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旅游娱乐 > 明月湾旅游规划文本(修改插图)
苏州市明月湾景区发展规划提升策划方案一、区位分析1.地理位置:明月湾古村位于太湖西山岛南端,现属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太湖国家旅游度假区)西山镇石公行政村,在著名景点石公山以西两公里处的大明湾自然村。2.自然环境:苏州西山属于北亚热带气候,四季分明、温暖湿润、雨量充沛、日照充足、无霜期长,加上太湖水体调节作用,极宜农作物生长。年平均气温15.9℃,年平均降水量1129.9mm,年日照时间2176小时,无霜期244天,全岛80%的山地覆盖着森林,林木覆盖率68%,其中38%是经济林,高于发达国家水平。大气、土壤质量属国家一级,水质保持二级标准。西山是全国著名的柑橘、白果、枇杷、杨梅、茶叶等产品的重要产地,优势天然的淡水鱼场。各类水产近百种,年水产总量1000吨,有“太湖三宝”(银鱼、白鱼、白虾)、太湖莼菜、大闸蟹、鳗、蚌等。3.历史影响:因2500多年前的春秋时期,吴王夫差携美女西施在此共赏明月而得名明月湾。相传明月湾早在春秋时已形成村落,居民多数为沦为奴隶的越国俘虏,吴人只占少数,他们除了靠生产养活自己和头人外,还要为吴王与西施来此游憩提供饮食和服务。村后石排山上至今仍保留着西施当年洗妆的画眉泉遗址。此后随着人口的增多,村庄也有相应的扩展,至唐宋时期,明月湾基本形成了状若棋盘的山村格局。清乾隆年间,明月湾达到了鼎盛,修建了大批精美的宅第,以及祠堂、石板街、河埠、码头等公用建筑。这种完善的村庄格局,一直延续到现在,并以其独特而完整的古村风貌而倍受世人的关注。明月湾在清代属吴县第三十五都(洞庭乡)。民国期间先后划归西山区的梧巷乡、汇里乡、消夏乡和大夏镇。解放初先后划归西山区的明汇乡和石公乡(小乡),公社化后划归石公公社(乡)明湾大队(村),1987年西山3乡合并建镇,明月湾属西山镇明湾行政村,2003年并村划归石公行政村。4.社会文化与经济模式明月湾现存古村面积约9公顷,各类清代建筑近百幢,有常住居民四百余名,多为靠种植花果、碧螺春和兼太湖捕捞、养殖为生的农民,以金、邓、秦、黄、吴姓为多,为南宋隐退贵族繁衍的后裔。明月湾现存的房屋,多数建于清乾隆年间,居民们靠外出经商和种植花果致富,营建了礼和堂、礼耕堂、瞻瑞堂、瞻禄堂、汉三房、薛家厅、金家厅、邓家祠堂、吴家祠堂、黄家祠堂、秦家祠堂等高档房屋。这些宅第和祠堂,有精致典雅的砖雕、木雕、石雕,有的还有华丽的苏式彩绘。明月湾村口沿河有古香樟一株,高25米,胸径2米,寿已千年,仍十分茂盛。河上明月桥,亦为清代花岗石建筑,桥身平直轻巧,仍是过河的主要通道。明月湾历史悠久,风景秀丽,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士的向往之地。白居易、皮日休、陆龟蒙、释皎然、刘长卿、贾岛、黄庭坚、吴存、高启、王世贞、王世懋、沈德潜等著名文人,都留下了赞美明月湾的诗文。二、资源价值1.太湖大道的建成使得上海,浙江,苏南苏北地区的游客更乐意来到西山旅游。2.隶属于西山景区,与其共享客源量,可以打造一条龙式的游览路线。3.明月湾位于长三角地区的苏州市内,因此交通便利,为该地的旅游发展提供了必要的条件。且在当今消费转型的大背景下,凭着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和当地政府的大力保护和生态开发战略支持,明月湾有着美好的旅游规划前景。明月湾的另一大特色为农家乐活动,充分利用明月湾的农产品特色发展旅游产业链,深化旅游资源。4.村子内有大量的历史古迹遗存,虽然大多建筑经过翻修,但其历史意义仍不可忽略。千年古樟树可以说是村子的标志,1200年的树龄见证了明月湾的大起大落,作为旅游价值而言,它是见证过去见证未来的象征,可以作为一棵许愿树而存在,游客们在树下许下自己的心愿,让这棵千年的奇迹帮他们见证。5.敦伦堂、和礼合堂分别是村里的古史馆,民俗馆和古玩馆,前来游玩的游客们在一片雕梁画栋中了解历史,信步所到之处仿佛是一个个低声诉说故事的老者,岂不快哉。6.