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人事档案/员工关系 > 国内主要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情况介绍
国内主要高校本科宽口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情况研究云南大学人文学院殷永林一、主要研究方法和研究范围1、主要研究方法文献法。搜集、阅读有关高等学校已经形成纸质文件的教学计划或人才培养方案、其他相关材料、高等教育研究的有关论文和著作。网络法。通过互联网访问有关高校的网站,查看有关学校网站上公布的教学计划或人才培养方案以及其他相关材料。我们主要依靠的是网络法。抽样法。我国2006年有720所普通本科院校,它们种类众多,层次不同,水平差别巨大,不加分类和区别的把它们放在一起研究,针对性不强,实际意义不大。因此,我们采用抽样研究法,从我国现有的在全国及各省区有重要影响的普通本科高等学校中(一般是全国重点大学或“211工程”大学,同时能够获得它们的有关研究材料),选择部分作为研究对象。一、主要研究方法和研究范围2、研究范围我们选择的高等学校主要有: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南开大学、天津大学、辽宁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吉林大学、东北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黑龙江大学、山东大学、青岛大学、中国科技大学、安徽大学、南京大学、苏州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上海财经大学、厦门大学、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华南师范大学、海南大学、广西大学、广西师范大学、南昌大学、江西财经大学、湖南大学、湘潭大学、中南大学、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华中师范大学、湖北大学、郑州大学、山西大学、山西理工大学、内蒙古大学、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兰州大学、新疆大学、宁夏大学、青海大学、四川大学、电子科技大学、重庆大学、西南交通大学、贵州大学、云南大学等。二、改革的背景1、改革以专业教育为主的人才培养模式新中国建立后,我国的高等教育师法前苏联的高等教育,按专业培养人才,以培养专才为主。教学计划中除几门思想政治理论课、外语课和体育课外,其他课程几乎都是清一色的专业课程。专业划分越来越细,口径狭窄,课程设置过专过深,综合素质教育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1953年初,我国高校共设本科专业215种,1963年增至510种,此后专业总数最多时达到1343种,1987年专业目录修订后仍有671种。按照这种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出的毕业生,能较好胜任某一专业领域的工作,满足了我国当时工业化和计划经济体制的需要;但是,他们知识面窄,综合素质不高,适应能力和创新能力不强。二、改革的背景2、培养复合型人才的需要20世纪70年代以来,世界科学技术发展迅猛,大批新兴学科和交叉、边缘学科相继产生或成熟。与此同时,随着我国实行改革开放,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经济社会发展到了一个新水平,社会和社会分工日益多样化、复杂化,世界各国之间和各国内部产业竞争更加激烈。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大量复合型、创新型人才。二、改革的背景3、国家要求改革(1)1995年7月5日,原国家教委发布实施《高等教育面向21世纪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计划》。同年,在部分高校开展文化素质教育试点。(2)1997年初,又下发《国家教委关于积极推进“高等教育面向21世纪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计划”实施工作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这项改革的总目标是,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实现教学内容、课程体系、教学方法和手段的现代化,形成和建立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等教育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落实《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提出的‘质量上一个台阶’的目标,培养适应21世纪需要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者和接班人”。(3)在全国第三次教育工作会上,国家提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要求,教育部要求各高校加强学生的文化素质和科学素质教育。(4)2000年,教育部实施“新世纪教育教学改革工程”,把高等学校各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作为该工程的主要内容之一。此后,教育部的有关文件,特别是质量建设工程,都强调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三、主要高校宽口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进展情况(第一类)经过十多年的探索,国内主要高校宽口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可以概括为三类:(一)仅对课程内容进行了一些更新,增加了若干门文化素质教育课,原有的以专业教育为中心的人才培养模式没有多大变化。这个类别大家都比较熟悉,在此不再举例。三、主要高校宽口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进展情况(按类培养)(二)基本按学科大类或学院教学,即按类培养,按模块设置课程包括学科基础课模块,适当压缩了专业必修课和选修课的教学时数和课程门数,专门设立了由学生任意选修的文化素质教育课程模块(或称通识教育课程模块)对这类学校,下面举几个例子。三、主要高校宽口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进展情况(按类培养)实例1、北京大学(1)北大从2003年开始,就推行了按类培养。北京大学在2003年修订教学计划的《总则》中明确指出:“本次教学计划修订的基本原则,就是从按专业组织教学向按院系(或学科大类)组织教学转变,以实现在院系(或学科大类)内进行低年级的通识教育及基础教育和宽口径的专业教育”。要求各院系把课程类型分为必修课程,包括全校公共必修课和专业必修课(又分为学科大类的必修课和专业必修课);选修课,包括专业选修课和16学分的全校性通选课;毕业论文(设计);不占学分的课外学习。三、主要高校宽口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进展情况(按类培养)实例1、北京大学(2)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下设政治学与行政学、行政管理、公共政策学和城市管理4个本科专业,学生毕业的最低学分要求为140学分。