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黑龙江粮食生产分析与发展策略
“中国粮仓”黑龙江粮食生产分析与发展策略内容一、黑龙江省概况二、黑龙江省粮食生产概况三、黑龙江省粮食生产宏观问题四、黑龙江省农业生产发展宏观策略黑龙江是中国粮油、畜产品生产的核心基地,是中国重要商品粮基地和粮食新增潜力最大的区域,是中国最大粮仓,是中国粮食备战备荒大最稳固基地,是中国大型农业机械化最发达的地区。黑龙江也是不发达省份,不发达原因就是粮食种植业“过发达”,其他各业“欠发达”。黑龙江农业代表中国农业,引领中国农业,黑龙江农业存在的问题也是全国农业问题。探讨黑龙江农业发展,对中国未来现代农业发展具有重要的借鉴指导作用。一、黑龙江省概况位于东北,位置最北、纬度最高。跨14个经度,10个纬度。一年一季。总面积47.3万平方公里,占全国总面积的4.9%,居第6位。总人口3826万人。中国粮仓——黑龙江黑龙江省气候:为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10℃积温1800~2800℃。划为6个积温带。无霜期l00~140天之间。年降水400~650mm之间。黑龙江省是世界著名的三大黑土带之一,是中国耕地面积最大的省份。2008年中国耕地面积为18.2574亿亩,黑龙江1.7745亿亩(9.72%)、河南1.1890亿亩、山东1.1273亿亩、内蒙1.0720亿亩、河北0.9475亿亩,四川8.9211亿亩。2010年黑龙江省耕地总面积2.14亿亩,占全国耕地面积的11.74%。人均耕地面积5.6亩(全国人均1.38亩)。二、黑龙江省粮食生产2009年农作物播种面积和粮食作物播种面积(亿亩)省份农作物播种面积省份粮食作物播种面积占农作物播种比例河南2.1272黑龙江1.708794%黑龙江1.8193河南1.452569%山东1.6168山东1.054566%四川1.4215安徽0.990873%安徽1.3554四川0.962968%河北1.3024河北0.932572%湖南1.2029内蒙0.813679%江苏1.1337江苏0.790870%湖北1.2913湖南0.719960%内蒙1.0392吉林4427.72009年农作物播种面积占全国8%,粮食作物播种面积占全国的11%(2010年鉴)。“十一·五”期间粮食总产连续突破700亿斤和800亿斤大关,2009年达到870亿斤,2010年达1002.6亿斤,占全国总产的10%,紧随河南之后,居全国第二。增幅最快。2010年全国粮食总产比2009年增产312亿斤,其中黑龙江省增产132.0亿斤,占全国增产量的43%。增产最多。大豆面积6375万亩,占全国的36%。总产占全国总产量32%,面积和总产全国第一。玉米面积6015万亩,占全国面积的13%,排名第一。总产与山东一样,各占全国12%,2010年玉米总产超过山东跃升第一位。水稻面积3691万亩,占全国面积的9%,排湖南、江西之后位列第三。总产跃升第五位,其中粳稻产量占全国的70%。(数据来自2010中国统计年鉴)2010年黑龙江省粮食商品量近800亿斤,商品率高达80%。四个扩大是近年黑龙江农业生产主要变化耕地面积扩大耕地面积中农作物种植面积扩大农作物种植面积中粮食作物种植面积扩大粮食作物中高产作物种植面积扩大耕地扩大和粮食种植面积扩大的原因政府种粮各种补贴刺激原有“黑地”面积逐渐浮出土地整理、复垦、复耕新垦荒地(包括草场、湿地、林地的开垦)黑龙江农垦耕地4000多万亩,占全省1/5。粮食总产1978不足50亿斤1995年突破100亿斤2005年突破200亿斤2009年330.5亿斤2010年363亿斤,占全省总产36%。5年增产粮食160亿斤大跨越。粮食商品量339亿斤,占全省近1/2。粮食商品率达95%。大量装备国外先进大型机械,田间作业综合机械化率达96.5%。机械化作业能力达国际先进水平。2010年装备玉米收获机和马铃薯、甜菜生产专用机械,进一步扩大这三种作物的种植面积,提高机械化水平。农用航空飞机50余架,航化面积达50%。