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八年级下册历史导学案(全册)
第一课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学习目标:一、知识第一届中国人民协商会议、开国大典、西藏和平解放二、方法阅读资料概括表达毛泽东为人民英雄纪念碑所题文字的历史含义和现实意义,开国大典的盛况,祖国大陆统一的实现三、情感感悟新中国是在经历了百余年的屈辱、抗争和探索之后,才建立起来的,我们一定要热爱祖国,把她建设得越来越繁荣富强学习重点: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和开国大典学习难点及突破策略: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是本课难点通过回忆革命史和当时国际形势分析进行分析。学习过程:一、阅读质疑,自主探究:1、阅读教材归纳第一次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时间、地点和内容。2、学生观看开国大典盛况的插图,开展“接力讲述开国大典盛况”的活动。(可以按照时间、地点、人物、重要讲话、庆典议程等基本要素分解提问、回答)3、简答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4、简述西藏和平解放的背景、时间和意义?二、多元互动,合作探究小组问题老师的问题:(1)为什么把《义勇军进行曲》定为国歌?(2)在首都天安门广场建立人民英雄纪念碑的目的是什么?你能说出碑文的三个时间的含义吗?站在人民英雄纪念碑前,你想到了什么?三、堂清练习,目标探究1.确定以五星红旗为国旗,以《义勇军进行曲》为国歌的会议是()A.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B.重庆政治协商会议C.中共“八大”D.中共七届二中全会2.下列选项属于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内容的是()①通过了《共同纲领》②选举毛泽东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③以北平为首都并改名为北京④采用公元纪年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3.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选举的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是()A.毛泽东B.朱德C.周恩来D.刘少奇4.新中国成立初期,起临时宪法作用的是()A.《共同纲领》B.《宪法》C.《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D.《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5.下列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表述不正确的是()A.新中国的成立,开辟了人类历史新纪元B.新中国的成立结束了一百多年来被侵略奴役的屈辱历史C.新中国的成立,壮大了世界社会主义力量D.新中国的成立表明全国大陆全部解放6.今年(2011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多少周年?()A.30周年B.40周年C.62周年D.59周年7、祖国大陆获得统一,各族人民人民实现了大团结的标志是()A.三大战役B.渡江战役C.西藏和平解放D.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8、新中国成立的意义是什么?四、迁移应用,拓展探究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对“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这句话的理解?板书设计准备开国大典新中国成立西藏和平解放政治协时间国际意义时间和意义商会议过程国内意义学后反思:第二课人民政权的巩固学习目标:一、知识建国初期稳定经济秩序的措施抗美援朝《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二、方法分析稳定经济秩序的措施、抗美援朝、土地改革对巩固人民政权的意义。三、情感建国初期一系列的措施的实施体现了人民政府关心国计民生的本色和解放生产力的伟大实践。学习重点:整顿经济秩序抗美援朝学习难点及突破策略:整顿经济秩序为本课难点,财政知识和专门术语,不易理解要结合现实生活进行梳理。学习过程一、阅读质疑,自主探究:1、阅读课文总结建国初期的基本国情及改革措施和作用?2、抗美援朝的原因?3、抗美援朝战争起止时间是?4、介绍抗美援朝的英雄事迹。5、抗美援朝的作用?6、阅读课文总结土地改革的背景及改革措施和作用?二、多元互动,合作探究小组问题老师的问题:1.为什么整顿经济秩序会迅速收到成效?2.中国不出兵抗美援朝会有什模样的结果?3.土地改革对巩固人民政权有着怎样的重大意义?三、堂清练习,目标探究1、新中国成立后,为了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党和政府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其中被毛泽东誉为其胜利意义不下于淮海战役的是()A、抗美援朝B、整顿经济秩序C、土地改革D、三大改造2、在抗美援朝战争中,用身躯堵住敌人枪眼而牺牲的英雄是()A.黄继光B.邱少云C.刘伯承D.彭德怀3、“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这是什么战争中的一首战歌A抗日战争B北伐战争C抗美援朝D解放战争4、1950年10月以司令员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A朱德B彭德怀C贺龙D刘伯承5、朝鲜战争中中国军民,五战五捷,并将美军赶回()附近A汉城B副山C金边D“三八线”6、黄继光是什么战役中的战斗英雄A上党战役B辽沈战役C上甘岭战役D淮海战役7、遵守潜伏纪律壮烈牺牲的英雄是A黄继光B邱少云C雷锋D赵尚志8、被誉为“最可爱的人”的是哪一个军队A解放军B八路军C红军D志愿军9、建国后保证农民在政治、经济上翻身得解放,成为土地主人的法律法规是()A.《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B.《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法》C.《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D.第一个五年计划10、下列选项中,属于土地改革意义的是()①废除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②解放农村生产力,使农业生产迅速发展,改善农民生活③建立了土地公有制④农民翻了身,成为土地主人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11、关于1950~1952年土地改革的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改革前我国农村均是维持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B、《中国土地法大纲》是这次土改的指导文件C、《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是指导土改的文件之一D、这一时期西藏等少数民族地区也进行了土改12.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雄纠纠,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保和平,卫祖国,就是保家乡!中国好儿女,齐心团结紧,抗美援朝,打败美国野心狼!”材料二:历史的事实早已告诉我们,朝鲜的存亡与中国的安危是密切关联的。唇亡则齿寒,户破而堂危。中国人民职员朝鲜人民的抗美战争不只是道义上的责任,而且和我国全体人民的切身利益密切地关联着,是为了自卫的必要性所决定的。请回答:(1)这支军队的名称叫什么?司令员是谁?(2)这支军队跨江入朝的目的是什么?(3)请你举出材料二中“历史的事实”在中国近代史的一个例子。四、迁移应用,拓展探究阅读下列材料:2004年3月12日,新浪网报道:温家宝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三次提到税改。