其中,全校公共必修课29学分,全院必修课30学分,专业必修课29学分,全校通选课16学分,专业选修课30学分,毕业论文6学分(含社会实践学分)。30学分的全院必修课由《中国近现代政治发展史》、《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政治学原理》、《公共管理学原理》、《公共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宪法与行政法学》、《高等数学D》(上、下)、《普通统计学》组成。三、主要高校宽口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进展情况(按类培养)实例1、北京大学(3)北京大学还实行了元培计划,2007年成立元培学院。为了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元培学院的学生原则上可自由选择专业。元培学院按文理两大类招生,学生入学不分专业,在低年级学习通识课程和宽口径基础课程。在学生对北大的学科状况、专业设置、培养目标有了进一步了解后,可以根据自己的志趣于第二学期末提出专业选择意向,一般在第三学期末最后确定专业,但每个学生修读专业的最后确定还必须考虑相关专业教育资源及学生的综合条件。为了进一进发挥学院的跨学科优势,给元培学生提供更多的选择,在学校的支持下,学院已经起动了设置跨学科专业的尝试,目前已设置“古生物”专业以及“政治学、经济学与哲学(PPE)”专业.三、主要高校宽口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进展情况(按类培养)实例1、北京大学(4)2001-2008年元培共招收八届学生,总数1020人,其中01-07年共录取状元考生61人。从实验班到元培学院,已经成功培养四届毕业生477人,其中350人到国内外著名大学及研究机构继续深造。学院目前在校生743人,学生选择的专业遍及全校各院系。元培学院设有教学委员会和导师委员会,导师人数50人(含两位专职导师),设有教学办公室、行政办公室,导师工作办公室和学生工作办公室.元培学院已成为国际一流大学与北大开展本科教育合作的首选单位。学生除可以自由申请北京大学校方签署的交流项目之外,还可以申请元培学院主导和主要参与的交流项目。2009年元培学院成为教育部首批“国家创新人才培养之改革计划实验区”,2009年获得北京市优秀教学成果特等奖。三、主要高校宽口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进展情况(按类培养)实例2、清华大学(1)清华大学从2002年起试行按专业大类教学。清华大学在2002年8月发布的《关于制定本科培养方案与教学计划的工作意见》中提出,应积极推进实行按专业大类制定统一的培养方案,以实现通识教育基础上的宽口径专业教育。本科专业总学分一般为170学分。其中,课程学分140学分,集中实践环节30学分。课程总学时不超过2240,平均周学时20左右。理工科的课程结构为:自然科学基础占25%,人文社会科学基础占25%,专业相关科课程占50%。人文社会科学类专业的课程由科学技术类、人文社会科学基础类和专业相关课程三部分构成。其中,科学技术类课程20学分左右。三、主要高校宽口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进展情况(按类培养)实例2、清华大学(2)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下辖信息管理、会计学、金融学、经济学4个专业,4个专业的学生共同学习35学分的人文社会科学类课程(包括思想政治理论课15学分,体育课4学分,外语课6学分,文化素质课10学分);自然科学基础课32学分。其中,数学课程19学分,物理课和生物类课程7学分,技术文化类课程6学分;专业相关课程73学分(专业基础29学分,专业课44学分);实践环节15学分;综合论文训练15学分。清华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需要学习25学分的自然科学基础课程。三、主要高校宽口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进展情况(按类培养)实例2、清华大学(3)近年来,清华大学还开设了各种实验班,如人文科学实验班、社会科学实验班,制定了理科基础科学大类培养方案。从2005年开始将数理基础科学专业招生规模扩大到理学院数学科学系和物理系全部以及信息学院一部分,建设跨院系的数理大类平台,按照数理基础科学专业统一招生,前两年学生在理学院共同学习基础课程、强化数理基础和科学素养教育,二年级末学生根据“规模控制,双向选择”的原则确定专业方向。三、主要高校宽口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进展情况(按类培养)实例清华大学(4)数理类本科培养方案的课程结构体系包括:人文社科基础课程(35学分)和理科基础平台课占最低学分要求的55%—60%,主修专业主干课群(各约40学分)占最低学分要求的30%—35%,任选课约占最低学分要求的10%,暑期实践(15学分)和综合论文训练(15学分)。基本课程40学分。其中数学课程5门,21学分。包括:高等微积分(1)、(2),数学分析(1)、(2)、(3),高等代数与几何(1)、(2)等。物理学课程3-5门,16学分。包括:普通物理(1)、(2)、(3),费曼物理学(1)、(2)、(3),基础物理学原理与实验(1)、(2)(3);基础物理学原理(1)(英)、(2)(英)、(3)(英),基础物理实验(1)、(2)。信息科学1门,3学分三、主要高校宽口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进展情况(按类培养)实例清华大学(5)人文科学实验班采取厚基础、宽口径的培养模式,第一至第三学期学生学习共同的基础课程,同时接触人文学科的专业入门课程,了解学科前沿的发展趋向;自第四学期开始,通过双向选择,学生在汉语言文学、历史学、哲学三个专业方向中选择。完成规定课程并符合培养要求的学生,可获得相应专业的学士学位。三、主要高校宽口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进展情况(按类培养)实例清华大学(6)人文科学实验班的共同课程包括文科数学;文科英语(1-3),中国经典研读(1-3),西方经典研读(1-3),古代汉语研读(1-2),名著导读等。三、主要高校宽口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进展情况(按类培养)实例3、湖南大学(1)湖南大学实行“两阶段”人才培养模式,通识教育阶段重在打好全面发展需要的宽广坚实的知识基础,专业教育阶段重在构建学生个性发展需要的专业实践与创新能力结构。该校2006年的培养方案把通识教育阶段课程分为公共通识教育课程、通识教育阶段A组课程、B1组课程和B2组课程;专业教育阶段课程分为专业核心课程、专业限选课程和专业任选课程。三、主要高校宽口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进展情况(按类培养)实例3、湖南大学(2)该校应用化学专业学生取得毕业资格的总学分要求为193学分。其中,通识教育平台86.5学分(公共通识教育课程46.5学分,通识教育A组课程25学分,B组课程15学分);专业大类教育平台40.5学分(A组30学分,B组10.5学分);专业课程25学分;集中实践环节35学分;综合素质教育6学分。在全校通识教育课程中,除思想政治理论课、大学外语课、体育课等外,开设13学分的文化素质教育选修课,限选3门,任选4门。三、主要高校宽
本文标题:国内主要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情况介绍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50085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