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公司方案 > 中高职教育衔接途径初探
论文题目:中高职教育衔接途径初探姓名:赵红单位:安徽省淮北卫生学校电话:139661093202013年淮北市中等职业学校优秀教研论文评选中高职教育衔接途径初探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我国职业教育发展迅速,同时也面临着许多问题,特别是中高职教育的衔接问题越来越明显,严重阻碍了职业教育培养技能应用型人才战略的实施。促进我国中高职教育的有效衔接与沟通是自身发展的要求,建立中高职教育协调机构、改革招生制度、调整课程结构以保证中高职教育的有效衔接。关键词:中等职业教育;高等职业教育;衔接我国目前的职业教育体系框架已初步形成,其主要特点为职业培训与学历教育并举,现代职业教育的体系必须要找准切入点,实施有效措施解决中高职教育的衔接与沟通这一关键问题。随着国家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如、全民文化水平的提高,中职毕业生的继续深造也就成为了社会发展的需要。所以研究与探索中高职的衔接问题也就成为必然。但是中高职的衔接发展不能看成是两个体系下的简单衔接,各种特征上兼容性的复杂配置。由于我国高等职教发展较缓慢,切中告知有效衔接的保障体系尚未构建,当前中高职衔接在目前教育形式下仍举步维艰。一、中高职教育现状“发展职业技术教育要以中等职业教育为重点,同时积极发展高等职业技术院校,优先对口招生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毕业生,逐步建立起一个从初级到高级、行业配套结构合理又能与普通教育相互沟通的职业技术教育体系。”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体制改革的决定》正式确立了中高职的关系。199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规定:“实施个人初中后为重点的不同阶段的教育分流,建立、健全职业学校教育与职业培训并举,并与其他教育相互沟通、协调发展的职业教育体系。职业教育分为初等、中等、高等职业学校教育”以法律形式确立了职业教育体系的框架结构,2002年《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办好五年制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几点意见》指出:实行五年一贯制的高等职业教育,是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重要形式。明确了五年高职的地位。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的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规划了形成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目前我国以基本形成了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并举、灵活开放、由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体系框架,因此随着全民教育的发展和全民文化水平的提高,中职毕业生的继续深造也成为社会发展的需要。(一)中职教育现状1、学生现实状况进入中职学校的学生多一种靠落榜生为主,结合学生进校后的表现来看,学生文化基础较差,整体素质不高。1996年我国中等职业教育出现了改革开放以来第一次滑坡,且前景不容乐观。据统计,我国中等职业学校招生数占整个高中教育阶段招生的比例由1996年64.7%下降到1999年的33.4%,尤其是1999年比1998年下降了5.8个百分点。2000年中等职业学校招生形势更为严峻,很多职业学校报名人数不及计划招生的一半,且生源素质参差不齐,教学质量下降。2、学校状况办学指导思想不够端正,把举办职业教育视为一种“副业”,视为权宜之计,把主要精力放在普通教育上,以为只要把普通教育的教学质量搞上去就行,而把职业教育看成是次等教育。同时忽视对职业教育的内容、方法、手段、规律、性质、模式、特点及专业设置、教材、教学目的等的深入研究,对教学的基本条件也不注意提高。(二)高职教育现状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职教育发展不仅满足了广大学生上学的愿望,也为社会培养了一批既有理论知识又有专业技能的技术能手,为推动产业结构调整、社会经济快速发展作出了贡献。在高职院校发展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高职院校的办学条件未能与办学规模及时接轨,影响教学质量。有资料显示,在校生人数不断增加的前提下,办学条件的生均校舍面积、生均教学用房面积、生均图书册数、生均教学仪器设备值等一些基础性指标呈下降趋势。办学资源短缺,实验实训设备有待提高,教师综合素质与实践经验缺乏,尽管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有了长足的进步,但距离教育部门关于“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中双师型教师素质比例要达到50%的要求人存在着较大差距。部分高职院校在办学过程中缺乏明显的办学特色,重视理论知识的灌输,忽视学生技术技能的提高,没有充分展现职业教育“职业性、实用性”的特点,从而使得培养的学生没有足够的动手能力和操作经验。二、建立中高职教育协调机构,促进中高职协调发展为了改善中等职业学校和高等职业院校的关系,使中等职业学校和高等职业院校进行良好的合作及有效的衔接与沟通,需要中高职一体化的管理体系。建立由中等职业学校、高等职业院校、科研院所、行业企业及相关社会组织组建而成,以校企合作为基础,以人才培养为核心,以中高职衔接为重点,以专业共建为纽带,以服务产业为宗旨的区域性协调机构。密切行业、企.业、中等和高等职%业学校之间的联系,推动中高职一体化协调发展,实现区域内的中高职教育的衔接,这是协调机构应推出的重要工作目标之一。借助协调机构这一平台,以区域内各职业院校为主,合作举办中高职学历教育,研究与探索中高职学历教育与专业、课程、教材建设的衔接,逐步建立和完善区域内职业教育各层次的衔接通道,为社会培养优质人力资源构建完整体系。