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鄂湘黔结合部经济高地的发展战略研究
西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黔江区构建渝鄂湘黔结合部经济高地的发展战略研究姓名:滕玉香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人文地理学指导教师:涂建军20090401黔江区构建渝鄂湘黔结合部经济高地的发展战略研究作者:滕玉香学位授予单位:西南大学相似文献(10条)1.期刊论文韩渝辉.HANYu-hui长江上游经济高地建设的区域空间战略取向-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西部论坛)2005,15(1)在当前区域经济一体化加速的背景下,建成长江上游经济高地,是促进我国东中西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加快西部大开发步伐的一个战略举措.重庆必须发挥自身的区位优势与经济优势,采取正确的区域经济发展方向,建成长江上游的经济高地.2.期刊论文丁德科.戴民言对接长三角:西部经济跨越式发展的战略选择-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24(2)经济高地长三角正在寻求新的增值空间,西部应积极主动对接长三角;西部不具备长三角的地理优势和发展基础,但可以汲取长三角发展的软件,取其思想、精神、机制及智慧;西部与长三角的互补性很强,已有不同程度的经济合作基础,都有对接兼容的内在要求;西部要努力实现与长三角对接,模式是依托西部自身优势发展特色产业,与长三角实现错位竞争,优势互补,共同发展.3.期刊论文孙阳长江三角洲都市圈发展态势与房地产发展-商场现代化2005(35)近来,以上海为中心的长江三角洲区域经济发展快速强劲,长三角地区越来越成为世人瞩目的资金盆地和经济高地,被列为世界六大都市圈之一,房地产业作为该区域经济中重要的一环,与整个都市圈发展起到相互推动的作用.本文从房地产一体化的角度出发分析了长三角地区房地产发展的优势定位以及调整目标.4.期刊论文廖忠善浅谈梧州金融业如何融入亿吨级黄金水道建设-市场论坛2009(12)随着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上升为国家战略层面,其已成为广西经济社会发展最重要的区域;2008年10月自治区党委、政府提出打造西江亿吨级黄金水道,推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重大战略决策,西江流域经济区势必将成为广西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二个经济高地.梧州地处亿吨黄金水道中段,拥有独特的地理位置优势、潜力巨大的水资源条件以及丰富的农作物、矿产、旅游文化资源,随着高速公路、铁路的优化升级以及水路航运能力的提升,梧州经济将进入跨越发展的新阶段.在此背景下,研究金融业在梧州发展中的作用也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5.期刊论文何瑶加强长江黄金水道建设的思考-现代商贸工业2009,21(8)长江黄金水道是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资源之一,沿线地区凭借长江水运占地省、运量大、能耗低、成本少、污染小等方面的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经济社会发展迅速,特别是中下游沿岸港口城市迅速崛起,已成为长三角地区的经济高地之一.但是其在发展过程中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影响了整体功能的发挥,如何解决长江黄金水道发展中存在的瓶颈和制约问题,进一步推进长江黄金水道发展建设,对于发挥长江航运的最大效能,对于推进落实国家西部开发、中部崛起、东部率先等发展战略,促进区域经济社会科学发展、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构建和谐社会意义重大.6.期刊论文阮中远实践科学发展观推进渝东南卫生服务中心建设-卫生经济研究2004(12)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了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位于重庆市东南的黔江区曾经是辖秀山、酉阳、黔江、彭水、石柱5个少数民族自治县的所在地,重庆市直辖后,明确提出了把黔江建成渝东南区域经济中心武陵山区的经济高地的新目标.鉴于此,本文就如何树立和实践科学的发展观,立足本职,努力配套建设渝东南卫生服务中心进行初步探索,以抛砖引玉.7.