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公司方案 > 钢铁金相图谱阅读笔记
一、钢铁典型金相组织1.P1-P382.调质后的几种形态:150℃-250℃回火马氏体:α相内分布薄片状碳化物350℃-500℃回火屈/托氏体:片状/板状α+细粒状渗碳体500℃-650℃回火索氏体:等轴铁素体+细粒状渗碳体二、钢铁金相实验技术1.抛光:(1)首先粗抛,后细抛;(2)压力适中,大了发生热变形,小了浪费时间;(3)抛光时试样逆着抛光盘转动而动,同时从盘边到中心往复;(4)不断添加磨料和润滑液;(5)湿润度适中。2.化学浸蚀(1)单相:化学溶解;两/多相:电化学溶解(2)金属原子溶解多沿密度最大晶面进行,浸蚀后晶面发生倾转,晶粒显示明暗不同3.金属材料的组织分析(1)组织中相的相对量、形状、大小、分布是重要内容。(2)影响组织变化的条件:合金成分,工艺条件(如冷却速度)。(3)如何进行组织分析:①弄清合金成分;②查相应的合金系相图,判断平衡态合金相及相对量;③了解工艺过程;④了解截取部位,取样方法,磨面方向,试样的制备及显微组织显示方法;⑤显微镜下,先低倍看全貌,再高倍看细节,再用特殊方法进一步确定合金相,先做相鉴定,后做定量测试。(4)相鉴定:光学金相,衍射方法,电子探针定量分析:自动图像分析仪4.单相多晶体等轴晶粒组织显示为多边形晶粒。工业纯铁1200℃高温加热缓冷,间隙原子偏聚在小角度内表面形成亚晶粒(若淬火则浸蚀不出亚晶界)。5.冷变形后及再结晶后组织(1)滑移带的观察;(2)形变孪晶的观察;(3)形变量不同的显微组织:晶粒不断伸长→纤维组织;(4)两相金属材料形变后:第二相①少、软:随基体相延伸;②少、颗粒、脆:颗粒沿主变形方向成串分布;③片状:基体有碎裂第二相(5)吕德斯带:多晶粒协调形变而成的宏观带,不同于微观的滑移带;(6)区别再结晶与未再结晶主要看晶粒大小、形状和亮暗。6.热加工变形后的组织(1)理想组织:单相组织是大小均匀的等轴晶粒,复相组织是均匀等轴晶粒基体上均匀分布着第二相或组织组成物。(2)带状组织:铸锭经热加工,柱状晶和粗大等轴晶消失,枝晶偏析减少,但区域偏析不能消除,因此,残存的枝晶偏析、夹杂、复相组织第二相,都沿着变形方向伸长,再结晶也不能改变其分布,形成宏观的流线组织和微观的带状组织。7.固态相变后的显微组织(1)魏氏组织→正火可消除亚共析钢,高温形成粗大奥氏体晶粒,空冷时,先共析铁素体,除沿晶界析出外,还有一部分从晶界伸向晶粒内部或在内部独自析出,称为铁素体魏氏组织,同样的,过共析钢中也可出现渗碳体魏氏组织。(2)碳钢马氏体组织①板条(位错)马氏体:低碳,宽度多为0.2微米,显微镜下看到的是板条马氏体束河束群;②片状马氏体:高碳,透镜片状,往往与残余奥氏体共存(3)脱溶分解的组织(沉淀)从过饱和固溶体中析出第二相或形成亚稳过渡相合偏聚区,可以发生在冷却过程中,也可以发生在淬火后再加热过程。8.定量金相→体视学为基础(1)范畴:晶粒大小,各相组织相对量,界面曲率,位错密度,第二相粒子尺寸及分布。(2)符号:P、L、A、S、V、N,分别代表点、线、面、曲面积、体积、个数。采用比值描述,如测量对象个数测量用的面积(3)晶粒大小平均截线长:其中LT为总长晶粒平均面积:晶粒度:n为100x时1平方英寸晶粒个数,(4)分散分布第二相粒子平均自由程:粒子平均距离:平均截线长:形状因子:Lc为粒子平均周长(5)片层状组织片层间平均距离:t0为空间两片层中心间真实距离,由体视学得平均自由程:片层内界面比例:(6)界面曲率:三、碳素钢1.板条马氏体形成温度较高,在形成过程中常有碳化物析出,即产生自回火现象,所以易受侵蚀,呈现较深颜色。四、特殊钢钢中常见金相组织介绍P5451.片状珠光体(P):渗碳体12%+铁素体88%,机械混合物,渗碳体呈窄条,铁素体呈宽条。珠光体→索氏体→屈氏体,片层间距不断减小。2.球状珠光体:渗碳体呈球粒状分布在铁素体基体上。通过球化退火,片状珠光体→球状珠光体。3.奥氏体:奥氏体呈规则多边形,奥氏体钢中有孪晶或滑移线,晶界较为平直,淬火钢中残余奥氏体在马氏体针状的空隙处,颜色浅黄发亮。4.铁素体,快冷呈针状,慢冷呈块状或沿晶界析出。5.渗碳体:颜色白亮,退火呈珠光色。一次渗碳体:块状,角不尖锐;共晶渗碳体呈骨骼状,破碎后呈多角形块状;二次渗碳体:可呈网状,带状,针状,共析渗碳体呈片状,退火后呈球状、点状;一次渗碳体多在树枝晶间处;二次渗碳体可在晶粒内,晶界处;三次渗碳体析出到二次渗碳体或者晶界处。6.