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和农业科技贡献率分别达到82%和67%。农业达到了规模化、机械化、标准化、产业化、城镇化。引领着黑龙江农业发展。1980年1.31亿亩1990年1.32亿亩2000年1.42亿亩2005年1.49亿亩+0.18亿亩(25年)2010年2.14亿亩+0.65亿亩(5年)三十年间增加近0.83亿亩,前25年增加0.18亿亩,后5年增加0.65亩。黑龙江耕地面积变化黑龙江作物播种面积变化(万亩)玉米大豆水稻小麦马铃薯甜菜19802826244531531503563642008547159583678399428135200972807294395350441371.5201078476718446256748096.6水稻、玉米、大豆激增,麦类、杂粮杂豆、经济作物都在减少1980年292亿斤1990年463亿斤2001年530亿斤2005年720亿斤2008年845亿斤2009年870.6亿斤2010年粮食总产1002.6亿斤黑龙江省粮食总产变化黑龙江省粮食播种面积1980年1.09亿亩占耕地84%1990年1.11亿亩2001年1.41亿亩2008年1.64亿亩2009年1.97亿亩2010年2.03亿亩95%三十年间增加近亿亩,前25年增加0.5亿亩,后5年增加0.5亩。粮食在农作物中的比例由84%提高到95%。黑龙江省粮食单产变化(斤/亩)1980年268斤(省均)1990年417斤2001年375斤2008年513斤垦区825斤+312斤2009年441斤垦区869斤+428斤2010年494斤垦区895斤+401斤2010年建三江分局,1090万亩,总产121亿斤,粮食平均亩产1110斤。作物单产相差悬殊,增产潜力巨大。黑龙江各作物单产变化(斤/亩)年度玉米大豆水稻小麦马铃薯甜菜1980369180507249288787200151823085932640512072008666208825449264038522008(垦)993345109065572324850200962419684253044930802009(垦)1152346113271620107102208884414880粮食总产增加原因国家政策导向、各种补贴刺激,种粮积极性调动,粮食作物生产面积、高产作物比例剧增农业投入增加,国家、省县乡各级政府、农民的财力物力支持气候变暖、低温冷害减少,生育期延长,一年一季,充分利用生育期农田设施设备改善,抗灾能力增强。机械化使播种期、收获期缩短,损失减少农场效应辐射农村、农村合作组织建立规模化、机械化、标准化新品种、新技术(大棚育苗、大垄栽培、节水灌溉、航化作业、氮肥后移等)应用三、黑龙江省粮食生产宏观问题种植业结构失调(一)农业经济增长方式不适当黑龙江农业经济增长速度很快,但增长质量差,经济差距没有缩小,增长方式存在问题。黑龙江省农业的快速增长,一定程度是依靠资金、劳动力和自然资源等生产要素的粗放投入实现的。60多年来,黑龙江省GDP增长了多少?各种资源(草场、湿地、生物资源)消耗增加了多少?还有多少资源?现有资源的质量如何?经济是否会陷入“马尔萨斯陷阱”(即土地资源被完全占用后,经济无法再继续增长)。土地和劳动力投入存在粗放问题。一个企业占地相当于国外普通企业四五倍。土地尚且如此,更不用说能源及其它资源的破坏和耗费。黑龙江省农业资源低效利用问题突出。中国1立方水产1公斤粮食,在美国可产3公斤粮食。粗放经济增长模式下,生产扩张与资源消耗、环境恶化之间呈正比例关系,生产越扩张,矛盾越激化。今后资源约束矛盾将更加突出,人口、资源、环境的压力越来越大。(二)土壤功能减弱,有丧失危险多年来对黑土资源的掠夺式经营,导致黑土土壤肥力不断下降,水土流失现象严重、黑土层逐年变薄,土壤质量不断恶劣,黑土综合生产能力逐渐降低。土地压力日益增加,意味着土壤流失的速度加快。人们没有足够的时间阻止土壤继续流失,很难保障未来的粮食需要。2月3日澳大利亚碳农业大会全球肥沃土壤将在60年内消失。每年大约有750亿吨土壤流失,世界上80%的适合耕作的土地都遭到中度或者严重侵蚀。