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豫东乡村图书室发展现状调研报告
灵青计划项城籍学子寒假返乡实践团队1豫东乡村图书室发展现状调研报告——以万庄村为例灵青计划项城籍学子寒假返乡实践团队2目录前言…………………………………………………………03第一部分研究目的与研究方法…………………………………………07第二部分新农村语境下的“农家书屋”………………………………10第三部分“农家书屋”的生存境况……………………………………17第四部分本地群众的真实感知…………………………………………26第五部分“农家书屋”的困境与出路…………………………………38第六部分调研随感………………………………………………………49参考资料………………………………………………………75队员名单………………………………………………………76致谢……………………………………………………………77灵青计划项城籍学子寒假返乡实践团队3前言迁徙漂流在乡村城市化的时代浪潮中,你我都是没有故乡的人。这样的话语太煽情,却是真的直击肺腑。生长于乡村,求学在小城镇,成人在异地的大学,这是千千万万像我这样,一个内地乡村青年的生命轨迹。身为“农转非”的一代,尤其是农村大学生群体,心里有着更多的爱恨纠结和去留尴尬。我的家乡在豫东南的广阔平原上,那里是河南省粮食的主产区,在以农立国的时代,这里长期霸占着国家战略重心的地位。然而,工业化的今天,农业成了最没有活力的产业,豫东南平原农业带成了落后的代表。如“中部塌陷”一样,这里被戏称为“豫东南塌陷”,是国家级贫困县的集中区域。20世纪90年代曾流传一段歌谣,其中唱到:十亿人民九亿骗,总部就在驻马店。可见当时这里的人到底有多穷。经济上拮据,文化方面亦是“家道衰微”。受近代动乱频仍的摧残,和建国后历次政治运动的扫荡(2012年又从周口爆发“平坟运动”),传统文化的文脉几乎被连根拔起,唯一得以延续的,是依附于民间迷信和传统技艺得以残存的庙会——以淮阳县太昊陵为依托的二月二庙会,相传是中国规模最大的民间庙会。虽然近年来政府方面强力推动过以寻根为由头的“姓氏文化节”,借以提振区域知名度,但最终唱主角的都是经济。滚烫的资本洪流一泄而去,虚假的文化繁荣也随即冷却了。同时,随着老一代人逐渐离去,现代生活方式渗透式普及,庙会作为一种集娱乐休闲买卖为一体的传统习俗也在迅速衰灵青计划项城籍学子寒假返乡实践团队4落。传统的乡土生活日益式微,与此对应的是,城镇化过程的副产品也开始显现。曾经凭借“莲花味精集团”的崛起而风光一时的项城市,在该集团因经营不善、乱排废水、官司缠身一蹶不振后,如今也成了明日黄花。而被重度污染了的沙颍河和沿岸的癌症村,却作为黑色GDP的遗产被保留下来。唯一的黑色福利是,因为地下水不能饮用,许多临河村子都通了自来水。另外,由于化学农业的使用,家庭沤肥这种方式不再延续,生活垃圾、生产垃圾没有合适的回收处,便草草倒进公路边的水沟或池塘里,垃圾污染随处可见。在一辈子都留守于此的老农民眼中,接受教育是下一代改变命运的唯一出路。但众所周知,河南是人口大省,高考大省,高校录取率低,跟外省学生考取同样高的分数,却上不了同样好的大学。同时政府部门又将录取率作为衡量高中“政绩”的唯一指标。为追求升学率和名牌,小城镇的高中都实行严格的应试教育模式,“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做高考题”。原本的乡村初中和小学,因自身边缘化的处境反倒可以进行一些素质教育的尝试,但随着老一辈教师的退休,教育资源越来越向城市集中,农村家长对子女教育越来越重视,农村生源纷纷向小城镇转移,乡村公办教育日益凋敝,被迫进行农村教育资源重组。所谓“重组”,无非是合并几个学校,买置一些教具,“两免一补”而已,真正优秀的教育资源,即有才学的老师和先进的设备却并未配备,学校风气依然不好。富起来的农民自然看不上眼。而小城镇中的教育竞争则日趋激烈,高中以升入名牌大学为目标,初中以升灵青计划项城籍学子寒假返乡实践团队5入高中重点班为目标,小学以升入初中重点班为目标,甚至幼儿园,也成为了这条锁链的一环。教育几乎被完全异化了。