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青岛农业大学发展战略规划(XXXX—XXXX年)
青岛农业大学发展战略规划(2011—2015年)一、“十一五”时期学校改革与发展的成就2011-04-0209:44:43来源:青岛农业大学作者:青岛农业大学“十二五”时期是我校保持良好发展势头,乘势而上,建设高水平教学研究型大学的战略机遇期。为了推进学校更好更快地发展,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山东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有关精神,适应国家和全省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结合学校实际,制定本规划。一、“十一五”时期学校改革与发展的成就“十一五”时期,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青岛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学校党委和行政带领广大师生员工,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勤奋务实,干事创业,加快发展,更改了校名,以优秀成绩通过了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综合办学实力和核心竞争力明显增强,为实现创建特色鲜明的高水平教学研究型大学目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1.明确了发展方向,进一步理清了办学思路学校党委解放思想、审时度势、抢抓机遇、锐意进取,通过组织办学指导思想、办学定位大讨论,形成了凝心聚力、共谋发展的浓厚氛围,对办学指导思想、办学定位、发展愿景和发展战略形成了广泛的共识,树立了以人为本、以教学为中心、以学科建设为主线、以师资队伍建设为关键和质量立校、科研强校、人才兴校的办学理念,确立了建设高水平教学研究型大学的发展目标,确定了五个着力和抓内涵、建机制、增活力、上水平的发展思路。2.学科专业结构不断优化,整体水平大幅度提高学校坚持以学科建设为主线,主动适应山东省和青岛市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进行了学科重组和学院建制调整,加强了学科专业的交叉融合。硕士学位点数量快速增长,学科结构更加合理。新增了11个一级学科硕士点,31个二级学科硕士点和2个专业学位点,农业推广硕士学位点领域增加到10个。增设了法学学科门类的专业,学科门类增加到8个,本科专业数达到58个。3个专业获批国家级专业建设点,8个专业获批省级特色(品牌)专业。学科发展平台建设取得突破,5个学科被列为省级(强化)重点建设学科,2个实验室被列为山东省重点实验室,3个实验室被列为省高校重点建设实验室,2个实验室被列为青岛市重点实验室,成立了山东省小黑牛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山东省肉类食品质量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深化,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学校坚持以教学为中心,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修订完善了人才培养方案,形成了大类招生基础上的“3-2-2”人才培养体系。实施了弹性学制,建立健全了学分制教学管理模式,修订和完善了教学规章制度,建立了全面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立了网络化教学管理系统,促进了优质教学资源共享。组织实施了教学质量工程,促进了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19项教学改革课题获得省级立项,5门课程被评为省级精品课程,9项教学改革成果获省级奖励,5名教师被评为省级教学名师,3个教学团队被评为省级优秀教学团队。加强了教学条件建设,强化了物理实验室、电工电子实验室等13个实验室的建设,建成校内实践教学基地20个,校外教学科研基地159个。开办了全国高校第一所合作社学院,实施了双专业、双学位教育和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提高,毕业生就业率和本科生考取研究生的比率保持了较高水平。4.科研环境得到改善,科技创新和服务能力明显增强学校坚持科研强校战略,走产学研相结合的道路。组建了一批校级、省市级和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研发基地和中外合作研究机构。完善了科研管理与奖励制度。获得纵向自然科学类课题409项,包括863、973、国家支撑计划以及转基因重大专项等国家主要科研计划课题,项目经费达2.19亿元。文科类科研立项达到160项,项目总经费达到357万元。全校教职工发表学术论文8724篇,SCI、EI、ISTP三大检索收录论文数量大幅增长;出版专著和教材173部。获得国家级科技奖励2项、省部级科技奖励26项、国家植物新品种权2项、省级审定作物新品种18个。与青岛市签署了全面战略合作意向书,与胶南市、城阳区等地方政府签署了现代农业产学研合作共建协议,在胶州建立了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与青岛市五所高校联合建立了青岛市国家大学科技园,在利津县建立了青岛农业大学黄河三角洲盐碱地改良及生态农业试验工作站,在垦利县建立“青岛农业大学现代渔业研究中心”。与近百家企事业单位签署了合作协议,自然科学类横向课题经费增长迅速,达到860万元。科技成果转让总金额达到2162万元,面向全国培养培训科技人才达5万余人次,产生了较高的经济和社会效益。5.人才引进和培养卓有成效,教师队伍结构和整体素质得到明显改善学校将教师队伍建设作为重中之重,建立了教师队伍建设联席会议制度,成立了教师队伍建设指导委员会,出台了人才引进暂行办法,实施了1361人才工程。鼓励教师在职攻读硕士或博士学位,专任教师中具有硕士、博士学位的比例分别达到80.3%与28.3%。鼓励教师参与国际国内交流与合作,一批教师获得省优秀骨干教师国际合作培养项目和国内访学项目资助。提高了人才引进标准,注重优化人才队伍学缘结构,从100多所重点高校和科研院所引进了344位教师和科研人员,其中具有海外学习背景的45人。形成了由泰山学者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山东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等组成的高层次学术人才群体。有些学科领域已经形成了稳定的高水平学术团队。6.全面加强学生工作,学生管理与服务水平不断提高学校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科学发展、依法管理的学生工作理念,确立了一二三四五的学生工作总体思路,构建了五四五学生工作新模式。加强辅导员、班主任和学生干部队伍建设,建立了一支专兼结合、素质优良、责任心强的学生工作队伍。开展了类型多样、内容丰富的主题教育活动,不断拓宽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渠道,建立了网上网下工作联动机制。举办大学生科技文化艺术节等形式多样的校园文化活动,形成了资助育人、心理关爱育人、就业创业指导育人的学生工作品牌。积极开展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建立了校外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21处、学士后流动站17处、大学生就业创业见习基地7处。