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项目/工程管理 > 新《纲要》理念下的幼儿教师的专业素质
幼儿教育最根本的任务是促进幼儿的发展,因此,教师首先必须对儿童和儿童发展做出必要的承诺,这也是将我们多年提倡的事业心、敬业精神和职业道德落在实处。对儿童发展负责,最根本的是对儿童全面、积极、健康的成长负责,特别是要培养儿童积极、健康的人格,这是我们教育的基本目标,也是教师的首要任务,因此,教师对儿童和儿童发展的承诺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1.关心儿童,热爱儿童。这是对儿童和儿童发展的承诺的最基本方面,每一个教师都必须关心和热爱儿童,并且热爱每一个儿童,因为爱是每一个儿童健康成长的最基本前提和需要,作为专业教育者,与非专职教育者如家长的首要区别就是家长的爱是专门的、特定性的,偏爱自己的子女,而教师的爱是普遍而广泛的,需要将自己的爱给予全班每一个可能招人喜爱和不招人喜爱的儿童,并保证他们受到同等的教育机会,都拥有幸福、快乐的童年生活。案例:不要给孩子们“贴标签”西西是个调皮捣蛋的孩子,户外活动时,他喜欢满操场地东奔西跑;参加教学活动时,不是用手去扯旁边小朋友的衣服就是去搞别人的板凳;师幼互动环节,他更是极度兴奋,当别人站起来时,他会故意躺在地上….面对特殊的西西,班上老师一度伤透了脑筋,甚至要把他列为“问题孩子”,可是我们知道,越经常批评他的不良行为,就越会导致他在脑海中对自己产生不良行为,所以我们决定对西西实行“平等的多爱教育”。所谓“平等”,就是首先在态度上把他和其他孩子样对待,不要因为他有些调皮的行为,就对他采取一些特殊的方法,限制他的正常权利;所谓“多爱”就是努力发现他身上存在的闪光点,提高他的自信心,让他从内心感觉到老师对他的爱和期望。当我们去操场进行早操时,我们会特意请西西来当火车头(班里孩子都特别喜欢当火车头),并会给他暗示:“你今天是火车头哦,火车头都是很棒的,会紧紧地跟着老师的,西西会做得很好的是吧?”西西听了,使劲地点点了头,当了火车头的西西果然紧紧地跟着老师,到了操场上也没有再到处乱跑。慢慢地我们还发现西西是一个很爱动脑筋的小朋友,对于很多问题都有自己的想法,尤其是美术课上,他的作品经常很有创意,于是我们会把他的美术作品专门拿出来供其他小朋友学习、欣赏…在越来越多的正面暗示和鼓励下,我们发现西西在慢慢地改变着,调皮搞怪的现象减少了,很多行为也越来越积极主动起来。在幼儿园我们可以发现几乎每个班都有那么几个“特殊”的孩子,很多老师,都会给这些孩子贴上特殊标签,并会采取一些措施限制他们某些行为的发生,可是我们知道这对孩子来说,不光是不公平的,而且长期下去,只会导致他们的特殊行为越演越烈。通过上面西西的案例我们可以发现,如果我们不给孩子贴上特殊的标签,努力发现他们的闪光点,他们的情感就会积极主动起来,随之而来的便是行为的改变。2.平等对待与尊重儿童。(1)要容忍和尊重儿童的差异,每一个儿童都是不同的,每一个儿童都有他们的个性、能力、行为、兴趣等特点,都有他们家庭成长背景和生活经验的差异,教师应该认识到这些差异是正常的,并且充分重视和尊重儿童的这些差异,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儿童。(2)促进每个儿童富有个性的、充分的发展。每个儿童都是有其特长、天分与优势的,发展也具有自己的个性特点,教师要为每个儿童提供广泛的、具有个体适宜性的多种机会,为每个儿童提供表现自己长处和获得成功的条件,并提供积极、适时的反馈,既帮助儿童充分认识他们自己,又锻炼、增强他们的优势和信心,促进每个儿童在原有差异基础上积极充分的、富有个性的发展。这既是教师的重要责任,也是对儿童权利的最大的尊重。3.支持儿童的学习,促进儿童认知和智力的发展。学习是儿童成长的基本要求。学习使儿童积累和增长各方面的经验,儿童在不断的学习中成长。因此,支持儿童的学习也是教师必须做出的基本承诺。教师要努力为儿童创设和提供各种丰富的学习、活动的机会和材料,积极鼓励儿童操作、探索和与人交往,积累各种知识、经验,激发儿童主动学习的态度、兴趣和强烈愿望,并促进儿童认知和智力的发展。