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 5060年代的中国小说课件分解
第一讲五六十年代的中国文学序言战争结束后,在文学创作领域,作家们期待:一个从事文学创造的从容环境。现实:理想的实现遇到了困难。原因:战后中国现实政治的急迫情势。结果:文学成为实现和宣传政治主张的工具。五六十年代文学的特点1.文学服务于政治,服从于政治。2.文学别无选择的充当了生活教科书的任务。3.文学作品题材集中,艺术形式单调,文学功能单一。题材:光明面,歌颂一切。手法:革命浪漫主义和革命现实主义相结合。功能:认识和教化。主要作品五六十年代绝大部分作品都逃不出“革命战争题材”与“现实农村题材”两类,这时期的主要作品可用八个字概括:“三红一创,青山保林”(《红日》,《红岩》,《红旗谱》,《创业史》,《青春之歌》,《山乡巨变》,《保卫延安》,《林海雪原》)一、狂热躁动的“大跃进”诗歌“大跃进”歌谣像一面镜子,折射出那个狂热浮躁时代的社会面貌、人民心态。全国人民充满幻想,在歌谣中编造着亿万个美丽的神话。背景:大跃进大跃进大跃进诗歌(新民歌运动)开始过程:4月份开始,全国各省、市、县开始大规模地搜集民歌。1959年9月,郭沫若和周扬主持编选的新民歌选集《红旗歌谣》正式出版。郭沫若的创作《迎春序曲》赶上英国只需要十五年,农业纲要七年就可实现;一个大跃进连着一个大跃进,英雄气概可以覆地翻天。看吧,要把珠穆朗玛铲平!看吧,要把大戈壁变成良田!劳动人民历来就是创世主,在今天更表示了他的尊严。《钢,铁定的一○七○万吨!》钢,铁定的一○七○万吨!今天知道了你已提前完成,把去年的产量整整翻了一番,六亿五千万人民都衷心庆幸。……钢,元帅真有高度的纪律性你一马当先地跑上了高岭……《咒麻雀》:麻雀麻雀气太官,天垮下来你不管。麻雀麻雀气太阔,吃起米来如风刮。麻雀麻雀气太暮,光是偷懒没事做。麻雀麻雀气太傲,既怕红来又怕闹。麻雀麻雀气太娇,虽有翅膀气太高。你真是些混蛋鸟,五气俱全到处跳。犯下罪恶几千年,今天和你总清算。轰打毒掏齐进攻,最后放把烈火烘。连同五气齐烧空,四害俱无天下同。新民歌运动的主题劳动主题爱情主题颂歌主题1、劳动主题稻谷堆的圆又圆,社员堆到上了天.撕片白云擦擦汗,凑上太阳吸袋烟。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一个萝卜千金重,两头毛驴拉不动。《我来了》大跃进时陕西安康的一首《我来了》,在全国传诵,具有很大的震撼力:“天上没有玉皇,地上没有龙王,我就是玉皇!我就是龙王!喝令三山五岳开道,我来了!”大跃进民歌中劳动主题的篇章,并不是一幅幅壮丽的时代画卷,而是一幅幅扭曲变形的时代画。2、爱情主题由于大跃进的时代烙印,其特点是与之一致的爱情的统一模式性和高度符号性,并贯串于爱情的全过程。统一模式爱情标准的高度“政治化”爱情的追求均为大跃进劳动中的你追我赶大跃进完成了再结婚《问姑娘》“大树底下问姑娘,为啥还不配情郎?姑娘脸上红霞染,笑语过后把话讲:‘封不好山不出嫁,治不服水不出庄!青山绿水当花轿,满山花果当嫁妆’“3、颂歌主题。主席走遍全国,山也乐来水也乐。峨嵋举手献宝,黄河摇尾唱歌。主席走遍全国,工也乐来农也乐。粮山棉山冲天,钢水铁水成河。——《主席走遍全国》“新民歌运动”掀起的原因1.民歌本身的作用,劳动号子。2.政治层面的重视。局限和危害1.催生出大量的伪民歌。2.破坏了文学的生机和活力。韦君宜《思痛录》“大跃进”歌谣,白纸黑字为我们留下了那个热火朝天时代的雪泥鸿爪。未来的中国文学史,一定不会忽略这一特殊时期的诗歌创作奇迹的。二、《我们夫妇之间》——建国后第一篇受批评的小说萧也牧(1918—1970)浙江吴兴人小说的命运:创作于1949年秋发表于1950年1月出版的《人民文学》上。引起关注,受到好评一年后(1951年),突然受到批评比较重要的批评文章有冯雪峰《反对玩弄人民的态度,反对新的低级趣味》该文认为《我们夫妻之间》的作者,对于女主人公——女工人干部张同志,“从头到尾都是玩弄她”。小说在发表1年后受到了一致严厉的批判。把批判萧也牧创作倾向的意义,提到一定“高度”的是丁玲。《作为一种倾向来看——给萧也牧的一封信》一篇“穿着工农兵衣服,而实际是歪曲了嘲笑了工农兵的小说”已经被人“当作旗帜,来拥护一些东西,和反对一些东西了”1951年6月,《人民日报》公开指出了萧也牧作品的“错误倾向”。萧的创作倾向是一种与工农兵文艺方向背道而驰的小资产阶级倾向,作品的主要笔墨花在了知识分子身上,且对知识分子丈夫批判不够,因而“丑化了工农阶级”,“糟蹋我们新的高贵的人民和新生活”,“严重地表现了作者对勤劳勇敢的中国农民的诬蔑、歪曲,与对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狂妄的偏爱和夸张”。作品对日常生活的描写是“依据小资产阶级观点、趣味来观察生活、表现生活”。客观的评价从这些批判中,我们可以看出,建国初期的审美标准是偏向于农民趣味的;同时,这些批判也流露出对生活自由和人性关怀的漠视。