建立了学生舆情快速反应机制,制定了危机事件应急处置预案,与社会专业机构联合构建了心理危机干预绿色通道。7.积极推动开放办学,国际交流与合作得到进一步加强积极主动地加强对外联系,努力开拓国际化办学空间。与17个国家的58所高校和科研机构建立了友好关系,与30多所国外高校和科研机构签署了交流合作协议36项,执行国际交流项目40余个。派遣240多人次赴美、日等22个国家和地区的高校与研究机构访问考察和参加国际学术会议,举办国际学术报告100多场次,接待美、韩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50多个高校和科研机构代表团来访人数达600多人次。新增中外合作办学专业2个,与美、法等国多所大学开展了学生交流活动。举办国际留学教育,接收国外留学生150余人。8.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学校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学校高度重视党建工作,大力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改革干部选任机制,不断完善公开选拔、竞争上岗的选人用人制度,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完善了干部考核监督机制,对全校处级领导班子和处级科级干部进行了全面考核,注重在重大事件和重要工作中跟踪考察干部。加强干部教育培训,举办多种类型的培训班和专题讲座,选派19名青年干部教师到地方挂职锻炼。鼓励干部在职提高学历学位水平,处级干部中具有研究生学历和硕士以上学位人数的比例达到55.4%。及时调整党总支和党支部设置,有效地发挥了基层党组织的政治核心和战斗堡垒作用。树立管理就是服务的理念,不断改进行政工作作风,提高行政管理工作效率和质量。推行了精细化管理改革,切实保证管理制度科学化、日常管理系统化、过程管理精细化、常规工作方案化。9.制度建设成效显著,大学文化建设工程全面展开学校坚持依法治校,组织开展了规章制度的废改立工作,制订、修订规章制度150多个,完善了制度体系,有效推进了管理的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建立了学院党政联席会议制度,成立了学院教授委员会,健全了民主科学的决策机制。制定了基层党组织工作条例和基层党支部工作细则,加强了基层党组织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建设。制定了《反腐倡廉建设实施办法》等系列规章制度,廉政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全面启动了大学文化建设工程,凝练并倡导了莱农精神,确定了校标、校训、校风主题词等文化元素,设计和建设了形象识别系统,统一了校园标识,提高了师生员工的认同感,增强了发展的软实力。10.大力加强基础条件建设,有效保障了各项事业持续快速发展学校从长远着眼,从基础着手,积极筹集建设资金和资源,完善了校园建设规划,完成了文体馆、文经楼以及教工住宅、西苑区学生宿舍、食堂、大学生活动中心及相关配套设施建设。青岛校区占地面积达到了2160.2亩,新增建筑面积28万㎡。新增了文科图书馆,图书馆面积达到3.5万㎡,建成了信息服务系统,加强了文献信息资源建设,满足教学科研需要。构建了信息化应用系统平台、校园无线网络系统、校园一卡通系统,完善了校园网络管理平台,形成了数字化校园的基础框架。依托学校优势,整合社会资源,成功创办了海都学院,使莱阳校区的办学资源得到充分利用。海都学院管理体制不断完善,办学规模不断扩大,人才培养质量和办学效益不断提高。大力加强和谐校园、节约型校园和平安校园建设,着力解决事关教职工切身利益的民生问题,特别是教职工住房问题得到了圆满解决,为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师生员工生活提供了可靠的保障。二、学校改革与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十二五”时期是国家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攻坚时期,也是转变高等教育发展方式、全面提升高等教育质量、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关键时期。未来五年,学校发展依然面临着难得的历史机遇。与此同时,由于一些主客观原因,学校发展也面临着一些不可回避的困难和挑战。(一)学校改革与发展面临的机遇1.国家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推进农业现代化的机遇“十二五”时期,国家将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加快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推进农业现代化,实现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建设人力资源强国要求高等学校全面提高办学水平和办学质量。我校拥有较好的办学基础和条件,只要积极转变发展方式,跟上国家和社会改革发展步伐,切实提高发展效率和质量,就能在国家经济社会平稳快速发展中发挥重要的作用,从而巩固和提升学校的社会地位。2.山东省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机遇山东省是全国沿海经济大省,山东半岛已经成为全国综合经济实力突出、自然环境优美、城镇特色比较鲜明的城市密集区之一。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和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两大国家战略的实施,必将加速推进全面小康社会和经济文化强省建设。在全省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两大国家战略实施过程中,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我校地处两大战略核心区,能够在科技创新和人力资源开发等方面大有作为,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发挥更大的促进作用。3.建设高等教育强国和高等教育强省的机遇未来10年是建设高等教育强国和高等教育强省的重要时期,山东省将继续保持高等教育快速发展的势头,进一步提高高等教育规模和毛入学率,着重提高高等学校的办学水平,重点建设一批特色名校,建立类别清晰、特色鲜明的高等教育体系。我校在山东省本科院校中具有较为明显的特色与对比优势,拥有较好的学科基础和较强的办学实力,具有向特色名校进军的发展潜力。4.青岛市区位优势带来的机遇青岛市是我国重要的沿海开放城市,处于山东省经济发展的龙头地位,是极具发展潜力的国际化城市,综合创新能力强,新兴产业发展迅速,发展态势强劲,海陆空交通便捷,气候宜人,环境优美,区位竞争优势极为显著。这为学校进一步实施开放化、国际化办学,吸引国内外高层次人才,加强国内外交流与合作,提升学科专业水平,增强和扩大学术影响力,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二)学校改革与发展面临的困难和挑战1.教职员工的
本文标题:青岛农业大学发展战略规划(XXXX—XXXX年)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4969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