4.促进儿童社会性、人格的积极和谐的发展。•教师的任务并不只是促进儿童认知和智力的发展,还要关注和促进儿童社会性、人格的积极健康的发展,包括使儿童从小养成基本的社会行为规范,积极的社会情感、态度,良好的社会行为,具有初步的社会交往能力,良好的同伴关系,并且具有积极、健康的自我概念,活泼开朗、积极愉悦的性格,具有初步的责任感和自我控制能力。儿童社会性、人格的发展是儿童全面、健康发展重要组成部分,是儿童成长、学习做人的核心内容,并且对促进儿童认知、智力的发展至关重要。因此,积极促进每一个儿童社会性、人格的发展,进而促进每一个儿童全面、健康的发展,是教师的重大责任。5.对儿童一生的学习和发展负责。作为教师,不仅要把幼儿作为一个年幼的个体来培养,而且要把幼儿作为一个成长中的个体、未来社会成员来培养,对儿童一生的学习和发展负责,为其一生成长奠基。这也是教师必须对儿童和社会做出的承诺。为此,教师还应该有这样一个基本信念,即每一个儿童都能够学习,能够学好,都能成为优秀的儿童和未来的社会成员;还应该致力于将经验内容转化为儿童容易理解和接受的内容与形式,努力支持和帮助儿童的学习和成长,为每一个儿童的长远发展在早期奠定良好的基础。二、全面、正确地了解儿童发展的能力全面、正确地了解儿童发展的能力主要指:1.正确地认识儿童与儿童发展。(1)儿童是独立的、积极主动的个体,有自主活动、独立活动和充分活动的能力和权利。(2)儿童是完整的个体,其发展包括身体、认知、情感、社会性、个性等方面的全面发展。(3)儿童是正在发展中的个体,具有充分、巨大的发展潜能。(4)儿童在与周围环境、他人的积极主动的相互作用中不断成长、发展。(5)儿童的发展具有个体差异,不同的儿童具有不同的身心发展特点,不同的优,点和缺点。2.掌握儿童的学习和发展规律。儿童的学习和发展有其自身特点和规律。能否了解和把握儿童学习和发展规律,是教师专业知识和能力的重要表现。教师也只有掌握并遵循这些儿童学习和发展的特点和规律,才可能取得教育的成功。作为一个幼儿教师,需要了解和掌握幼儿发展的主要方面、学习的主要形式及其特点,儿童的这些方面都是怎么发展的,发展过程的主要规律、阶段和水平,儿童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教师应该了解并懂得儿童是如何学习的,儿童怎样主动建构自身经验,在这个建构过程中外部经验又如何转化为儿童自己的经验,影响因素主要有哪些,教师应该如何有效地帮助和支持儿童的学习与发展等等。3.在与儿童交往和教育过程中研究儿童发展。教师对儿童和儿童发展的知识,既可来自于书本学习和听课,更可来自于自身工作经验,来自于自己与儿童的生活、交往和教育过程。因为它们感性、直观、生动、鲜活,更有助于教师的理解和掌握。优秀教师的一条成功经验就是善于在经验中研究、学习,在经验中理解、把握儿童特点,在大量的日常交往、教育实践中研究儿童发展与学习规律,并锻炼、提高自己研究、分析、评价儿童的能力。因此,教师对儿童的研究与专业研究者对儿童的研究不仅在研究目的上有所不同,功能、内容与途径、方式、方法上也不同,教师主要是在与儿童的日常自然交往、生活、活动和教育过程中观察和了解儿童,思考、琢磨儿童的发展规律、水平、特点,尝试调控教育影响因素(如内容、环境、方式,手段),并考察其可能的作用与影响。(案例)摘自一位教师的教育笔记吃点心时间到了。我说:“我看哪一组小朋友坐得好!哪组小朋友坐得好就请哪组先去洗手、拿杯子!”孩子们陆续坐好,我逐一点名,请大家按小组去洗手……之后,孩子们拿着自己的水杯又坐回原来的位子,开始等保育员和我一个一个地倒豆浆、发饼干。还没有发到后面的孩子,班上已经开始有点乱了。一个孩子忽然叫起来:“老师!我发现柜子底下有积塑片,我去钩出来!”不等我回答,他就跑过去趴到地上伸手钩。其他两个孩子也乘机跑过去趴下。我忙说:“谁让你们离位子了?快回来!”没喝完豆浆的几个孩子也端着杯子、伸着头往这边看。“老师!他的豆浆洒在我身上了!”告状的声音又响了起来……这样的情况其他班也经常发生,弄得老师们经常心烦意乱。这究竟是为什么?