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文化 > 2012高三地理一轮复习资料:第二单元 第1讲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
高考总复习·人教版·地理第1讲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第一部分自然地理第二单元地球上的大气高考总复习·人教版·地理高考总复习·人教版·地理一、大气的受热过程1.地球大气最重要的能量来源:太阳辐射能。2.近地面大气主要和直接的热源:地面。从大气的受热过程来看,地球大气对图中的A太阳短波辐射吸收较少,大部分能够透过大气射到地面;大气对图中的B______________吸收较多,因此大气增温的最重要方式是____________。3.影响:影响着大气的热状况、温度分布和变化,制约大气的运动状态。地面长波辐射辐射热交换高考总复习·人教版·地理二、热力环流1.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太阳辐射能的____________,造成高低纬度间的________。2.热力环流的形成纬度分布不均热量差异高考总复习·人教版·地理三、大气的水平运动——风1.形成的直接原因:________。2.风的受力状况与风向图示受力状况只受图中F________的影响受图中F1________与F2________的共同影响受图中F1________、F2________和F3________的共同影响风向垂直于________指向____与等压线________与等压线________高考总复习·人教版·地理答案:三、1.水平气压梯度力2.水平气压梯度力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摩擦力等压线低压平行成一夹角高考总复习·人教版·地理高考总复习·人教版·地理1.大气的受热过程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和大气逆辐射之间的相互关系图从图中可以看出:(1)“太阳暖大地”:太阳辐射能是地球上最主要的能量来源,考点一大气的受热过程高考总复习·人教版·地理虽然需要穿过厚厚的大气,但大气直接吸收的太阳辐射能量很少,只有臭氧和氧原子吸收一部分波长较短的紫外线,水汽和二氧化碳吸收波长较长的红外线,而能量最强的可见光波吸收的很少,绝大部分透过大气射到地面,地面因吸收太阳辐射能而增温。(2)“大地暖大气”:地面增温的同时向外辐射热量。相对于太阳短波辐射,地面辐射是长波辐射,除少数透过大气返回宇宙空间外,绝大部分(75%~95%)被近地面大气中的水汽和二氧化碳吸收,使大气增温。(3)“大气返大地”:大气在增温的同时,也向外辐射热量,既向上辐射,也向下辐射,其中大部分朝向地面,称为大气逆辐射。大气逆辐射把热量还给地面,在一定程度上补偿了地面辐射损失的热量,对地面起到了保温作用。高考总复习·人教版·地理2.关于气温的变化、分布、成因(1)气温的变化①日变化:一天中,若无明显天气过程的干扰,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最高气温出现在午后2时(当地地方时14:00)左右。②气温的日较差:大陆性气候>海洋性气候;凹地(山谷)>高地(山峰);低纬度>高纬度;晴天>阴天。③年变化:回归线之间的赤道附近地区为双波型:气温最高4月、10月,气温最低7月、1月。高考总复习·人教版·地理地面性质南北半球太阳辐射最强月气温最高月太阳辐射最弱月气温最低月年较差大陆北半球南半球6月12月7月1月12月6月1月7月大海洋北半球南半球6月12月8月2月12月6月2月8月小高考总复习·人教版·地理等温线分布特点气温分布规律主要影响因素全球等温线大致与纬线平行气温由低纬向高纬度递减太阳辐射(纬度因素)北半球等温线较弯曲,1月(冬季)大陆上的等温线向南(低纬)凸出,海洋上向北(高纬)凸出,7月则相反同一纬度上,冬季大陆气温比海洋低,夏季大陆气温比海洋高海陆分布,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南半球等温线较平直同一纬度气温差小海陆分布(海洋面积较广阔,下垫面单一)(2)气温水平分布规律及成因高考总复习·人教版·地理等温线分布特点气温分布规律主要影响因素同纬度地带气温低,等温线向低纬凸出;气温高,等温线向高纬凸出高原、山地的气温较低,平原和谷地气温较高;寒流经过,气温较低,暖流经过,气温较高地形(地势高低)、洋流、海陆分布中国冬季等温线密集,基本与纬线平行。