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小学科学听课心得体会今天,我有幸来到了山西省“送教下乡”培训活动小学科学大北现场,参加了小学科学观摩课。通过听课、评课等活动,感触颇多,受益匪浅。现将自己的心得体会总结如下:第一堂课是武文玲老师的《把液体倒进水里》,这是小学三年级科学的内容。在教学实际中,老师把学生的自主学习、主动学习、合作学习放在首位,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学中设计了:提出问题→猜一猜→具体实验→得出结论的教学思路。课始提出问题,激起学生的探究欲望,“猜一猜”,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和创新精神,但猜不是瞎猜,是基于学生已掌握的科学知识基础上的判断,是知识、生活积累内化后的外部表现,同时“猜”也能较好的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探究科学真理的激情,学生不由自主的就想知道答案,就想通过实验来论证自己的猜测是否正确,从而把教师主导的课堂自觉的变成学生的课堂。“具体实验”环节是本节课的重难点,老师通过分组实验的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交流、展示、分享中完成,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和合作精神,训练了学生对现象的概括、总结能力。实验成功了,结论很容易归纳。第二节课是李艳红老师的三年级科学《使沉在水里的物体浮起》,在本课教学中老师十分强调以科学探究为主来组织教学。因此,科学素养是无法像知识那样直接“教”给学生的,教师要通过组织一个个科学探究活动,让学生亲身经历解决科学问题,形成科学观点、发现科学规律的全过程,在参与这些活动的过程中感受、体验并内化。本着将学生定位于科学探究者,突出学生主体地位的思想,根据学生的已有的知识经验及兴趣,直接以“如何让沉在水里的土豆浮起来”引题开头,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整节课就围绕着“使各种物体浮起来的方法”进行,学生通过自己想办法,设计实验方案,利用各种材料、工具,在实践活动中明白:改变形状、借助漂浮物体或改变自身重量和改变水的性质等方法能使物体浮起来,达到了激发兴趣,让学生在玩中学到科学知识的目的。在探究改变物体沉浮规律的环节,教师做的只是活动的组织者和参与者,更多的是让学生通过大量的实验材料和自行设计的探究方法,要求学生针对已经沉到水里的材料或自己需要的材料,小组合作想办法使它们浮起来,并做好记录。小组合作探究,在学生与学生的倾听和讨论中,学生和教师的交流反馈中,最后自行探究发现改变物体沉浮的规律。从而让学生在学习中探究能力得到发展,问题的可持续研究,是学生终身学习的需要。打破教学时间限制,问题研究不再是一节课、一周的时间,而是具有生命力的,可持续的。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具有设计问题的艺术性和趣味性。总之,我听完这两节课后触动很大,包括张利强老师的评价都使我收获颇丰,我一定在今后教学工作中学习他们的优点,改进自己的不足,尽心竭力把科学教学工作做的更好一些,把咱们的孩子真的引向科学的殿堂,让他们感受到科学的乐趣,做一个合格的科学老师。
本文标题:科学听课心得体会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48819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