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 二年级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
论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学习习惯是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相结合而形成的一种稳定的动力定型。习惯在学习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叶圣陶先生甚至说“教育就是养成好的习惯”,这完全符合现代教育的要求。因为现代教育的要求是“学会怎样学习”。这里,根据笔者多年教育实践,就小学生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问题谈一些认识。一、培养乐学的习惯如今的学生聪明、好胜、好奇、好问,酷爱刨根问底。这就为习惯的培养奠定了生理和心理基础。而那种老师讲、学生听的传统学习,会使学生感到乏味、厌倦乃至学习效率低下。尤其是受“应试教育”影响的老师,一个劲地灌输,搞题海战术,搞机械重复地抄写,试卷一张又一张,使学生渐渐丧失学习兴趣。那么,如何培养乐学语文的习惯,笔者作了一些尝试。首先,遵循小学生生理心理特点——既了解他们的共性,又了解其个性差异,从学生实际出发,挖掘其内在兴趣。在语文课上,我经常采用一些激励性语言,不断地刺激学生学习。如:“你想知道故事内容吗?”“你还有更好的说法吗?”“你想读一读吗?”“你觉得能比某某读得更好吗?”“哟,比老师想得还周到呢!谁还有高见?”等等,使学生产生主动学习、不断学习的乐趣,慢慢形成习惯。其次,培养兴趣。有了兴趣,才能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才能在学习中发挥主观能动性,即主动进行学习。一句话,没有兴趣,学习习惯就无从谈起。在语文教学中,我常采用“揭示课题引趣法”“剖析课文引趣法”“结课引题法”“朗读课文引起法”等,培养学生对学习语文的兴趣。我还善于创设情境、创设机会,让儿童体验成功学习的甜头,像接受礼物那样接受新知识。二、培养自学的习惯语文自学习惯是在实践中养成的。小学生要学好语文,必须勤于实践。而这里的“实践”,就是“自学”。也就是说,自学的习惯是在自学的实践中养成的。教师教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即要教给学生自学的本领。叶圣陶先生说得好,“凡为教者必期于达到不须教,教师所务惟在启发引导,使学生逐步增益其智能,展卷而自能通解,执笔而自然合度。”在语文教学中,为了使小学生获得正确的知识和熟练的技能,我注重以下六种自学习惯的培养。1.预习的习惯。我从一年级新生开始,就着手进行预习习惯的培养——教给预习符号,提出预习要求,完成预习作业。每当预习一篇课文时,首先读通课文,并边读边画出生字和新词语,看看字形,想想意思,遇到不懂的在课文旁边打上问号。接着,汇报预习中学会的生字和内容,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从而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2.识字的习惯。为了走出长期以来“老师扶一扶,学生走一走;老师不扶,学生不走”的识字教字误区,我注重培养学生自学字词的能力,让学生取得识字的主动权。我先让同学过好汉语拼音关,然后利用笔画规则、造字特点分析字形、识学生字,最后运用工具书释义、扩词,利用“田”字格规范书写。经过一段时间的预习和独立学习,学生养成了识字习惯能采用多种方法识字,不仅每篇课文中的生字能全部掌握,而且连课外阅读中发现的生字也能主动掌握。识字能力提高了,反过来又增添了学习的兴趣。3.动口的习惯。在教学中,我注重从低年级开始,处处设置情境,营造氛围,让学生有成功感和自豪感,从而激发他们表达和表现的欲望。同时,我还重视学生的差异,为不同层次的学生创设不同的活动形式和表达机会,并在每节语文课前安排5~6名同学进行一分钟演讲,还制作“红花表格”激励学生参与,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成功的表达实践,获得成功的愉悦。4.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这是一种科学的阅读习惯。一边动笔一边看书,可以延长集中精力的时间,同时可以促进思维,增强记忆力。拿到新的教科书,让学生先看目录和单元,大致了解全册有多少篇课文、有几个练习等。读过的书留下读书符号,做到圈圈、点点、写写,为做练习和实际应用作准备。遇到书中的难点,学会用工具书,学会请教同学或老师、父母,并把结果记下来,养成勤记勤读的好习惯。5.认真书写的习惯。要想把字写好,就得全神贯注,凝神静气,仔细观察字的结构,揣摩笔画的呼应、避让、穿插,并要脑眼手互应,准确控制运笔的轻重疾徐。这样久而久之,就能潜移默化地改变一个人的心理素质,养成沉着、镇静的习惯。我从一年级写字课入手,将练习字融入日常的作业、日记、习作等书写活动之中,养成他们“提笔即练字”的良好习惯。6.自查自改的习惯。学习如同耕作,不能只讲耕耘不讲收获。自查是一种学习效果的反馈,自改则是一种学习能力的反映。只有及时检查,才能知道有哪些收获,问题何在,以便及时订正错误。这是一种责任。我教学生做作业时要回头看,发现问题就提醒注意,并教给一些修改符号,养成认真检查、及时订正的好习惯。实践证明,自学习惯的培养使学生学得主动活泼,能够自己去探索,自己去辨析,自己去历练,从而获得正确的知识和熟练的技能。一旦自学习惯养成了,岂不是就不需要教了吗?
本文标题:二年级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48991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