经济、文化、环境、教育……各个方面都充满问题。这样的现状使人消沉,多少年轻人都幻想着从农村走出去,无论辍学打工的青年还是“学以致用”的学生。一来城市的资源丰富,生活便利,二来乡村越来越像城市了,去哪都一样,不如在城市住得舒服一点。年轻人生命阅历浅,跟乡土的关系不紧,对乡土没有太多眷恋,尚可理解,那么中老年人呢?现代农业技术的广泛使用,将农民从农事的束缚中解放了出来,也将之对土地和自然的敬畏消除殆尽。做什么都是图方便,图高效益,这是资本主义的逻辑,也是老农民的算法。他们唯一欠缺的是,对城市的生产、生活方式的适应能力。如果有能力在城市中谋生,扛得住相对高昂的消费压力,恐怕极少人愿意留守乡村。唯一的牵绊,是亲情。我也是一个曾为故乡深夜痛哭过的人(当我意识到必须与之决裂),很长一段时间里,我不想再去谈论这个话题。一方面因为太敏感,一方面因为空谈无用,不如做点实在的事儿。这是此次返乡实践的原动力。但平心而论,我对结果并不满足。与其调查研究,不如直接动手干涉。关于乡村图书室的调研,我们在网络上也找到一些,发现存在的问题大同小异。不是么?问题一直存在,该知道的人也都知道,只是缺少真正有行动力有担当感的人,挑起大梁去改变。这也是我对“新返乡运动”的理解:呈现问题并非它的终极诉求,解决问题才是关键。灵青计划项城籍学子寒假返乡实践团队6但说到解决,谈何容易,尤其在几乎铁板一块的内地乡村,死水一潭的“不上线”小城镇。或许我们能做的,也仅是围观,亦步亦趋地“独立”进行一种公益演练。每个人的故乡都在迅速沦陷,在如今这个大浪淘沙的时代,城镇化是一条踏上去就回不了头的现代性道路,农村的出路也必须要在其中寻找。一切公益组织或社会力量所努力的价值,可能只是在于,弥合城乡之间日益张裂的缝隙,保育那些丢了根的文化记忆,促使其进行现代转化,融进现代城市文明的基因序列当中。人们所期待的,不会是落后的贫穷的乡村,也不是千篇一律的无限膨胀的城市,而应该是二者有机的融合,让城市回归乡土的自然和谐,让乡土拥抱城市的文明舒适。拖了好久才动手写这个前言。因为不敢,很怕,怕找不到合适的词句来组织自己的思绪,找不到准确的形式来架构我们得来的材料,怕自己情感过激。在此要感谢我的小伙伴们,十几天的劳苦奔波换来这仅有的可怜成果,感谢大家的真诚付出。希望做出的成果是有价值的,不辜负我们喝了那么多西北风,跑了那么多冤枉路,熬了那么多夜,吵了那么多架……最后,要特别感谢“灵青”,感谢有这么一个组织关注着乡村发展,并倾囊相助,让我们不成形的想法得以尝试,让乡谊和同窗情通过公益实践的形式重新紧密地联结起来。虽然此次实践活动存在诸多缺陷,但这是一个不错的开始。希望母校申请“灵青高中计划”成功,即使不成功,明年回家,我们也可以一块再折腾,趁年轻。执笔人:郭锦泽灵青计划项城籍学子寒假返乡实践团队7第一部分研究目的与研究方法当地媒体报道中的“农家书屋”建在村支书家里的“农家书屋”外表光鲜的“农家书屋”放置着杂物的“农家书屋”研究目的乡村图书室(“农家书屋”)作为新农村建设的一项工程,是技术与文化下乡的基地,在豫东南这片传统农业带上,将起到非常积极的作用。但由于硬件设施简陋、运作方式单一、村民认识不足、资源有限等问题,在实际发展中面临窘境,有些甚至已名存实亡,媒体对此亦多有报道:灵青计划项城籍学子寒假返乡实践团队8虽然相关部门也做过此类调研,但关注的层面既不宏观,又不微观,缺乏具体可行的解决方案。本次调研,欲从家乡四个不同县市中挑选若干乡村图书室进行实地调查,并选择典型案例细致分析,通过访问村民,同时研读相关政策规定,从微观和宏观两个方面指明“农家书屋”未来的发展方向。宏观层面,从组织架构和管理模式上,为书屋的长远发展提出合理化建议;微观层面,收集豫东南地区“农家书屋”所存在的问题,结合本地本村的现实条件,给出符合豫东南地区实际但又具有普遍操作价值的解决方案。调研成果最终以调研报告的形式进行呈现,同时拍摄纪录片反映乡村图书室发展的现状,寻求渠道进行传播,以期产生实际的社会影响。研究方法本次调研过程当中,我们使用了实地调查、典型调查、现场访问、理论分析等社会调研方法,在后几部分的叙述中有具体表现。下面仅简单阐述选择某类研究方法的原因及实践形式。1.实地调查。我们的研究目的决定了我们必须使用实地调查的方法,该方法贯穿调研全程,集中体现在初始阶段。