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 提高初中生物课堂教学实效性的研究课题实施方案
提高初中生物课堂教学实效性的研究课题实施方案一、问题的提出: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求改变传统的机械灌输、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方式,实现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的教学观。随着课改的实施,我校初中生物学科的课堂教学中出现了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活动,这说明教师们在努力的研究和实施着课改理念,但由于受到时间因素、学生学习能力和学习习惯因素、传统的教学观念、对教材的不适应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出现了学习活动缺乏目的、活动效果较差、活动时间随机性较大的现象,导致课堂教学目标完不成,教学效果和效率很低的现象,因此,研究如何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的问题就显得十分迫切和必要。我们多林镇中心学校是比较边远、偏僻的地区,农村中学,生物学科由于不纳入中考,学科教师队伍中非本专业教师的很多,教师流动性较大,因此,教师在准确地把握课程标准和合理的使用教材方面;在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科学技术与社会等创设学习情景方面;在短时间内引导学生有效学习方面都也存在着困难。学校在设置教学课时通常较少,初一年级每周2课时,远远不能保证探究、合作学习的有效地实施。因此,研究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的问题也凸现出来。传统的教学策略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往往忽视学生的学习,主要从教师的角度看待教学策略,而缺乏对学生学习的指导方面的考虑,学生没有学习习惯,也不具备一定的学习能力。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被束缚着。必然会出现低效,甚至无效现象的存在。正是基于上述本地区、本学科的生物学科教学现状,为了引领生物学科教师进一步对教育理论和专业知识学习,提高课堂教学水平,初步形成学科教学的优势资源切实完成课堂教学任务,提高本地区中学生物学科的教学水平,很有必要研究采用那些策略来保证生物学科课堂教学的实效性。二、课题研究的目的及意义引领教师认真学习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理念和有关的有效教学的教育理论,用教育理论指导教师的教学实践,解决课改实施过程中存在的以下突出问题:1、学生探究需要时间较长,课堂教学任务完不成;学生自主、合作学习形式化,一些探究活动缺乏明确的学习目标、探究活动没有一定的问题情景而显得空洞没有价值。合作学习内容、过程、结果的价值和实效性都存在着不足。2、探索体现教师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学习目标堂清的课堂教学模式,初步建立学生有效学习,教师有效教学的教学策略实践体系,从而实现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最大吸收率、师生在教学互动过程中的最高达成率的研究目的,真正实现提高课堂教学实效的目标。3、集中教师的集体备课,初步形成以每一课为单位的教学设计案例,积累包括教学目标、学习情景创设、自学指导、堂清练习题在内的课堂教学资源,加强资源共享与交流,提高生物学科教师队伍的整体教学水平。三、课题研究的理论假说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使新课程理念能够在教学实践落实,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习惯,使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有实效既达成三维目标的落实。四、课题研究的理论基础和原则1、“学习中心论”是当代有效教学的核心理念。它主要包括以下内容: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是有效教学的根本目的,也是衡量教学有效性的惟一标准;激发和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自觉性是有效教学的出发点和基础;提供和创设适宜的教学条件,促使学生有效的学习是有效教学的实质和核心。2、学生有效学习的控制论理论认为:控制系统驾驭控制着整个学习过程,作用于学习行为的始终,其作用主要体现在(1)、激活和唤醒神经系统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使大脑进入学习状态,注意力指向学习任务.(该理论指导创设学习情景)。(2)、认识学习内容、性质及特点,明确学习目标,根据学习对象的特点,结合学生认知实际,制订学习计划(该理论基础是对学生进行自学指导的基础)。(3)运用反馈机制,监控“建构”过程,随时调整认知策略及建构措施。(这是对学生的学习效果及时进行交流、反馈、巩固的理论依据)(4)、掌握“应用”机制,运用练习及实践手段,检验“建构”成效,巩固认知成果。(这是进行堂清检测的理论依据)。本课题的研究主要是解决新课程改革中课堂教学中出现的学生的自主学习、探究、合作学习与课堂规定的时间内完不成学习任务、学生学习过程形式化严重的现象提出的,主要目的是解决课堂上学生学习的实效性,采取的措施突出堂清的落实。关注的焦点主要有如何创设学习情景、合理指导学生自学、设置怎样的反馈题和堂清测试题、如何进行反馈。