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随着信息科技的不断发展,信息产业在商
SS6亚洲银行家SAS公司特约增刊随着信息科技的不断发展,信息产业在商业银行中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为了提高监督检查的深度、广度和力度,银行业在内部审计方面也完成了与信息科技的“完美结合”。迫切的需求目前看来,传统的审计手段已经难以达到银行业数据处理及时性和审计经验共享的目标。“过去,内部审计主要检查前一年甚至两年的业务,这种做法难以及时发现业务流程中存在的缺陷和隐患,有时候,损失已经形成一段时间了,审计才发现。”中国建设银行审计部副总经理杨军在某采访中说,“通过这个系统,我们把事后审计延迟时间尽可能前移。对一些核心业务系统,甚至可以做到在业务发生一天后立即进行审计。”中国建设银行审计部的金磐石副总经理建设银行实施非现场审计系统是出于业务与技术两方面的考虑。由于审计资源有限的矛盾日益突出,迫切需要审计业务的创新。首先,资产规模迅速增长、业务量急剧膨胀导致审计业务强度大大增加。新金融产品和服务的不断推出使审计业务日益复杂。另一方面,传统的审计线索也发生了重大变化。如帐务、管理数据的生成、存储等已由计算机处理,取代了传统的有形审计介质。IT技术在银行业的广泛应用为非现场审计的电子化运作提供了可能。在这样的需求背景下,某大型国有商业银行曾表示“我们急需一套工具,通过对相关业务数据进行分析,帮助确定审计工作的重点。这样,安排审计项目和做现场审计时能够更有针对性,可以把有限的审计资源最优化地配置到高风险的领域。”三个“开放”自2001年开始,该大型国有商业银行与SAS合作,陆续开发上线了内部审计分析型应用平台项目的一期和二期。审计数据逐渐从五日总账扩展为网点的日总账、贷款分户数据和存款分户数据。该银行希望通过电子化的解决方案,扩大审计的覆盖面,提高审计管理的科学性、规范性、及时性,并最终提升审计的质量和效率。但是商业银行内部审计业务思路的多变性、审计数据对象的多样性、海量数据的访问和安全访问控制等难题都对系统设计提出了非常大的挑战,要求系统建设具有良好的可扩展性和灵活性。在项目二期的建设中,该商业银行数据也正在面临从分布式向集中式获取的逐步转换过程。这要求新系统的建设在上收过程中既要满足旧系统,又要满足集中后新系统的要求。作为商业分析软件与服务的领导者,SAS针对该大型银行的核心需求提出了创新型的解决方案。不同于以往,SAS没有建立传统的报表系统,而是研发了面向银行内部审计的分析型应用平台。系统的主要功能模块包括数据调集、指标定义与生成、文体查找、风险评估、审计检测、数据查找等。创新审计新模式:某大型国有银行分析型审计平台应用案例SASSuplement_Iss9.indd605/05/20092:06:40AMSS7SAS公司特约增刊亚洲银行家“通过这个系统,我们把事后审计延迟时间尽可能前移。”项目的创新点集中体现在三个“开放”方面:首先是数据的开放。商业银行内部数据复杂,如来自业务系统、信贷系统、银行卡系统、管理系统等各不同部门,而且格式庞杂。分析型审计平台的开发充分考虑到该大型银行的特点,创建了畅通的数据获取渠道。并可支持各格式类型的数据,使审计人员能够便捷地调集数据,在统一的平台上进行整合分析。另一方面,系统还支持审计人员自行定义数据的结构。应用时只需要调整数据维护的结构文件。第二,分析型系统的指标是开放的。银行的各种审计算法和审计指标,如不良贷款率等都会不断变化。基于调集来的基础数据,分析型平台能够支持审计业务人员根据具体情况进行指标定义和运算,使系统能够自动的适应业务的变化。第三,为了满足不同审计人员的信息分析和访问需求,审计分析型应用平台的模型也是开放的。面对审计业务需求的不确定性,SAS的设计充分结合了商业银行内审的特点,融入了参数化的设计,通过审计步骤的不同组合来实现的。使系统能够具有较强的灵活性以适应审计数据不断变化、支撑审计人员思路的不断更新,并最终实现对被审计对象的风险评估。审计专家可以将审计模型保存在系统中,可以实现审计知识在全行内的集中和共享,保障了专家经验的积累和复用。