在初始阶段,考虑到队员之间会面困难,便采取了分头作战的方法。各位队员就近、挨个询问周围村子里“农家书屋”的发展现状,就近坐车到乡、镇、县政府部门咨询情况,收集官方资料,尤其是相关数据。2.典型调查。应用于初始阶段实地调查之后。根据大家就近调查到的情况,选取一两个具有典型意义的书屋进行案例调查和分析,着灵青计划项城籍学子寒假返乡实践团队9重了解书屋的规模,资金支持情况,书籍类别及使用状况,阅读人群,运作模式等。选取典型的评判依据有三点:一、书屋的存在现状是否完好;二、图书管理员是否愿意配合调研;三、是否就近。3.访问法。在典型调查进行资料收集时,主要运用了访问法,当然,观察法也包含在过程中。原本计划使用调查问卷,但考虑到村民当中的老人家甚至中年人很多不认识字,即使认识一些也一时反应不过来,很多人又不愿意浪费时间写,即使写了大概也不情愿,我们给出的答案又可能对其作出具有明显指向性的引导,最后放弃了这个尝试,取而代之的是,精心选取访谈对象,注重其代表性。我们最终选择访问了村支书、乡村医生、化肥经销商、养殖户、乡村老师、小卖铺聚集的村民和寒假返乡的打工仔、大学生等人。此外,还尝试约访了大学生村官、乡文化站站长、县文化馆馆长等人,但未能成功访问。4.理论分析。在进行资料分析时,主要运用了理论分析的方法,数据分析运用得并不严谨。这是因为在初始阶段,收集到的官方数据实地调查得到的信息十分有限,无法进行数据分析;典型调查时,收集到的数据如书籍的总册数,分为哪几类,某类多少本,每月更新多少本等等,无法保证其精确度,故只进行了粗略分析。在理论分析时,主要借助经济学中的公共财政理论分析“农家书屋”这种“公共性物品”的特性与弊端,再借助《温洛克非营利组织管理参考资料》,参照其理念和管理创新方法,对比现实中的具体例子,如立人乡村图书馆、天下溪乡村图书馆项目,为“农家书屋”的可持续发展谋求道路。灵青计划项城籍学子寒假返乡实践团队10第二部分新农村语境下的“农家书屋”要对“农家书屋”进行分析,就必须厘清什么是“农家书屋”,它的政策背景和目的,及实施方式。通过分析总结新闻出版总署发布的《“农家书屋”工程实施意见》,我们总结了“农家书屋”工程的三大突出特征,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法制建设四大方面分析了该项工程对于新农村建设的作用。作为国家文化工程的“农家书屋”作为地方政府形象工程的“农家书屋”网搜可见的“农家书屋”闻所未闻的“农家书屋”灵青计划项城籍学子寒假返乡实践团队111.“农家书屋”工程的三大突出特征1.1新农村文化建设的基础性工程“农家书屋”是为满足农民文化需要,在行政村建立的、农民自己管理的、能提供农民实用的书报刊和音像电子产品阅读视听条件的公益性文化服务设施。其政策背景是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的基础性工程之一的“农家书屋”工程。根据《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的部署,国家从2007年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实施“农家书屋”工程,2010年底实现全国建立20万个“农家书屋”的目标,到2015年基本覆盖全国的行政村。“农家书屋”工程的“前身”是中央许多部门和团体开展的送书下乡活动。但由于送书下乡活动缺少统筹规划,产生了有些地区重复受助,有些地区无人过问的情况。“农家书屋”工程在全国范围内进行统一规划编制,更有利于整合、分配各种资源。其主要任务是为广大农民普及科技知识,传播先进文化,满足村民最基本的精神文化需求和日益增长的文化消费需要。现阶段则着力解决农民群众“买书难、借书难、看书难”的问题。“农家书屋”工程的中长期目标
本文标题:豫东乡村图书室发展现状调研报告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4815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