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文化 > 网络舆论对公共政策制定的影响
BroadDiscussCommunity博论社区HUMANRESOURCEMANAGEMENTP.69P.68据考古工作已发现的新石器时代的200处遗址和历史文献来推断,至少在6000年以前就有海南岛,自汉初在琼崖置郡县到1988年建省,历时2098年,2000多年来人们在这片黑土地上留下了许多鲜明的印记,海南人民在民主革命的战争中涌现出许多威震一方的英雄豪杰,其中所蕴涵的德育功能是取之不尽的教育宝藏。历史文化资源以一种潜移默化的方式让大学生受到感染从而达到教育的目的,而一旦大学生接受了这种感染就会印象深刻、经久不忘,这也使历史文化资源在大学生德育方面起到独一无二地的重要作用。参考文献[1]向志学,向东.谈谈资源和历史文化资源[J].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6(3)[2]张艳红.德育资源论[D].东北师范大学,2011(6)[3]赵东.资源内涵的新拓展:历史文化资源[J].人文杂志,2014(4)[4]朱晓彧.历史文化资源的当代意义——重读钱穆先生《国史新论》[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2013(6)作者简介赵佳钰,1983—,女,汉族,吉林市人,马克思主义法学系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硕士研究生,海口经济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课题研究:2015年海南省高等学校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专项课题:《海南省历史文化资源对大学生的德育功能及其实现途径研究》负责人;2015年海口经济学院校级重点课题:《海南省历史文化资源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研究》负责人。摘要:随着互联网和移动终端的普及,网民数量猛然增加,网络舆论以其自身的主体匿名性,多元性,及时性和放大效应突破了传统媒体由于时空阻隔造成的种种障碍。网络舆论是一把双刃剑,对公共政策的制定有着积极和消极影响,积极性主要表现在促使社会问题变为公共问题,提高公民参与度,消极主要表现在政策制定缺乏代表性和假民意存在,把握住网络舆论的积极效果,趋利避害是提高公共政策质量的关键。关键词:网络舆论公共政策制定影响一、引言随着网络技术发展,互联网拓展了公共领域,使得公共话语空间越来越大,网民可以随时随地表达自己的一些想法、意见、看法,不受地域不受时间的限制,只要能上网就可以通过各种平台向政策制定者表达各种诉求和愿望。网络舆论的掀起了一阵又一阵高潮,由此网络舆论带来的力量也不小,随着政务微博、政务微信的出现,网络平台越来越快速的成为了人们关心社会大事和国家事务的渠道。二、网络舆论的概念和特点公共舆论的表达方式有多种多样,有口头、文字的等,而网络公共舆论就是一种发表在网络上的特殊的公共舆论形式,具体来说,网络公共舆论指网民以网络公共舆论就是以互联网为公共载体基础上形成的公众群体,对某些公共事务或公众人物进行讨论或相互影响所形成的具有一定影响力、倾向性的意见、态度和观点。网络媒体有着传统媒体没有的优势,表现在匿名性、多元性和及时放大效应上。1.网络舆论主体的匿名性网络公共舆论具有主体的匿名性,目前我们上网不需要任何的身份登记,即便需要身份登记的一些网页或者论坛,也有很多人虚造自己的身份资料,所以在这种情况下,网民们可以大胆的说出自己的想法,放心、自由的发表意见,最大限度的展示话语权,表现出强烈的政治参与意识和作为中国公民的主人翁情感。但是这也可能会使得一些不法分子利用这点制造谣言和传播不利于社会发展的虚假信息。比如说在汶川地震期间,由于大部分网民无法区分信息的真实性和可信度,有些人就专门利用互联网制造地震恐慌。2.网络舆论的多元性在网络平台上,网民们来自来自不同地区的人,各个行业的人,各个阶层的人。网民之间有着差别,他们也有着不同的价值观人生观,通过网络平台可以发出不同的声音。网络是一个自由虚拟的空间,存在文化、价值体系、思想情感、道德信仰的多元性,造成了网络舆论的多元性。3.