这样,行内审计经验不足的人员和审计资料缺乏的分支机构都可以保证较高的审计水平。通过以上三方面,系统实现了数据的灵活开放和永久支持,实现了审计知识的集中和审计分析的集中。此外,在系统的管理方面,SAS的分析型审计平台提供了丰富的审计预警功能、处理逻辑等功能,为商业银行提供了一个全新的信息管理模式,实现统一的、集中式单点管理。通过应用系统新模式,该行已经在全行8个审计分部、38个一级分行和下属141个审计办事处建立起统一、灵活、强大的数据查询、统计和挖掘平台,并实现了各省分公司数据的整合,有力地支撑了非现场审计业务的开展。从项目一期到二期的上线,审计业务的参与更为广泛,延展了数据的深度。而系统的应用面也更加广泛,目前已发展成为全行统一的工作平台。分析型审计平台的启动和运营也为该行带来了显著的效果。系统上线八年以来,有效的改进了审计流程、提高了银行审计部门的生产力、节约了审计成本、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审计的人力投入。此分析型平台更得到了一致的肯定和赞誉,曾荣获“十五”科技攻关专题示范工程、科技进步一等奖等。不只是产品除了拥有一流的技术,SAS还提供了全套的客户服务。从项目一期开始之前,SAS就进入该国有大型商业银行进行调研,了解客户需求,进行系统设计、开发和测试上线。在项目上线之后,SAS不断与该行技术人员沟通,培养了一批技术和业务力量。SAS分析型审计平台的相关负责人介绍,SAS的服务可以说是一个“交钥匙”的过程。通过提供培训和技术指导,使银行自身具有系统修改和升级的能力,让客户具备这样的能力是项目的目的之一。随着数据量的增大,该银行今年还将启动系统三期的功能优化。通过可扩展高性能数据库服务器引擎提升系统性能,构建更大型的平台,满足应用广泛、人员多的需求。另一方面,该行还建立集中的元数据管理构架从而加强系统的可管理性,保障系统应用的安全性。SAS将继续提供技术支持和相关指导。我们相信,随着审计信息系统可操作性的不断增强,未来该国有商业银行审计信息化和数据规范化的进程将会不断完善。SASSuplement_Iss9.indd705/05/20092:06:40AMTAB_Chi_Iss9.indd2605/05/20092:17:40AMSS6亚洲银行家SAS公司特约增刊随着信息科技的不断发展,信息产业在商业银行中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为了提高监督检查的深度、广度和力度,银行业在内部审计方面也完成了与信息科技的“完美结合”。迫切的需求目前看来,传统的审计手段已经难以达到银行业数据处理及时性和审计经验共享的目标。“过去,内部审计主要检查前一年甚至两年的业务,这种做法难以及时发现业务流程中存在的缺陷和隐患,有时候,损失已经形成一段时间了,审计才发现。”中国建设银行审计部副总经理杨军在某采访中说,“通过这个系统,我们把事后审计延迟时间尽可能前移。对一些核心业务系统,甚至可以做到在业务发生一天后立即进行审计。”中国建设银行审计部的金磐石副总经理建设银行实施非现场审计系统是出于业务与技术两方面的考虑。由于审计资源有限的矛盾日益突出,迫切需要审计业务的创新。首先,资产规模迅速增长、业务量急剧膨胀导致审计业务强度大大增加。新金融产品和服务的不断推出使审计业务日益复杂。另一方面,传统的审计线索也发生了重大变化。如帐务、管理数据的生成、存储等已由计算机处理,取代了传统的有形审计介质。IT技术在银行业的广泛应用为非现场审计的电子化运作提供了可能。在这样的需求背景下,某大型国有商业银行曾表示“我们急需一套工具,通过对相关业务数据进行分析,帮助确定审计工作的重点。这样,安排审计项目和做现场审计时能够更有针对性,可以把有限的审计资源最优化地配置到高风险的领域。”三个“开放”自2001年开始,该大型国有商业银行与SAS合作,陆续开发上线了内部审计分析型应用平台项目的一期和二期。审计数据逐渐从五日总账扩展为网点的日总账、贷款分户数据和存款分户数据。该银行希望通过电子化的解决方案,扩大审计的覆盖面,提高审计管理的科学性、规范性、及时性,并最终提升审计的质量和效率。