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文档 > 戴元光传播学通论经典笔记
1☆☆第一章传播与传播学传播传播的几种概念:(1)共享说:传播信息的过程就是分享信息的过程;(2)劝服说:传播是有目的的影响别人的行为,突出了传播的功利性。(3)反应说:传播是一个有机体对于某种刺激的各不相同的反应。科学的传播定义:信息在时间和空间的移动和变化。可以从三个方面去认识:A传播的信息性(传播传的就是信息,信息是传播的前提,传播是信息流动的基础)。B信息的可流动性和可测度(用人文的方法和物理的方法都可以测度信息的传播过程,没有传播,信息是静止的,信息不流动,传播便不能成立)。C信息的可转换性。(信息可以变成文字信息,精神信息也可以转换成物质信息,各种信息大都可以变成电子信息。)信息和传播都是不能脱离时间和空间而存在,信息具有时间的传播性和空间的传播性。传播学产生的原因1.人类科学技术的进步。人类经历了口头传播阶段,文字传播阶段,电子传播阶段和网络传播阶段。传播学就是在传播技术和传播媒体的迅速发展下诱发起来。2.政治和战争的需要。盖洛普1930年进行民意调查预测总统选举,霍夫兰通过电影研究战争宣传与军队士气问题。3.新闻学的发展。新闻学的成熟为传播学打下基础,并呼唤一种新的科学来推动它,为传播学的产生留下空白地带。传播学的经典之作1948拉斯韦尔《传播的结构和功能》(主要观点有二,一是提出5W模式,二是著名的传播三功能说。1.环境监视2.使社会各部分为适应环境建立相互关系3使社会遗产代代相传)1949拉扎斯菲尔德墨顿《大众传播,群众的判断和有组织的社会行动》1949香农,韦弗《传播的数学理论》提出香农——韦弗模式1949施拉姆《大众传播》1949霍夫兰《大众传播实验》1953霍夫兰与人合著《传播与说服》传播学五位奠基人拉斯韦尔美国著名的政治学家,倡导“内容分析法”,是传播学的奠基人之一。代表作《传播的结构和功能》,他对传播学的贡献主要有:(1)首先用政治学观点对传播进行系统的研究,是公认的“宣传和政治符号理论发展的先驱”;(2)提出注明的“5W传播模式”和传播的“三功能说”,前者比较完善地描述了传播的过程,并为当代传播学研究指明了方向,后者则为赖特、宣伟伯等学者以后对传播功能做出进一步的理论阐述,奠定了基础;(3)用定量语义学的方法,比较了有意义的政治符号在不同的时间和地点在新闻机构的分布,为传播学研究运用内容分析的方法提供了有益经验。2拉扎斯菲尔德:在方法研究上具有开创性影响和独到见解的美国著名社会学者,代表作《人民的选择》其主要贡献有:(1)他把社会学实地调查的方法和研究社会实际问题的范围扩大到传播学领域,从而丰富了传播学的研究手段,扩大了传播学的观察视野。(2)他是首先从受众的角度研究大众传播效果的社会学家之一,从而再霍夫兰等学者的基础上提高了传播效果研究的水平。(3)从受众的角度研究传播效果的过程中,提出了“两级传播论”、“有限效果论”和“使用与满足论”等著名观点,对于认识传播过程和效果都有重要的意义。库尔特莱温以人类行为场理论著称的美国社会心理学家,代表作《个性动力论》其贡献主要表现在:(1)他把心理学的实验方法引入社会学研究的同时,也给传播学研究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手段,因为他研究的人类行为场理论和群体动力学,涉及传播学的一些基本问题,莱温是最早研究传播学的心理学家之一。(2)他对人们行为和群体的研究,给传播学中的效果研究一个重要启示:在研究大众传播媒介对个人的影响时,要充分注意到社会环境和个人的所属群体的作用。(3)提出著名的“把关人”概念,为信息流动的复杂性等提供了圆满的解释。霍夫兰美国心理学家,研究社会交往以及态度和信念改变的先驱,代表作《大众传播实验》对传播学的贡献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1)他在彼得森、瑟斯顿等学者的基础上,较完善地把心理学控制实验的方法用于传播效果的研究;(2)他对军事教育电影的研究不仅从一个方面证明了坎特里尔的观点,并为打破魔弹论提供了更有价值的证据(3)他注意到影响说服效果的多种因素,尤其是说服者及其发出的信息这两个因素,并提出了改善说服效果的一系列有价值的建议,为“可说服性”研究,这个当代传播学的重要课题奠定了基础。