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高中历史说课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发展
高中历史说课: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发展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程序《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发展》是中国近现代史下册第三章《人民解放战争》中的第三节内容,主要讲述人民解放战争第二年、第三年的作战经过和历史意义。本节教材无论在本章还是整个中国近现史乃至今天,都有着重大的深远的历史地位和历史意义,解放军的战略反攻和战略决战的胜利,是人民解放战争取得胜利的一个转折点和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胜利的一个重要的基础。(一)、教材分析:一、说教材(二)、说重点、难点:1、重点:三大战役的胜利及历史意义随着解放战争进程的发展,敌我双方军事力量对比发生很大变化。同时,国统区民主运动高涨,国民党政治上十分孤立,后方不稳;而解放区基本完成土改,政权巩固,人民支授解放战争,因此决战时机已经到来。中国共产党抓住时机,展开三大战役,为解放全中国奠定了基础。学习这一内容既有利于学生把握历史发展基本线索,又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突破策略:(1)利用多媒体设备展示三大战役路线图(flash版),边展示边讲解。(2)思考讨论:为什么战略决战首先选在东北战场?在淮海战役中,解放军采取了怎样的作战方式?为什么北平能够得到和平解放?2、难点1:解放区的土地改革与解放战争进程的关系是本节难点。解放区的土地改革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任务。广大农民是否能够真正调动起来,投身于革命战争、支援革命战争,是关系解放区民主政权能否巩固,工农联盟能否巩固以及解放战争能否取得胜利的关键。因解放战争的胜利发展又有效地保证了土改的进行,保卫了土地改革的成果。要引导学生体会经济与政治的关系,体会民主革命中农民阶级的作用,从而深刻理解人民群众的支持是解放战争胜利的可靠保证。突破策略:引导学生回忆中共在不同时期制定了不同的土地政策的内容及取得的意义,分析为什么中共会在不同的时期制定不同的土地政策的原因?对此你有何认识?3、难点二:战略反攻主攻方向的选择在第二年的战略反攻阶段,中共将中原地区作为反攻的主攻方向,是有其深刻的原因:1、中原地区敌军力量薄弱;2、能够直接威胁国民党统治的心脏地区;3、能够得到人民的有力支持。突破策略:1、引导学生回忆解放战争第一年的作战情况和国民党的重点进攻方向。2、播放战略进攻前国共双方实力对比的视频影片。3、播放战略进攻形势示意图(flash版),边展示边讲解,给学生一个直观的印象。(三)、说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解放区的土地改革;(2)《中国土地法大纲》;(3)解放军的战略反攻;(4)刘邓大军等反攻方向;(5)战略决战的胜利;(6)三大战役的胜利及意义。2、德育目标:1、解放区的土地改革具有重要意义,废除了封建制度的土地改革,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使解放战争迅速取得胜利的可靠保证。2、人民解放军战略转移的胜利是整个解放战争走向历史胜利的转折点。3、三大战役在中国战征史上是空前的,三大战役的胜利为解放全中国奠定了基础,三大战争的胜利是人民战争的伟大胜利。3、能力目标:(1)通过对民主革命时期土地革命和土地改革内容的教学,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和概括的能力。(2)通过对解放战争进程的教学,培养学生对战争进程的分析、归纳和概括能力。(3)通过解放战争中敌我力量变化的教学,培养学生用辩证的方法看待历史事件的能力。二、说教法:有关解放战争的知识,学生并不生疏,因此要注重教学上的情景设置和参与性:1、采用“学生阅读—教师设问—讨论回答—思考补充—教师总结—认知练习”的教学模式,遵循“感性认识—实践应用—理性认识”的认知规律,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如对蒋介石“攘外必先安内”政策的教学就可以这样尝试。2、采用“阅读看图—画图讲图—提出问题—讨论回答”的方式,对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发展进行教学,加强学生动手动眼动脑能力,活跃课堂气氛,体现“三个整合”的教育理念。3、教学设备:多媒体平台、音频视频材料、地图等。