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3.1科学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第三章声音的世界第一节科学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一、导入新课在这个充满声音的世界中,针对这些声音,你有什么想知道的呢?探究一:声音的产生1.做一做:同学们行动起来,让下列物体发出声音,并观察、思考:这些发声体有什么共同的特征?纸条,橡皮筋,直尺,二、合作探究发声体的共同特征是:都在振动由此得出: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2.想一想: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吗?事实是这样的,只是很多时候,振动很微小,不能直接观察到。下面我们通过实验来探究:敲击音叉,音叉发出声音,你能看见音叉的振动吗?将正在发声的音叉放入水中,同学们观察现象溅起水花说明:正在发声的音叉也在振动科学研究的方法:转换法3.思考:怎样能使音叉停止发声呢?由此我们知道:物体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说出你的方法:用手握住音叉就不能听到音叉发出的声音了。原因分析:用手握住音叉,音叉振动停止,发声就随之停止了。探究二.声音的传播1.思考::同学们是如何听到老师讲课的声音?声带振动产生声音-------空气--------同学们的耳朵小结:空气能传播声音。科学家们经过大量的实验发现:气体都能传播声音。2.演示:把播放音乐的芯片用塑料纸包好放到水中,引导学生观察、思考:(1)放到水中后还能听到声音吗?(2)该实验说明什么问题?能听到水能传播声音。科学家们经过大量的实验发现:液体都能传播声音。3.同桌互动:甲同学在教室外轻轻敲击墙面,乙同学在教室内将耳朵贴近墙面,数敲击的次数。(1)敲击声通过什么传到了乙同学耳朵中的?(2)该实验说明什么问题?墙面墙壁能传播声音。科学家们经过大量的实验发现:固体都能传播声音。4.演示实验同学们观察、分析并解答:在玻璃筒内放一个音乐芯片,当玻璃钟罩内有空气时能听到音乐,说明声音可以在__________中传播;然后用抽气机抽取钟罩内的空气,罩内的空气变少,音乐声音变__________。由此猜想:如果钟罩内的空气完全抽出来,就_______听到声音?这说明什么问题?真空不能传播声音,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空气小不能三、自主学习:自学教材37-38页内容,思考下面问题:1.声音在介质中是以________的形式传播的,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是_____,一般情况下在____中传播速度较快,在____中传播速度较慢。2.常温下,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______。3.什么是回声?有哪些应用?声波不同固体气体340m/s思考:利用回声,怎样测量海底的深度?(已知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是v海)利用秒表测出声音从水面发出到听到回声的时间t0,利用公式s=vt=1/2v海t0计算即可。议一议:怎样测量海底深度?利用秒表测出声音从水面发出到听到回声所用的时间t0,利用公式s=vt=1/2v海t0计算即可。四、归纳总结你有哪些收获?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3.通常情况下,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4.利用回声可以测量距离。5.科学研究的方法(1)转换法(2)实验加推理1.(2017河南中考)我们生活在声音的世界里,声音是由物体的________产生的,以________的形式在介质中传播。2.声音可以在一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些介质中传播,在__________不能传播。3.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是_________。常温下,空气中的声速是__________。五、达标检测振动声波固体液体气体真空340m/s不同5.铁道游击队员为了较快听见远处的火车声,将耳朵贴在铁轨上,这样做包含什么科学道理?4.水上芭蕾舞选手的头部潜入泳池中时,仍能随音乐起舞,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声音在固体中的传播速度比气体中快。声音能在液体中传播六、布置作业1.教材38面3、4、5填在课本上,1、2、6做在作业本上。2.课外实践利用两个一次性纸杯(或易拉罐)、细棉线,自制课本图3-9所示“土电话”,同学之间交流、体验。
本文标题:沪科版八年级物理《3.1科学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50014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