施拉姆美国著名的传播学者,也是国际公认的人类历史上第一位把传播学系统化、理论化的大师,《大众传播学》出版标志着传播学的创立,其贡献有:(1)第一个从从新闻专业出发把新闻学、社会学、心理学结合起来,从全新的角度考察传播学,并把传播学作为一个独立学科来研究。(2)一生编著30多部传播学著作,代表作有《大众传播学》、《大众传播的过程和效果》、《报刊的四种理论》《传播学概论》;(3)积极推动世界各国传播学者的交流,扩大传播学在教育及学术界的影响,培养众多知名学者,形成“施拉姆学派”。传播学在美国产生的社会基础1.科学技术尤其是通讯技术方面的进步,为美国大众传播业的发展奠定技术基础2.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为大众传播业提供广泛的群众基础。3.人口的增长以及向大城市大规模迁移,使美国形成具有现代意义的城市社会,这是大众传3播业赖以发展的必要条件。我国的传播学研究A台湾1970年开始传播学的应用研究,受美国影响,倾向于传统学派。B大陆传播学起步晚,发展快,尚未形成自己的理论体系,研究重点和方向,但应用传播学出具雏形。C大陆传播学研究的四个方面:引进传播学;评价和分析;理论探讨;应用研究。第二章传播的基本原理传播的产生:传播产生人于人类生存的需要。传播就是人类赖以生存,须臾不可分离的空气和水。关于传播功能的前人论述:1.拉斯韦尔三功能说:A环境监视B使社会各个不同部分相互联系以适应环境C使社会遗产代代相传。赖特增加了第四个功能——娱乐2.施拉姆提出四功能:监视,管理,指导和娱乐3.拉扎斯菲尔德负面功能说:A大众传媒持续不断的宣传会使人们完全丧失辨别力,从而不假思索顺从现状。B媒介是大众的审美鉴赏力退化和文化水平下降的重要原因。C媒介常常以廉价的代价占有剥夺别人的自由时间。D麻醉精神,让人沉迷其中,由此剥夺人的行动能力。传播的社会功能1.获取信息:人需要从大众媒介或其他信息渠道获得维持心里平衡和生存需要的信息。2.社会化途径:A每个个体需要学习参与社会以适应社会需要,一个人发展成社会人的过程就是所谓社会化过程,大众传媒在社会化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B媒介塑造阅听人的社会话过程具有渐进性和累积性。3.知识教育:A广义上说,传播开阔人们视野,丰富人们阅历。从狭义上说,指传播者有意识地传播科学文化知识,扩张人们的知识结构,提高人们素质修养。舆论监督与引导:A人民群众通过新闻媒介经常对政府及其工作人员进行监督,并有针对性,有倾向性地反应公众的意见和要求。B媒体通过讨论报道等形式,为公众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和生活态度。4.文化传承与交流:人类文明成果的累积离不开传播活动,文化传承是有所扬弃的文化增值过程。5.调节身心:通过传媒,人们把潜在能量引向社会无害的游戏状态,让人在情感宣泄中得到补偿。【名词解释】舆论监督:A人民群众通过新闻媒介经常对政府及其工作人员进行监督,使之不敢松懈,对党和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违法违纪行为予以揭露,并有针对性,有倾向性地反应公众的意见和要求,批评某些活动和事件,从而达到监督当党和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目的,清除政治灰尘。B舆论监督的四个特征:主体与客体的广泛性;监督方式的公开性;监督手段的评价性;监督效应的及时性。4C舆论监督增强人们的民主意识,调动人们参政议政的积极性,管理好国家事业。传播的负功能1.媒介情境非真实化:A媒介构件现实的来源并非子虚乌有,而是真实的社会现实,这个展示过程是主体对客体的反应过程。但是从本质上讲,媒介所构件的现实是一种拟态环境,即通过模拟现实而营造的环境。B拟态环境与真实环境的区别在于对事实的选取和组合。C由于媒介的作用,人的态度行为很大程度上不再是对实际社会现实的反应,而是对媒介提供的拟态环境的反映。信息庸俗化:大批量生产低俗伪劣的传播品,生产垃圾信息。2.文化殖民化:大众媒介为一民族文化向他民族文化扩张提供便利。3.思想行为惰性化:电视培养了人们图像化思维能力,浅显易懂,这种思维惰性的形成,与电视试听引起的生理心理变化相关。