黄氏宗祠、裕耕堂跟邓氏宗祠是村里大姓之家邓家原本的住宅,明月湾中4大姓氏曾经的辉煌可以让游客们在这些建筑中找到。除此之外还有个历史悠久,深入太湖的古码头,那曾是村中人外出打渔的重要场所,也是大诗人白居易踏入古村的第一站。7.明月湾不仅有古建筑、古文化、古生物、同时还有湖光山色,兼具美学价值、历史文化价值等,有一定的开发潜力。但资源有限,导致旅游产品比较单一,依靠目前仅有的资源价值并没有创造足够的经济效应。因此,应在现有资源上进行创新开发,乡村休闲产品、生活文化休闲产品、夜间休闲产品、滨水休闲产品亟待开发。8.民居文化建设有两个显著特点:一是不可逆性,一旦破坏就无法恢复;二是社会性,民居文化建设是一个全村共同的行为,如果没有一个统一规则,在空间上就难以协调,总体上去加以保护,个性、特色就将失去。突出地方特色,讲究的是原汁原味、古朴古韵。在旅游发展过程中,增添的设施、建筑一定要赖以吸引人的原有资源特色相协调。如根据明月古村村的情况,可发掘如“西施文化”在旅游纪念品方面,除了传统的鹅毛扇、孔明锁以外,可以大力做好画眉方面的文章。可以搞相关市场等等,把建筑文化、饮食文化、节庆文化、家族祭祀活动、西施文化等结合起来。挖掘地方特色文化,丰富和创新古村落的旅游资源,提高旅游价值与吸引力。三、明月湾所存在的问题明月湾不仅有古建筑、古文化、古生物、同时还有湖光山色,兼具美学价值、历史文化价值等,有一定的开发潜力。但资源有限,导致旅游产品比较单一,依靠目前仅有的资源价值并没有创造足够的经济效应。古建筑的存在带动了明月湾古村落旅游业的发展,旅游事业的发展也使古建筑重获新生。1.但从生态学角度来看,一旦古村落的旅游形成规模,大量游人涌入,必然带来环境容量的冲突,交通拥挤、生活垃圾、环境污染,给古建筑带来毁损的隐患。2.除了建筑资源的开发,也更加应该开发更多的景区资源,比如餐饮,明月湾的餐饮主要是农家乐,没有形成一个行之有效的体系。现如今古村内部开发现状来看,是没有正式化的可供游客休憩的地点,所以,在入口处设置一个游客休憩站一方面不会破坏古村内部的景致与原始格局,另一方面也提升了景区自身的服务质量。3.明月湾如今的旅游开发尚未完善,村民数量也逐年减少,当地自然和人文景点都不足以成功的开发旅游市场,要想促进明月湾的旅游发展,实现开发目标,需要在生态保护和古文物保护的基础上,加大旅游市场的开发,增加新的景点。四、明月湾总体开发现状:明月湾的本体坐落在一处相对平坦的山坳中,形成南北相互平行的主街道,这两条街道均为东西走向,北街约为260米,南街约长160米,两条街道设有南北向的小巷,与主街垂直交叉后直通山坡,形成井字形布局。明月湾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弯弯伸入太湖的古码头,高高的古樟树,如伞似盖,已逾千年,是古村的标志;明月湾是农村乡土信仰的实物例证;多出宗祠建筑,是古村多家姓氏和睦相处、世代相承的文化载体;敦伦堂、礼和堂等多出明清宅第。是村民居住生活的真实记录。黄氏宗祠:黄氏宗祠位于明月湾古村中部,始建于清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沿着石板街就能看见黄氏宗祠。分为前后两进,坐北朝南,占地930平方米,其门厅、享堂等主要建筑均为原构.。邓氏祠堂始建于清乾隆十年(1745年)。原建筑大部分会与上世纪70年代,仅存照壁、门楼及厅堂一直。进入明月湾古村,得先进入西山景区,就只有一个太湖大桥能够进出,交通方面还是很不方便的。西山景区中景点较多,与周边的旅游集散地还是有比较密切的联系的。它滨临太湖,与主要景区的联系缺乏较多沟通。黄氏宗祠是在2004整修的,虽然没看到以前的模样,但觉得现在的整修还是比较完善的。它的保存还是比较完好的,它的门厅、享堂都是原构,但其它部件已经毁坏。外观维修保护并且定期维护修缮,没有改变内部结构。金庭镇政府已经针对宗祠现有情况展开保护措施,这个保护措施还是考虑比较完善的,针对性的做出了一系列措施。景点实行凭票进入,整个景点是一个整体,开发者对它的开发还没有达到最大化,到访者多为近距离、自发性的游览,而无相关部门管理造成生活影响环境质量,相关规划在进行中。