1月0°C等温线大致与秦岭—淮河一线重合冬季南北温差大,越往北温度越低太阳辐射(纬度因素),白昼越往北越短;冬季风(大气环流)夏季等温线稀疏,大致与海岸线平行夏季普遍高温,南北温差不大太阳辐射,北方昼长高考总复习·人教版·地理学以致用1.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A表示________,B表示________,C表示________。(2)该图主要表示的大气的热力作用是________。(3)当大气中二氧化碳等气体增多时,图中字母C将发生变化,其趋势是________,结果是________,造成的危害是____________。高考总复习·人教版·地理解析:从图中地理事物的名称和箭头指向可判断A表示太阳辐射,B表示地面辐射,C表示大气逆辐射;图中体现大气热量还给地面,因此应为大气的保温作用。当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多时,保温作用会增强,可导致全球变暖。答案:(1)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大气逆辐射(2)保温作用(3)增强全球变暖①海平面上升,淹没沿海地区;②影响全球降水及干湿状况变化高考总复习·人教版·地理1.逆温的含义:对流层某一高度范围内有时出现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增加的异常现象。2.逆温的类型及成因类型成因特点辐射逆温地面辐射冷却,在晴朗无云或少云的夜晚,地面辐射冷却快,离地面越近,降温越快大陆上常年均可出现,尤以冬季最强平流逆温暖空气水平移动到冷的地面或水面上,而发生的冷接触作用愈近地表,降温愈快考点二大气逆温现象的成因及其危害高考总复习·人教版·地理类型成因特点锋面逆温冷暖气团温度差异显著,暖气团位于锋面上部出现于锋面附近地形逆温冷空气沿斜坡向低谷和盆地流动出现于山谷或盆地3.辐射逆温的生消过程高考总复习·人教版·地理4.逆温的危害无论哪种条件造成的逆温,都会对大气质量造成很大的影响。这是因为逆温层的存在,造成局部大气上热下冷,阻碍了空气对流运动的发展,使大量烟尘、污染物、大气凝结物等聚集在它的下面,使能见度变差,空气污染加重,尤其是城市及工矿区上空,由于凝结核多,易产生浓雾天气,有的甚至造成严重的大气污染事件,如光化学烟雾。高考总复习·人教版·地理学以致用2.(2010年山东卷)下图为北半球中纬度某地某日5次观测到的近地面气温垂直分布示意图。当日天气晴朗,日出时间为5时。读图回答下题。高考总复习·人教版·地理由图中信息可分析出()A.5时、20时大气较稳定B.12时、15时出现逆温现象C.大气热量直接来自太阳辐射D.气温日较差自下而上增大解析:图中信息显示,该地5时、20时近地面出现逆温现象,大气较稳定。12时、15时近地面气温随海拔升高而降低,无逆温现象。故本题选A。答案:A高考总复习·人教版·地理1.热力环流的形成原理理解热力环流的形成关键抓住以下两点关系(1)温压关系:(如上图中甲、乙、丙三地所示)考点三热力环流的形成原理与应用高考总复习·人教版·地理(2)风压关系:水平方向上,风总从高压吹向低压。(如上图中①②③④处风向所示)2.常见的三种热力环流形式(1)城市风由于城市人们的生产、生活释放出大量人为热,使城市气温升高,空气上升,与郊区下沉气流形成城市热力环流,下沉高考总复习·人教版·地理气流又从近地面把郊区污染物带入城市中心,严重污染了城市环境。因此,为了减轻城市污染,如何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量及如何布局郊区工业及卫星城市,成为人们普遍关心的问题。一般将绿化带布局于气流下沉处及下沉距离以内,而将卫星城或污染较重的工厂布局于下沉距离之外。高考总复习·人教版·地理(2)海陆风白天在太阳照射下,陆地增温快,气温比海上高,空气膨胀上升,高空气压比原来气压升高,空气由大陆流入海洋;近地面陆地形成低气压,而海洋上因气温低,形成高气压,使下层空气由海洋流入大陆,形成海风。夜间与白天大气的热力作用相反而形成陆风。高考总复习·人教版·地理(3)山谷风白天因山坡上的空气增温强烈,于是暖空气沿坡上升,形成谷风(如下图a)。