学位论文蒋新卫冷战后中亚地缘政治格局变迁与新疆安全和发展2007冷战结束以后,中亚国家成为国际格局中新的地缘战略空间。中亚地区出现的“权力真空”,使该地区成为大国角逐的新的地缘战略目标。特别是“9·11”事件后,美国打着反恐的旗子进驻中亚,加剧了该地区政治风险和激烈的能源资源争夺。中亚地缘战略地位的变迁对新疆安全与发展有直接影响。新疆是我国向西开放的桥头堡,也是我国反对民族分裂主义、宗教极端势力、国际恐怖主义渗透和扩散的最前沿阵地。因此,分析和认识中亚地缘战略变迁中的态势和问题,对实现新疆的安全和发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本文从分析冷战以后中亚地缘政治、经济格局的变迁入手,对新疆的安全与发展进行一些理论探索和对策思考,同时对建构新时期中国中亚地缘战略进行一些理论思考。第一章内容分析冷战后中亚地缘政治地位的变化进行分析。这部分内容立足于冷战后国际政治的动态发展,对中亚地区的地缘位置及其地缘战略意义进行分析。本章以“9·11”事件为分界线,将冷战后时期分为两个阶段,围绕着国际权力、利益、安全的主题和内容,分析了中亚地区在以美国、俄罗斯为中心的大国战略角逐中地缘战略地位的变化。阐明了中亚地区已经成为大国争夺的重要地缘政治板块,而且已经形成了以美国和俄罗斯争夺为主导性矛盾的地缘政治格局。第二章具体分析了“9·11”事件后中亚地区地缘政治博弈态势与中国的战略利益。本章内容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内容主要阐述了美国、俄罗斯的对外战略以及它们在中亚地区战略的主要目标与手段;还分析了以土耳其和伊朗为代表的伊斯兰势力对中亚地缘政治格局的影响,展示了中亚地区各大战略力量的博弈态势。第二部分,通过分析中亚国家的地缘政治战略,阐明了中亚地区国家在对外战略上保持与大国关系均衡的战略原则和推进中亚地区成员国一体化的战略取向。第三部分,探讨了中亚地区地缘战略博弈及经济区域化发展与中国的和平发展的之间的关系。第三章探讨冷战后中亚地区地缘经济格局变迁与中国新疆发展的互动关系。本章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通过比较翔实的数据,阐述冷战后中亚地区经济发展的现状以及经济全球化条件下中亚地区经济对外开放的基本特点。第二部分,以新疆对外开放战略定位为重心,围绕着提高新疆在中亚地区的贸易地位以及商贸走廊建设的内容进行分析,探讨了新疆建设“中亚经济高地”的战略规划和开放战略,并对加强新疆与中亚区域经济合作进行理论分析和思考。第三部分,在考察中亚地区石油地缘政治形势基础上,对新疆建设我国能源安全通道问题进行探讨和分析。第四章是冷战后中亚地区民族、宗教问题与中国新疆安全。本章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考察了中亚国家在民族、宗教领域存在的民族主义、泛突厥主义、泛伊斯兰主义等问题。第二部分,通过对中亚地区“三股势力”和跨国民族中存在的问题的分析,阐述中亚国家地区的民族、宗教问题给新疆的社会安全与稳定带来的危害。第三部分,以马克思主义的民族自决理论为基础,探讨了我国与中亚的跨国民族“和平跨居”的理论原则以及新疆实现跨国民族“和平跨居”的途径。第四部分,分析了宗教在地缘政治中的作用,并以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宗教理论为依据,对新疆地区宗教政策进行思考。第五章是中亚地区民主政治发展问题与新疆地区的政治稳定。本章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对冷战后中亚地区国家民主政治发展的方向和问题进行考察。第二部分,运用地缘政治理论对中亚地区“颜色革命”进行分析,揭示中亚地区“颜色革命”的原因,并总结其中的教训。第三部分,以现代政治治理理论为框架,通过对政治理念系统(或意识形态系统)、政治制度、政治主体(以执政党为核心)在国家政治稳定中的作用与功能分析,联系新疆政治民主建设的基本情况,对新疆实现政治稳定进行探讨和分析。第六章是新世纪建构中国中亚地缘战略的理论思考。本章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对新时期我国走和平发展道路的总体外交思想进行阐述。第二部分,从大国地缘政治博弈、地区发展与合作、中亚国家外交诉求三个层面来探讨和思考中国中亚地缘战略的框架。8.期刊论文史志贵内陆高新区跨跃式发展策略研究-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05(2)1内陆与沿海高新区的差距在不断拉大为加快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我国自上世纪90年代开始在全国部分城市建立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区.