【名词解释】电视人:A从幼儿开始接触电视信息环境,他们在思维和能力上都有缺陷。B不仅形成了图像性的信息处理思维,而且性格也是图像性的,表现出非逻辑的,直观的,感性的,被动的特点。传播的类型内向传播:1.A主我同客我之间的信息交流活动,既是人的自我需要,也是人的社会需要。B它是人类最基本的传播活动,是人类一切传播活动的前提和基础。如演员心中的潜台词,文艺作品中的内心独白。2.主要特征是:A隐蔽性,自我传播的过程仅限于自身;B内动性,信息的传播者和接受者融为一体;C短途性,自己到自己的小天地。3.自我传播的实质是个人的意识活动与思维活动。4完成内在传播的两条途径:不断接受外部信息的刺激;自我认知。人际传播:1.A人与人之间互通信息,交流思想感情的社会行为,是一种典型的社会传播活动,也是人与社会关系的直接体现。B分为直接传播(交谈讨论)和间接传播(书信,电子邮件)。2.基本特点:A运用双重手段使全部的感官受到刺激(在面对面传播中不仅使用语言符号来交流思想感情,而且只用非语言符号,如表情,姿势等);B信息的交流性强,信息反馈直接迅速;(在人际传播的情况下,信息迅速交换的机会多,传递容易,获得反馈的机会也较多);C能够满足受众个性化需要;(交流的内容和进程可以控制,对于值得回味,强调或受到干扰的内容可重复,对于不喜欢的内容可以要求禁止)D人际传播的覆盖面有限。(与大众传播相比,人际传播的覆盖面相当有限)3.人际传播的意义:人际传播是人类最广泛,最重要和复杂的社会行为之一,它在维系和形成人类社会,孕育和延续文化方面起举足轻重的作用。人际传播发展人与人的良好关系,解决人际冲突,增强人与人的相互理,给个人生活带来光明和希望。A真正的价值在于个人间心灵的交往。(在人际传播中,人是作为他自己,是个人间的交往)B认知自我,他人与社会。(人们需要人际传播,充分使用传播参与者的知识经验积累,以此掌握较多环境信息,预测和应付各种变化)C建立和谐关系,人际交往的过程依赖于人际传播,人与人之间能够彼此理解,达成共识,5从而使双方关系变得融洽。4.影响人际传播的因素:人际间的相互吸引;时空上的接近;对人的认识;角色认知;自我认知组织传播1.指由各种相互依赖关系结成的网络,为应付环境的不确定性而创造和交流信息的过程。简言之,组织传播是一种有组织,有领导,有一定规模的信息交流活动。2.特点:(1)信息大多数具有指令性,教导性和劝服性;(2)其传播的范围总是有限的和有界的;(3)组织传播活动具有一定的规模。3.组织传播的意义:A组织活动渗透在人类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B多数组织的传播活动是手段,通过传播来实现组织自身任务。4.影响组织传播的因素:A组织的可信度B组织层级的多少大众传播1.是指传播组织通过现代化的大众传播媒介——报纸、广播等对极其广泛的受众所进行的信息传播过程。这里的大众,指分布广泛的受众。传播除了信息共享的含义,还包括受众参与和介入传播活动的意思。2.其基本特征是:(1)需要借助特定的传播媒介(传播者只有通过大众传播媒介才能把信息传递给受众);(2)传播对象是广泛而分散的(大众传播面度的大众是一个异常复杂的聚合体);(3)传播内容是公开的(大众传播的信息是公开的,面向社会);(4)缺乏及时而广泛的信息反馈(大众传播基本上是信息的单向流动,大众媒介在时间空间上将传受双方隔开,来自受众的信息反馈有限);(5)采用现代化的技术手段大量生产,复制和传播信息(大众传播借助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使大众传播内容更为丰富,便于大量复制,大众传播覆盖面不断扩大);(6)大众传播是专业传播机构从事的有组织的传播活动。(传播机构对采集到的信息经过选择过滤加工,按传播者的意图和受众的需要予以传播)网络传播1.一种以多媒体为终端,以光纤为通道,所有的个人和组织都联结在一起,并能与“个人化”受众进行互动沟通的信息交流形式。2.网络传播的两种基本形式——上网媒体,
本文标题:戴元光传播学通论经典笔记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51919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