网络舆论传播的及时性和放大效应网络舆论没有时间空间限制,公共舆论的在传播过程中,可以通过BBS、新闻跟帖、网上论坛、专题讨论等不同方法进行互动,渠道那么多种,网民能随时随地了解到社会出现的大事件和国家动态,与此同时又通过这些平台网民们把舆论、评论散布出去。一传十,十传百,从而网络舆论便不断扩散开来,影响全国各地,再扩散到整个社会。三、网络舆论对于公共政策制定的影响1.积极影响(1)推动社会问题转变为公共问题以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信息经常受到阻隔,公众以及政府不会知道重大事件的发生,所以基本上就不可能成为社会问题或者公共问题。现在互联网的利用和社会国家发展结合在一起,网络空间自由、开放,更具有透明性,网民们在可以通过博客、论坛、新闻跟帖、虚拟社区、网络论坛、网上群聊(如QQ群、MSN)、人肉搜索(如百度知道、新浪爱问等)、贴吧、博客、播客、掘客等渠道随时随地发表自己的言论。由于网络舆论有着传播的及时性和放大效应,内容多元性和主体的匿名性,一个私人问题会来被网民们无限扩大和迅速传播。例如2010年的“李刚门”事件,舆论在网络上掀起一片讨伐声,当事人的态度引起了人们的关注,这事被很快散步到互联网了,网络舆论铺天盖地而来,网民们都很愤怒,呼吁要调查清楚“李刚门事件”。网络流行语“我爸是李刚”便由此而来,许多网民用这句话表达内心的对“官二代”的不满和嘲讽的情绪,网络舆论使得“李刚门事件”迫使政府去关注和调查。一旦政府开始重视“李刚门事件”,于是就上升到政策问题。公众利用网络提供的平台说出关于公共管理的看法,形成社会舆论压力,到了政府不得不回应的地步,这时社会问题演变为公共问题。(2)提高了公民的参与度网络舆论的的影响力之大,因而人民的心声对公共政策制定越来越有作用了,不能说有特别直接的影响,至少可以间接的影响公共政策的制定。提高了公民的参与激情,以前人们想表达意见要求时不知道通过什么途径来表达,现在互联网的兴起,促使增加了政府的透明度,促使了电子政务的到来,越来越多的网民通过在网络上发表自己的想法意见来影响公共政策的制定。网络舆论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民意,提高了政策制定的公民参与度,通常情况下公民参与度越高,就越能使政策民主化,同时也增网络舆论对公共政策制定的影响黄晶西华师范大学BroadDiscussCommunity博论社区HUMANRESOURCEMANAGEMENTP.71P.70加了人们对政策的认同感。(3)有利于选出最优政策方案公共政策的最优化是我们所追求的效果,最优化就是指能最大限度的让公民满意,政策要最大限度的体现公平。政策制定者只有深入的了解民情民意才能制定出令大多数人满意的政策,而借助网络舆论特有的属性,利用其匿名性,多元性以及及时和放大效应,能从多方位全方面的了解人民呼声,从而对公共政策方案的最优化提供更多的参考选项,参考选项越多越有利于最优化,当然不是没有上限的多,把有用的信息选出来,对比分析各种方案的利弊,做出最优选择。比如2007年的关于国家节假日调整方案在网络上征求社会各界意见和要求之后,综合网络舆论和各方意见作出了相应的政策调整,充分利用了网络舆论作出了政策抉择。2.消极影响(1)政策制定缺乏代表性虽然网络为公众广泛参与政策制定提供了途径,可并不是对所有人都是有效的,不是所有的公众都有机会有条件有能力参与网络舆论。我国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还有很多经济不发达地区没有覆盖网络,或者没有金钱购置电脑。更别提在网络上表达对政策的意见。所以目前能上网的网民不能完全代表全国人民,我国网民中乡村人口只占28.6%。从数据显示可以看出我们国家网民没有百分之百全覆盖,只有一部分人是经常上网并且经常关注国家事务的,因此网络舆论也只能代表他们自己的心声,因此如果仅仅从网络舆论为出发点来制定政策的话会不具有代表性,这样政策认可度和接受度就不高了,影响政策执行,政策质量也不会高到哪里去。(2)网络舆论中的虚假民意不是所有的舆论和想法都是网民真实的想法,有可能是网民恶意而为也可能是为了混淆是非,颠倒黑白而为,网络舆论的匿名性使得有一部分网民肆无忌惮的发表言论,并且还不负责。网民在网络平台上很自由,网络参与通常缺乏规范性,缺乏道德和法律的约束限制。网友很有可能发表虚假信息和偏激言论,甚至是攻击性的言论和煽动性的舆论,民众的非理性情绪也容易通过网络传染,不利于决策者掌握真实情况。中国社科院《中国新媒体蓝皮书(2014)》的数据显示,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的100件热点舆情案例中,出现谣言的比例超过三分之一。