基于上述目的要求,本课题的研究应遵循以下原则:1、贯彻主体化原则:要求在教学中做到:树立现代的学生观,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学习是教学的中心;2、贯彻“传授知识与发展智力、培养能力相统一的原则:要求在教学中加强“双基”,同时在落实“双基教学”的过程中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学习习惯。3、贯彻学习化原则:在教学中要把激发和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自觉性贯彻在教学过程的始终。4、贯彻结构化原则:在教学中要把学生的背景性认知结构的状况(认知基础和生活实践常识)作为教学的出发点;要把系统、扎实地学习掌握学科知识的基本结构作为教学的重点;5、贯彻最优化原则:在教学中要做到优化学习环境,引导学生采取恰当的方式进行学习;以优化教学目标为核心优化教学过程。五、课题研究的对象初中生物学科课堂教学(包括教师的课堂教学设计、学生学习的指导、学生的学习反馈和巩固)六、课题研究的内容研究七年级上、下册,八年级上册教材每一节课的课堂教学。1、学习情景创设2、对学生的自学进行自学指导设计3、学生自学反馈交流策略4、堂清测试题的设计和反馈七、课题研究的目标1、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改变我镇生物学科课堂教学中伴随着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发生转变而出现的学生学习形式化严重、实效性较差的问题。2、落实课堂教学目标的堂清,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具体体现在课堂上学生有积极的学习情绪、始终处于活跃的思维状态、积极参与有目的的学习活动、进行交流反馈,围绕课堂教学目标设计科学适量的堂清测试题并进行检测反馈)。深入推进课程改革的实施,3、初步形成体现情景导入、教师对学生进行有效的自学指导、学生自主合作学习、交流反馈、堂清巩固特点的中学生物课堂有效学习的教学模式。积累优势教学资源、提高学科教师的业务水平,进而提高我镇生物学科的教学水平。八、课题研究的方法和技术手段本课题的研究主要从教师的备课、组织课堂教学、指导引领学生学习、巩固学生的学习效果为内容,注重操作策略的实施,因此主要采用行动探究法。九、课题组研究人员分工及责任课题主持人:丁海英,负责引领课题组教师进行教育理论学习,提供课题研究过程中的相关资源,为教师的研究搭建相互学习、交流的平台。组织教师进行课题研究的阶段交流与总结。课题实施人员:十三敖包中学:王力、祁向平;林东四中:刘力艳、侯俊哲;浩尔吐中学:马兰、李铁刚;碧六台中学:刘泽芬、姚海文。林东三中、林东五中、林东四中、白矿中学、花加啦嘎中学的生物教师参加课题实施。十、课题研究的步骤第一阶段:调查研讨拟订课题制订课题实施方案2007年3月---7月进行全旗各中学的生物学科教师的课堂教学进行听课、交流,总结课改实施中课堂教学存在的突出问题。一方面调查学科教师队伍的情况{新从事本学科教学的、在前两次会考中成绩较差的教师}。组织教师到林东三中、四中听课,交流,初步认识生物课堂堂清的策略、重要性及可操作性,总结在操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研讨解决问题的思路。在此基础上初步拟订本课题。制定课题实施方案。认真学习相关的有效教学的理论,学习新课程的有关教学方式、学习方式的相关理论。学习中学生物课程标准及解读。将七年级上册教材内容分配给课题研究基地学校,要求承担课题研究的教师依据方案要求和相关的理论指导设计教学案例。第二阶段:按照课题研究方案进行研究阶段。第一步:2007年9月—11月:为课题研究教师提供充足的教育理论知识,提供集体备课资源(七年级生物学上册的教学设计案例),要求课题组教师依据课题方案实施课堂教学;进行课题研究反思,撰写研究反思论文。形成《七年级生物学上册的教学设计案例集》第二步:2008年2月---2008年7月:组织教师进行交流和阶段总结,互相学习,提炼并研究解决课题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利用假期将七年级下册教材的备课任务下分到课题组教师,安课题要求进行备课,制定教学设计。学期开学要求依据教学设计、课题方案实施课堂教学;形成《七年级下册教学设计案例集》第三步:2008年8月----2008年11月:利用假期将八年级上册教材的备课任务下分到课题组教师,按课题要求进行备课,制定教学设计。学期开学要求依据教学设计、课题方案实施课堂教学;组织课题研究阶段观摩展示研讨活动;形成《八年级上册教学设计案例集》。第四阶段:总结阶段2009年3月总结课题研究材料,从课堂教学案例、教师研究论文、撰写研究报告、几个方面来进行总结。十一、课题研究的成果形式1、课堂教学展示:初步形成具有特色的课堂教学模式。2、积累三册教材的教学设计案例。3、研究报告和教师的教学论文。十二、课题研究主要参考文献:《有效教学》(教育科学出版社)《中学生物学科课程标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声明:转载本站文章请注明链节地址!本站课题资料免费提供给广大爱好课题研究的网友阅读,如侵犯您的版权,请来信至guochengzhi2005@163.com说明,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谢谢合作!国家级课题申报创意法教育研究课题由我国创意法教育创立人郭成志先生主持,历经国家三个五年规划时期。曾获国家级十五课题金奖,被教育部《中国教师报》专访,并于人民大会堂受表彰。现因深入研究的需要,请具有课题研究能力者从速联系。
本文标题:提高初中生物课堂教学实效性的研究课题实施方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47793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