无碳贝氏体:在奥氏体晶界成核,平行的铁素体板条呈束状分布,其内基本无碳,形似魏氏组织,铁素体针片间为珠光体或马氏体。7.上贝氏体(上B):含碳过饱和的针状铁素体和渗碳体混合物,渗碳体在铁素体针之间,以晶界为对称轴,呈羽毛状。在晶界处形成,经晶内长大,不穿晶。8.下贝氏体(下B):在针片状铁素体上分布着很细的碳化物片,碳化物片与铁素体夹角为55°-66°。与回火马氏体不易区分,主要区别:马氏体有层次,下贝氏体颜色一致,无层次;下B碳化物质点较粗,易受侵蚀变黑,回火马氏体颜色较浅,不易受侵蚀。9.粒状贝氏体(粒B):大块铁素体包含一些渗碳体颗粒和小岛状组织。10.马氏体(M):低碳马氏体又称板条马氏体,形似薄木条,平行排列于一个晶面上;高碳奥氏体形成片状马氏体,也称针状马氏体,形成的第一片马氏体往往比较粗大,后形成马氏体受到限制,较小,片状马氏体间未转变的奥氏体称为残余奥氏体。11.回火马氏体:过饱和碳以高度弥散渗碳体和碳化物形式从马氏体内部析出,造成大量相界,易受侵蚀,呈黑色。12.回火屈氏体:铁素体和渗碳体混合物,渗碳体呈细粒状分布,马氏体针方向明显,颜色暗黑。13.回火索氏体:也是铁素体和渗碳体的混合物,其渗碳体比回火屈氏体的粗大。14.魏氏组织:针状铁素体或者渗碳体呈方向性分布在珠光体上的组织。15.莱氏体:常温下为珠光体和渗碳体的混合物,外形呈骨骼状,渗碳体多联结,呈大角网状。五、断口分析1.韧性断口(1)典型杯锥状断口,中心区为杯部,F具有纤维状特征,为韧性断口的宏观形貌,S区为锥部断口,与主应力方向成45°角,又称剪切唇。F为等轴装韧窝,微孔聚集并长大发生断裂;S区为在剪切应力下快速断裂,呈方向性拉长韧窝。(2)蛇形滑移:韧性断裂一种特征,当材料沿滑移面断裂,产生这种花样,通常在大的铁素体晶粒中容易观察到。(3)韧窝形成机理:由空穴长大分离而形成的微坑,夹杂物和第二相质点常为空穴的成核点,故韧窝底部产能看见这种质点。(4)沿晶韧性断裂:韧性指标差,过热引起晶粒粗大与偏聚导致。FS(5)放射剪切:纤维区形状“火山口”,放射区形似菊花瓣状,周围一圈为剪切唇的断口。(6)放射纤维。2.解理断口是金属/合金沿某些严格结晶学平面发生开裂的现象,通常出现在bcc,hcp金属中,应力腐蚀状态下fcc金属也有发生。(1)人字纹花样:常出现在板材断口,人字头部指向裂纹源。(2)这是一种穿晶脆性断裂。(3)微观形貌特征:河流状花纹;舌状花样;瓦纳线;鱼骨状花样(中间解理面{100}100,两侧分别是{100}110和{112}110)。(4)bcc金属解理面是{100},也可能是沿形变孪晶{112}面,hcp金属是{0001}面。(5)解理裂纹沿柱状晶扩展时,会形成羽毛状特征。3.准解理断口(1)准解理面(河流花样短且不连续)+周边的一些韧窝。(2)准解理小断面的位向与金属基体的解理面不存在确定关系,故称为准解理。4.疲劳断口(1)疲劳辉纹:一系列基本相互平行的略带弯曲呈波浪形的条纹,并与裂纹局部扩展方向垂直,其凸弧指向裂纹扩展方向。(2)轮胎花样特征(低周疲劳特征):认为是疲劳裂纹扩展时,由于应力幅度较大,当材料中有第二相硬质点时,这些硬质点在裂纹间挤压而在断口上形成这种轮胎压痕。(3)疲劳断口典型特征:疲劳源,有较多台阶,系多源,有应力集中现象;疲劳扩展区有贝纹线,占整个断口较大区域,瞬断区断口较粗糙。(4)疲劳载荷恒定,无载荷突变时,疲劳区无贝纹线,仅呈现平坦、光滑宏观形貌。5.氢致开裂断口和应力腐蚀断口(1)白点缺陷:圆形、卵形白斑,白点表面呈粗晶状,在横向截面上表现为有许多辐射状短裂纹。(2)白点区为准解理断裂,通常称之为氢致解理。(3)发纹、爪状纹→氢致裂纹。(4)冰糖状沿晶断裂,晶面上有细小爪状裂纹,为高强钢氢脆断口特征。(5)应力腐蚀断口:河流花样+羽毛状+扇状花样,通常在晶粒拉长的材料中出现;泥状花样,腐蚀产物堆积较厚区域出现,是腐蚀产物开裂特征;规则形状腐蚀坑。6.其他断口裂纹(1)冰糖状沿晶断裂,杂质偏聚引起低温脆性形成沿晶断口。(2)疏松区卵形晶粒,晶粒呈自由表面状态,卵形晶粒表面具有同心圆的圆形弧形,为结晶时的晶体生长线。(3)接触疲劳失效。(4)磨粒磨损失效:表面呈现平行沟槽。(5)龟裂:氧化扩展所致,锡脆。(6)淬火裂纹(主要沿晶扩散,局部穿晶),应力裂纹。(7)磨削裂纹:由残余应力导致。(8)树枝状裂纹:应力腐蚀开裂典型特征。
本文标题:钢铁金相图谱阅读笔记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50042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