由此可见网络舆论缺乏一定的真实性,如果公共政策制定者不能够对网络舆论中所包含的各种信息进行有效的甄别和选择,学会去伪存真,那么就有可能导致政策失误。(3)网民自身素质影响政策制定网民的评论意见看法都是出于自己对事物的理解,都是基于自己的认知能力和政治素养而得出的结论,从网民的舆论中我们可以感觉到网民的素质差异。网民的综合素质和受教育水平会影响到对敏感问题,社会问题的看法以及对政策的理解。有好的教育背景往往具有参与公共事务的能力。从第3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中可以看出,截至2015年12月中国网民学历结构中,小学及以下占13.7%,初中占比例为37.4%,高中(中专、技校)学历占29.2%,大专学历占8.4%,本科学历占11.2%。和2014年底比,中小学及以下学历的人数上升2.6%,大专及以上人群下降2.0%。从中可以看出我国网民继续在向低学历人群扩散。大比例的低学历网民形成的网络舆论很可能会影响政府制定科学的政策。他们没有参政能力去评价和对公共事务提出自己的建设性的意见,这些都不适合作为政策制定的参考因素,反而会降低政策制定的合理性科学性。网络舆论对制定政策的影响是多元和复杂的,在提高政策制定的公民参与度,提高政策的科学性,有利于作出最优方案选择,促使社会问题变为公共问题方面发挥着积极的作用。但是在网络舆论的局限性也是存在的,政策制定中缺乏代表性,网络舆论中的“假民意”以及大量低学历背景的网民影响到政策制定的科学性。面对网络舆论对制定公共政策的这些影响,需要我们擦亮眼睛,去伪存真,同时还得完善网络建设基础设施,营造健康的网络环境。四、结语互联网小到我们日常生活大到国家治理,对政策制定都扮演着日益重要的角色。纵观很多有影响性的公共事件,我们都可以发现其背后网络公共舆论的积极参与,但是网络舆论的负面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随着我们国家“网络强国”战略的实施,网络舆论对公共政策的影响将会与日俱增。参考文献[1]赵灿灿.网络舆情对我国公共政策制定过程的影响研究[D].山东大学,2011:2[2]王法硕.公民网络参与公共政策过程研究[D].复旦大学,2012:32[3]郑萍,薛冰.网络公关舆论的形成机理及其影响政策制定的途径[J].中国行政管理,2009(1):61[4]郑萍,金春义.网络政治参与对公关政策制定影响作用探析[J].青海社会科学,2010(1):73-75[5]王达梅.网络舆论对公共政策制定的影响及应对措施[J].西北师大学报,2010,47(4):67-70[6]中国互联网信息.第3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J].互联网天地,2015:43摘要:政府部门绩效评估作公共管理重要工具之一,已经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领域,被誉为政府官员手中“最有效的管理工具”。政府部门绩效评估实践已在我国各级政府大量地展开,也出现了大量的政府部门绩效评估指标体系和绩效管理模式。本文通过对我国政府部门绩效评估存在问题的分析,并以北京市C区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监察局为例,探索改善政府部门绩效评估水平、提高政府绩效管理的对策建议。关键词:政府绩效评估评估体系千分制考核公共部门绩效管理作为从私人部门引入的管理方法和理念,指的是以公共部门为关注对象,以经济效率效益服务质量的提高和公民满意为目标,其内涵是以任务为导向、以结果为导向、以顾客为导向、以社会为导向和以市场为导向,就是要将公众的需求作为公共部门存在发展的前提和部门改革、组织设计方案应遵循的目标。我国的政府部门绩效评估,是改革开放以来学习借鉴国外先进管理经验的结果,是持续的行政改革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受西方国家持续的政府管理改革运动和新公共管理理
本文标题:网络舆论对公共政策制定的影响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51152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