这些必然会影响小说创作的思想深度和艺术品位。而实际上,无论是当时还是现在,萧也牧的这部作品不仅直面知识分子出身的干部与工农干部之间的差异甚至矛盾,同时还及时地提出了革命成功之后如何在新的环境和条件下进行自我改造和提升的问题,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和批判性。“我”(李克)和“我的妻”(张同志)小说写的主要是曾被夸为“知识分子和工农结合的典型”的一对夫妻进城后婚姻从破裂到修复的一个过程。小说中“张同志”是中国现当代文学人物画廓中一个崭新的形象,是作者的一种创造,并有较强的典型意义。“我的妻”——张同志“我的妻”——张同志张同志确实代表了一批有着和她共同经历的中国妇女。(张同志:贫苦出身、一心向着革命的“劳动英雄”。困苦的生活境遇和严峻的斗争形势使她们变得相当泼辣,表达喜憎情感的方式比较简单化,这种性格特点并不是在新生活开始这一起点上就能改变的。加之文化程度的局限,使得她缺少生活情趣及工作方式简单化。在某种意义上“我的妻”和“我”分别代表着这互相冲突的两种文化力量。《我们夫妇之间》是当代中国最早触及城市生活和城市问题的小说。“我们是来改造城市的,还是让城市来改造我们?”“城市怎么样?城市就可以随便压迫穷人了?”“你进了城,就把广大农民给忘了!”小说发表一年后引起轩然大波,作者本人也受到严厉的批判,此后从文坛上消失,“文革”中被迫害致死。三、《青春之歌》——女性知识分子的成长历程作品展示了青年知识女性林道静背弃自己所生长的家庭,走上革命道路的全过程。杨沫(1914—1995),湖南湘阴县人《青春之歌》以“九·一八”到“一二·九”运动这一历史时期为背景,以学生运动为主线,描绘了当时我国各类知识分子的精神面貌和所走过的道路,塑造了众多的知识分子形象。各类知识分子•林道静•余永泽•卢嘉川•戴愉•白丽萍•江华作品得以问世并受到好评的原因契合了当时的“知识分子改造”主题——歌颂革命和改造知识分子。作品的最大特点,是对于身体成长和思想成长、个人情感和革命主题的很好融合,形成了一种新的“革命加恋爱”范式。1959年上半年,《中国青年》、《文艺报》等发表一系列讨论文章,开展对《青春之歌》等作品的讨论。正是在这场讨论中,出现了一些激烈而粗暴的政治批评。受到批判政治批评的主要内容•它们以极端政治化和主观化原则,对《青春之歌》的人物塑造和作者立场,尤其对小说所描写的知识分子改造、知识分子与工农相结合等问题进行了激烈的批判,认为作品歌颂了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不符合革命的需要,从而对整个小说的创作倾向进行了全面的否定。•在政治压力之下,杨沫被迫对小说进行了修改。《青春之歌》修改版•增加了她在农村生活的七章,描写了她与几个长工的交往。•增加了有关北平“一二·九”学生运动的章节,让林道静进入北大,参与领导学生运动。•对原版中一些被认为不符合革命者要求的生活细节作了删改。四、《林海雪原》——新英雄传奇的代表作作者:曲波(1923—2002),山东黄县人《林海雪原》这部小说承继了中国传统小说和民间故事的艺术方式,将传奇性、通俗性融汇在革命历史斗争的叙写之中。(1)作品所描绘的自然景色完全迥异于平凡现实的景致。此外,蕴涵着丰富的想象和深挚情感的古老传说和歌谣给林海雪原蒙上了一层浪漫主义传奇的轻纱。自然环境是为了映衬革命战士的意志与韧性;壮丽迷人的雪原景致象征着革命队伍昂扬的斗争精神;古老的传说则在寄托美好理想的同时,更寄寓了作为正义化身的“革命”必将胜利的革命浪漫主义豪情。(2)作品塑造了如诸葛亮一般神机妙算的少剑波,拥有武松般胆识和传奇经历的孤胆英雄杨子荣,颇似张飞、李逵品性的刘勋苍等一系列主要人物形象,性格鲜明,充满着传统的浪漫色彩。“智取威虎山”(3)“英雄美人”式的爱情叙述作品中少剑波与白茹的爱情叙写,是“有意在艰苦的战斗中抹上一笔桃红的色彩,并以此衬托少剑波的‘纯洁’胸怀”。在白茹眼里“剑波好像晴朗的天空中一轮皎洁的明月,他是那样的妩媚可爱,但又是那样的公正无私”,“那对明亮的眼睛,不单单是美丽,而且里面蕴藏着无限的智慧和永远放不尽的光芒。他那青春丰满的脸腮上挂着的天真热情的微笑,特别令人感到亲切、温暖”,“那俏爽健壮的脚步声……是踏着一只豪爽的青年英雄进行曲”。在少剑波眼里“在为实现共产主义战斗的大道上过着青春”的女兵白茹让少剑波感到的是作为首长的骄傲,而当他面对“熟睡初醒绯色的双腮,巧似两朵盛开的芙蓉,眼睛尚朦胧未睁。睫毛显得特别长,像芙蓉花朵中的丝丝蜜蕊”的白茹,“看到那顶小红帽下披散着蓬松的黑发,瞬间……视线又和黑发环抱中的那对好像能说话的眼睛相碰”时,“剑波的心忽的一热”,“顿时脸上通红”。
本文标题:5060年代的中国小说课件分解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48672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