协调机构还应致力于推进中高职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搭建中高职一体化的职业教训与培训平台;中高职实现联合办学,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有效衔接、专业结构布局的有效衔接、课程体系和教材的有效衔接,实现教学和实验实训资源共享、师资互派互培,着力构建开放灵活的中高职立交桥‘助推现代职教体系的建设。协调机构还应致力于推进区域内各中、高等职业学校按照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互利双赢、共同发展的原则,紧紧围绕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的需要,充分发挥各成员单位的优势资源,积极构建中—高—行业一体的办学新机制,为最终建立多元合作的人才培养“立交桥”,实现中高职教育全面衔接进行深入探索。三、改革招生制度,拓宽中职毕业生的升学渠道老百姓都希望他们的孩子能够读更多的书,有更多的机会、更好的发展。改革招生政策,让更多的中职毕业生可以升入高职继续学习,这是实施中高职衔接的有效路径和难点。中职学生文化水平较低,往往在高职高专单独招生工作中相对处于劣势。如果依然以文化课考试为唯一的招生依据,就不能有效实现中高职的衔接,对中职学生和高职院校都不利。针对这一现象,对单独招生的内容和方式就要进行改革,探索以能力为核心,以职业资格标准为纽带,以专业、课程、学分认定为基础、以知识技能为标准的考评机制,探索促进中、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标准和评价主体有效衔接的方法和途径,力求面向中职学生的单独招生中实现考评体系新突破,可对中职学校毕业生进行单独命题,科学分配文化考试成绩和专业能力考核成绩的比例,进一步完善综合测试方法,确保综合素质高、有一技之长的优秀毕业生优先升入高职院校就读,且可通过增加录取比例、学校推荐、学业资助和改革考试内容等创新举措,为吸引技术能力强的中职学生进入高职院校开辟绿色通道。另外在对口招生计划安排上,扩大招生覆盖面,将对口高职招生专业扩展到单独招生所涉及的所有专业,使中职毕业生能有两次报考该校的机会,提高升学的几率。四、设计一体化中高职课程结构,优化高技能人才培养路径(一)中高职衔接课程结构存在的问题1、非专业多口衔接,造成知识和技能错位目前许多高职院校为了扩大生源并未严格按照专业对口招收中职学生,由于非专业对口衔接,学生在中职阶段所学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大部分无用,几乎从零开始学习新专业,而文化基础可又不如普高毕业生,严重影响高职教育质量。2、非一体化设计的专业对口衔接,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重复高职院校的招生对象有中职毕业生和普高毕业生,许多学校按照普高毕业生设计教学计划。这样专业多口招收的中职毕业生进入高职院校后,许多专业课程的设置和教学内容出现重复3、高职专业课程零起点,难以培养高技能人才高职和中职在人才培养的层次上理应有明显的差异,然而实际情况并非如此,由于高职专业课从零起点开始,而且专业课学时数少于中职,可能出现高职毕业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水平反而不如中职毕业生,显然难以达到培养高技能人才的目标。(二)中高职一体化课程结构设计的思路实施中高职教育衔接,如果没有一体化设计的教学计划,无论是非多口衔接专业错位,还是多口专业衔接课程与内容重复,都严重影响职业教育质量。设计中高职衔接一体化课程结构,实施一体化教学计划,优化高技能人才培养的途径,意识当务之急。1、构建整体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体系设计中高职一体化课程结构的前提,是根据社会需要和职业岗位的要求,按照职业分类和职业标准,确定技能型人才从初级到高级的职业能力标准和层次结构,构建一个整体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体系,明确中职培养高技能人才的目标及标准,避免中、高职目标出现职业能力水平和教育层次的重复和错位。2、实施中高职以体化教学计划要使中高职衔接达到最好效果,关键是实现真正的专业多口衔接,实施一体化教学计划,应由教育主管部门组织高职院校、中职学校、行业专家和职业教育专家,根据企业相关职业岗位的工作分析,按照相关国家职业标准和职业鉴定考核要求,制定相应的职业能力标准,设计并实施一体化教学计划,制定中职与高职的教学标准。3、制定中高职衔接的接口标准要确保中高职课程的有效衔接,关键是在一体化教学计划的设计中,必须统一制定相应的专业接口标准,根据目前实际情况,接口标准可分为专业、文化基础两部分。专业部分接口标准可按照相关国家职业标准和相应的职业鉴定考核要求定制;文化基础部分接口标准,与高职招收中职毕业生的考试标准要求一致。4、构建整体性的课程结构体系要培养企业需要的人才,专业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必须与企业的岗位要求相结合,应更具企业职业活动,以工作过程为主线,按照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要求了来设置课程和教学内容。以职业能力为核心构建整体课程结构体系,这样不仅能避免中高职课程内容的简单重复,提高教学效果,而且能突出职业教育的特色。结束语:实现中高职教育衔接是大力发展中高职教育,实现职业教育服务经济发展的必要措施。中高职教育的衔接是一项系统工程,要实现中高职教育的衔接,还面临着许多困难和问题,涉及到方方面面的很多工作要做,在社会各界的支持与参与下这项工作一定可以圆满完成。参考文献:[1]萧枫.世界教育大讲堂[M].辽海出版社,2011-4..[2]有宝华.综合课程论[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3]廖哲勋,田慧生.课程新论[M]教育出版社,2003.[4]王宗波.北京市中高职衔接的现实进展与模式设计[J].中等职业技术教育2011.45.
本文标题:中高职教育衔接途径初探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51056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