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光亮人生品读经典先秦诸子散文子孟民为贵二、教学目标:1、重点学习1、2、3则,积累文言基础知识:掌握文中重点实词、虚词及特殊用法(通假、古今异义、特殊句式......)等。2、领会孟子“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思想的时代意义和现实意义。三、释题:“民为贵”课文题目出自《孟子.尽心下》,原文是:孟子曰“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意思就是:“百姓最尊贵(是最重要的),国家比百姓低一等(居第二位),国君地位最低(是最轻的)。这是孟子民本思想最为典型,最为明确的体现,“民贵君轻”成为后世广泛流传的名言,一直为人们所引用。注音社稷()粢盛()放桀()伐纣()弑君()走圹()獭()驱爵()鹯()三年之艾()胥()溺()jìzīchéngjiézhòushìkuàngtăquèzhānàixūnì四、【检查预习】五、【基础知识】通假字:(1)为丛驱爵(通)⑵舜相尧二十有八载(通)(3)虽欲无王,不可得已。(通)雀又矣实词类举:①汤放.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贼.仁者谓之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使之主.祭而百神享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践.天子位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放逐,流放残害主持登上,引申为“承袭”古今异义:1.得乎诸侯为大夫..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对医生的称呼2.牺牲..既成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为了正义的事业献出自己的生命官职,位于卿之下,士之上祭祀用的牲畜3.以陷于死亡..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死去4.夫然后之中国..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简称5.然而..旱干水溢,则变置社稷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转折连词被诛杀或逃亡古称中原地区,这里指国都这样却文言句式:(一)判断句1.为渊驱鱼者,獭也2.为丛驱爵者,鹯也3.为汤、武驱民者,桀与纣也4.是民受之也5.非人之所能为也,天也……者,……也,表判断……者,……也,表判断……者,……也,表判断……也,表判断……也,表判断(二)状语后置句1.祭祀以时2.尧荐舜于天而天受之(三)宾语前置句此之谓也状语后置,应为“以时祭祀”状语后置,应为“尧于天荐舜而天受之”宾语前置,应为“谓此也”六、思考题:1、孟子为什么说“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2、“汤放桀,武王伐纣”是什么行为?3、第三则中孟子是怎样论证“得天下”与“失天下”的?4、在“君权谁授”的问题上,孟子与万章有什么不同?孟子的主张反映了什么思想?5、“善政”与“善教”有什么区别?七、课文简析:1.孟子曰:“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是故得乎丘民而为天子,得乎天子为诸侯,得乎诸侯为大夫。诸侯危社稷,则变置。牺牲既成,粢盛既洁,祭祀以时,然而旱干水溢,则变置社稷。”【注释】社稷:代指国家是故:因此牺牲:古:祭祀用的牲畜今:为了正义的目的舍弃自己的生命粢盛:盛在祭器内用来祭祀的谷物。祭祀以时:状语后置句,“以时”,按时,译为“按时祭祀”。【译文】孟子说:“百姓最为重要,国家居第二位,国君是最轻的。因此赢得了百姓的拥戴就会成为天子,赢得天子的信任就会成为诸侯,赢得诸侯的信任就会成为大夫。诸侯国的国君如果危害国家,就重新立一个贤君。用来祭祀社稷的牲畜已经是合格的祭品了,稻粱已经很洁净了,按时祭祀从来没有错过或漏掉,这样做了却还是遭受旱灾或水灾,那么就毁掉原来的社稷,重立新的社稷。”