面关于对材料特质的发挥和活用的内容,第五方面关于构图和比例的内容。第十章学前儿童美术基础知识与技能简介学习目标:了解幼儿园美术教学活动开展所必须的美术基础知识;掌握幼儿园常用的一些美术技能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是了解美术相关的基础知识,难点是掌握各种绘画的技法。本章主要内容:本章对绘画的一些基本知识和适合学前儿童掌握的一些常用美术技能作了概略的阐述和介绍。绘画的基本知识作为教师是需要了解和掌握的,以便教师能更好地指导、引导幼儿;对幼儿则建议以引导、启发为主,不需要求幼儿掌握,更不需要求“知其所以然”。美术教学的技能,这里只是介绍了一些常见的作为参考,在教学中不必局限在这些方法工,可以根据具体情况来进行。在教学活动中,应注意几个方面:第一,工具、技法的选择应由易到难,应根据幼儿不同年龄段的能力来选择。如低年龄段的幼儿可以绘画类为主,工具也以硬笔为宜,便于幼儿掌握和控制;中、高年龄段的幼儿,可逐渐向制作类发展。第二,对一些制作类的作业(如版画),教师评价不要只以成品的好坏论定,只要幼儿能自己动手完成整个制作过程就应给以肯定。第三,工具、材料的选择必须以安全为首要考虑因素。既要防止和避免工具对幼儿造成戳、划、割、误吞等外伤、意外,也要注意材料(如胶水)对幼儿造成的化学性伤害。第四,教师对教案应考虑周全,方法得当,准备充分,对教案的可行性
本文标题: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第三讲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47512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