三、说学法:1、学情分析:学生已具备相当水平的文科知识和自学能力,对人民解放战争的内容在小学初中有所学习,感性认识较强,但发散思维、知识连贯性、学科迁移能力不够。2、学法指导:(1)课前指导:让学生带着问题预习;准备地图;整理学过听过的有关解放战争的文章和故事。(2)课堂指导:要求学生读文看图、画图讲图,学会以图代文,图文转换。指导学生运用政党政治常识和地理知识结合历史知识展开思考讨论问题。(3)课后指导:指导学生观看有关解放战争的影视或阅读有关文章书籍;做相关的练习,加强对本课的理解和掌握。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发展导入授课小结以图例完成总结回忆解放战争第一年的有关作战形势第二年的作战任务?解放区土地改革的意义?战略反攻和战略决战学习模块:解放区的土地改革战略反攻战略决战的胜利第一个模块:解放区的土地改革内部原因外部原因左倾错误:反围剿失败蒋“安内”政策:围剿红军活动1:制简图活动2:说简图播放地图活动3:思考讨论路线、素质精神播放影视活动4:思考讨论遵义会议的意义保存了革命、锤炼了骨干、播下了火种!长征精神!看影视读文章写感想组织学长征精神活动寻访当地老红军战士第三个模块:战略决战第二个模块:战略反攻小练作业以重点内容出两三题练习第三节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发展授课者:黄青芳单位:南安市玲苏中学历史教研组一、解放区的土地改革1、《中国土地法大纲》耕者有其田2、路线:……有步骤,有分别……发展生产3、意义:—农民(革命、生产)—解放战争解放区的土地改革在人民解放军战略反攻的同时,解放区的土地改革也在轰轰烈烈的开展着。抗战后,“双交”、“双减”的土地改革已不能适应形式的需要,为了满足广大农民的迫切需要,1947年,我党召开了土地会议,制定了土地法大纲,废除了封建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按农村人口平均分配土地。为了保证胜利成果,土改后的农民踊跃参军,积极支持,成为解放战争胜利的可靠保证。二、解放军的战略反攻1、第二年的形势2、任务:防御——反攻3、三支大军挺进中原4、其他地区的反攻:华北、东北、西北三军挺进中原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华东解放军主力陈谢豫陕鄂刘邓大别山陈粟豫皖苏晋冀鲁豫解放军一部中原三军挺进中原—图解•依据上图,联系教材归纳出:刘邓大军即晋冀鲁豫人民解放军主力渡黄河、跨越陇海铁路、涉过黄泛区,千里跃进大别山;陈赓、谢富治率晋冀鲁豫解放军太岳兵团,挺进豫陕鄂边区;陈毅、粟裕率华东解放军主力自鲁西南出击,进攻豫皖苏地区。需要指出的是:“跃进”是一种独特的进攻方式,它不是逐城逐城地进攻,而是长驱直入,一举插进敌人的战略纵深地区。这种进攻方式是根据当时战略任务的需要而选择的;指导学生阅读有关地图,通过读图掌握三路大军的进攻态势,以及形成的倒“品”字形阵势,特别要通过观察地图明确大别山根据地对武汉和南京造成的威胁,从而得出三路大军打破了国民党军队中原防御体系的结论。三、战略决战的胜利1、战略决战时机的成熟1948.92、三大战役:辽沈、淮海、平津3、意义4、胜利原因三大战役战役名称发起时间歼敌人数历史意义辽沈战役1948年9月47万东北全境解放第一次数量上超过敌人淮海战役1948年11月1948年11月55万52万平津战役解放华北全境奠定了解放长江以南各省的基础敌我力量对比表1948年7月部别总兵力机动兵力装备后方士气人民解放军280万优于敌军大为改善巩固高昂国民党军队365万不足略占优势危机四伏低落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人民支援前线统计表民工(万人)挑子(副)担架(副)小车(辆)大车(辆)汽车(辆)牲畜(头)船只(艘)粮食(万斤)辽沈战役1601380067503万7000淮海战役2251210073900410900307025063001360057000平津战役354200002000038万100万31000人民解放战争陈毅司令员说:淮海战役的胜利是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阅读材料1、陈毅司令员为什么这样说?2、请结合课文,以具体史实说明。3、陈毅司令员的话说明了什么?《中国土地法大纲》解放区的土地改革土地改革总路线解放军的战略反攻主攻中原地区三军挺进中原淮海战役平津战役辽沈战役其他解放区反攻战略决战的胜利支援支援课堂小结布置作业思考:三大战役是在什么形势下发动的?三大战役胜利有什么重要意义?
本文标题:高中历史说课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发展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5008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