悉尼大学研究,中国土壤的流失速度比自然补充速度高57倍,欧洲高17倍,美国高10倍,澳大利亚只有5倍。据测算,黑土层每年流失表土达0.3-1cm。大面积水土流失导致沙化、荒漠化,使土壤功能弱化,甚至丧失功能。土壤耕层犁底层加高加厚,耕层变薄,土壤水库功能下降。作物连作导致次生物质代谢带来的土壤酸化日益加剧。土壤被严重污染,农药等有害残留越来越多,甚至无法开展轮作。(三)农田结构单一、多样性减少黑龙江省20世纪90年代前旱作为主,小麦、玉米、大豆三分天下,实行“三—三”制轮作。目前2.03亿亩粮食播种面积,主要为三种作物,局部区域仅两种作物。一些市县几乎只一种作物。局部区域仅一个作物且仅一个品种。2009年水稻面积是1990年的4.0倍,是1980年的12.5倍。2009年玉米播种面积是1990年的2.5倍。还在呈增加趋势。小麦呈快速减少趋势,2009年播种面积比1980年减少了82%。大豆面积呈缓增趋势,2009年是1980年的3倍。2010年稍有下降。水稻、玉米、大豆的面积占粮食作物总播种面积的95%。黑龙江省凡是能够利用地下水和地表水的耕地或草地都已开发成水稻田,旱田仅是玉米和大豆,作物结构比例严重失调。东北部农垦系统水稻种植面积达80%以上,北部地区大豆播种面积达到80%,南部一些县市玉米面积达到70%以上。其他数十种寒地经济作物、杂粮杂豆作物面积萎缩,相关产业停产、消失。农田生物生态多样性减少,种植业结构和农业产业结构失衡,自然界生物间相生相克(天敌)、共生共荣(相互依附、相互利用)的原理已不存在,导致黑龙江的生态环境更加脆弱,生态危险和威胁日益加大。种植结构单一也导致农业经济效益低下。2009年黑龙江农林牧渔总产值仅为2251.1亿元,为31个省区第12位,仅为产粮大省山东的37.5%和河南省的46.2%;农业(种植业)产值也仅排在第10位,分别是山东省的37.4%和河南省的42.6%。若按作物单位播种面积农业产值(种植业)计算,黑龙江省为9943元/公顷,排在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的最后一位,仅为山东省的33%(29900元/公顷)、河南省的50%(20000元/公顷),距广东、浙江、海南、北京、上海、天津等3~4万元/公顷产值相差更大。河南、山东两省,其粮食作物比例在65%~70%,经济和园艺作物达35%左右;东南沿海一些省区的粮食作物比例50%~55%,果蔬的比例高达30%~40%。黑龙江省粮食作物比例高达95%,而经济与果蔬作物合起来不到5%,呈典型的“以粮为纲”格局。农村居民家庭经营的山地面积和园地面积在全国31个省区排名最低。众所周知,经济作物和果蔬作物经济效益要高出粮食作物的一倍乃至几倍,这也就不难解释为什么黑龙江是粮食大省而不是农业大省,更不是农业强省。(四)气候变化对农业的影响加重全球变暖,给黑龙江带来利益,低温早霜明显减少。但一利必有一弊。必须防范气候变化下有害生物带来的潜在威胁,防范可能的极端气候和天气对作物的伤害。如2010年4月低温暴雪就是一例。随气候变暖,初霜延后,越区种植现象普遍,潜在威险加大。低温和早霜仍是黑龙江影响作物产量的主要灾害。干旱日益加重,是黑龙江最大灾种。据年鉴,2009年黑龙江农田受灾面积全国第一,高达1.11亿亩,占全国农田受灾面积的16%,其中旱灾面积7308万亩,占受灾面积的66%。而同年第二位内蒙受灾面积为7155万亩,农业大省河南、山东、河北、安徽、吉林受灾面积仅为3000~4500万亩。黑龙江省旱田面积大,极少有灌溉条件,高温危害和高温加干旱已成黑龙江农作物的致命灾害组合。近年“洋种子”已全面进入中国的大豆、玉米、小麦、花卉等领域,并将形成垄断之势。种子市场被外国企业控制,中国农业的“脖子”就会被人掐住,中国
本文标题:黑龙江粮食生产分析与发展策略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5044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