如此具体地明确三大税种的改革方向,在以往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是很少见的。三大改革是:“五年内取消农业税”、“逐步推行增值税由生产型改为消费型”、“落实出口退税机制改革方案”。另据新浪网2月14日报道:《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见》正式公布,作为2004年的“一号文件”,国家重点扶持发展农业。请问:当和人民政府2004年的农业政策与1950年的土地改革政策的共同出发点是什么?板书设计经济1打击投机倒把2平抑物价3统一财经军事1增强民族自信心2提高国际威望3争取和平环境政治1、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2、农民土地所有制3、解放生产力学后反思:建国初期巩固人民政权整顿经济秩序抗美援朝土地改革第三课向社会主义过渡学习目标:一、知识第一个五年计划三大改造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二、方法分析理解:“三大改造”为在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奠定了基础三、情感1954年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了解制宪经过,学习宪法知识,具备法制观念,是每个公民和学生的业务和责任。学习重点:三大改造基本完成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开始。学习难点及突破策略:过渡时期党和国家制定的一些方针、政策、法律牵涉不少经济、法律、政治方面的专门知识,有的和当今国情有明显差异,需要说明和区别。结合现实生活进行分析。学习过程一、阅读质疑,自主探究:过渡时期的总路线是什么?提示:(一化三改)1.“一五计划”的主要任务是什么?所取得的成就包括那些?2.三大改造的内容、实质、途径、意义分别是什么?3.制定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目的、经过及时代意义是什么?二、多元互动,合作探究小组问题老师的问题:1.如何分析“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的原因?2.我们正在执行第几个五年计划?3.三大改造的完成有什么意义在改造过程中存在什么不足?三、堂清练习,目标探究1、新中国成立前夕的基本国情是()①农业生产落后②工业生产水平低③国家贫穷④人民生活十分困苦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2、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于()A、1951年B、1952年C、1953年D、1954年3、下列选项中,属于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取得的成就是()①鞍山钢铁公司大型轧钢厂建设投产②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生产出的第一台汽车③沈阳第一机床厂建成投产④武汉长江大桥建成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③④D、①②④4、我国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产生于()A、1951年B、1952年C、1953D、1954年5、毛泽东有诗云:“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其中“一桥”是指()A、钱塘江大桥B、武汉长江大桥C、郑州黄河大桥D、南京长江大桥6、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标志是()A新中国成立B三大改造完成C土地改革完成D人民公社成立7、在社会主义改造中属于伟大创举事件是()A组织农业生产合作社B建立手工业C资本主义工商业公私合营D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赎买政策。8、三大改造完成的时间是()A1956年B1954年C1955年D1956年9、如何评价三大改造?10、材料: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部宪法的“序言”部分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人民民主制度,保证我国能够通过和平的道路消灭剥削和贫穷,建成繁荣幸福的社会主义社会。”问题:(1)这部宪法是何时何会议通过并公布的?(2)这部宪法的历史地位如何?四、迁移应用,拓展探究在第十一个五年计划期间,你的家乡有哪些重要建设成就?板书设计一、第一个五年计划——提高生产力,为建立社会主义奠定厚实的物质基础。二、“三大改造”——变革生产关系,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三、《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健全政治制度,建立起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学后反思:第四课“大跃进”与人民公社化运动学习目标:一、知识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大跃进”与人民公社化运动调整国民经济二、方法联系对比:如何看待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和失误。三、情感我国经济建设探索的失误表明发展不会一帆风顺的,正视现实,积极探索总结经验,遵循规律,才是科学的态度。要认识到只有实事求、遵循客观规律才不会造成失误。学习重点:探索中的失误对我国的影响学习难点及突破策略:经济建设指导思想的失误未能及时纠正的原因是本课的难点要结合当时的国情进行正确分析我国还处在幼年时期。学习过程一、阅读质疑,自主探究:1、中共八大召开的时间、主要任务及意义是什么?2、1958年党提出的总路线是紧接着党又发动了和运动,发动以上运动的原因是、。3、举例说明“大跃进”和人们公社化运动造成的后果。4、国民经济的调整的方针及成功是什么?二、多元互动,合作探究小组问题老师的问题:1.大跃进为什么造成灾难性后果?2.为什么说人们公社刮“共产风”不适合中国国情?3.国民经济的调整说明了什么?三、训练检测,目标探究1、“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的口号出现于()A三大改造时期B一五计划期间C大跃进时期D十年文革时2.右面的漫画反映的现象出现在什么时期?A第一个五年计划具体实施的过程中B探索中国自己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过程中C新中国成立后的土地改革过程中D三大改造和社会主义制度建立的过程中3、1958年中共中央发动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给国家造成重大损失,这是由于()A对社会主义建设缺乏经验B对国情没有认识清楚C苏联撕毁合同D急于求成4、国民经济调整的八字方针是什么?5、党领导中国人民在探索社会主义过程中出现那些失误?失误的原因是什么?这些教训对我们今天社会主义建设有什么意义?四、拓展探究,拓展探究学习本课后对于你来说有什么得失?板书设计学后反思:建设社会主义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全民炼钢调整国民经济八字方针成效标志劳民伤财不利生产第五课奋发图强艰苦创业学习目标:一、知识1、开发大庆油田“铁人”王进喜2、中国的原子弹和氢弹研制成功“两弹元勋”邓稼先3、“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二、方法分析归纳工业、农业、科技方面代表人物的代表意义。三、情感在困难的条件下我国农、工、科技的代表人物所取得的成就是中华民族宝贵的财富。学习重点:工业、农业、科技方面代表人物的精神风貌学习
本文标题:八年级下册历史导学案(全册)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50300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