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多数高新区已成为科技水平较高、产业门类多元的区域经济高地.但受多种因素影响,内陆与沿海高新区发展出现不平衡,差距在不断拉大.9.期刊论文杨兴礼简论以色列的区域环境合作开发战略-世界地理研究2002,11(1)随着经济发展和人口增加,环境与资源问题在中东国家日益普遍和突出.环境问题的根源及其影响超越了国界,环境问题也必须国际合作才能解决,这对以色列所在的东地中海地区特别重要.东地中海国家开展环境治理和管理的合作不但符合该地区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要求,也是促进和巩固中东政治和平的重要手段.本文分析了以色列政府1996年1月提出的区域环境合作和发展选择文件的基本框架和内容,指出:这个规划对区域经济合作具有宏观指导意义和操作意义,更是新时期以色列抢占中东经济高地的一个前瞻性战略,将对中东的政治经济新格局产生深远影响.10.学位论文罗乐重庆市投资环境竞争力评估研究2009在全球金融危机不断深化,国际社会处于经济下行期的大背景下,以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为核心,中央实施了积极的财政政策,加大政府投资力度,以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作为内陆直辖市、统筹城乡综合改革试验区之一的重庆市适时提出的内陆开放型经济高地战略目标,出台的扩大开放各项利好政策,有利于坚定外来投资者的投资信心。但是让外来投资者认识到重庆市的广阔市场和发展潜力,认可重庆市优越的投资环境,需要对重庆市投资环境竞争力进行评估,找出影响重庆市投资环境竞争力不足的“短板”,通过改进投资环境竞争力提升的制约因子,优化投资环境,以实现重庆市内陆开放型经济高地战略目标,保证经济可持续增长。本文综合运用区域分工理论、企业区位选择理论和区域要素流动理论,采用规范分析和实证研究相结合的研究方法,探索区域投资环境竞争力的概念框架,构建区域投资环境竞争力指标体系,综合评估重庆市投资环境竞争力,提出提升重庆市投资环境竞争力水平的对策建议,为区域投资环境竞争力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实践参考和理论依据。1.研究的基本思路。本文以区域分工理论、企业区位选择理论和区域要素流动理论为指导,采用决策分析方法和统计学分析方法作为方法论基础,综合运用定性分析法、定量分析法、比较分析法等多种研究方法进行研究。在综合比较国内典型区域投资环境竞争力水平基础上,从相互联系和动态演变的规律中确立投资环境竞争力评价的新思路。本文在参考并综合了国内外学术界对竞争力的相关研究后,以区域投资环境竞争力为研究对象,就区域投资环境竞争力这一概念,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将其定义为“一个经济区域(国家、地区、城市群或城市)以吸引经济资源(以资本为主)为目标的投资环境的综合实力。”以此内涵为基础,构建一套科学的、动态的评估指标体系,用以评估重庆市投资环境竞争力水平;通过对重庆市投资环境竞争力与代表性地区投资环境竞争力的比较分析,以及重庆市投资环境竞争力增长能力的测算,找出影响重庆市投资环境竞争力的不利因子,据此提出改善重庆市投资环境,提升该地区竞争力水平的对策建议。2.研究的基本结论。本文通过评估重庆市投资环境竞争力,测定出重庆市投资环境竞争力水平以及其增长潜力,提出针对当前重庆市投资环境竞争力制约因子、符合优化重庆市投资环境实际的研究结论和对策建议。(1)从全国范围看,重庆市投资环境竞争力与东部地区省区存在较大差距。差距主要体现在运营效率竞争力、增长转型竞争力和设施配套竞争力上,其中运营效率竞争力制约重庆市投资环境竞争力提升的首要因素。运营效率竞争力由政策法规和办事效率两大因子构成,而这两个因子在七省(市)排名中皆居末位,直接导致重庆运营效率竞争力的低下。重庆市增长转型竞争力水平低下的主要原因在于重庆市金融环境服务不足。重庆市设施配套竞争力平低下的主要原因在于重庆市基础设施建设相对不足和社会生活服务配套相对不够。(2)在局部范围看,重庆市投资环境竞争力具有相对优势,领先于中部的安徽和同为西部省区的四川。相对优势主要体现在产业开放竞争力和技术创新竞争力上,其中产业开放竞争力为重庆市投资环境竞争力做出主要贡献。促进重庆市产业开放竞争力水平提升的主要因素在重庆市于对外开放力度很大,居七省(市)之首。重庆市
本文标题:鄂湘黔结合部经济高地的发展战略研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4892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