想来想去,我认为是“吃点心”的方式安排得有问题,让小朋友坐在那里等老师倒豆浆、发点心,结果是吃的吃,看的看,前面的吃完了,后面的还没拿到,幼儿是活泼好动的,怎么可能安安静静地坐在那里无聊地等待呢?园内业务学习时,我提出了这个问题,得到老师们的热烈响应。大家七嘴八舌讨论了半天,认为要改一改原来整齐划一的时间安排和由教师“服务到底”的点心发放方式,“应该给孩子一个自我服务的机会”。园长采纳了我们的意见,买来了带水龙头的保温桶、小托盘。于是,各班都有了一个小小的“自助点心店”。小朋友也很高兴。园里稍微调整了一下作息时间,把原来集体教学之后的“点心时间”和活动区活动时间连在一起,由小朋友根据自己的需要灵活安排,可以先吃点心,也可以玩一会儿再吃,但一般控制在20分钟左右。“怎样才能不挤不吵地吃到点心呢?我提出这个问题让小朋友讨论。最后,我们大家一起把确定下来的“规则”画在纸上,贴到“自助点心店”旁边。几天尝试下来,效果不错。一个教育实践中长期存在的问题就这样通过教师的研究解决了。三、有效地选择、组织教育内容的能力教育内容是教育的重要中介要素,直接制约着儿童所受到的影响的性质、内容和发展方向。因此,有效地组织教育内容的能力是教师教育实践能力的首要和重要的组成部分。但在教育实践领域,长期以来较普遍地存在着简单的“用教材”、“教教材”的现象,不少教师花大量的时间热心地找“教材”,有的教师惯性地使用某地或当地的一套“好教材”往下教,而忽视了决定教育有效性的关键因素——适宜性,包括对象适宜性——即这些教材是否适于本班儿童发展的需要,和地区适宜性——即这些教材是否适于本地区的资源、文化特点。这不仅使教育因此失去了针对性,在相当程度上严重制约了教育的效果和儿童发展的质量,而且直接限制和妨碍了教师根据本班儿童发展和地方特点,灵活、创造性地选择、组织教育内容的能力的生成与提高。因此,为对幼儿实施更有效的素质教育,教师非常有必要有意识地、自觉地锻炼、提高自己组织教育内容的能力。有效地组织教育内容,意味着:首先,要强化目标意识,确立“儿童发展目标”为本的意识与实践行为,明确儿童发展各方面目标及其相互关系,并以此为指导全面分析本班儿童认知、行为、情感等各方面发展状况、特点、问题与需求,以确定全班幼儿和各幼儿的主要及重点的教育需求领域。其次,要明确教育内容不等于“教材”,它不是死的、固定不变的,具有普遍的应用性,而是活的、动态变化的,具有明显的针对性与适宜性,因此,教育内容需要教师根据教育目标、结合本班儿童的发展需要来确定。第三,教育内容要紧密结合并来自于儿童发展和生活经验。儿童的发展特点、需求与日常生活经验应成为儿童教育内容的首要资源,以保障最大限度地适合和满足儿童成长的需要和取得最佳的教育效果。《纲要》指导要点中指出教育应渗透着生活教育的理念,即社会性的教育是在日常生活中,借助于日常生活,并且为了日常生活而进行的。生活教育,从一般的意义上来讲,意味着生活与教育的结合。这种结合一方面使得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渗透有教育的因素在里面,从而是教育对生活的改造;另一方面也使得教育过程体现出生活的特点,因此是生活对教育的影响。小班案例一自带玩具活动中的规则小二班的小朋友每个星期一上幼儿园的时候,都会从家里带来很多不同的玩具。晨间他们就在一起玩玩具,有时候是玩自己的,有时候和别的小朋友交换着玩。过了一段时间,老师和孩子们一起讨论,班上就逐渐有了一个全体认定的规矩——无论是谁,不一定要将自己的玩具给别人玩,但是在玩别人的玩具的时候,一定要事先征求别人的同意(规则的形成和内化,是由于自然生活的必要而不是目标计划的落实)。当所有的小朋友都到齐的时候,就要收玩具,进行下一个活动。小女孩琪琪一向十分爱惜自己的东西。玩具带到幼儿园里,自己不玩的时候,都很小心地装在小包里。“我的玩具不能给他们玩,他们玩的时候不小心要弄坏的。”可是别人的玩具有时候也很诱人。于是藏好了自己的玩具,琪琪就很不客气地拿别人的玩具玩。如果别的小朋友要玩自己正在玩的
本文标题:新《纲要》理念下的幼儿教师的专业素质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522816 .html