但是商业银行内部审计业务思路的多变性、审计数据对象的多样性、海量数据的访问和安全访问控制等难题都对系统设计提出了非常大的挑战,要求系统建设具有良好的可扩展性和灵活性。在项目二期的建设中,该商业银行数据也正在面临从分布式向集中式获取的逐步转换过程。这要求新系统的建设在上收过程中既要满足旧系统,又要满足集中后新系统的要求。作为商业分析软件与服务的领导者,SAS针对该大型银行的核心需求提出了创新型的解决方案。不同于以往,SAS没有建立传统的报表系统,而是研发了面向银行内部审计的分析型应用平台。系统的主要功能模块包括数据调集、指标定义与生成、文体查找、风险评估、审计检测、数据查找等。创新审计新模式:某大型国有银行分析型审计平台应用案例SASSuplement_Iss9.indd605/05/20092:06:40AMSS7SAS公司特约增刊亚洲银行家“通过这个系统,我们把事后审计延迟时间尽可能前移。”项目的创新点集中体现在三个“开放”方面:首先是数据的开放。商业银行内部数据复杂,如来自业务系统、信贷系统、银行卡系统、管理系统等各不同部门,而且格式庞杂。分析型审计平台的开发充分考虑到该大型银行的特点,创建了畅通的数据获取渠道。并可支持各格式类型的数据,使审计人员能够便捷地调集数据,在统一的平台上进行整合分析。另一方面,系统还支持审计人员自行定义数据的结构。应用时只需要调整数据维护的结构文件。第二,分析型系统的指标是开放的。银行的各种审计算法和审计指标,如不良贷款率等都会不断变化。基于调集来的基础数据,分析型平台能够支持审计业务人员根据具体情况进行指标定义和运算,使系统能够自动的适应业务的变化。第三,为了满足不同审计人员的信息分析和访问需求,审计分析型应用平台的模型也是开放的。面对审计业务需求的不确定性,SAS的设计充分结合了商业银行内审的特点,融入了参数化的设计,通过审计步骤的不同组合来实现的。使系统能够具有较强的灵活性以适应审计数据不断变化、支撑审计人员思路的不断更新,并最终实现对被审计对象的风险评估。审计专家可以将审计模型保存在系统中,可以实现审计知识在全行内的集中和共享,保障了专家经验的积累和复用。这样,行内审计经验不足的人员和审计资料缺乏的分支机构都可以保证较高的审计水平。通过以上三方面,系统实现了数据的灵活开放和永久支持,实现了审计知识的集中和审计分析的集中。此外,在系统的管理方面,SAS的分析型审计平台提供了丰富的审计预警功能、处理逻辑等功能,为商业银行提供了一个全新的信息管理模式,实现统一的、集中式单点管理。通过应用系统新模式,该行已经在全行8个审计分部、38个一级分行和下属141个审计办事处建立起统一、灵活、强大的数据查询、统计和挖掘平台,并实现了各省分公司数据的整合,有力地支撑了非现场审计业务的开展。从项目一期到二期的上线,审计业务的参与更为广泛,延展了数据的深度。而系统的应用面也更加广泛,目前已发展成为全行统一的工作平台。分析型审计平台的启动和运营也为该行带来了显著的效果。系统上线八年以来,有效的改进了审计流程、提高了银行审计部门的生产力、节约了审计成本、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审计的人力投入。此分析型平台更得到了一致的肯定和赞誉,曾荣获“十五”科技攻关专题示范工程、科技进步一等奖等。不只是产品除了拥有一流的技术,SAS还提供了全套的客户服务。从项目一期开始之前,SAS就进入该国有大型商业银行进行调研,了解客户需求,进行系统设计、开发和测试上线。在项目上线之后,SAS不断与该行技术人员沟通,培养了一批技术和业务力量。SAS分析型审计平台的相关负责人介绍,SAS的服务可以说是一个“交钥匙”的过程。通过提供培训和技术指导,使银行自身具有系统修改和升级的能力,让客户具备这样的能力是项目的目的之一。随着数据量的增大,该银行今年还将启动系统三期的功能优化。通过可扩展高性能数据库服务器引擎提升系统性能,构建更
本文标题:随着信息科技的不断发展,信息产业在商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4956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