1、孟子为什么说“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思考题:明确:因为国君和社稷都可以改立更换,只有老百姓是不可更换的。所以,百姓最为重要。理论主张:民贵君轻2.齐宣王问曰:“汤放桀,武王伐纣,有诸?”孟子对曰:“于传有之。”曰:“臣弑其君可乎?”曰:“贼仁者谓之贼,贼义者谓之残。残贼之人,谓之一夫。闻诛一夫纣矣,未闻弑君也。”【注释】放:放逐,流放有诸:诸,兼词,相当于“之乎”,有这回事吗?传:传记贼:动词,残害、伤害一夫:即独夫,指残暴无道、众叛亲离的统治者。【译文】齐宣王问孟子说:“商汤流放夏桀,周武王讨伐殷纣,有这事吗?”孟子回答:“在记载中有这些事。”齐宣王说:“臣子杀害他的国君,可以吗?”孟子说:“贼害仁的人叫贼,贼害义的人叫残。贼害仁和义的人(即贼和残)叫做独夫。我听说周武王诛灭了独夫纣(商汤诛灭了独夫桀),没有听说臣子杀(自己的)国君。”2、“汤放桀,武王伐纣”是什么行为?明确:“诛一夫”的行为,是推翻暴政的行为。思考题:残害仁和义的国君应该诛灭3.孟子曰:“桀纣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得其心有道:所欲与之聚之,所恶勿施,尔也。民之归仁也,犹水之就下、兽之走圹也。故为渊驱鱼者,獭也;为丛驱爵者,鹯也;为汤武驱民者,桀与纣也。【注释】之:主谓间,取独;道:方法;斯:就,连词与:介词,为、替就:接近,靠近,这里引申为“流向”为渊驱鱼,为丛驱爵:为,介词,替、给。“爵”通“雀”,用来比喻统治者施行暴政,使人民投向敌方;也比喻不善团结人,把关系本来亲密的人推向对立面【译文】孟子说:“桀和纣失去了天下,是由于失去了他们的百姓;失去了他们的百姓,是由于失去了民心。得到天下是有办法的:得到天下的百姓,就得到天下了;得到百姓也是有办法的:得到他们的心,就能够得到百姓了;得到百姓的心也是有办法的:百姓想要的东西就设法为他们积聚,百姓厌恶的东西就不要加在他们身上,如此而已。百姓归附有仁德的国君,就像水流向低处、兽跑向旷野一样。所以给深水赶鱼来的是獭;给丛木赶雀来的是鹯;给商汤、周武王赶百姓来的,是暴虐无道的夏桀和殷纣。今天下之君有好仁者,则诸侯皆为之驱矣。虽欲无王,不可得已。今之欲王者,犹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也。苟为不畜,终身不得。苟不志于仁,终身忧辱,以陷于死亡。《诗》云:‘其何能淑?载胥及溺。’此之谓也。”【注释】虽欲无王:虽,即使;王,成就王业畜:通“蓄”,积聚死亡:被诛杀或逃亡淑:善载:句首语助词,无义;胥:皆。【译文】现在如果有一位国君喜欢施行仁政的话,那么百姓就会在这些暴君的驱使下归附他。即便不想成就王业,也是做不到的。现今的国君想成就王业,就像人病了七年之久,猝然间去找干了三年的艾草一样。久病者如果不事先积攒下一些治病的艾草,那么一辈子都不会得到。国君如果平时不施行仁政,那么终身都有丧失天下人民的隐忧,以至陷于被诛杀或者逃亡的境地。《诗经》说:‘这样怎么可能有好结果呢?只会相继都掉进水中被淹。’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啊。”3、《孟子·离娄上》中孟子是怎样论证“得天下”与“失天下”的?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明确: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仁得天下,不仁则失。采用对比论证的方式以及比喻论证方式。思考题:得民之道:提倡“仁政”【整体感知】在“君权谁授”的问题上,孟子与万章有什么不同?孟子的主张反映了什么思想?明确:万章的看法:在禅让制的时代,这一代的君权是由上一代的天子授与的。孟子的看法:天子个人并没有权力把天下拿来授与谁,只有上天和下民(老百姓)才有这个权力。熟读第4则选文,讨论:⑴天子不能以天下与人天不言,以行与事示之而已矣⑵尧荐舜于天而天受之,暴之于民而民受之⑶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天下由天天从民天下由民君权民授:天意即民意,民为贵。5.孟子曰:仁言不如仁声之入人深也,善政不如善教之得民也。善政民畏之也,善教民爱之,善政得民财,善教得民心。【译文】孟子说:“宣扬仁的言论不如具备仁德而产生的声望更能够深入人心,好的政治不如好的教化更能够赢得民心。