夜间山坡上的空气迅速冷却,密度增大,因而沿坡下滑,流入谷地,形成山风(如下图b)。城市风环流的方向不随时间而变化,因为市区的气温总是高于郊区。而海陆风环流和山谷风环流的流向则随昼夜的变化而向相反的方向变化,因为海与陆、山与谷的气压高低随昼夜改变而改变。高考总复习·人教版·地理学以致用3.读城市区域景观结构变化示意图,完成(1)~(2)题。高考总复习·人教版·地理(1)城市区域与郊区相比,易出现的环境问题是()A.逆温现象B.水土流失C.热岛效应D.“臭氧洞”(2)为避免该问题对城市大气环境带来的污染,应该()A.将卫星城布局在城市热力环流范围之外B.将工业区布局在最小风频的下风向地带C.控制城市发展,缩小城市规模D.减少城市高层建筑物,增加城市空间高考总复习·人教版·地理解析:由图中信息可知,城区人为因素影响大,植被覆盖少,人为废热排放多,易产生“热岛效应”,所形成的城郊热力环流会将其范围内郊区的大气污染物带入城区,造成城区的再次污染,为避免这一问题,可行而正确的做法是将卫星城或工业区布局在城郊热力环流范围之外。答案:(1)C(2)A高考总复习·人教版·地理结合下图说明阅读等压面的基本技巧和应注意的问题:考点四等压面图的判读高考总复习·人教版·地理1.从等压面的定义看,PA′=PB′=1000hPa,PD′=PC′=500hPa。2.从气压的概念看,在空气柱L1、L2中,距离地面愈近,上方空气柱越长,则气压值越高,所以气压值随海拔高度的升高而递减,则PA′>PA,PD>PD′,PB>PB′,PC′>PC。由此我们可以总结出气压与海拔高度之间的关系是气压随海拔高度的升高而降低。3.A点相对于B点、C点相对于D点来说都是低压区,其附近等压面向下凹陷;B、D两点为高压区,等压面向上凸起。由此我们总结出同一水平面气压高低与等压面形状之间的关系是“凸高凹低”。高考总复习·人教版·地理4.综合以上分析,A、B、C、D四点气压值的排序应为PB>PA>PD>PC,进而可知图示地区的大气环流流向为B→A→D→C。5.等压面的凸凹,主要跟下垫面的冷热有关。A、B两处的气压差异是由地面热力状况的差异引起空气的上升、下沉运动所致。地面温度较高处,空气受热膨胀上升,地面气压较低;地面温度较低处,空气冷却收缩下沉,地面气压较高。因此我们可以根据地面气压高低,反推地面的冷热状况。A处近地面气压低,说明空气受热上升,从而得出该地面温度较高的结论。高考总复习·人教版·地理学以致用4.读某区域等高面与等压面的关系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列表比较A、B两地大气物理性质及天气状况。高考总复习·人教版·地理A地B地气温气压气流运动方向垂直方向水平方向天气状况(2)在图中用“→”画出热力环流。(3)若图示区域热力环流为白天的海陆风,则A、B两地为陆地的是________,当地吹________风。(4)如果A、B之间的温差增大,则该区域的热力环流势力将________(增强、减弱)。高考总复习·人教版·地理解析:气压总是由近地面向高空递减,根据等压面可以判断出3000米高空气压的高低,近地面的气压状况与高空相反,即可判断出A处为高压,B处为低压,进而可推出A、B两处的气温、大气运动及天气状况。由于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白天陆地升温快,B表示陆地,当地的风由海洋吹向陆地。如果A、B之间的温差增大,则A、B两处气流的垂直运动加强,A、B之间的气压差增大,该区域的热力环流势力将增强。高考总复习·人教版·地理答案:(1)A地B地气温低高气压高低气流运动方向垂直方向下沉上升水平方向向四周辐散向中心辐合天气状况晴朗多阴雨天气(2)画图略(提示由A→B,逆时针)(3)B海(4)增强高考总复习·人教版·地理高考总复习·人教版·地理考情分析分析近三年课改地区的高考题可知高考中针对本讲的命题有以下特点:1.从考查内容来看:大气的受热过程、等压线(面)的判读是常考点,几乎每年都有呈现,尤其是在单科卷中,热力环流形成的原理不是常考点,只在2007年宁夏卷中出现过。2.从命题角度来看:结合等压线图考查风向的判读出现频率较高;结合
本文标题:2012高三地理一轮复习资料:第二单元 第1讲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50050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