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贵州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实证分析与对策研究
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贵州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实证分析与对策研究姓名:李红梅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公共管理指导教师:范柏乃20051001贵州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实证分析与对策研究作者:李红梅学位授予单位:浙江大学参考文献(44条)1.熊彼特经济发展理论19912.李永禄.龙茂发中国产业经济研究20023.冯之浚论西部大开发19984.江小涓经济转轨时期的产业政策19965.舒尔茨人力资本投资19906.田春生.李涛经济增长方式研究20027.邓金堂高技术经济制度深化研究:兼论中国高技术经济的制度创新20038.厉无畏.王振中国产业发展的前沿问题20039.赵玉林高技术产业经济学200410.马庆国高技术与高技术与高技术产业化199611.王建伟.张永成知识经济下的高技术产业化199812.王立军.凌云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的理论与实践200313.张辉鹏.石嘉兴面向知识经济时代的城市技术创新体系200414.李平.耿黔生WTO与贵州第二产业200215.三线建设与西部大开发200316.贵州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贵州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200317.贵州省情读本200218.贵州省科技厅.贵州省统计局贵州省科技发展研究报告(2001-200319.韩霞高新技术产业化对产业升级的影响研究[期刊论文]-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2)20.蒋瑛构建我国高科技产业发展的政策环境[期刊论文]-经济体制改革2003(2)21.黄悦胜高科技产业政策研究述评2002(10)22.尹利军.吴兴南.邓启明高新技术产业化的人力资本运行机制研究[期刊论文]-闽江学院学报2003(5)23.周晓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税收的政策体系研究2004(12)24.高天光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政策创新研究[期刊论文]-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1)25.陈卫平关于建立与完善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支持体系的研究[期刊论文]-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6)26.尹宏玲.纪忠波长江三角洲地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研究2004(03)27.罗晖从文献计量分析看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理论研究的现状[期刊论文]-情报学报2004(2)28.景伯平整合资源创高新--访科学技术厅厅长于杰[期刊论文]-当代贵州2004(6)29.马颂德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现状和对策200230.毕颖高新技术产业的政府政策扶持与我国政府的政策取向[期刊论文]-河北经贸大学学报2000(3)31.吴友军高新技术产业人力资源管理存在问题及对策[期刊论文]-技术与创新管理2004(2)32.田文英.吴峰我国高新技术企业技术创新的知识产权保护[期刊论文]-科技进步与对策2003(1)33.科技部副部长邓楠谈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期刊论文]-科技与经济2004(4)34.江苏省统计局2004年江苏高新技术产业保持快速增长200535.国家统汁局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对贵州工业发展的影响分析200536.国家统计局.科学技术部.财政部2003年全囤科技经费投入统汁公报200437.顾海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十大对策和建议200238.顾海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十大对策和建议200239.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北京市十五时期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规划200140.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北京市十五时期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规划200141.JeroenCJ.MvandenBergh.MarjanWHofkesTheoryandImplementationofEconomicModelsforSustainabilityDevelopmen199842.PaulPostnaThenewmarketingERA:MarketingtoImaginationInatcch-nology199943.OECDscience,technologyandindustryscoreboard:towardaknowledge-basedeconomy200144.KaushikBasuAnalyticalDevelopmentEconomics2003相似文献(10条)1.会议论文李嘉晓.杨焕玲.刁家伟加快税收政策调整,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2003国际竞争逐渐转变成各国高新技术产业的竞争,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程度也将成为一个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迎接知识经济的挑战,是面向21世纪的战略抉择。税收是国家进行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之一,在资源配置、调整产业结构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由此可见,通过税种的设置、税率的确定、税收优惠政策的实施,可有效地促进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本文介绍了目前我国税收政策中不适应高新技术产业快速发展的方面,并提出了完善税收政策,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建议。2.期刊论文苏笑醒.李文全.严超县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调查与思考——胶州市高新技术产业现况与对策-科技资讯2009,(21)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已成为支持县市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十多年来,县城高新技术产业已得到长足的发展,但受县城经济自身条件的限制与制约.本文通过对胶州市高新技术产业的调研与思考,结合创新型城市建设,提出通过产业化、自主创新、人才集结和政策扶持等手段,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促进县城经济又好又快发展.3.会议论文于增荣抢占制高点,促进大发展——关于青岛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调查与思考2003当前,随着科技创新和科技进步的不断加快,高新技术产业日益成为推动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重要力量,其发展快慢直接影响到总体经济的发展速度。2003年3月,山东省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通知》,把加速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作为今后全省经济发展的助推器。在2003年6月召开的省委工作会议上,也明确提出了这一问题。开发区作为全省改革开放的先行区,要建设成为青岛市新的经济发展重心,高新技术产业是重要的支撑点和推动力。