好的政治(比如实施好的法度禁令等)百姓怕他,好的教化(比如用仁义礼智信教化百姓等)百姓爱它。好的政治赢得了百姓的财,好的教化赢得了百姓的心。”【文本感知】“善政”与“善教”有什么区别?——善政得民财,善教得民心。得民心之法:善教民本、仁政1、孟子民本思想的进步性。第一,平民性。孟子的学说是平民利益的代表,提出“民贵君轻”的思想,有尊重民权的意味;强调统治者应尊重民心、民意。将人民置于国家和个人之上。第二,批判性。孟子依此来批判不义之战和暴政,对后世督导君权、激励贤良及封建社会的自我完善产生了深远影响。第三,进步性。孟子重视个人在社会中的位置,从理论上证明了人具有先天平等性,并且以德抗位,尚道蔑势;提出制约君权的思想;提出了许多以利民为本的仁政王道的具体措施,显示了其高度的人文关怀精神和理性主义精神,具有进步意义。他的“以民为本”思想显示了其匡时济世、救民水火的抱负胸襟和孜孜不倦、为民请命的使命感。例1、唐太宗李世民采用租庸调制,轻徭薄赋,减轻农民的负担;实行均田制,还农民以一定的土地;采取科举制,选贤与能。从而出现了初唐“贞观之治”的盛世局面。例2、唐代柳宗元“反苛政”。例3、宋代范仲淹“忧民之忧”。例4、明代张居正“为民请命”。对后世的影响:2、孟子“民贵君轻”和“诛一夫”的思想在封建社会中行得通吗?为什么?提示:不行。尽管唐太宗由此衍生出“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但后世朱元璋对孟子及其思想的态度更具代表性。朱元璋特命翰林学士刘三吾主持阉割《孟子》,其中许多精华部分被删除。古时兴办教育,并以儒学为教育的基本内容,其根本目的乃是为了维护君主专制统治。尽管尊崇儒学,但对其中不利于达到此目的的思想内容是十分反感,严加摒弃的。3、你还能从中国历史中找出“失民心者失天下”的例子吗?4、《孟子·万章上》选章中哪些方面体现了“以民为本”的思想?首先指出天下不是君王个人的,天子不能拿天下给别人,否定了专权;其次是以舜为例说明舜做君王是天和百姓接受了他。说明君权是天和百姓同授。例如:周幽王、吴王夫差、秦始皇、隋炀帝、南陈后主陈叔宝(为张丽华作艳词《玉树后庭花》)等孟子的“民本思想”与现在“以德治国”的方略是一致的吗?二者有什么区别吗?提示:孟子的民本思想是其德治思想的社会政治依据,性善论是其德治思想的理论基础,仁政论是其德治思想的归宿,但孟子的德治思想与当代的以德治国又有根本区别,民本思想进步性表现在“民贵君轻”和对“天、神、鬼”观念的突破,因此它在历史上对统治阶级治国安邦起到极大的作用。孟子的民本思想及德治思想对今天贯彻以德治国的方略具有一定的启迪作用。今天的“以德治国”的方略可以说是对古人进步思想的延伸与发展。无论是什么时代,每一个当权者都应该善待百姓,因为只有百姓安,才能天下安,只有百姓富,才能天下兴。探究创新。解放前夕,国统区“反饥饿,反内战”大游行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让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让中国人民过上滋润而有尊严的生活,这是我的人生理想和追求,也是我们社会的共同理想。取消农业税党中央、国务院对减轻农民负担和推进农村税费改革工作历来十分重视。免除义务教育学杂费全国农村免除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杂费,国家对农村贫困家庭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并补助寄宿生生活费,农村1.5亿中小学生家庭经济负担普遍减轻。人聚则强,人散则弱。——清魏源民惟邦本,本固君宁。——《尚书》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杜甫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鲁迅众则得国,失众则失国。——《礼记﹒大学》爱民者强,不爱民者弱。——《荀子﹒议兵》【名言警句】民存则社稷存,民亡则社稷亡。——唐魏征爱民如身。——汉荀悦民者,天下之本。——宋苏轼课外作业:1、完成“创新设计”的练习2、任选一则,写一篇读后感,写出自己的体会理解。
本文标题:《民为贵》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49039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