古码头:古码头原建筑已破坏,1756年由村民集资重建,全长58米,宽4.6米,用256快花岗岩条石铺成,气势磅礴,至今仍在村民买卖鱼虾、晾晒补网和装卸货物等日常生活中起着作用。并未有其他的开发设施开发现状。古樟树:一直以来,古樟树都受到村民的细心保护,树周围设立围栏避免游人抚摸拉扯,且树旁是一条来源于太湖的河流,古樟傍水而居,景色组合十分良好。古樟所在村落已经开发成旅游景区,游人络绎不绝,古樟的千年历史为村庄提供了许多的潜在旅游资源。裕耕堂:相对来说,裕耕堂被保护的十分完整,里面的砖雕门楼、木雕、廊栏等还是保持着原先的模样。在建筑里面还是有管理人员负责看管和保护里面的设施,但是一些没有设置围栏的地方可能会由于游客的过失而导致部分保护物品遭到破坏。开发的的设施比较完善,但是进出入的地方不是特别的规整。石板街:不同于明月湾的老宅及其他多出古建筑,石板街没有明显的损害,至今古风犹存。但当前由于经济发展滞后和村民保护意识的欠缺,该单体正缓慢地走向没落和衰亡。因此为了在旅游业飞速发达的背景下保持古村落整体的地域特色,对石板街的保护必不可少,首先要减少青年人口外流带来的影响,这需要政府提供相应福利政策,其次村民需要合理的对老房进行改造,尽量将老房改造带来的破坏降至最低,政府还需加强当地基础设施的建设,强化当地村民的保护意识。由于该单体特殊的性质,分布于整个景区,自身的观赏价值,加上游客才在脚下所能感受到的浓厚历史文化气息,可以说是完全开发。西施画眉泉:位于位于明月古村南侧丘陵,位置相较于景区其他景点较为静谧偏僻。因其地理位置相较其他单体较为偏僻,保护措施较为简陋,缺乏相关护栏以及单体说明。五、旅游资源评价明月湾三面群山环绕,登山俯瞰,其本体坐落在一处相对平坦的山坳中,形成南北相互平行的主街道,这两条街道均为东西走向,北街约为260米,南街约长160米,两条街道设有南北向的小巷,与主街垂直交叉后直通山坡,形成井字形布局。明月湾自唐朝就已形成,清乾隆年间,明月湾达到了鼎盛,修建了大批精美的宅第,以及祠堂、石板街、河埠、码头(古码头)等公用建筑。这种完善的村庄格局,一直延续到现在,并以其独特而完整的古村风貌而倍受世人的关注。明月湾现存的房屋,多数是建于这个时期。这些宅第和祠堂,有精致典雅的砖雕、木雕、石雕,还有华丽的苏式彩绘。明月湾现存的古建筑单体,总体来说在体量大小和装饰精细程度方面,不及西山东村、堂里、湾里的古建筑,但数量更多,分布较集中,并绕以长达一千多米的石板街,更能体现江南古村的原始风貌。明月湾村口沿河有古香樟一株,高25米,胸径2米,寿已千年,仍十分茂盛。河上明月桥,亦为清代花岗石建筑,桥身平直轻巧,至今仍是村民过河的主要通道。它们也是古村稀有的四星级旅游资源单体。村中有着悠长历史,资源等级较高的有樟树,码头,画眉泉以及各个样式的祠堂古建。作为当地居民聚居的村落,明月湾中的建筑绝大部分为民居,此外还有很多的宗祠建筑,属于集合型旅游资源单体,如黄氏宗祠、邓氏宗祠、裕耕堂、礼和堂等。祠堂建筑与民居相仿,通进深亦为三进,建筑面阔大多也为三间。稍有不同的大门被置于中路的轴线上,且用形制较高的将军门样式,且用八字照镜。画眉泉是村中有着悠久历史和美丽传说的历史遗迹,画眉泉位于古村石牌山山腰,也被称为画眉池,四周用黄石堆砌,山泉渗入,积水成池。泉水清澈如镜,常年不枯。传说夫差和西施到这里赏过月,西施把池面当镜子,画眉梳妆,于是人们把这里叫做画眉泉。泉旁原有石凳石桌,传说是西施的梳妆台,可惜已不复存在。村中另一著名的的景点就是古码头,它原系明月湾与外界沟通的主要水上通道,明月湾人商贸湘楚,也于此挥手告别。码头的始建年代已无从考证,清乾隆二十一年(1756),因“湾中旧堤及两岸塘埠且就倾圮”,村民集资重建。码头全长58米,宽4.6米,用256块花岗岩条石铺成,颇具气势,依稀可见当年舟楫往来盛况。明月湾古码头建成至今已三百余年,仍在发挥作用,鱼虾买卖,晾网补网,装货卸货,每天忙忙碌碌。从码头上面的石缝中钻出的两棵小树,也已长得有合抱粗,成了系船带缆和晾补渔网的天然工具。明月湾虽只是
本文标题:明月湾旅游规划文本(修改插图)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49718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