本文分析了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4.学位论文胡军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公共政策选择研究2005本文在系统探讨公共政策选择理论的基础上,从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必要性、发展高新技术产业需要公共政策支撑、高新技术产业公共政策选择需要考虑的对象特征等方面剖析了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公共政策选择的社会支撑;从典型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公共政策选择的政策结果及其带有共性特征的选择行为的评述入手,归纳总结了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公共政策及其选择行为;从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现有公共政策绩效评价和政策选择面临的时代背景、基本国情分析入手,剖析了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公共政策选择的原则、思路、目标和主要任务;以高新技术产业投融资、中小型高新技术企业、高新技术产品进出口三个重点领域的政策选择为案例,分析了主要公共政策选择取向;从目前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公共政策选择的体制、选择的主体、选择的程序及其公共政策行为存在的问题,结合我国实际,明确了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公共政策选择的主体及其应有的公共政策行为和选择方略;从完善公共政策程序出发,剖析了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公共政策执行、监督、评估、调整和终止选择。一、研究的基本结论:1、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公共政策选择应针对产业发展的特征设计政策。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涉及人才培养、科学发现、技术创新、技术工程试验和工程化研究、技术大规模产业化及市场开拓等环节,相关领域的多个政策选择主体形成了一个多中心政策选择体制,应更加充分考虑产业发展的特征。开展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公共政策选择应充分考虑产业发展四个方面的主要特征:一是科技创新的外部性、科学技术的垄断性、科学技术向“稀缺”的挑战性、人力资源的资本化特征、生产资料的智能化特征等产业发展要素的特征;二是技术进步中体现的多层技术并存规律、飞跃与连续并存规律、密集有序规律、科学技术创新绝对难度越大相对难度越小的普遍规律等;三是产业发展中体现的高投入、更高产出、高风险、高渗透、高聚集特征;四是产业发展趋势呈现出科技全球化、高新技术产业成为产业结构调整竞争的焦点、跨国投资成为技术和人才资源争夺的主要方式等特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公共政策选择应针对这些特征,以及这些特征在产业发展各领域中演绎出的众多政策问题,进行政策设计。2、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公共政策选择必须着眼提高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整体竞争力和经济实力,不能搞急功近利。3、推进建设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公共政策体系,必须实现重点突破,解决薄弱环节和不协调问题。一是要重点解决高新技术产业因其特殊性对投融资体系建设提出的新要求。在我国,目前由于创业投资进入机制、运作机制、退出机制以及信贷融资机制、股票融资机制、债券融资机制等方面的一些制度性障碍,产业发展还存在政府融资引导既缺位又越位、融资渠道单一、创业投资专业人才和相应中介机构缺乏、融资支撑不力等系列问题。二是要重点解决制约中小型高新技术企业发展壮大的政策薄弱环节。中小型高新技术企业是高新技术产业中最活跃的因素,对支撑我国高技术产业持续快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但由于在创新环境和支撑创新方面,仍然存在着法治体系不健全、融资环境亟待改善、服务体系有待培育、文化环境不够宽松等问题,中小型高新技术企业发展的动力和活力还相对较弱,不利于创新优势的充分发挥。三是要进一步完善高新技术产品进出口方面的政策保障措施。进出口是反映一国高新技术产业国际融合和竞争力的重要指标。目前,尽管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基础进一步增强,但高新技术产品进出口大幅度增长主要还是源于国际产业转移和外商对华直接投资的大幅度增长。要保持高新技术产品进出口持续增长,还需大幅度提升产业自身对进出口的支撑能力。4、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公共政策选择要实现科学化、民主化,要遵循科学的决策程序,防止政策失误。二、研究的主要观点1、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已成为全面推进我国现代化事业的必然选择,也是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根本保证,必须在政策保障和促进上予以高度重视。2、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公共政策选择,应深刻分析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特殊性,准确把握产业发展对公共政策提出的要求。3、学习国外先进政策经验,必须与中国实际和国情相结合,深入研究公共政策选择的新理论、新思路、新方法。4、提高公共政策选择效率,从决策科学的角度出发,深入而全面的探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公共政策选择的本质和内涵、理论框图、及其与现实的有效结合更具有现实意义。5、完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公共政策,应形成协调配套的公共政策体系。6、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公共政策体系建设中存在一些薄弱环节,应予重点突破。7、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公共政策选择主体及其行为应进一步规范,不能缺位或越位。8、应形成完整的公共政策选择程序,强化政策各阶段的程序建设,形成齐备的公共政策选择行为规范,做到政策选择有始有终。三、研究的创新点1、从完善政策体系与完善政策过程的结合上分析了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公共政策选择问题,在思路和方法上比前人进了一步。2、将社会环境条件与决策主体行为纳入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公共政策选择框架,角度和视野更为开阔,对决策过程的判视更加准确。3、明确提出了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公共政策体系建设的几个薄弱环节及对策措施。四、研究的主要建议1、要在规范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公共政策选择主体及其行为的同时,建立统一的政策协调部门,推进形成完整协调的政策体系。2、政策体系建设当前要在投融资政策、中小型高新技术企业发展政策、高新技术产业出口政策等方面实现重点突破。在公共政策体系建设方面,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公共政策选择要遵循全国性宏观政策一体化、重点政策骨干作用、体现区域政策特色、政策体系协调化、政策高效率等基本思路,在体现“总体考虑”推进形成完整的政策体系的同时,要针对产业发展的薄弱环节,实现“重点突破”,更多地考虑“步子大一点、快一点”的可能性。要着手在投融资政策、中小型高新技术企业政策、高新技术产品进出口政策等方面实现重点突破。在3、推动形成多元化主体广泛参与的公共政策决策机制,增强公共政策选择的群众基础地位。在规范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公共政策选择主体及其行为方面,要在明确各主体权责的同时,充分发挥非最终决策主体
本文标题:贵州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实证分析与对策研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4829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